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考纲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7:0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技术考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技术考纲》。

第一篇:教育技术考纲

教育技术考纲

一、名词解释(2*10)信息化教育

信息素养 AECT94 AECT04 媒体

教学媒体

信息

符号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探视—发现法

问题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量规评价

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教学软件

网络课件

PHP XML

教育网站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包

电子课件

课件

教学包

学习包

积件

Webquest

远程教育

混合学习

交互距离理论

教育信息化(南国农)

教育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质的研究

叙事研究

研究方案再设计 信息化教育管理

Blog

经验之塔

概念图

档案袋评价

绩效技术

教育主题网站

WIKI

社会建构主义

Moodle LCMS SCORM

信息技术

课程开发

云计算

创感时代

基本问题

单元问题

CMS 播客

群体智慧

二、填空(1*20)三种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和哪八种信息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

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几个阶段、最早的刊物、最早的系等等)

宣韦伯的传播效果理论

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信息的形态与特征

符号的类型(两类法、三类法)

教学媒体的特征(呈现力、重现力、传送能力、可控性、参与性)

信息化教学过程四要素 信息化教学有哪几种基本方法

几种信息化教学基本方法的模式(如巴班斯基的模式:创设问题情景—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八个模块

布鲁纳认知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辛普森体系

克拉斯伍体系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ABCD)

媒体在教学使用目标(展示事实、创设情景、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设疑思辩)

基于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可简化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教学评价)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简化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学习评价)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特点(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分类框架(资源和媒体角度怎么分、地理范围怎么分、时空技术特征怎么分)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媒性)

网络课件的特点(可扩展性、交互性、易浏览性、可移植性)设计原则(交互性原则、界面直观友好原则、培养创新能力原则、科学性原则、协作性原则、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大核心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具、认知工具)

Webquest的六部分(引言、任务、过程、资源、结论、评价)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三阶段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建设主要指(网络课程建设、素材库建设、学习支撑软件)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内容主要包括

常见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四个子系统

网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信息活动、交流协作活动、构建活动、展示活动)

混合学习哪三方面混合(教学媒体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混合、学习内容的混合)

信息化教育研究五种范式

信息化教育研究常用三种方法(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

行动研究三个基本构件(计划、实施、反馈)

行动研究四个实施原则(行动、合作、弹性、反思)

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验之塔三大类十层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Moodle创设虚拟学习环境三个维度(技术管理维度、学习任务维度、社会交往维度)

体验式教学活动过程(亲历活动阶段、感悟活动阶段、反思活动阶段、发展行为阶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类型(自主学习型、网络学习型、智能管理型、模拟操作型、资料工具型、训练练习型、课堂演示型、教学游戏型)

网络课件的类型(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协作学习型、模拟再现型、测验评价型、趣味游戏型、综合型)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要求学生具备的六方面知识和能力(创新与变革、交流与协作、熟练运用信息开展研究、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与决策、数字时代公民的意识与素养、技术操作与概念)简答题(6*10)

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传播四要素理论

双向传播理论

传播效果理论

创新推广理论

新行为主义

信息的本质含义和特点

信息的形态与特征

符号的类型

符号的本质

教学媒体的特征

教学媒体的效果编制原理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

以“教”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法定义、模式、布鲁纳总结的四优点

问题教学法定义、两种模式 程序教学法的定义、斯金纳认为的四个优点、模式 微格教学法定义和特点、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特点八个模块

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定义特点和主要功能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分类框架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建设目标、内容及设计原则、设计过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定义、特点、开发流程、评价 网络课件的定义特点开发流程设计原则评价

教育网站的定义特点开发流程评价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四大整合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课程包的含义及它所经历的概念

现代远程教育特征

网络远程教育常见的教学模式

混合学习的定义、三维分类、实用意义

交互距离理论含义

行动研究的定义、基本特征、三个基本构件、四个实施原则

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管理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理解经验之塔

Moodle定义和如何促进教学

云计算定义和理解

四、略Web2.0、云计算等

1.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可分为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和4大阶段。A.视听技术B.视觉技术C.教育技术D.教育传播 2.下列那个不是智能教学系统基本模块。A.教师模型模块B.学生模型模块 C.系统管理模块D.领域知识模块

3.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戴尔B.斯金纳C.克劳德D.加涅

4.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教学资源B.学习者

C.系统设计思想D.教学实践 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是:

A.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认知同化理论。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盛行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7.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A.计算机辅助教育B.网络技术应用 C.程序教学法D.视听运动

8.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A.信息和人员B.材料和设备 C.设计和制作D.技巧和环境 9.谁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A.香农B.韦弗C.贝克D.麦克卢汉 10.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A.做的经验B.观察的经验

C.抽象的经验D.给学习者的刺激 11.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教科书B.幻灯投影C.无线广播D.电影电视录像 12.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A.教科书B.幻灯投影C.录音和计算机D.电视和无线广播 13.哪类媒体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 A.语言B.文字和纸C.印刷术D.电子媒体

14.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物理性能B.传播范围 C.呈现的形态D.使用方式

15.计算机在教学上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A.利用计算机自学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联网D.计算机管理教学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 B.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C.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 D.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

17.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基本类型为: A.验证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 B.判断实验,推理实验,验证实验 C.判断实验,设计实验,析因实验; D.判断实验,对比实验,析因实验

18.所有的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部分:

A.虚拟环境、虚拟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虚拟世界、虚拟软件、传感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D.虚拟世界、系统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二、填空题(8*2=16分)

1.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_______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械和电气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当代蓬勃发展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2.信息化社会教育新的含义和特征在技术层面表现为:数字化、_________、网络化和_______。

3.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______、教学理论、课程理论、__________和系统科学理论。

4.行为主义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_________,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_________。

5.教育技术是一个运用系统方法分析_______、开发和使用________的领域,其目的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6.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即.教育____层次、教育______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

7.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是教育技术学, ________;信息技术教育;________和现代远程教育。

8.多媒体创作工具本质上属于_______生成系统,而著作软件本质上属于______ 生成系统。

三、判断题(并改错)(3*2=6%)

1.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

2.媒体素材创作软件可以看作是著作软件系统的支撑工具,适当的著作软件与媒体素材创作软件相结合可构成一个多媒体教育软件。

3.认知主义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四、概念解释(5*3=15分)1.思维导图 2.教学系统设计: 3.协作学习: 4.研究性学习: 5.人机工程学:

五、简答题(5*6=30分).简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脚本设计的内容和作用。4.简述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

5.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六、论述题(3*5=15分)

1.谈教育技术1994定义与2004年定义不同之处。

2.试论述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3.试用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谈谈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选择题

CCBBAADCDDADBADADC

二、填空题(16*1=16分)手工技术

信息技术多媒化 智能化 学习理论

教育传播学习的环境 正确的反应教育问题 各类学习资源哲学 科学

数字媒体技术

教育软件工程媒体素材 应用软件

三、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可改为可构成一个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环境。3.错误。“认知主义”错,是人本主义

四、概念解释(5*3=15%)

1.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它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1分),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表示思维的广度(1分);一个分支的长度表示思维的深度(1分)。

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1分);它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1分);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1分)3.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2分);协作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相比,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 康情感的形成。(1分); 4.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1分);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1分);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分);

5.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1分);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1分);也就是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把人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工作效率更高。(1分);

五、简答题(6*5=30%).简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1分);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1分);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1分);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1分);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1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1分)。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1分),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分)。

基本理念: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1分);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1分)。

3.简述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脚本设计的内容和作用。脚本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所作出的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设计的详细报告,是下一阶段进行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是课件设计与实现的重要依据(1分)。因此,脚本设计阶段也是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由面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到面向计算机软件实现的过渡阶段(1分)。从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脚本可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1分)。前者是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软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的文字描述(1分);后者则犹如影视制作中的分镜头脚本,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能体现软件结构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编制的直接依据的一种具体描述(1分)。

4.简述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2分);教学资源由两部分组成:CAI 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1.5分);CAI软件库包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国内外的优秀课件,可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也可能是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CAI 软件库中的CAI软件应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育培训的需要或个别化培训的需要。(1.5分)学习资源库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材料、扩展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分类多媒体素材。学习资源库也可用作教师培训备课的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史料、教参、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例的分析等)。(1分)5.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种基本技能:数字化影视摄录技能(1.5分)、电脑动画创作技能(1.5分)、数字非线性编辑技能(1.5分)、广告创意与设计技能(1.5分)。

六、论述题(15%)

1.谈教育技术1994定义与2004年定义不同之处

第一,200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而199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1分);

第二,2004年定义主要包括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1994年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了创设、利用和管理之中。(2分)第三,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1分)第四,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 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1分)2 2.试论述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1分)教育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1.5分)教育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1.5分)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0.5分)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0.5分)3.试用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谈谈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简述(1.5分)教育媒体的特点(1.5分)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2 分)。

第二篇:2014年教育综合考纲

2014年教育综合考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0)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4.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5.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6.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素养

(与教育心理学重复)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5)学生的特点

(6)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7)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8.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9.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6)教学组织形式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0.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1.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6)德育的途径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2.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3.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学习心理与教育

(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2)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4)学习动机理论

(5)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6)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7)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8)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9)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7.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模块约占10﹪,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占20﹪,教育学模块约占35﹪,心理学模块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第三篇:1统考教育研究方法考纲

教育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2.问卷的构成3.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

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七、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步骤

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2.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2.定性分析的过程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第四篇:2012思想品德考纲

广东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坚持在课程标准范围内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考查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试题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命题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三、考试依据

2012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2年12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09年7月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在我省使用的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查范围,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1.了解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矛盾,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心理冲动的有效方法。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常用方法。

3.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懂得磨砺意志的方法与途径,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5.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6.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7.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8.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逐步培养自立能力。

9.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10.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懂得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知道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1.知道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12.知道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制裁与保护功能。

13.理解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与一致性。

14.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以及特殊保护的意义。

15.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16.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

17.理解犯罪是违法的含义、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18.懂得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19.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20.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

2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23.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4.了解恰当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25.知道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6.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7.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8.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9.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31.懂得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的意义。

32.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平等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3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4.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维护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5.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3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37.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38.知道个人隐私权的涵义。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39.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40.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41.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4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43.了解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4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5.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46.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懂得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47.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8.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49.知道责任的概念及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明确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

50.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51.知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备的素质,树立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5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53.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54.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55.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6.掌握在现实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57.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58.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59.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60.知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

61.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62.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63.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4.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5.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6.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成就。

67.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68.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69.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懂得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重要性。

70.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7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72.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7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懂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7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75.了解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76.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77.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内在规定性。

78.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9.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80.理解实现理想要靠艰苦奋斗的意义。

81.知道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理解个人的前途命运要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闭卷、笔答。

(二)考卷结构

1.自行组织命题的市的试卷结构由地级市以上统一确定。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题结构为: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和综合探究题五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见下表。

题型题数分值备注

单项选择题2856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

简答题18要求只对问题做简要的说明。

辨析题110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分析说明题112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综合探究题114要求紧密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小计32100

(三)考试用时与分值

1.思想品德80分钟

2.思想品德分值100分

(四)内容结构

成长中的我约占20%

我与他人的关系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民族团结教育

约占30%约占40%约占10%

第五篇:事业单位考纲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 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及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以及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及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概述及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经济制度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

三、行政法部分

(一)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合法要件等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原则

(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设定、分类、作用、原则、程序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

(五)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概念、特征与作用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范围、方式、构成要件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和追偿制度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参加人等

(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程序和参加人以及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和审判监督程序等

四、民法部分

(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和分类,代理的概念、和代理关系的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

(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和分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

(六)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及著作权的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

五、刑法部分

(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刑罚

(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八)刑罚的种类

(九)量刑、缓刑、减刑、假释、累犯、数罪并罚、时效以及自首和立功等刑罚的具体运用

(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受贿罪和渎职罪的概念、和特征和种类

六、劳动法部分

(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

(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

(四)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原则、处理方式、程序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五)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

七、劳动合同法部分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的宗旨、适用范围、各方义务等概述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基本规定、种类、必备条款和试用期

(三)集体和同和竞业限制等特别规定

(四)劳动合同的无效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部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规范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家庭美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 四川省情省策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分布概况

(二)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

(三)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四)科技文化优势与杰出人才 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与气候

(三)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四)“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五)大熊猫故乡与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四川的主要经济

(一)主要工业和粮油基地

(二)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产业

(三)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西部投资热土和西南金融中心

(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 四、四川基本省策

(一)四川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四破除,四强化”

(三)四川现阶段的发展定位

(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及“四个优先”

(五)四川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强省战略的“7+3”产业发展规划

(六)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建立的城镇体系

(七)推进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八)汶川“5.12”大地震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

(九)四川奋力推进的“两个加快”和实施的“八项民生工程” 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种类和作用

(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

(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

(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

(四)公文的主要作用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

三、公文的撰写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

(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

第五部分 事业单位常识

一、事业单位改革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及登记(备案)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公开招聘的原则、方法、基本条件和主要程序,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以及聘用合同的类型、必备条款、订立、变更、终止、续订、解除与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等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基本条件要求、岗位聘用以及岗位设置的程序和权限、职责和分工等

(五)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和特点、原则和范围、内容和等次与标准、方法和程序、以及结果的使用和考核的组织管理等

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与分类、依据和意义、处理渠道和预防、特点和基本原则等

(二)人事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信访等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与区别

(三)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概念、特点、原则、依据以及人事争议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意义等

(四)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申请条件与时效 第五部分 职业能力测试部分

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六部分 时事知识部分

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的测试,了解应考者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下载教育技术考纲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技术考纲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据处理考纲

    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规则计算机操作员(数据处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2012年7月竞 赛 标 准一、竞赛目的考查参赛选手对于数据处理相关基础知识的......

    军事理论考纲专题

    2015-2016(1)军事理论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国防的含义;国防的对象、目的、类型;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含义: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 国家的......

    2011信息技术考纲(合集)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考试说明 中学信息技术 I.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

    学考纲心得体会

    百色祈福高中2012届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的 学习体会 2012届毕业班历史组组长韦海宽 一、2012年《历史考试大纲》与2011年《历史考试大纲》相比,无论从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4中考考纲

    2014福州中考考试大纲说明出炉各科变化 来源:海都网 2014-3-13 7:18:56由福州市教育局组织福州教育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福州中考各学科的考试说明,已向社会发布。和去年相比,今......

    教育技术

    金鱼镇2011年环保工作计划 公开方式 发布时间 文件编号 信息内容 主动公开2010-11-22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广汉......

    教育技术学大全

    一、重要术语或概念 1、教育技术(AECT1994):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

    教育技术学

    16.1 选择题 1.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