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又称为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法: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
(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
(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一般耐力的测量
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就越高。中国学生800m跑(女)或1000m跑(男)评价标准见表5-11。
2.12分钟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适用对象:适用于初中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12分钟跑的距离越长,则受试者心肺能力就越强。中国与美国、日本男子12分钟内跑的评价标准见表5-12。
3.50m*8往返跑
测量意义:50m*8往返跑也称为往返耐力跑,它主要反映受试者的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应于7-12岁少年儿童。
评价:50m*8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水平就越高。中国学生50m*8往返跑统计值见表5-13。
除上述介绍的测量指标外,一般耐力还有1500m跑、3000m跑、5分钟跑、9分钟跑等测量指标。
(二)速度耐力测量 测量项目:400m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耐力水平。适用对象:适用于大学生及体育专业的学生。
评价:400m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速度耐力水平就越高。中国短跑运动员短跑选材400m跑评分表5-14。
(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俯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肩臂的力量和肌肉耐力。适用对象:适用于12岁至成年人。
评价:俯卧撑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肩臂肌肉的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成年男子俯卧撑标评分准见表5-15。
2.引体向上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相对于自身体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2岁至大学男生。
评价:引体向上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6-22岁男生引体向上统计值见表5-16。
3.斜身引体向上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女生及12岁以下男生。
评价:斜身引体向上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6-22岁男生斜身引体向上统计值见表5-16。
4.双杠双臂屈伸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双杠双臂屈伸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13-25岁男生双杠双臂屈伸评价标准见表5-17。
(四)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屈臂悬垂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以上及不能做引体向上的男子。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
评价:屈臂悬垂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学生男子屈臂悬垂评价标准见表5-18。
2.仰卧举腿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腹部和大腿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适用对象:适用于幼儿至小学生。
评价:仰卧举腿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的腹部和大腿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
三、速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1)在测量时,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以鼓动受试者尽力完成测验。
(2)在在进行肌肉耐力测量时,每个测试者应负责一名受试者的测量,并及时、明确指出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不计入成绩。
(3)耐力测量均测一次,测量后应让受试者自行放松。(4)肌肉耐力的测验可用定时计数的形式进行,时间可选择30秒或1分钟。
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对保证速度、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动作的协调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以及防止伤害事故均有重要意义。柔韧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保证中老年人的周围神经及血管的正常生理机能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柔韧素质的测定越来越受到重视。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
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柔韧性的分类
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相对柔韧性两类。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有的柔韧性。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一部位(肢体)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除了受试者身体差异。
(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
柔韧性的测量形式有绝对柔韧性测量和相对柔韧性测量之分。
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 1.坐位体前屈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
适用对象:适用于儿童至成年人。
评价:坐位体前屈测量值越大,则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以及下肢肌群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就越好。中国学生坐位体前屈测验评分标准见表5-19。
2.立位体前屈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
适用对象:适用于儿童至大学生。
评价:立位体前屈测量值越大,则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以及下肢肌群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就越好。中国学生坐位体前屈测验评分标准见表5-20。
3.仰卧背伸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颈部的伸展能力。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仰卧背伸的值越大,则受试者躯干和颈部的伸展能力就越好。
(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 1.后屈体造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脊柱伸展的能力。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后屈体造桥的成绩=脐高-桥高。后屈体造桥的成绩越小,则受试者脊柱伸展的能力就越好。
2.俯卧抬臂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肩关节和腕关节的伸展能力。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俯卧抬臂的成绩=臂长-抬臂高。俯卧抬臂的成绩越小,则受试者肩关节和腕关节的伸展能力就越好。
3.转肩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肩关节的柔韧性。适用对象:适用于6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转肩的成绩=握距-臂宽。转肩的成绩越小,则受试者肩关节的柔韧性就越好。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测量时动作勿过大或过猛,以免拉伤,同时应由一同伴保护并协助其完成测量。
(2)受试者在测量中应与测试者配合,当受试者身体处于最大伸展部位时,要尽量稳定一定时间,以便测量。测试者动作要迅速、准确。
(3)评价时要注意,有些实测值是越大越好,而有些值是越小越好。
第二篇: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题
来源: 滕津汝的日志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题
名词: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形成期评价:即过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训练过程的一种评价形式。
进步度评价:即个体评价,以被评对象以前的水平为评价标准,判断个体或群体前后进步幅度的评价。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试验。
骨龄:在X线光片上,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骨骼愈合的年龄,称为骨骼年龄,简称骨龄。
完美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匀称,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缘及外踝前方在一条直线上,胸部稍向前倾,腹部平坦后收,脊柱弯曲度正常。
上臂紧张围:屈肘握拳,肱二头肌用力作最大收缩时,带尺沿最隆起部位绕行一周的围长。
体质的综合评价: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应。
测量的有效性:又称效度,是指所选择的测量手段在测量欲测属性时的准确性程度。
PWC170机能实验:指通过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心率为170次/分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然后根据功率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等价可靠性:指在不同测量时间,对受试者实施难度相同而方法或题目不同的同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理想体质是人体良好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努力塑造所达到的较全面的良好状态。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运动条件下维持身体的某种动作或姿势平衡的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知识点
关节的柔韧性既与关节本身的结构有关,也与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关。1分钟仰卧起坐主要反映腰腹肌力和腰腹耐力的大小。力量素质的测量形式包括相对力量测量和绝对力量测量。手反应时的测定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几个方面。一般耐力测量包括1500米跑、1000米跑、12分钟跑。
基础心率是指清晨、清醒、静卧、空腹、安静、室温20摄氏度左右下的心率。
完美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匀称,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缘及外踝前方在一条直线上,胸部稍向前倾,腹部平坦后收,脊柱弯曲度正常。
上臂与前臂在同一水平面,但偏离肩线。前臂偏向体后,肘关节肱骨内上髁明显突起为过伸 体型213命名为“内胚性外胚叶型
在测量中由一些主观或客观偶然因素引起,又不易控制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由于测试者的过失所造成的误差为过失误差。
可靠性是有效性高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测量的有效性受它的可靠性的制约 测量量表实数列的三种特性是:顺序,距离,原点。
效标有效性指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评价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鉴定功能、调节控制功能、激励功能。
在体育实践中,体育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测量的基本要素是待测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
按重复测量次数,体育测验可分为频数等于1的测验和频数大于1的测验。评价量表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实测数据或具体成绩赋予价值意义的一种参照规则。髂嵴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下肢长H。臀纹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下肢长C。髂前上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下肢长A。身体成分组成包括体脂和瘦体重。
有机体在情绪体验时外部所发生的明显变化称表情动作,它包括面部表情、姿势表情和语言表情。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通常分为定量计时,定时计量,极限式测量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史经历了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标准化测量时期
评价量表的类型主要有标准分量表、百分位数量表和累进量表三种。体育测量与评价主要研究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
体育测量的客观性系数的变化范围一般在0-1之间,越接近于1,客观性越高,反之越低。骨龄超过实际年龄一年以上为发育早熟型。
平衡机能的测评包括单足及单足前脚掌支撑测验;鹤立测验;横向踩木测验;纵向踩木测验;闭眼单脚站立测验;侧跨跳平衡测验等。
动作速度测量有坐姿快速踏足和两手快速敲击实验。动力性力量耐力测量形式有俯卧撑,引体向上,立卧撑,双臂屈伸等。爆发力测量包括纵跳、立定跳远和推实心球测验等。对肱骨径的测量属于体格测量。体型的分类中,内胚层型是指肥胖型。体育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在位移速度测验时,要求受试者穿运动鞋,不可穿钉子鞋。俯卧背神属于绝对柔韧性测量项目之一。
体重在一天内主要受饮食和运动时排汗量的影响,一般宜在上午10时左右测量。个性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个体内心体验。脊柱测评:
1、正常背:腰曲2-3cm,三点同一垂线
2、驼背:腰曲<2cm,耳屏点落于肩峰及大转子前。
3、鞍背:腰曲过大,>5cm,背及臀部后突,耳屏和肩峰点在大转子点前。
4、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和腰曲,整个背部过平。胸廓形状测评:
正常胸:胸廓呈圆锥形,下方稍宽、左右对称,肋弓角近似直角,左右径:前后径=4:3; 扁平胸:胸廓扁平,左右径>前后径;
圆柱胸: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近似,胸廓上下部宽度相近; 鸡胸:胸廓左右径<前后径,胸骨向前方明显突出; 漏斗胸:胸部中央尤其是剑突部位显著凹陷。
按评价的形式分为:
1、诊断评价:是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之前,了解研究对象初始水平与现状的一种评价形式。
2、形成期评价:即过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训练过程的一种评价形式。
3、终末评价:是为检查实施了某种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后取得效果的一种评价形式。耐力的测量形式包括定量计时式;定时计量式;极限式。
依据来自胚胎的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组织成分所占的比例,可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中胚层型(匀称型)、外胚层型(细长型)。
判断生长发育的类型:
1、正常型: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差不到一年。
2、早熟型:骨龄超过实际年龄一年以上。
3、晚熟型:骨龄低于实际年龄一年以上。腿部形状测评
直型腿:两膝、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或间距<1.5cm,为正常腿。X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靠拢,且间距>1.5cm。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 1.5cm。如何进行脊柱前后弯曲度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测量方法:受试者身着短裤背心立于测量计底板,足跟、骶骨和背部紧靠立柱。测试者立于侧方,观察受试者耳屏、肩峰和大转子三点是否同一垂线,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使其密切接触脊柱部位,根据棍棒在腰曲的最大距离和上述三点的位置判断。结果评价:
(1)、正常:腰曲2-3cm,三点同一垂线。
(2)、驼背:腰曲<2cm,耳屏点落于肩峰及大转子前。
(3)、鞍背:腰曲过大,>5cm,背及臀部后突,耳屏和肩峰点在大转子点前。(4)、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和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如何进行10秒立卧撑的测评?
答案:测量目的: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的能力。测量对象:10岁到大学男女生。测量器材:平坦地面、秒表。
测量方法:受试者并腿直立成开始姿势,听到开始信号后,按以下顺序完成动作:屈膝成蹲撑,两脚后撤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姿势,然后还原成开始姿势,如此反复持续10秒,记录次数。测2次取最好成绩。评价方法:10秒立卧撑次数越多,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的能力越强 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与评价有何意义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以及国民体质监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测评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2)为运动选材、预测运动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3)客观评价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4)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随机误差:在测量中由一些主观或客观偶然因素引起,又不易控制的测量误差。这类误差虽然不可控制,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其误差值总是围绕零位点做上下波动,因此可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再取均值来减少此类误差。
(2)、系统误差:实测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设备等未能校正到测试要求,或对测量条件掌握的过宽或过严,使测量结果出现规律性的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这类误差往往使测量结果出现规律性偏大或偏小,可通过改良、校正仪器,改进测量方案来减少以至消除。
(3)、过失误差:由于测试者的过失所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只要测试者在测试时态度认真负责、并严格落实复查和验收制度,即可减少以至消除。
(4)、抽样误差:由于抽样原因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样本数量、个体差异和抽样方法合理性三个因素,所以在条件允许时,严格遵守抽样原则,扩大样本含量,是减少抽样误差的最有效办法。什么是测量的可靠性?它有哪些分类?
测量的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使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可靠性的分类:
(1)一致可靠性:同一天内测试者对同一批被试者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稳定可靠性:在两天或两天以上的时间内,测试者对同一批受试者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3)等价可靠性:在不同测量时间,对受试者实施难度相同而方法或题目不同的同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什么是定量负荷实验?主要有哪些步骤?
定量负荷试验是指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试验。
具体步骤:首先,测量相对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与血压等生理指标; 其次,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定量运动; 再次。测量运动后的即刻脉率和血压;
最后,计算评定指数或描记生理指标曲线图,并根据评定标准予以评价。测量的有效性的分类有哪些?
(1)、内容有效性:选择的测量内容反映总体属性的准确程度。
(2)、结构有效性: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3)、效标有效性: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速度素质的分类?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是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1分)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位移速度: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最短时间,包括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正负加速度。
(2)动作速度: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能力。
(3)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 理想体质的标志?
(1)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
(2)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
(3)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4)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
(5)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刺激的能力。(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何进行手反应时的测评?
测量目的: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测量对象:大学男女生
测量器材:计时尺、桌椅。计时尺的时间刻度由自由落体加速度公式(H=gt2/2)计算出。(距离1.225厘米对应于0.05秒,距离1.764厘米对应于0.06秒。)
测量方法:测试时,受试者将有利手置于桌边,虎口向上,拇指与食指成“U”字型,拇、食指平齐。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与其虎口上缘平齐,嘱受试者注视醒目区,当尺下落时,迅速用手指捏住落尺,记录手指上缘触尺处的读数(秒)。测20次,去掉20次中最好和最差的成绩各5次,取其中10次的平均数为成绩。评价方法:手反应时越短,说明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一般大学男女生在0.13-0.22秒范围内。
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测量与评价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测量是将一些可以测得的物理量、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符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集的过程。评价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作出价值判断,赋予被测量事物某种意义的过程。因此,测量是基础、是前提;评价是结果、是目的,两者密不可分。
如何进行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两足分立与肩同宽,将左上臂斜向前方平举(约45度),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在对面,将带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最粗处量取上臂紧张围;带尺位置不变,让受试者肘关节伸直,臂下垂,测量上臂放松围。
评价: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之差为臂围差,反映上臂肌肉发达程度,臂围差越大,说明上臂肌肉越发达。
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受试者须知: 1.测量姿势 2.着装
3.测试前排便排尿 测试者须知:
1.一般测右侧肢体
2.校正仪器并保证仪器的清洁 3.掌握测量方法和测量点
4.测量读数时视线与仪器上的标度垂直 5.测量单位及取值 6.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73204550&owner=242185269
第三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
第四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重点难点:
1.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与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
2.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四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心肺功能与体质及各项运动成绩的有关系极为密切。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心肺功能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随着运动负荷而释放出来。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受试者机能指标的变化,考察受试者潜力运用的情况。潜力越大,机能越好,所有的机能试验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则设计的。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它的功能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和运动训练的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应当测量在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因为在安静状态下,普通人和经常锻练者或运动员的心脏机能表现无显著差异,只有在强度较大的负荷下,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测试心血管机能好不,一般都采用定量负荷的办法。在最大负荷状态下能够简单的区分两人的差异,但实验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建议不要推广应用。
一、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搏动沿着动脉向远端传播形成脉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率的整齐,心率与脉搏一致。心跳达到最快频率称为最高心率,最高心率与实测心率差值是心脏活动的潜力。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法四种。
(一)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
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主要采用动脉触诊法和听诊法。心脏搏动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播又称为脉搏。
1.安静时心率的测量――脉搏触摸法 测量部位:桡动脉(颈动脉、颞动脉)测量仪器:秒表 测量方法:
2.安静时心率的评价――基础心率均线、波动差(1)基础心率均线和波动差值的测量与评价 安静时心率较低是机能节省化的表现之一。每天清晨、静卧、空腹、清醒状态,自己测量晨脉,并记录在心率坐标纸上,连续记录7天,除以7得到平均基础心率,对照均值评价表作出评价(表4-1)。7天中最大减去最小值,求得心率波动差值,查基础心率波动差值评价表作出评价(表4-2)。
(2)立位、卧位姿势脉搏差的测量与评价
受试者仰卧至脉搏安定后,测量1分钟脉搏为卧位脉搏;站立待脉搏安定后,测量1分钟脉搏为立位脉搏。立卧位脉搏差等于立位脉搏数减去卧位脉搏数,差值越小,表明心机能越好(表4-3)。
(二)运动中的心率测量与评价
运动中心率测量与评价一直是运动生理学家追求的目标。由于技术原因和个体差异,运动中的心率测量较多,评价的方法研究不多。采用心率遥测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运动中的心率测量技术问题。
1、简易心率遥测法
2、PQLAR表心率遥测
3、运动中的心率评价
一般情况下,运动时的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增加成正比(表4-4)。在定量负荷中,运动中的心率较安静时心率增加不多,心血管机能较好。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负荷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越好。
(三)运动后的心率测量与评价
运动后的心率测量分布分为运动后即刻心率测量和恢复期心率的测量。运动后即刻心率与运动中的心率十分接近,通常用它来代表运动中的心率。运动后恢复期的心率测量由多次测量组成,反映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恢复期心率下降的速率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
1、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运动后10S心率,换算成一分钟的心率。
2、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运动后恢复期的心率测量是指在运动后几分钟内连续测量几次心率,观察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能力。各种心血管机能试验和台阶试验指数等都是基于同样的原理。运动后恢复时间与运动后几次心率测试之和的比值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好。
二、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是测量肱动脉血压,正常人在安静时血压变动范围是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称为高血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你为低血压。血压均值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血压受让更多因素影响:心脏每搏量增多和心率增加,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外周阻力的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血管的弹性能够起到缓冲收缩奔放 维持舒张压的作用。运动时,血压升高,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
(一)人体安静时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听诊器 中国青少年血压的正常值范围见表4-7。
注意事项:测量前1-2小时,受试者不得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二)运动后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收缩压高代表心脏收缩有力;心率越快,心脏功能越差。
三、心血管机能指数的测量与评价
1、布兰奇心功指数
测量仪器:秒表、血压计、听诊器
测量方法:让受试者采取坐位,待完全安静后,测1分钟的心率,然后测量血压。
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测量心率的同时,考虑了血压的因素,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心血管机能。
指数在110-160范围为心血管机能正常,平均数为140;如果超过200应进行心血管机能检查。
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
3、贝拉克能量指数
4、耐力系数
5、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
四、心血管机能试验的测量与评价 在安静状态下,无法测量心血管机能潜力,测量心血管机能一般采用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试验,统称为定量负荷试验。
定量负荷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测量相对安静状态下的脉率与血压等生理指标;其次,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定量运动;再次,测量运动后的即刻脉率或恢复期的脉率和血压;最后,计算评定指数或描记生理指标曲线图,并根据评定标准予以评价。1、30秒20次蹲起 2、30秒30次蹲起
3、哈佛式台阶试验
4、改良型哈佛台阶试验
5、二阶梯指数
6、塔特尔指数
7、施奈德机能试验
8、列图诺夫联合机能实验
9、PWC170机能试验
第四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测量评价的概念;
2.了解体育测量评价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以及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
1.体育测量评价的概述;
2.体育测量评价的研究意义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章 绪论
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它为体育运动实践提供了各种测量和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
1、从大的科学体育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门类。
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3、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4、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分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等。
6、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
1、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
每个学生;体育活动;直接制约体育活动的教师和体育活动计划;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群体和学校整体;学校体育活动物质的社会环境条件;是以学校为构成要素的,包括范围更广的体育体制,学校体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能等。
2、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1)体育评价的意义
a、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b、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c、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d、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2)体育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体育评价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b、监督检查功能:社会各界要了解、考察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体育行政领导部门要对学校工作加以指导与管理,学校本身也要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加以调节和控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监督和帮助,都需要一个具有检查监督的形式和手段,即体育评价。
C、激励功能:通过体育评价,可激发被评者争先的欲望和情绪,从而创造出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竞争环境。
d、筛选择优功能:在体育的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对体育的对象加以筛选择优。
e、诊断改进功能:通过体育评价,可以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这就是体育评价的诊断与改进功能。
三、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1、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阶段
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也与运动人体科学紧密相连,它的发展与运动人体科学和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标准化测量时期。
2、教育测量的发展阶段
体育测量评价伴随着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受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影响得到快速的发展。一般可将教育测量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教育测量的萌芽阶段(186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蓬勃兴起阶段(1864-1940年)教育测量的深入发展阶段(1940年至今)
3、教育评价的发展阶段
教育评价作为科学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的新教育课程的改革实验“8年研究”中正式诞生的。教育评价自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评价方法论各有不同的特点。
开创时期(1930-1958年)大发展时期(1958-1972年)专业时期(1973年至今)
4、我国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
作业:
1、简述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
2、简述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第五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4
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体主要测量点及其定位; 2.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基本术语; 3.掌握身体形态测量注意的基本事项。
重点难点:
1.人体主要测量点;
2.身体形态测量注意的基本事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 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身体形态测量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测量获得的数据资料在许多专业领域中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实用价值,它同时也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营养状况和运动员选材必不可少的手段。
身体形态的测量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体格测量、体型测量、身体成分测量和身体姿势的测量等。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在测量过程中,测试者对所测指标含义的理解及其部位的选择,均会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人体姿势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在阐述人体各部形态结构的关系时,都以标准的解剖姿势加以说明。
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相对、两下肢自然并拢。
(1)正中面与正中线:沿身体中线将身体分成左右对称两半的平面,称为正中面。人体被正中面平分为左右两半,这一平面的前线及后线的正中垂直地面的线,称为正中线。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4)水平面:通过身体中部与地面平行的平面。(5)矢状轴: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前后方向)。(6)额状轴: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左右方向)。(7)垂直轴: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上下方向)。(8)上与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9)内侧与外侧:靠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10)前与后:靠近腹侧为前,靠近背侧为后。
(11)近端与远端:两肢靠近躯干的部分称为近端,远离躯干的部分称为远端。
二、体表划线
在测量工作中,对某些测点的描述和定位,还需要借助体表的人工划线,这也是测量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胸部体表划线 1.前胸壁
前正中线(胸骨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上端为胸骨柄上缘中央处,向下通过剑突的中央,并可通过脐部向下延伸。
锁骨中线(左、右):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与前正中线平行,为前胸壁最重要的一条直线,与乳头线相吻合。
胸骨旁线:是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一条垂线。2.侧胸壁
腋前线(左、右):通过腋窝前皱壁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左、右):躯干上通过腋窝前后壁连线中点向下所引的垂线。
腋后线(左、右):通过腋窝后皱壁所作的垂线。3.后胸壁
后正中线:通过脊柱棘突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上肢自然下垂时,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
(二)腹部体表划线
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脐的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区。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根据骨性标志(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等)确定,另一些则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
头顶点:为头顶部正中矢状面上最高的一点。是测量身高或全头高的重要重要测点。
眉间点:面部两眉之间,长有眉毛处的骨性部位。测量头围时,眉间点是前头部的测点。
胸中点:接受人体的胸骨中部,位于左右第四胸肋关节连线的正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
指尖点:中指尖端最靠下的一点,是测量手长、上肢长、中指间距的测点。
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形态测量是用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体型及人体生长发育情况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从事体质研究及运动员选材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熟练地掌握测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测量中,尤其要注意测量点的定位、器材的操作、受试者的姿势及读数记录这几个主要环节。
(一)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2.测量的姿势与方法 3.测量的时间
(二)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受试者须知
(1)除头部测量及坐高测量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3)测试前受试者应排便排尿。2.测试者须知
(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
(4)测量仪器读数时,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村度部分。
(5)测量长、宽、围度时,以cm为单位,皮脂厚度以mm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测量与记录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
(6)测量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