第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
教基厅[200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
2004年暑假以来,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过程中,北京市组织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开展新童谣的编创、征集和推广普及活动,适应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和特点,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对促进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情趣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造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形式、好做法(见附件),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和推广。现就结合各地实际推广普及新童谣,创新更多更好的教育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学习借鉴北京市的新鲜经验,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童谣和儿童诗歌具有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点,内容健康的新童谣和儿童诗歌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广泛动员中小学生参与进来,自编自制,广泛传唱。要积极组织一批有志于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作家、教师创作、征集、评选和推广普及具有时代气息和内容健康的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编创和咏读比赛,形成“学、编、说、传、唱、演、画、书、用”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热潮。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活动中创编的优秀童谣和儿童诗歌汇编成册或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到中小学校。
二、积极开展儿童歌曲、小话剧、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活动。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学校”等主题,组织中小学生编创、演唱儿童歌曲,开展小话剧、舞台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也可以开展经典古诗文、美文的诵读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广大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积极开展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的制作比赛活动。围绕学习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制作介绍、宣传《守则》和《规范》内容的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并进行班级、年级和学校的评比,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养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四、积极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小学校要精心组织,让学生们行动起来,自己动手参加教室布置、校园绿化美化、走廊装饰以及学生板报、橱窗的装点和布置,在营造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中国教育报》等教育领域的报刊要开辟“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专栏或增设副刊,在2005年集中开展新童谣、新诗歌、新儿童歌曲、小图画的征集和创作比赛活动,并及时介绍各地在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新途径、新方式探索中的新鲜经验。
六、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各地教育电视媒体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积极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电视新闻和专题片宣传教育片的制作和播出,并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广泛向农村中小学传播。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在2005年暑假期间举办全国儿童新童谣、新诗歌、新儿童歌曲的诵读和演唱比赛活动,在2005年下半年举行中小学生和专业创作人员广泛参与的全国少儿题材动漫电视作品的征集和比赛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规律、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好经验、好方式,使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品德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提高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占领中小学阵地,用正面有益的活动抵制“粗口歌”等不良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工作推向深入。各地应将落实本《通知》精神、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情况及时报我部基础教育司。
附件:北京推广普及《新童谣》经验介绍
二○○五年二月一日
附件:
北京推广普及《新童谣》经验介绍
2004年暑假,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辑出版了《新童谣》并进行了推广。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新童谣》开辟了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童谣》的诞生
近年来,一些内容消极甚至不健康的“灰色童谣”在中小学校园中流行,严重侵蚀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校长杨英通过和孩子交谈,觉得应该寻找一种积极健康的形式,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2003年寒假,杨英带几位老师从北京市少儿图书馆的图书中筛选出100首童谣,并编成课本教材。新学期开学后,该校开设了《北京童谣》课程。2003年夏天,其他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新童谣的创编工作。
2004年6月24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发起了新童谣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响应。专设的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来稿,投稿者来自24个省市,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只有3岁,应征作品达19436首。北京少儿出版社专门邀请专家学者组成12人的评审委员会,经过细致的选编,选出1000首入围作品。在此基础上,由童谣专家、幼教专家、教育专家和3名小学生组成的评委会进行终评,编成小学生和幼儿两本《新童谣》精选本,同时还配套出版了一本《传统童谣》,将几代人口耳相传的童谣一并介绍给孩子们。2004年9月,北京举行了《新童谣》首发仪式。
二、《新童谣》的推广
《新童谣》面世后,全市各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宣师一附小每周为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开设一节童谣课,由专职老师授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童谣、吟诵童谣、欣赏童谣。老师引导学生在吟唱中加深对童谣的理解、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尝试着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发动学生,通过专门创设的网络让学生传唱童谣,还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主线,继续开展童谣的征集活动。同学们踊跃投稿,写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感的童谣。
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开展传诵新童谣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学校结合各民族不同学生,配以本民族旋律轻快的音乐,把朗朗上口的童谣编排成了皮筋舞,既唱又跳,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如今每到课间,到处都能看到同学们唱着新童谣跳皮筋舞的身影。
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初步计划,从2004年9月到2005年6月1日在未成年人中推广新童谣:挑选一批优秀童谣,请音乐工作者谱曲,组织孩子们以童谣和童谣歌曲为内容,进行表演和比赛;在全市1600所小学、1430所幼儿园,包括边远山区、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弟学校,开展赠送《新童谣》图书活动;精选10至20首《新童谣》制成MTV,每天在电视上播出,此外通过在公交移动电视上插播新童谣、请专家围绕新童谣做专题节目、组织以传诵新童谣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编排皮筋舞和跳绳操等游戏节目,使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新童谣在孩子们中传唱。
三、《新童谣》的效应
《新童谣》的内容健康向上,涉及面广,紧紧抓住了儿童的特点,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表现了纯真、质朴、美好的心灵。在一些学校推广后,学生们通过说、唱、编、演、画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童谣的系列活动,不仅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训练了语言,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各方反映,简洁明快的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们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杨英说,以前,一到课间,楼道总是一片混乱。自从开了童谣课,孩子们“有事干了”,看见什么都想编上几句。新学期开学后,学校组织学生到北京海洋馆参观,没有一个胡打乱闹的。孩子们三人一堆,五人一组,你一言,我一语,编起童谣来了,到活动结束竟编出几十首。杨英深有感触地说,《新童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让孩子通过他们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这一点说,我们不仅仅是开设了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途径。”现在,学校中到处可听到健康的新童谣。
有助于养成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童谣》中创作了5首童谣的宣师一附小三年级学生史文豪说:“在创编和传唱童谣过程中,我长了不少知识,童谣内容总在提醒我要注意日常的行为习惯。”史文豪曾创作这样一首童谣:“我叫自来水,北京水缺乏。大家都要珍惜我,时时刻刻关紧我。不要让我伤心又流泪,无故把我来浪费。”妈妈刘霞说,他不仅平常这样做了,而且还经常提醒身边的人。作为家长,我很欣喜地发现新童谣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希望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孩子们全身心地去听、去讲、去演、去创作这种在欢乐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童谣,使孩子能够唱着新童谣健康成长。
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楼,真热闹。杨柳青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爱环境,出新招。校园美,齐欢笑。”这首小学生自己编写的童谣,成了教孩子懂礼貌讲礼仪的德育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王丽萍老师说,自从学校用童谣进行尊重老师的教育后,学生们从感情上和老师更亲近了。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放学后、假期里,孩子们与父母共同收集、吟唱童谣,一起做童谣游戏,使父母也回忆起童年时的情景。这样,家长们对孩子更加理解,更加宽容;孩子也感觉到家长的关爱,有话愿意跟父母讲了,营造出融洽的氛围。
拓宽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北京少儿出版社总编辑刘子君说,我们出版了数以千计的少儿读物,但从来没有一本读物能像《新童谣》这样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认为,这套《新童谣》丛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童谣内容和形式完全张扬了儿童游戏心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民族团结小学校长助理常向明认为,新童谣取代了目前流传在学生中的一些低俗游戏,充实和活跃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加强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了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将基础教育回归到自然的轨道上,使孩子在无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1、学雷锋活动月 — “我为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活动
2、“三八妇女节”活动—给母亲的一封信
3、新学期开学班会主题:“学会感恩”
4、“五四青年节”活动策划5、5月14日“母亲节”活动策划 — 主题: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第三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清明节系列活动
昆仑中心小学积极开展清明节系列活动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昆仑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了解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
一、网上祭英烈活动
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通过“中国文明网”参观中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近现代历史博物馆,为革命先烈们敬献鲜花、抒写感言寄语,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利用国旗下的演讲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
2、召开主题班会。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家乡及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号召全体学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3、制作“清明”节日手抄报。
清明时节能让同学们勾起对历史的追忆,寄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激发队员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梁霞)
第四篇:汉滨区南门小学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汉滨区南门小学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截止6月中旬,汉滨区南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学期以来,南门小学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学初学校就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起草并讨论实施方案。三月份学校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植树50余棵,其中栽种胸径20公分的栾树5棵。四月至五月份学校已完成校旗校徽的设计,校歌的谱写,学校章程,制度文化建设,校史的编撰工作。六月底至八月份学校将完成田径场的修建工作,学校征地取土工作,门楹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部室文化建设。
通过本学期后一阶段和下学期的努力,学校将按照计划完成方案的全部实施,学校将争取通过区局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验收和市级文明校园验收。
(通讯员孙明军)
第五篇: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成果汇报
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成果汇报
白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团委 2012年5月25日
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成果汇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形成具有浓厚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我院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为推进德育建设,提高学校以及学院的发展层次,宣传和展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文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现对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所获成果进行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射虎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作风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时代特征、大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着力构建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一脉相承的优秀精神品质,促进广大同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念和坚定信念。
(二)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时到的、修养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倡导当代大学生的学生行为规范。
(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体现为由校园的各种实物设施等构成的文化现象。包括建筑、路滑、标识等。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四)将强专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校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与过程
为宣传和展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现对文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联合经济开发区开展“清洁白城,魅力经开”活动。为了积极响应白城市第五次党代会和第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环境立市”总体要求,2012年4月11日下午,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与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共同举行“清洁白城,魅力经开”活动。
此次活动以经开区的环境清洁为目的,文学院同学踊跃参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还纷纷在志愿者条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要为环保出一份力。
活动中,从白城师范学院西校区到经济开发区欧亚商场的长长马路上,随处可见同学们捡拾垃圾的身影。通过此次活动,使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提升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2、联合白城市鹤乡儿童福利院创建大学生进社区服务基地,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孤儿院“活动。
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协调下,文学院以雷锋月活动为契机,于3月22日下午带领文学院首批大学生爱心志愿者来到了白城市鹤翔儿童福利院,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走进孤儿院”慰问活动。
在慰问过程中,大学生们和小朋友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气氛十分融洽。文学院团委将秉承长期坚持的原则,在每周星期日下午都将组织大学生爱心志愿者来到福利院,对孤残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长期的帮助。
通过此活动在使孤残儿童真正感受到孤儿不孤,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温暖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爱儿童,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为同学们展现爱心提供了一个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为学院团委将秉承“长期坚持”的原则,将此项活动打造成文学院特有的品牌活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3、在雷锋月期间,联合福乐敬老院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校团委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进一步传承雷锋精神,文学院团委携九鹏诗词社一起组织了学雷锋志愿小组,并于2012年3月18日到白城市福乐敬老院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 关爱孤寡老人”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充分凸显了我院学子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也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学会了感恩,从而更好的弘扬雷锋爱与奉献的精神,文学院将把此项活动打造成特有的品牌活动,过期坚持实施,在为老人送温暖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贡献了高校学子应尽的力量。
4、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体现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中文系从10月12日开始,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现场书法比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比赛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征集活动。
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热情很高。在书法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全神贯注的态度使比赛现场充满了墨香书韵的氛围。截止到10月17日,征文比赛与图片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全院的共100多篇征文及200多份图片。
通过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深化了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5、开展寒假实践活动——打造白城市楹联主题公园
2012年2月16日,文学院院长宋彩霞、崔利平老师应白城市诗词楹联家协会邀请,为公园撰写对联,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文学院的几名同学也有幸参与到此次活动中。
自我校被评为吉林省楹联教育基地后,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东北分院也相继落户我校。文学院师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力争把楹联文化打造成文学院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从而促进我校的楹联文化蓬勃发展,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附两位教师所撰对联:
长廊南亭北门: 博物馆:
一径幽廊待璧月 格古通今,独吟何处无明月 半湖碧水锁长天 溯源立本,对话千年有汉书 ——宋彩霞撰---崔利平撰
6、在建团、建党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相关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使同学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文学院在建团、建党以及其他重大纪念日开展一些列的活动,如:一二·九运动现场征文比赛、五四爱国运动演讲比赛、建团九十周年、义务植树造林活动、联合芳菲话剧社举办《我不是李白》大型话剧巡演活动、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等,并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认识到大学生应尽的衣物等,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对校园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7、举办“骨里香爱心捐赠”仪式
2011年11月1日下午1点30分,骨里香连锁店老板林元明先生、胡丽珠女士资助贫困大学生捐赠仪式在中文系综合楼419室隆重召开,爱心人士林元明先生、胡丽珠女士、中文系主任宋彩霞、书记宋欣、副书记张志军、副主任张婧、中文系退休教师乌坤明副教授、3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以及中文系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捐助仪式。
仪式上,林元明先生、胡丽珠女士向3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爱心助学金四年学费共计五万二千八百元整,为此事牵线搭桥的退休教师乌坤明副教授也发表了讲话,中文系主任宋彩霞也在仪式上做了总结发言并向两位爱心人士颁发了“校园辅导员”的聘书。
通过此次捐赠仪式,使同学们牢记林先生、胡女士的爱心善举,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传递爱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得同学们能够学习两位爱心人士情系家乡、扶危济困的爱心善举,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自立自强,健康成长,早日成为一个传递爱心、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8、开展“暑期三下乡——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行动,打造成共青团在服务青年方面信得过、可持续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个志愿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效果,确保各项服务内容持续、均衡、深入推进,中文系特开展“暑期三下乡——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青年学生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
五、活动成效与经验总结
文学院团委始终坚持“重于践行,受益于学生”的原则,采取“以活动带活动,以活动促活动”的方式,使文学院开展的每一个文化活动都深入到学生心中。同时,我们还根据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等特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类球赛、各种演讲,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爱心慰问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高尚情操。
这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开创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文化领悟性。通过开展这些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文明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促使每一位同学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护公物、讲文明懂礼貌、讲公德重安全,同时,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各类团体活动,并热心于公益事业。
文学院始终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继续践行傅书记在校党代会上的重要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大学校园的课余文化生活。从实践、理论、艺术等方面传承校园文化精神,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广大学生打造一个素质拓展的文化舞台。
文学院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使广大学生了解历史,回顾历史,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树立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白城师范学院文化建设的发展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