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15: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学习的范围很广,并且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为重要。我介绍的方式有:课堂内活动,激活课堂;向外延展,借助多媒体;体验生活,拥有灵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下面我根据多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和经验来谈谈。

一、扩大实践范围,充分利用资源

学校里有好多语文学习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好帮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联系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各学科关系,在学校展开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从内容到形式,从细节到整体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渠道得到更好的拓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供广阔的天地。

(一)课堂内延伸,进行拓展性阅读

语文学习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堂之外也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如,学了《梁思成的故事》,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了解建筑方面的和有关梁思成事迹的书籍,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学了《绞刑架下的报告》《囚歌》等课文时,可让学生读红色经典故事,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讲,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拓展学生阅读量的目的。还有让学生每天诵读经典诗文,提升文化品味。学校或年级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再如,每周写写周记,题材包括写人、记事、描写、抒情等活动。也可以背诵些经典美文,我校就每天早上规定时间全校进行经典美文诵读。这些实践性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超越课堂,进行实践性活动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不分国界。”这真应了我们的古人说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学会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而不思则罔”,学源于思,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起于疑,教师要在课堂上援疑置难。怀疑,使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了困难,而有了认知上的困难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这时因势利导排解学生的疑难,就可达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的是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他说的意思也就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排疑,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让学生创办手抄报,内容包括家乡风情、特产,各种水果花草介绍等。首先做的是让他们自己采集有关的素材,包括走村串巷或者采访相关的人,包括摘录各村的宣传语或警示语等,然后自己试着去写,还可以让学生去学写一些广告或者人物传记,这些需要他们看一些报纸、杂志、书刊、电视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家长合作进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实践

当今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期,知识在飞速的增加和革新,若不更新将会被时代淘汰,于是我们的课堂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模式,如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Pad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在和学生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后,将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向了更高,教师则起引导作用,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课堂上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使教学别开生面。这必然需要师生共同在跑道上奔跑,让学生在方法上更新,让师生在思想上共鸣。

二、回归生活,获得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把他们放回到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让他们在真正的生活体验中去感悟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真谛。比如,我们农村学生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地干活)就能让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得到洗涤,然后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就会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会,也就有了真实的素材,而不再是纸上谈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农村校园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沃土

我们乡村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很多少年宫活动,开设了好多课外实践课,如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手工制作、民俗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我抓住这一契机,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培养欣赏能力:用学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2)培养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废品经过加工变成一个个艺术品。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做成一件艺术品,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4)学会领会:各种活动带给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感受。

(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他们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感恩,因此语文教师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节假日、寒暑假等,让学生在家里感受一下洗衣、做饭、干农活的不易,体会一下父母的劳累。还可以联系家长让孩子做一天“家长”:计划一天的花销,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让他们把一天的活动和感受记录下来,这样既是一篇好日记,也是一份生活中美好回忆的记载。再如可领孩子到福利院或养老院去为那些孩子或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从而珍惜生活,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农村的学生还可以种种菜、养养小动物,在种植和养殖中总结经验和心得体会。总之,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是培养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是农村学生,除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还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农村广阔而又自由的天地,这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合理而又科学地去调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雷军林.张掖六中15+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革新,2014(4).[2]雷军林.强化教学策略打造语文高效新课堂[J].教育革新,2015(9).[3]杨红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评价促进主体发展[J].语文教学之友,2010(6).[4]徐志东.强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2008(9).

第二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是人主动知觉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又与思维密切联系。观察,不仅可能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初步的认识是进而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它是在一般知觉能力的基础上,当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达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高级知觉活动能力。同时,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观察过程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察能力总是与思维能力相联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主动知觉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又与思维密切联系。观察,不仅可能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初步的认识是进而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观察过程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察能力总是与思维能力相联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前苏联卓越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校工作的36年使我深信,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学,这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他深刻地指出:“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

一、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中学生对待周围事物的特点是富于好奇心,他们对于那些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则漠然视之。同时,他们的观察又往往是粗疏的、肤浅的,像走马观花一样,得不到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他们观察的自觉性,教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些习惯主要包括:

1.随时留意生活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教学生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时时处处能够以观察的态度来看待周围事物。一个人如果平时就能留意生活,那么他就会逐步积累起观察的经验,遇到外来事物他就必然会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和判断。反之,平时不留意,只有到写文章时才去临时观察一下,即使观察得很用心,也会因为缺乏观察能力和平日生活经验的积累而达不到好的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有一天忽然为了要写文章,才有意去精密观察一下,仔细认识一下,这样的观察和认识,成就必然有限,必然比不上平时能够精密观察仔细认识的人。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

2.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认真、细致地观察,是保证观察活动正常进行,取得良好观察效果的前提。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它的全貌,它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并不见得是一目了然的,它往往需要观察者反复地、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达到目的。而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则常常会出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情形,不能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因而这一时期帮助他们克服马虎、粗疏的毛病,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3.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述的习惯。如前所述,观察就是一种思维的知觉,离开了思维,离开了对于观察对象的认识,观察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思维是观察中的一个实质性因素,所以应该十分重视学生观察中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初中时期,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更多的注意的是事物外露的表面现象,而不能很好地注视和探究事物的内部性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观察中思维的习惯,主要是帮助他们由对事物外表现象的观察深入到对事物内部性质和内在联系的思考,充分发挥思维在观察和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二、加强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除了要让学生养成平时的观察习惯外,语文课还必须注意加强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相比,从现象上看,语文课的观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似乎不那么紧密,它的具体目的、要求似乎带有某种不确定性,因而在观察问题上也极容易出现某种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春天来了,不少教师常常要带领学生到野外春游,回来好给学生命一个《春》之类的作文题目。那么这次春游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的项目有哪些?今年的春游与去年相比在观察要求上有什么不同?却不是每个教师都有事先考虑的。结果表面上看学生情绪很高,玩得很痛快,实际上却收效甚微。这是语文课观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在语文课上则强调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组织学生观察日出,总要事先确定本次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方法等等,而学生的观察活动则是按照教师所确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的。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要求的能力。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多的是靠平时自我进行的,这就需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善于不断地给自己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并明确每次的观察目的和要求。例如上面举到的要学生写“观察日记”“生活速记”或开展“小记者”活动,教师即应该在观察目的和要求方面给以积极引导。一般来讲,学生自我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应该与语文课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保持同步。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知识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下述的三种途径来进行:

1、结合阅读教学,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记叙文、文学作品和事物性的说明文,都是作者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写成的,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我结合这些文章,把作者观察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学生。例如朱自清的《绿》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文章。作者观察梅雨瀑,视线的转移从平视、俯视、环视、仰视再到平视,既自然又合理,很有顺序;在看到的梅雨亭、梅雨瀑、三面的山、空中的云各种景物中,以观察梅雨瀑为重点,目的十分明确。作者观察梅雨潭的绿,绿作为一种色彩,它的特征本来是很难把握的;而作者充分发挥思维在观察中的作用,随着思维范围一层一层的拓展,潭水绿的特征也一步一步地被揭示了出来。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从中学到观察的不少知识和方法。

2、结合实际观察,给以实地的指导。在观察活动中,我结合观察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例如观察的顺序,如果是观察景物,到底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次序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按景物出现的先后次序观察?如果是观察一座建筑物,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从主要部位到次要部位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从里到外的次序观察?我在引导观察的时候主要让学生从大方向入手,并且与身边事物相联系,再引导观察其中的细节。如一个南瓜,问学生大体形状什么样,都会说圆的。我再问,是不是像皮球那么圆呀?中学生已经能分出各种的细微的差别,当然会说没有皮球圆。我再加以引导那是怎么样的圆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系统的观察,说出上面宽,下面窄的圆等,然后再观察细节,如瓣瓣、颜色、瓜蒂等。这些小细节上又是什么形状的,在细节中再发现出细节来给孩子观察,并不要把答案直接给他。再比如: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如柳树、松树)各有什么特点,及不同造型的树,有些树是直的,有些树是弯的,还有高的、粗的、细的等。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给以实际的指导。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也就逐步形成了独立观察的能力。

3、结合作文实际,及时纠正观察方面的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作文中可以得到反映。我通过作文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水平,并及时纠正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先看我班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观察日记:

——今天,天气特别好,阳光普照着大地,我到我家后山上去玩。已经是春天了,柳枝发芽,冬麦绿茸茸的。一棵棵杏树全都开花了,花儿很好看。(3月28日)

从这则日记看,这位学生可以说基本上抓住了春天小草发芽及杏花都开了的特点,并把观察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杏花上面,但可惜观察得不细致,不具体,没能很好地抓住它的特征。她的作文从小学升入初中时一般,我经常鼓励她写观察日记,这次我又鼓励她并进行具体指导,她又连续两次去山上观察。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到我家后山上去玩。那里的很多花都开了,多漂亮啊!我们这儿,过了清明时节,如雪如霞的杏花便于乡间野径次第绽放,白里透红,红里泛白,一副欲绽还收、欲说还羞的娇容,缀满了大地和天空留出的背景,衬出春天的万般柔美。那淡淡的芳香,是春天的呼吸,把大地的沟沟壑壑,都播遍了温馨的气息。(4月1日)

——今天,我又去我家后山上看杏花。赏杏花最美的时刻,是在一日之晨。当春日的第一缕曙光洒满大地,万物充满生机。杏树翠叶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唐代诗人高蟾之说:“天上碧桃和露植,日边红杏依云栽。”在晨曦的漫掩下,杏树犹如雨后的青草,放出了鲜绿的光彩,把挂在杏树枝上的一簇簇花朵,映成一轮轮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还无,展现了它妩媚的容姿。那杏花以其充沛的张力盛放着,一重重红色、淡红色、淡白色的花瓣,仿佛要将体内贮藏已久的能量猝然释放出来,让人感受到传来了生命的律动。

看着眼前的杏花,我又不由得想:当春意越来越浓烈,春风越吹越温柔,每种花儿都来凑热闹了,到那时杏花却要走了,离开与它相伴的枝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以优美的舞姿,无声无息地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但我更坚信,明年的杏花会更美!(4月5日)

这三则日记,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进步过程。它说明,从作文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作必要的反复观察,其间渗透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诉诸笔端,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4、采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有技巧地观察。观察是有技巧的,所谓的“技巧”,其实就是观察的方法,观察时光用眼看还不行,还要用耳听、手摸、嘴问、鼻闻,更重要的是用大脑去思考,那种不动脑筋的看,不能称之为观察,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生动具体。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观察的技巧有许多,我们不妨让学生在观察时先对事物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再对其某一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还可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还可以运用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如写人则可由其外貌到性格,写物则可由其形式到内容;还可采用移步换景观察法,它适用于游记一类的文章。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交叉使用。还可以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因为中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我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淋漓尽致,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

总之,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它是在一般知觉能力的基础上,当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达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高级知觉活动能力。它不只是单纯知觉问题,而是包含着理解、思考,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人的多种感知觉的综合。人的观察力存在着个别差异,表现在类型、能动性、深刻性、反应性等方面的差异,如有人属主动观察型,有人属被动观察型等,这些差异与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活动及培养都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篇: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广告摄影作为传达信息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已经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广告市场上大量需求广告摄影师,而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未能与市场接轨,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完成广告摄影项目拍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广告摄影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无法满足市场要求。笔者从事多年广告摄影教学工作,认为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在市场中磨练实践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承接广告摄影项目等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广告摄影;教学;实践能力

1引言

广告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支,也是广告设计中一项重要专业技能,是以摄影艺术语言为表现手段,运用视觉传达的形式美法则传达广告产品信息,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创作活动。广告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学生实践过程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实践的经验、理论的运用,毕业后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然而,在国内,广告摄影教学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未成为课堂实践操作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教学效果不佳,导致每年高校输出的广告摄影人才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广告摄影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从如下几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堂实践能力

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决定了广告摄影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广告摄影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摄影基础知识和广告设计能力,了解广告摄影的产品拍摄流程、行业规范、市场要求、消费者心理和创意表现等。教师还应具备广告摄影的整体操作环节,比如能带领学生完成广告摄影策划、产品市场调研、建立客户沟通桥梁和拍摄的最终执行等拍摄项目的环节。因此,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才能提升广告摄影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专业能力。

3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在市场中磨练实践能力

广告摄影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是广告摄影师利用艺术表现形式将商品的信息、气质、品牌形象等方面展示给消费者的商业行为。因此,广告摄影师不但应具备摄影扎实的拍摄技术、审美素养等,还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市场的定位、广告客户的意图等,广告摄影师就是摄影师和广告设计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广告摄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商业化的环境里磨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广告摄影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校外广告摄影课堂实践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践基地的无缝对接。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积极配合实践基地的拍摄工作,在广告摄影项目拍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广告客户沟通、市场调研、产品表现形式以及创意表现等,同时教师应对最终拍摄作品进行点评并修改。校外广告摄影实习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之前更多地接触社会,并得到更多地实践机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步入社会以后能独立完成广告摄影项目打下基础。

4利用网络平台承接广告摄影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实践机会,比如通过微信平台、设计论坛、摄影网站等途经获取拍摄项目。教师应通过学校完善校内摄影工作室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广告摄影项目打下基础。教师应把学生在摄影工作室拍摄的广告引入课堂,对其进行点评讨论,实现观点共享,促进课堂的互动效果,用学生的实践成果带动课堂的学校气氛。总的来说,通过把网络资源引入广告摄影课堂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实践平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利用校内外广告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广告摄影比赛引入课堂教学,以竞赛带动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效果,皆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搜寻校内外广告摄影比赛主题,然后引导学生融入到广告摄影日常教学中。通过构建参赛小组、组织学生市场调研、带领学生参与广告摄影项目拍摄、最终点评实现观点共享等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参赛中学习,在学习中参赛的循环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6结语

广告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能参与或独立完成真正的广告摄影项目。因此,为了满足广告市场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应努力开发广告摄影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探求广告摄影实践教学合理模式,逐步完善广告摄影课程教学体系,这必将推动广告摄影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朱琳.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2]袁朝晖.改善课堂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85,(4).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在能力训练中的作用,要使教科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能自己学习的书,而不是只能供教师讲解的书。为此,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

一、培养探索精神

施教之初,贵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力求使学生能自己探索知识。这首先要启发学生“有疑”,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

要使学生“有疑”,首先要为学生设疑。例如:我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问学生:葫芦藤开始长得怎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一一回答并不困难。紧接着我就设疑:“为什么虫子那么多,小葫芦就落了呢?”我从他们那困惑不解和投向我的期待的眼神中,看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这种期待正是表明学生想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得知识、探索学习方法。然后,教师因势利导,满足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探索方法。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例如:我在教《蜘蛛》一课时,讲了蜘蛛如何张网捉虫吃,课文分析完后,有问题要问。其中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那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粘住呢?”会这样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十分可贵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着意爱惜与扶植这种探索的热情。当将来的某一天,学生们以那无比绚丽的智慧之花和无比丰硕的创造之果,奉献给曾经培养过他的老师和社会时,我们就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着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有着何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二、创设情节,启发想象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可问学生:“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很难过。

倘若让你代替小壁虎继续借尾巴,你会怎样做?”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向小马借,向小蝌蚪借……教师再引导学生问:“不向动物借,可采用什么办法?”“在科学院克隆一条”……这样,教师不束缚于教材,而是把握契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引导各种答案,哪怕是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既有效地训练了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三、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内驱力。一旦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常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学生刚接触到“反义词”这个新知识时,我没有急于讲解其中的含义,而是做了一个令学生满心欢喜的游戏。我说“把手举高一点”,他们就“把手放矮一点”;我说“向后退一点”,他们就“朝前跃一步”;我说“向左跨一步”,他们就“向右迈一步”……学生兴趣盎然地和老师做完游戏,我最后说出了游戏的名称——“说反话”,并让学生再做一次。老师最后总结:游戏中的“高和矮”、“前和后”、“左和右”都是意思相反的词。这样,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死记来代替思考、代替明晰的理解,用硬背来代替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使孩子变得蠢笨,最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小学生的特点是容易为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所感染。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的素材,使孩子自始至终处在感知、想象、理解的氛围中,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以教学《黄山奇石》一文为例:课文的最后一段列举了许多奇石景点,但都没有作具体的说明,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和思考的机会。为了加深学生对黄山石又多又奇的印象,为了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我放映了黄山奇石的视频片段。虽然当时已临近下课,但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给奇石起名字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又活泼有趣。这正是因为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较好地发挥多媒体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能力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着力培养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他们才能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科研计划

祖颖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达

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仍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就很难谈得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学一个概念,只知道背熟它的定义;做一个实验,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一道练习题,只知道这题的具体解法,而不从知道从整体去掌握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提出,旨在探索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办法,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物理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获得对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从而达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物理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本课题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2、3、4、引导学生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结合物理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物理教学中纵横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研究的方法、途径

本课题的重点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研究 1

性学习法、纵横联系比较法、抽象思维与实践结合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而是以策划者的身份,并以《指导纲要》、教材教学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调动到最佳状态。

1、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就决定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应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即以物理事实为基础进行概念教学。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某些物理现象的形象,唤起感 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观察,进行思维活动,通过分析、概括、抽象等形成概念。例如在对力的概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物理现象中分析概括。人拉车,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磁铁吸引铁钉,铁钉由静止开始运动;手压弹簧,弹簧被压缩‥‥‥其中所谓“拉”、“吸”、“压”都是物体间的作用方式,这些被作用的物体或者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发生形变。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大量的日常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得出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作用的结果使被作用物体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发生形变。

二是做好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的“小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物理现象,形成概念,得到相应的物理知识,从而理解它,记住它和正确应用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程序较高的概念,学生感到比较难学难懂。如力学中的“压力”、“压强”、“浮力”,电学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在进行这些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方案,做好演示实验,启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的全过程,并通过比较、概括,归纳出物理概念。这不但有助于概念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是物理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的问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些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

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在资料中了解到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了解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

4、纵横联系比较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能把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进行联想。联想可以扩宽视野,启发思维,找出研究对象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间的必然联系,使思维聚集,进行程序思维过程,沿一定的方向,追求唯一的目的,得出一个确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定性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联想中的等效联想尤其重要。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带于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进行纵横联系,明确其内外关系,经过同化和顺应的心理过程,调整知识结构,以收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建立电流概念时,采取了与水流相比较的方法,在建立电压概念时,又采用了与水压相比较的方法,在建立功率概念时,又采用了与速度相比较的方法。这不仅是在知识的传授上,起到了借旧概念建立新要领深化理解旧概念的作用同时也在有目的地培养联想、类比、综合等思维方法,起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5、抽象思维和实践结合法

人们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包括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只有实践而无科学的思维,也是无法得到规律性的认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实践观察和科学中的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得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磨擦阻力越小,小车前进得越远。引导学生分析:(1)在水平面上,小车水平方向上不受推力;(2)不受推力,小车仍向前运动;(3)表面不同,小车受磨擦阻力也不同,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进而推理:

(1)表面非常光滑,小车不受磨擦阻力,既不加速,又不减速,也不拐弯,称匀速直线运动;(2)静止的小车,水平方向不受推力或拉力的作用,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最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还应注意,重视实验并不等于任何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出,不能降低抽象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因为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的抽象思维,是更为高一级的思维活动,在许多领域中,是实验观察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物理教学中,还应重视引导从规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物理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解决物理问题一般来说是运用某个规律或某几个规律,从已知条件中去求得需求量的答案。因此,解题思路和方法应从这些规律、定律中去分析从而引出解题思路,得出解题的基本方法。从定律中寻找方法,就要求对定律本身作深入的分析,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这不但有利于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在自然状态下,不增加课时,对初中三年级七班和三年级八班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实行实践研究。

六、研究的步骤和进度(阶段任务、目标)

(一)步骤和任务

1、收集资料与调查分析阶段(2006.8---2006.9)

收集国内外现在教学理论和探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料,并对进行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以发现总题,深入挖掘其本质,为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具体实施阶段(2006.9---2007.1)

确定对照实验因子,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具体、认真的实施和研究。

3、总结成果阶段(2006.12---2007.1)

检测本课题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全面总结物理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的实验原则、操作程序、实施条件、功能特征、应用策略,撰写综合研究报告。

(二)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学习成绩。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以论文的形式上报成果。

下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 中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运动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广阔视野不断探索。首先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要遵循美的原则,按美......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精于灌输,疏于启发诱导,困囿于课本,追逐分数,学生缺乏提问意识.问题与怀疑总是相伴而生的,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主动怀疑,继而提......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提要】本文从转变语文教学的培养理念及培养方式、在教学之中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渗透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等方面,对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以及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新课改的发展目标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尤其是在中学数......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让思维的美丽的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无......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 中学语文即是人文精神的供体,又是一种思维、交际的语言工具。中学语文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它即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又能开发心智。因此......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在步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中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尚不容乐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