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范文]
第七章 有机波谱分析(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它们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并能用其解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电子跃迁、发色团、助色团、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 2.四大谱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四大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2.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3.红外光谱 4.核磁共振谱 5.质谱
6.谱图组的综合解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练习。
六、课后练习1.粗略绘出下列化合物的1H NMR图谱,并指出每组峰的偶合情形和δ的大致位置
① ClCH2CH2CH2Br ② C6H5CH2CH2CH3 ③ C6H5CH(CH3)2
2.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9Br,1H NMR数据如下:δ2.0(d,3H), δ5.15(q,1H), δ7.35(m,5H), 写出A的结构式
3.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简要说明理由
CH2=CHCH2CH=CHNH2, CH3CH=CHCH=CHNH2, CH3CH2CH2CH2CH2NH2 4.用Woodward-Fieser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在UV中的大致吸收位置
① ②③④
5.一个化合物分子式为C7H7NO,计算其不饱和度。其MS在m/Z121, 105, 77,51处有较强的峰。推断其结构,并写出这些离子的断裂方式。
6.从一种毛状蒿中分离出一种茵陈烯,分子式为C12H10,该化合物的UV谱最大吸收为λ
max
=239nm(ε=5000),IR在2210cm-1, 2160cm-1处有吸收,其1H NMR数据如下:δ7.1(m,5H), δ2.3(s,2H), δ1.7(t,3H)。推断其结构,并归属以上波谱数据。
第二篇: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推荐)
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原理;掌握芳香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了解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芳香性、共振极限式、亲电取代 2.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3.取代基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苯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及灵活运用;休克尔规则的理论解释
四、教学内容 1.苯的结构 2.芳香烃的命名 3.芳香烃的性质 4.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多苯芳烃 6.非苯芳烃 7.芳香烃的来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芳香烃的“芳香”二字代表什么含义?“芳香性”指的又是什么?
2.什么是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定位效应? 3.什么样的基团是苯环的活化基团?什么样的基团又是钝化基团?“活化”和“钝化”的含义是什么?卤素原子是钝化基团,但为什么又是邻对位定位基?
七、课后练习
1.判别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O_
2.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产物)(1)(大大过量)+ClCH2H2SO40oCO无水AlCl3CH2Cl无水AlCl3(2)+HNO3O(3)+ClCCCClCH3CH3SO3HHNO3Br2Fe(4)MeOH2O, H2SO4
3.以甲苯为原料设计合成
COOHO2NICl
第三篇:第二章 烷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二章 烷烃(教案)(学时数: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以及结构特征,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同分异构现象;熟练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和普通命名法;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三个层次及构造、构型和构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烷烃特征反应的特点和基本合成方法;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了解描述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参数及其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轨道杂化、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构造、构型、构象、熔点、沸点、密度、折光率、溶解度、偶极矩
2.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游离基取代反应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参数的含义、构型和构象的概念和游离基取代反应机理。
四、教学内容
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2.烷烃的命名 3.烷烃的构型和构象 4.烷烃的物理性质 5.烷烃的化学性质 6.烷烃的制备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练习题
1.请你以正丁烷为例,说明烷烃结构的三个层次。
2.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哪些?它们各代表什么物理含义?
3.从烷烃的成键特点分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应表现出哪些特点?
七、课后练习
教材后习题2、4、5题。
第四篇:第一章 绪论(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一章 绪论(教案)(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凯库勒结构式和路易斯结构式的含义及其正确表达方式;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的特点以及表征共价键的基本参数的概念和物理含义;掌握官能团的定义以及以其为依据对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复习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二、教学重点
1.分子式、结构式的表达 2.共价键的键参数 3.化学反应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化学反应的类型
四、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简介 2.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类型 4.有机酸碱理论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后练习。
六、课后练习
1.燃烧樟脑0.132 g, 得到CO2 0.382 g, H2O 0.126 g, 经定性分析得知,除含碳、氢和氧元素外不含其它元素,请计算它的实验式。通过质谱方法测得樟脑的分子量为152, 试求其分子式。
2.根据碳四价、氧两价、氢一价、氮三价原则确定下列化学式中哪几个是可能的?哪几个是不可能的?
(1)C5H10(2)C6H13(3)C7H15O(4)C3H8O(5)C4H12N(6)C4H6NO(7)C4H9NO(8)C4H4(9)C4H10N(10)C6H10Cl3
第五篇:第十章 醇、酚、醚(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第十章 醇、酚、醚(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消除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醇、酚、醚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醇和酚的结构鉴定方法。了解影响消除反应的各种因素、酚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冠醚化学等。
二、教学重点
1.β-消除反应: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竞争反应等 2.醇和酚的化学鉴别方法
三、教学难点
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醇 2.消除反应 3.酚 4.醚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从结构和性质上分析醇和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举例说明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应用? 2.醇和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有何区别?
七、课后练习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环己烯 环己醇 苄醇 氯化苄 环己甲醇 2.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化合物命名
OHHCl2CHCH2OHOHCHCH2OHCH3CH2HOHCH3HCCHCHCHCCHOHOH
OHOHClNO2CH3CH3OCH3OOCH3OHOHOHOH
CH3CHCH2OCH3OHCH3OOOH3.完成下列反应
HOCH21.CH2OHHCl2.3.HBrHOCH2CH2CH2OHH2SO4CH3CH=CHCH2OHCH3CH3OHHBr20-30oCHBr(48%)4.4.用溴处理(Z)-3-己烯,然后在KOH-C2H5OH中反应,可得(Z)-3-溴-3-己烯;但用相同试剂及顺序处理环己烯,却不能得到1-溴环己烯。用立体结构表示这两种烯烃的反应过程及反应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