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小学体育考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对福建省目前使用的小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及结构体系的了解程度。
2.考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考查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具备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及课余竞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3]12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发展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和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法。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懂得小学生的合理膳食。
1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的要求。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5.知道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及按摩的基本手法。16.知道危害健康的行为,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部分 基本技能
(一)田径(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跳高、跳远、实心球)1.了解跑、跳、投的基本知识。
2.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及训练方法。3.掌握田径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二)球类(篮球、排球、足球)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知识。
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及训练方法。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三)体操(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跳跃)、健美操 1.了解体操、健美操的基本知识。
2.掌握体操、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及训练方法。
3.掌握体操、健美操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四)武术(长拳、短器械、长器械、太极拳)1.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及训练方法。3.掌握武术的识图方法。
4.掌握武术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第三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3.理解和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4.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原则。5.掌握体育教学方法。
6.知道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7.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运用题等。
2.内容比例:体育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小学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约占40﹪;教学案例取自小学高年级教学内容。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第二篇:小学体育考试考纲整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11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
答: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5.掌握迁移的概念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2意志品质薄弱3过分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4自信心不足
措施:1提高差生对学习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2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3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4根据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5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
选材: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术
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炼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创编技法:变化法、组合法、移植法、程序法、提炼法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提出研究假设、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发表
3.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窦性心动徐缓(二)运动性心脏增大(三)心血管机能改善
4.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1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功能系统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1心输出量的反应(增加),2血液重新分配,3血压的改变
二: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1运动性心脏肥大,2运动心脏微结构的重塑,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AR-Q筛选问卷;2推测有氧适能水平;3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5实施运动处方。
8.肥胖判定标准。
体重过低<18.5体重指数正常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睡眠、积极性休息、按摩、物理疗法、营养与药物、心理恢复法 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3技术动作错误4运动负荷过大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6组织方法不当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8场地设备的缺陷9不良气象的影响
2.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请予以简述。
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15按摩的基本手法。: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16.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活方式(个人因素)2.职业安全(工作因素)
3.环境污染(环保因素)4.心理压力(综合因素)5.家族遗传(基因因素)
1.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一、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身体健康目标(2)发展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3.理解和运用体育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课程评价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一、教学建议
2.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二)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
1.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
3.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的目标与内容。
2.选择评价的方法
3.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4.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一)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重点
比较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
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2)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
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二)教师教学评价
2.评价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教师专业素质评价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3.评价的形式
教师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可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
(三)课程建设评价
1.评价的目的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
2.评价的内容
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
3.评价方法与组织
《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课程建设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地、市、县级行政区的课程建设评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学校的课程建设评价由市、县及县级行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五)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六)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7.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3、(本题5分)
李老师设计了一堂“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体育课,主要教学步骤是:
1、复习歌曲(“春天在那里”)。
2、分组各人独立创编“春天在那里”集体舞的单个动作。
3、小组内交流自我创编的动作,“把你的好动作告诉你的好朋友”。
4、各组展示创编的单个动作,集体模仿单个的动作方法。评出“优秀创编个人”。
5、分组讨论、合作创编并练习整套集体舞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6、各组展示整套集体舞动作,评出“最佳创编小组”。
7、师生共同学练最佳创编小组所创编的全套集体舞动作,能很好地与他人配合。
8、师生共同展示集体舞动作,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9、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收获。
请您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简评一下本课设计的主要优点。
体现了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氛围。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优等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安排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他们负责指导,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的意识和行为,这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体育差生:造成他们成为差生的原因主要有体能和运动技能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等。对待前一类学生,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对于后一类学生,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对于体育差生,除了由优等生负责帮助外,教师要给予他们特别的指导,并要在同学中消除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体育一般生:对这类学生,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要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指导。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少年儿童生理特点:
1骨骼: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成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强,韧性减小。
2关节: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机肌肉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3肌肉: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均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重,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
1有氧能力:女子的肺容量小,气管窄,气道阻力大,且呼吸肌力量较弱,故女子的通气能力小于男子。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低。
2无氧能力:在激烈运动中时,女性运动中的乳酸的浓度低于男性,说明女性的无氧能力低于男性。女子体内总血量、血液成分的贮备也低于男子,故女性机体抗酸中毒的能力较差。
3肌肉力量:12到14岁后,力量的性别差异明显,女子肌肉力量小于男子,这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4柔韧性与协调性:一般认为,女子的柔韧性优于男子,这与女子的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关。因为女子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小,关节松弛,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伸展性较好。
第三篇:2012思想品德考纲
广东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坚持在课程标准范围内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考查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试题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命题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三、考试依据
2012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2年12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09年7月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在我省使用的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查范围,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1.了解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矛盾,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心理冲动的有效方法。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常用方法。
3.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懂得磨砺意志的方法与途径,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5.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6.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7.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8.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逐步培养自立能力。
9.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10.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懂得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知道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1.知道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12.知道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制裁与保护功能。
13.理解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与一致性。
14.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以及特殊保护的意义。
15.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16.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
17.理解犯罪是违法的含义、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18.懂得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19.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20.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
2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23.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4.了解恰当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25.知道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6.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7.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8.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9.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31.懂得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的意义。
32.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平等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3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4.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维护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5.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3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37.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38.知道个人隐私权的涵义。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39.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40.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41.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4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43.了解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4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5.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46.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懂得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47.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8.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49.知道责任的概念及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明确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
50.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51.知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备的素质,树立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5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53.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54.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55.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6.掌握在现实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57.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58.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59.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60.知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
61.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62.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63.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4.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5.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6.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成就。
67.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68.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69.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懂得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重要性。
70.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7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72.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7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懂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7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75.了解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76.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77.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内在规定性。
78.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9.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80.理解实现理想要靠艰苦奋斗的意义。
81.知道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理解个人的前途命运要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闭卷、笔答。
(二)考卷结构
1.自行组织命题的市的试卷结构由地级市以上统一确定。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题结构为: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和综合探究题五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见下表。
题型题数分值备注
单项选择题2856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
简答题18要求只对问题做简要的说明。
辨析题110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分析说明题112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综合探究题114要求紧密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小计32100
(三)考试用时与分值
1.思想品德80分钟
2.思想品德分值100分
(四)内容结构
成长中的我约占20%
我与他人的关系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民族团结教育
约占30%约占40%约占10%
第四篇:事业单位考纲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 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及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以及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及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概述及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经济制度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
三、行政法部分
(一)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合法要件等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原则
(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设定、分类、作用、原则、程序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
(五)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概念、特征与作用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范围、方式、构成要件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和追偿制度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参加人等
(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程序和参加人以及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和审判监督程序等
四、民法部分
(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和分类,代理的概念、和代理关系的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
(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和分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
(六)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及著作权的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
五、刑法部分
(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刑罚
(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八)刑罚的种类
(九)量刑、缓刑、减刑、假释、累犯、数罪并罚、时效以及自首和立功等刑罚的具体运用
(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受贿罪和渎职罪的概念、和特征和种类
六、劳动法部分
(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
(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
(四)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原则、处理方式、程序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五)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
七、劳动合同法部分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的宗旨、适用范围、各方义务等概述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基本规定、种类、必备条款和试用期
(三)集体和同和竞业限制等特别规定
(四)劳动合同的无效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部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规范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家庭美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 四川省情省策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分布概况
(二)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
(三)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四)科技文化优势与杰出人才 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与气候
(三)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四)“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五)大熊猫故乡与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四川的主要经济
(一)主要工业和粮油基地
(二)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产业
(三)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西部投资热土和西南金融中心
(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 四、四川基本省策
(一)四川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四破除,四强化”
(三)四川现阶段的发展定位
(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及“四个优先”
(五)四川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强省战略的“7+3”产业发展规划
(六)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建立的城镇体系
(七)推进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八)汶川“5.12”大地震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
(九)四川奋力推进的“两个加快”和实施的“八项民生工程” 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种类和作用
(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
(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
(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
(四)公文的主要作用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
三、公文的撰写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
(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
第五部分 事业单位常识
一、事业单位改革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及登记(备案)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公开招聘的原则、方法、基本条件和主要程序,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以及聘用合同的类型、必备条款、订立、变更、终止、续订、解除与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等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基本条件要求、岗位聘用以及岗位设置的程序和权限、职责和分工等
(五)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和特点、原则和范围、内容和等次与标准、方法和程序、以及结果的使用和考核的组织管理等
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与分类、依据和意义、处理渠道和预防、特点和基本原则等
(二)人事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信访等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与区别
(三)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概念、特点、原则、依据以及人事争议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意义等
(四)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申请条件与时效 第五部分 职业能力测试部分
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六部分 时事知识部分
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的测试,了解应考者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数据处理考纲
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规则
计算机操作员(数据处理)
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
2012年7月
竞 赛 标 准
一、竞赛目的考查参赛选手对于数据处理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析理解竞赛题目给出的数据处理应用系统需求,运用所学数据库语言与工具,以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独立快速完成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竞赛任务
竞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处理的理论试题,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选手对于数据处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基本概念和Excel电子表格、Access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占总分的20%;第二部分为实际操作试题,任务1要求选手按要求处理给定的Excel电子表格,得出需要的数据和图表结果,任务2要求参赛选手按照题目给定的数据处理需求,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建立数据库,开发出一套符合要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每完成一项操作或实现某一功能均有相应得分。占总分的80%。
三、要求
要求参赛选手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技能:
1.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能进行排序、分类汇总、筛选、计算和统计绘图等操作。
2.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熟悉SQL语言,E-R图,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数据访问技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修改,多表间一对多与多对多的关联处理,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数据的统计和排序功能,数据库安全设计等)。
3.熟练掌握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系统,数据表创建、查询、视图、导入、窗体设计、报表输出等,能使用Access开发数据处理应用程序。
4.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可以独立进行编程工作;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美观易用。
5.本次竞赛不再提供其它编程环境。
四、评分标准
注:根据具体题目评分标准细则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时,以用时最少的选手排名在前。
五、设备和工具材料
六、竞赛时间
本项目竞赛时间为180分钟(3小时),其中理论测试时间30分钟(0.5小时),实际操作时间150分钟(2.5小时)。
七、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选手不得携带任何存储媒体(如磁盘、光盘、移动硬盘、U盘,具有存储功能的手机等)、任何无线上网设备和参考资料进入赛场。竞赛现场的硬盘装有保护卡,关机或断电后不能保存数据,选手必须将开发好的程序、数据库
保存在监考人员指定的分区和文件夹。建议选手及时保存数据。
2.竞赛组委会有权在必要时对竞赛任务、评分标准等进行修改,并及时在官方网站上公示。
3.参赛选手须正确操作、使用竞赛组委会现场提供的设备及工具,以免发生损坏。进入赛场后,及时检查计算机和软件,如有问题,立即向工作人员举手示意。
4.评判时如出现参赛选手得分相同的情况,将考虑作品完成的速度。
5.竞赛标准的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