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的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1:4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能力培养的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能力培养的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论文》。

第一篇:能力培养的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对“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有机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有机波谱解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机波谱解析”对于化学和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既是一门基本的核心理论课程,又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特点:第一是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主要是因为应用于微观领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多;第二是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机械、电子、自动化、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第三是课程的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不强,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自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上,必须精心选择,合理安排,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在教学方式上要多样化、简单化、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

创新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创新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内生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掌握有机波谱解析课程基本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是他们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方式之一,是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必然要求,是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的深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详细地介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精选教材、强化内容的系统性

“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材要精选,因为好的教材,其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相对较好,既可以提高同学们自学教材的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老师节省教案内容整理所需的时间,以强化教案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因此教材的精选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学生掌握和理解有机波谱解析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是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

在教材选择上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教材是先介绍质谱,然后按照发生跃迁能级差由小到大的顺序来进行内容介绍的;方案二:教材是按照发生跃迁能级差由大到小的顺序来进行的,最后介绍质谱。至于选择哪种方案介绍,要视当年学生的相关情况来确定,如果他们的有机化学、大学物理、机械基础理论等相关学科基础较好时,可以选用方案一的教材进行教学,反之,就要选用方案二的教材进行教学。另外还要加强不同教材之间相同内容部分的知识整合,使之知识体系更系统,知识内容更有趣味性和通俗性,以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增强他们学习有机波谱解析课程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探索,教学效果比较好。因此,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有机波谱解析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语言表达尽量通俗易懂

有机波谱解析课程中,内容描述有的比较抽象、难理解,在教学时,要想办法尽量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规范化来表达,以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介绍核磁共振条件时,有关量子理论方面内容,采用规范化方式教学,只要求同学们知道结果,而没有要求他们知道其原因。因为此部分内容涉及量子理论,而同学们又没有相关量子理论的基础,所以当用量子理论来解析时,他们理解更加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知道是用量子理论来解释和推导的,还可提供相关文献,以便于有些学生自学,方便查找相关文献,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有利于这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在质谱内容介绍中,涉及有机化合物裂解规律时,采用形象化方式教学。有机化合物的裂解就相当于警察抓捕罪犯一样。警察抓捕罪犯,首先要研究罪犯的一些特点,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弱点,利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弱点来进行抓捕,这样破案率就比较高。那么有机化合物裂解,首先要找到有机化合物中的薄弱环节,化学键能越小处也就是它的薄弱环节,有机化合物最有可能裂解部位是其薄弱环节的化学键。所以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启迪他们用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复杂抽象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是便于同学们掌握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的一些方法。

谱图解析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内容直观化、明确化。首先,同学们要学会看各种不同类型的谱图,并能做到简单、准确的判断,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从谱图的形状和横坐标、纵坐标关系等;其次,同学们要学会分析不同谱图的典型特征,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位置数值,有可能是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在核磁共振谱图中,要学会谱图的简化方法,简化谱图目的主要是排除其他原子核的共振干扰和1H、13C核之间发生的偶合裂分;红外光谱图中,主要是寻找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特征官能团在第1、第2、第3特征官能团区域出现的特征峰情况,包括峰形、峰位、峰的强弱,来判断有机化合物可能含有的特征基团;紫外光谱图中,主要关注具有紫外吸收的不饱和基团和苯环或杂环类有机化合物等。

基本概念与理论多采用板书法教学,板书教学法可以给同学们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也为后续讲解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板书教学法,能够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抓住重点,集中精力掌握和理解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为更好地理解谱图,从谱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打好基础,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在掌握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四、习题与试卷内容形象化与抽象化相结合平时每个章节讲完之后,都要精心准备一些习题。习题一般有四种类型,如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设备组成、功能与操作题和谱图分析题。判断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物质分析中设备的选择程序判断,实验方案的正确选择等;简答题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谱图简化方法,样品制作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设备组件的功能问题,各种谱图测试分析的优缺点等;设备组成、功能与操作题主要是针对相关谱图测试中用到的仪器设备结构、原理、组成与功能,仪器的正确选择方法与操作步骤,仪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选择,仪器使用中的优缺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方法等;谱图分析题有单个谱图的简单分析题和复杂分析题与多个谱图的简单分析题和复杂分析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用不同的题型反复进行训练,抽象内容形象化考核,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讲完之后,要进行总体考核,试卷命题的原则也是要使抽象内容形象化、规范化。重点加强对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的试题训练,加强对他们自己设计和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的训练,使他们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五、突出教材中实践较强的内容

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在讲解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一般内容让同学们自学,但对他们自学的内容,要有要求和目标,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自学部分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章节中都涉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有两个标准要求,最低标准要求是所有同学都要知道这些仪器有哪些作用,存在哪些优缺点,以及其适用范围,都要能从谱图中识别出谱图类型和这种谱图是用哪种仪器测试的。概括地讲就是要学会选择仪器,识别谱图。最高标准是要求某些同学既要知道有关仪器设备的组成、结构、功能,还要知道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使用仪器的测试条件及其注意事项要有比较好的了解,能够从谱图中分析出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纠正的措施和办法等。概言之,就是要学会选择仪器、使用仪器,学会分析谱图识别谱图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仪器的误差情况。

在讲解核磁共振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时,围绕内因与外因两种因素来介绍,用唯物辩证法详细阐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作用较小,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但外因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时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化学位移变化的内因,是由于核外围电子绕核运动而对核产生不同程度的屏蔽作用所引起的。这种变化与核外围电子云形状离核的远近有关。当有机化合物中某一元素与不同元素或基团形成价键时,由于不同元素的核或基团对成键电子的约束能力大小不同,会导致该元素核的外围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化学位移发生变化。例如:HF、HCl、HBr、HI中,HF的化学位移值最大,HI化学位移值最小。在CH3Cl、CH2Cl2、CHCl3、CCl4中,CCl4的化学位移值最大,CH3Cl化学位移值最小。所以要重点地从内因上去讲解,便于同学们抓住主要矛盾,但是外因的影响也要注意,所以次要矛盾也不能忽略,也要注意解决,解决得好可以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例如温度、浓度、pH值、溶剂等因素的影响。温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成键原子核运动程度不同而导致成键核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使核外围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浓度影响主要是由于相邻分子中对核的外围电子云密度的影响。pH值主要是针对与氢形成氢键的核的影响。溶剂主要是针对能与氢形成氢键的溶剂,能使相邻核之间距离发生变化。

六、课程教学评估改革

按照传统的教学考核办法,一般是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期终考核成绩占综合成绩的70%,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考核、课堂纪律考核、课堂作业考核等。所以这种考核办法缺乏对同学们主观能动性的考核,他们是被动地接受考核,没有主动地参与考核,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教与学没有很好地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如传授、释疑、解惑、引领、设计规划、交流沟通等方面的服务,没有真正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以实现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有机波谱解析改革,主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强化服务意识,制定服务程序。一是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要做到所传授的知识具有精品性、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同学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二是做好对知识的释疑,及时有效地帮助同学们化解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三是解惑,帮助同学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四是引领,在前三项服务的基础上,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此时需要对他们学习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加以正确地引导,解决他们产生内动力学习和实践的机制;五是设计规划,帮助同学们进行学业设计规划,解决他们了解在未来学习、工作可能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按照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进行自觉、主动地培养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六是交流服务,交流服务是同学们心理上、情感上、学习上的需要,它是同学们能够敞开心扉的基础,也是提高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增强他们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因此,评估时前三项是期终考试的主要考核内容,占综合成绩65%,后三项与出勤考核、课堂纪律考核、课堂作业考核等一起成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占综合成绩的35%。

从这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在同届学生的横向比较中,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与往届学生纵向对比中,则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篇: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应对社会商业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也随着社会需要变化不断改革。文章针对字体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组织的创新与实践思路,并结合项目实践应用等教学方式,探索字体设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让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现实设计需要。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实践

引言

韩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安尚秀先生曾说过:“文字设计是平面设计的脊梁”。字体设计在现今信息化时代,已深刻地渗透到设计领域的各个细节中,无论在标志、广告、网页、书籍、电视媒体等专业方向中都可以发现优秀的字体设计。字体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优秀的字体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给予学生种类繁多的研究对象。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得出更大可能的创造性结果。

一、案例教学

首先以视觉图形作品的观赏引导学生对优秀字体设计进行辨析,教师提出关联案例作品设计的重点对象及特点,点明其优秀的意义、创作的效果及设计方法。在之后的理论知识教授中,学生会根据需要吸收自己的关键知识,开拓后期字体创作正确思路,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做到优秀字体设计作品的欲望。接着让学生通过出版物、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媒介,尽最大可能收集所见到的认为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将搜集到的资料保持下来,进行分类别的讨论、审理、判断和评价。收集到的案例:如最美中国字体设计中,对中国各大省份和城市名称的设计,主要根据地域的内涵、文化、理念等对字体进行结合和创造,使名称变得形象、生动、并具有个性和艺术感。再如日本设计师杉崎真之助先生,在给教授字体设计技艺时,用投影的方式把设计好的字体投射到纸上,请学生们直接在投影字体的纸上进行描摹改造,鼓励每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独特字体设计作品,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字体设计的创造性思路,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情境设置

随着近年来字体设计竞赛的兴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特别是一些字体设计竞赛的大奖作品,都呈现出明显的字体创意设计的特质。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学生字体设计作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入如设计竞赛等相关的体验,带入设计命题,从中选取某一典型案例,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仿真提炼、模拟案例设计过程的情境教学模式,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在字体命题相关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思考各种问题,展开自己的字体设计意识和思维,寻求设计途径,分辨正误。在此方式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字体设计创作方法和发现创造作为一种快乐,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字体创作的动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暗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从而起到唤醒或启迪字体设计智慧的作用,顺利地过渡到字体创作阶段,解决命题实践问题。例如在GDC(平面设计在中国)设计大赛,曾专门开辟的《字运动》相关主题的海报竞赛中,毕学锋先生的《字运动——网》结合奥运主题,在上下留白的版面中放入一个大大的“网”字,把汉字“网”图解成球网的形状,形象地表现出网球场的图像,巧妙地体现出汉字和体育运动的关系,以直观的形式传递东西方文化能够共同交流理解的视觉符号。假如将学生带入此命题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字体进行创意设计的兴趣,字体创意的思维也将得到开发,并获得创意字体设计方面的想象力以及进行实验性字体创作的尝试勇气。

三、项目实践应用

课程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将课程与现实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不止让学生深入了解商业字体设计和字体概念设计的区别,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战,获得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1)字体骨架字体的结构即是支撑字体的内在骨架,骨架的确定是在对字体内涵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字体单字基本型的确定。这些结构,使组成字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比例关系。不同内涵的字体可以设置不同的高低、大小、上下等不同的面积比例,只要不影响受众对字体的识别和理解,保持基本的可识别性,就可对字体原本的结构规律进行创新和再设计,调整结构的位置、主次关系、疏密变化关系以及空间的分布,在视觉上进行突破创造。

(2)笔画规则字体设计的外在形态,是在把握字体本身骨骼构架的基础上,根据字体意义、语言习惯关系,或者文字视觉图形化的表述方式等,对字体关联元素的提炼,进行字体笔画规则变化的创意设计。字体需要经营的笔画规则,包括基本笔画的确定、调整笔画的粗细变化、衬线转角的设计等。单字笔画上的规则确立好后,就应严格按照规则贯穿整个字体,之后如涉及到字体组合后的整体效果问题,再从细节入手,细致调整。如图2字体设计作品《辛亥100年》,字体中的“辛”“亥”“年”三字借鉴草书的形式内涵,在设定骨架之后,找到了这三个字“折叠状”的共性,通过这个共性形成的类似叠加转折的笔画规则,严格地贯彻“辛”“亥”“年”三字,营造出了辛亥革命者奔赴的气势,成功地将百年前辛亥前辈前仆后继的气概再现。但由于涉及到“100”的数字,比较难以用同样的折叠规则来统一,所以对“100”的细节进行调整,将其中“1”的横划变成了竖条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开发创造,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感受字体,用理性的眼光去审查探究内涵,并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去实验设计字体的笔画规则,让字体以个性化的设计方式表达情感性,使字体在识别性等底线上尽量做到具有更加鲜活的个性和独特的神韵,达到视觉愉悦感和视觉冲击性的平衡。

(3)装饰变化创意和个性是当代艺术领域的精神核心,字体设计也当如此,在确定好骨架和笔画规则之后,可以根据字体本身的内涵、文化、行业特点以及字体的词义,在字体的纹理、材质、色彩、立体化效果等方面加以变化尝试和强化修饰,使字体更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达到字体设计与字词内容的有效结合。这里的装饰变化根据字体的特点有许多的创意方式,作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针对新媒介迅猛发展环境下设计的相关字词,可以请学生尝试用基于屏幕显示的点阵字体开发与设计的纹理效果,来对相关字词进行笔画规则统一后的装饰。又可以鼓励学生将富有立体内涵的字体模拟出三维形态,或尝试用二维平面笔画规则来表现三维空间层次,也可以用不同的材质来表现字体不一样的空间感,探索字体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的字体设计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意境,达到形、意、体的统一。项目实践以真实的商业委托设计为依据,引导学生从探究文字内涵的理解开始,对文字的字形、笔画、结构大胆突破创想,结合打散重构、形意结合、以图创字、以字为图、多维度设计、实物肌理材质组合等方式,创造新颖独特,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字体作品。因此,字体设计课程也变得更加丰富,充满趣味和诱惑,学生也变得更加愿意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字体设计中。

结语

随着社会商业的不断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也追随社会动态,更加注重遵循商业需要和消费核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商业设计的需求,将课程设置与大量的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使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呈现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亦在使学生将所传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融汇贯通的同时,鼓励学生及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尝试开辟创新创意新途径,以期使字体在信息传递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视觉体验和新的生命力,使字体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第三篇: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论文)

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

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从上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生,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经过训练,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我听他读课文,就像看见课文中的景物了。”“他说的真流利,真有趣,我都被吸引住了。”“我要像他学习,也要写出像字帖上的字来。”“老师,我觉得自己今天写得字比上次漂亮多了,你可以奖我一朵小红花吗?”等等。学生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还能做些评价,这不正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吗,这也是未来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四篇: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广告摄影作为传达信息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已经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广告市场上大量需求广告摄影师,而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未能与市场接轨,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完成广告摄影项目拍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广告摄影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无法满足市场要求。笔者从事多年广告摄影教学工作,认为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在市场中磨练实践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承接广告摄影项目等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广告摄影;教学;实践能力

1引言

广告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支,也是广告设计中一项重要专业技能,是以摄影艺术语言为表现手段,运用视觉传达的形式美法则传达广告产品信息,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创作活动。广告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学生实践过程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实践的经验、理论的运用,毕业后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然而,在国内,广告摄影教学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未成为课堂实践操作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教学效果不佳,导致每年高校输出的广告摄影人才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广告摄影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从如下几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堂实践能力

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决定了广告摄影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广告摄影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摄影基础知识和广告设计能力,了解广告摄影的产品拍摄流程、行业规范、市场要求、消费者心理和创意表现等。教师还应具备广告摄影的整体操作环节,比如能带领学生完成广告摄影策划、产品市场调研、建立客户沟通桥梁和拍摄的最终执行等拍摄项目的环节。因此,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才能提升广告摄影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专业能力。

3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在市场中磨练实践能力

广告摄影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是广告摄影师利用艺术表现形式将商品的信息、气质、品牌形象等方面展示给消费者的商业行为。因此,广告摄影师不但应具备摄影扎实的拍摄技术、审美素养等,还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市场的定位、广告客户的意图等,广告摄影师就是摄影师和广告设计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广告摄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商业化的环境里磨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广告摄影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校外广告摄影课堂实践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践基地的无缝对接。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积极配合实践基地的拍摄工作,在广告摄影项目拍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广告客户沟通、市场调研、产品表现形式以及创意表现等,同时教师应对最终拍摄作品进行点评并修改。校外广告摄影实习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之前更多地接触社会,并得到更多地实践机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步入社会以后能独立完成广告摄影项目打下基础。

4利用网络平台承接广告摄影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实践机会,比如通过微信平台、设计论坛、摄影网站等途经获取拍摄项目。教师应通过学校完善校内摄影工作室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广告摄影项目打下基础。教师应把学生在摄影工作室拍摄的广告引入课堂,对其进行点评讨论,实现观点共享,促进课堂的互动效果,用学生的实践成果带动课堂的学校气氛。总的来说,通过把网络资源引入广告摄影课堂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实践平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利用校内外广告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广告摄影比赛引入课堂教学,以竞赛带动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效果,皆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搜寻校内外广告摄影比赛主题,然后引导学生融入到广告摄影日常教学中。通过构建参赛小组、组织学生市场调研、带领学生参与广告摄影项目拍摄、最终点评实现观点共享等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参赛中学习,在学习中参赛的循环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6结语

广告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能参与或独立完成真正的广告摄影项目。因此,为了满足广告市场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应努力开发广告摄影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探求广告摄影实践教学合理模式,逐步完善广告摄影课程教学体系,这必将推动广告摄影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朱琳.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2]袁朝晖.改善课堂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85,(4).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教师的启迪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实践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积累科学实践经验,养成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实践精神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方法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依赖于实践、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实践。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参与,科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启迪中萌发

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是生来具有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的趋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正是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认识科学的启蒙阶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三年级第一节课往往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规定一些条条框框:上课前需要准备什么,课上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课后怎样完成作业,学好科学给予什么样的评价等等,或者有的老师按照教学进度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的繁琐,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会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参与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亲自体验科学实践中的乐趣,听老师讲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等活动来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的兴趣。我曾给学生们演示过“发射自制水火箭”、“云的形成”、“美丽的彩虹”等小实验。通过演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曾带领学生们亲历大自然,感受风的声音、倾听大山的回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明白科学知识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蕴藏在生活实践中;曾给学生讲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仅需要有严谨、认真和重视科学实践的态度,而且更需要拥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教师不要急于给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灌输科学概念,也不要教给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向学生们提出学习要求什么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科学是什么,体会学习科学的具体方法。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只凭短短的几节课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现实的,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书籍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推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走进自然》、《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及马小跳365科普系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欢的书去读。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读两本科普类书籍,每两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学生要向同学及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的科学原理;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相互谈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筛选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学生推广。这样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心得,更多展示的是科学小发明。比如“自制羽毛球”、“自制手电筒”、“自制自动给水器”、“自制风力电动车”、“自制简易电风扇”、“自制易拉罐压路机”等小发明。这样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科学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启发学生观看科教类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

为增加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我经常启发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看一些科教类电视节目,然后把所看的节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写出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节目中主要叙述的是什么,这个节目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在查阅学生日记中,看到有一位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曾多次嘱咐我们,让我们在休息时间多看一些关于科教类电视节目,还给我们推荐了《我爱发明》、《自然传奇》、《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节目。当时我觉得老师特别爱管闲事,连看电视都管,而且看完节目还要让我们写日记,多么烦的老师。既然有任务就执行吧,试着看过几个节目后,我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而且逐渐喜欢上了这些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走近科学》,因为《走近科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让我明白科学来自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科学改变着一切。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是《走近科学》的‘灭蚊之战’。提到蚊子,想必大家都熟习,之前我也被蚊子咬过,过几天就没事了。但看了‘灭蚊之战’这个节目后,让我对蚊子有了不同的看法。蚊子虽然身躯弱小,但它们很凶残,每年伤害人类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动物数量总和。蚊子伤害人的手段就是叮咬皮肤,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的罪魁祸首都是蚊子。为了防止蚊子伤害人类,我们想尽了办法,用蚊帐、诱蚊灯、点蚊香、喷洒药物等方法来对付蚊子。这些方法只能防止一部分蚊子对我们的伤害,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最有办法。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研发出了带有喷射装置的躯动车和大载重量的飞行器,它们工作效率高,喷射面积大,专门消灭蚊子。令我最佩服的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养着一大批特殊的蚊子,这批蚊子体内存在着‘沃尔巴克氏体’。挟带这种细菌的蚊子不但可以阻挡登革热病毒的袭击,而且还可以获得登革热病毒的天然免疫,这种抗病毒能力在雌蚊生下的后代中会继续遗传下去,科学家把它们称为‘蚊子部队’。科学家们还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雄性蚊虫与自然界中的雌性蚊虫交配后产下的卵,竟然不会再繁衍后代,科学家把这样的蚊子称为‘绝育蚊子’。科学家们把这批特殊的蚊子投放到蚊子肆虐的城市,解决了蚊虫侵害人类的难题。看完这个电视节目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科学是多么的伟大,科学创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中的难题,而且还为人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创造,为人类奉献我的力量。”通过学生的这篇日记,可以看出科教类电视节目对学生学习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实践精神。

二、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学习科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得有一个历练成长的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历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把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师生共同设计好考察方案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投入到实践中去采访、调查、实验、分析、总结。为了全面考察家乡的水域,学生们亲自调查了家乡周围的河流、池糖中的水质,还采访了周边的居民。学生从水域周围的环境、污水排放、水中微生物、水面漂浮着杂物以及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几个方面细致地描述了家乡周围水质情况。之后学生还进行了取水样,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过滤、沉淀观察水的方法,而且准确地得出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城建填河等不良行为造成的结果。面对这些调查现象,学生感慨万分,还主动提出了有效保护家乡水域环境的措施与方法。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只要适合学生自主实践的科学活动,教师就要积极的去为学生创造条件,这样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才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历练。

三、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应用中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就会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形成。在科学教学中,所有的科学知识基本上都在实际生活中或学习中都可以得到应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一课,虽然此课是教科版三年级小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第一课时,但在学生观察校园大树时,引导学生通过眼看、鼻闻、手摸、耳听、心想、语言描述等方法,观察大树的样子。学生从树的颜色、结构、树上的枝叶、树干上的疤痕、树干及树杈上寄生的小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之后再引导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应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调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观察事物,而且还学会了借助放大镜、小铲、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测量。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但养成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良好习惯,而且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也得以形成。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多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历练提高的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实践活动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养成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实践能力。

下载能力培养的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能力培养的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课程教学的学生量化分析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财经类人才的新要求,培养财政学专业本科生的量化分析能力,文章论述了在数据素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持续提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量化分析能......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重视幼儿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重视幼儿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

    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

    时下,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高考、中考出现了“重基础、出活题、考能力”的好风格,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它在考查数学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体会 迟丹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把学生由“加工的对象”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尊重......

    高师教育学课程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学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师范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教师,将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显得格外重要。教育学课程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和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实践课程评语

    教育教学实践课程评语 一、给实习生的评语xx同学在实习期间能够认真遵守实习生守则,工作较为负责,在实习主、副班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认真制订活动计划,主动向指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