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基础之基础。数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一切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只处于整个动机层次的第一、第二阶段即学习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为了得到奖励等等。据此,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把教材和从学生生活实际能获得的有关信息联系在一起,编成学生喜欢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故事中出现一些问题。

案例1:苏教版第一册的认位置可以这样操作——帮小朋友分东西,帮小动物找家,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等等类似的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第四册确定位置,题目是游乐场的小狗,小猴,小兔,小松鼠玩转椅时间过长,辨不清方向拉啦。“那位小朋友能帮帮他们?比一比谁是最好的向导。”就是从这样一点点小事中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被表扬,渴望象大人一样作好多事,体验成就感。只要将他们的劲头提起来,潜力是无限,有时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二、利用现成的材料展开实践活动。

案例2:第三册 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我是这样做的:当时学生学具没带齐,急中生智,用彩色粉笔。找了四个纸袋,两包粉笔,分四组,每个袋中有两种颜色的粉笔,每种数量不等。规则:小组为单位,每人摸一次,统计这组完成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十五分钟之后的结果:

组别 人数 红色 绿色 蓝色 粉红 黄色

一 6 2

4二 6 5

1三 6 3

3四 5 3

2原因:两种颜色数量不等,多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大,少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小。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增强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生活内容。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融入到当前学习内容中,创设生动有趣又有知识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这样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于技能,启迪数学思想和学用数学的方式方法。

如何用教材教呢?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我选用不同的方式.1、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属于纯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形成一定的技能。“认图形”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看到,我是这样操作的:

案例3:(1)大家每人准备三张纸。(教室里比较乱,有借的,有自己找的)足有三分钟时间。

(2)师:取出三张纸,开始折四边形,六边形。(这时准备好纸的同学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老师折什么,并模仿)我听到一个声音:“我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啦!”

(3)都备齐以后。找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给大家看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四条边)大家找一找教室里有四条边的物体,并用手摸一下,有什么感觉。教师做两个动作:划弧线,划直线,一边比画一边说,四边形的边是那一种,学生很快判断对了。

(4)“请大家给这些四条边的图形起个名字,”“叫四边形”“请大家折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四边形,老师会帮大家贴到黑板上。”结果不同的四边形排了一长条。

(5)又用类似的方法折五边形、六边形一堂课感觉很乱,但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度得体会。

(6)第二课时,做书上的题,判断哪是四边形,哪是五边行等,做的很好。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新颖而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也能学好会用的。

2、教材中还有一部分是知识性的内容,需要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并且能掌握一些解题的技能。

平均分。设计时首先想到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平分呢?怎样才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呢?案例4:学生分成六组,每组4人,发给数量不等的小亮片若干。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分得情况:每组每人分得三个,四个,六个,还有的有剩余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案例5: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平均分得例子,“有四个苹果,你和妹妹分开吃,通常怎么分?” “对,你两,她两。” “这叫怎么分?” “平均分,对,说的很好。小朋友们就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平分的例子。” 很自然而又轻松的将生活知识经验和数学概念联系到一起。

总之,我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这样才能将数学融入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学习活动也变成一门艺术活动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宁波市曙光小学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此外,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增强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启发他们探究的愿望,并给他们提供思考、探索的机会,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应积极诱导他们作出探究的反映,创设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我发现了”的契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满耐心和期待,要敢于丢弃“解惑”的职能,等待学生去自主地探究发现。

关键词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情境;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首先,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数学社会化的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呼唤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其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工具性。由此可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第三,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等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能力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哪些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

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广泛的迁移而实现。因此,要将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课堂上的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等;又如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看待周围的客观事物,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不利的。而《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源泉。

1、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常常会遇到非常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学校要改建操场,在校内征集合理建议,小学生每人都可以给学校提出自己的想法:怎样改建才合理?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开展“关于改建操场工程的教学”的课题研究,这其中就蕴涵了许多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

实践活动的内容不仅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的内容还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这样会使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盲目地提高要求,脱离学生知识经验的实践活动,会导致学生操作时无从下手。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实践活动:“要用纸包装4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药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或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了多种结论,又从多种结论中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又如,小学低段年级熟练了混合运算后,可以开展有关价格与购物活动的计算;学习了概率问题可以让学生分析社会上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等等。总之,实践活动的要求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盲目地降低、或提高要求。

(二)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能撞击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应该怎样花”,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当然,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还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有效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铺地砖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可以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后,回到教室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掌握四则运算知识。

3、创设大课堂情境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如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超市调查、寻找一些百分数,再让学生在下节课上来说一说所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师长此以往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三)、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数学交流,使实践活动深入进行

数学之所以在信息社会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数学学习中,交流能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应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景之中,鼓励每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此,在活动中,应看到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和智慧的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在自己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时,不要批评而是提问,在向同学解释自己的策略时,学生就不得不重新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实践活动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就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以外的其他人进行调查、访谈,以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或开启自己的思路,以求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设计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践活动问题的设臵应与儿童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相符合,难度要适宜。

(二)实践活动素材不应拘泥于教材。教材只是蓝本,大量的活动素材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

(三)实践活动将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一定要讲究实效,防止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将教学千方百计地融入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要将知识传授与知识的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懂得要学什么样的数学和如何用数学,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教师的启迪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实践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积累科学实践经验,养成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实践精神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方法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依赖于实践、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实践。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参与,科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启迪中萌发

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是生来具有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的趋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正是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认识科学的启蒙阶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三年级第一节课往往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规定一些条条框框:上课前需要准备什么,课上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课后怎样完成作业,学好科学给予什么样的评价等等,或者有的老师按照教学进度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的繁琐,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会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参与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亲自体验科学实践中的乐趣,听老师讲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等活动来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的兴趣。我曾给学生们演示过“发射自制水火箭”、“云的形成”、“美丽的彩虹”等小实验。通过演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曾带领学生们亲历大自然,感受风的声音、倾听大山的回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明白科学知识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蕴藏在生活实践中;曾给学生讲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仅需要有严谨、认真和重视科学实践的态度,而且更需要拥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教师不要急于给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灌输科学概念,也不要教给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向学生们提出学习要求什么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科学是什么,体会学习科学的具体方法。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只凭短短的几节课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现实的,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书籍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推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走进自然》、《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及马小跳365科普系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欢的书去读。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读两本科普类书籍,每两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学生要向同学及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的科学原理;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相互谈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筛选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学生推广。这样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心得,更多展示的是科学小发明。比如“自制羽毛球”、“自制手电筒”、“自制自动给水器”、“自制风力电动车”、“自制简易电风扇”、“自制易拉罐压路机”等小发明。这样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科学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启发学生观看科教类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

为增加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我经常启发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看一些科教类电视节目,然后把所看的节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写出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节目中主要叙述的是什么,这个节目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在查阅学生日记中,看到有一位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曾多次嘱咐我们,让我们在休息时间多看一些关于科教类电视节目,还给我们推荐了《我爱发明》、《自然传奇》、《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节目。当时我觉得老师特别爱管闲事,连看电视都管,而且看完节目还要让我们写日记,多么烦的老师。既然有任务就执行吧,试着看过几个节目后,我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而且逐渐喜欢上了这些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走近科学》,因为《走近科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让我明白科学来自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科学改变着一切。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是《走近科学》的‘灭蚊之战’。提到蚊子,想必大家都熟习,之前我也被蚊子咬过,过几天就没事了。但看了‘灭蚊之战’这个节目后,让我对蚊子有了不同的看法。蚊子虽然身躯弱小,但它们很凶残,每年伤害人类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动物数量总和。蚊子伤害人的手段就是叮咬皮肤,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的罪魁祸首都是蚊子。为了防止蚊子伤害人类,我们想尽了办法,用蚊帐、诱蚊灯、点蚊香、喷洒药物等方法来对付蚊子。这些方法只能防止一部分蚊子对我们的伤害,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最有办法。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研发出了带有喷射装置的躯动车和大载重量的飞行器,它们工作效率高,喷射面积大,专门消灭蚊子。令我最佩服的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养着一大批特殊的蚊子,这批蚊子体内存在着‘沃尔巴克氏体’。挟带这种细菌的蚊子不但可以阻挡登革热病毒的袭击,而且还可以获得登革热病毒的天然免疫,这种抗病毒能力在雌蚊生下的后代中会继续遗传下去,科学家把它们称为‘蚊子部队’。科学家们还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雄性蚊虫与自然界中的雌性蚊虫交配后产下的卵,竟然不会再繁衍后代,科学家把这样的蚊子称为‘绝育蚊子’。科学家们把这批特殊的蚊子投放到蚊子肆虐的城市,解决了蚊虫侵害人类的难题。看完这个电视节目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科学是多么的伟大,科学创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中的难题,而且还为人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创造,为人类奉献我的力量。”通过学生的这篇日记,可以看出科教类电视节目对学生学习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实践精神。

二、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学习科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得有一个历练成长的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历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把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师生共同设计好考察方案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投入到实践中去采访、调查、实验、分析、总结。为了全面考察家乡的水域,学生们亲自调查了家乡周围的河流、池糖中的水质,还采访了周边的居民。学生从水域周围的环境、污水排放、水中微生物、水面漂浮着杂物以及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几个方面细致地描述了家乡周围水质情况。之后学生还进行了取水样,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过滤、沉淀观察水的方法,而且准确地得出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城建填河等不良行为造成的结果。面对这些调查现象,学生感慨万分,还主动提出了有效保护家乡水域环境的措施与方法。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只要适合学生自主实践的科学活动,教师就要积极的去为学生创造条件,这样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才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历练。

三、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应用中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就会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形成。在科学教学中,所有的科学知识基本上都在实际生活中或学习中都可以得到应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一课,虽然此课是教科版三年级小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第一课时,但在学生观察校园大树时,引导学生通过眼看、鼻闻、手摸、耳听、心想、语言描述等方法,观察大树的样子。学生从树的颜色、结构、树上的枝叶、树干上的疤痕、树干及树杈上寄生的小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之后再引导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应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调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观察事物,而且还学会了借助放大镜、小铲、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测量。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但养成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良好习惯,而且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也得以形成。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多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历练提高的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实践活动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养成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实践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目前,我市正在实施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教学课堂,这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

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五、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在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

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四)、在教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760-32400)÷32400=140%。

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是数学课组织活动的有效策略。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五篇:企业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迅速的作出判断,对事件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这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对任何事物做到冷静的分析观察,保持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深入分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模式,经过诱导性的训练使学生学习到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教学当中,为日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出应对准备。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具备细微的观察能力,对于企业内任何事物仔细全面的观察,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弊端,这有利于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从而保证企业平稳运行,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而培养学生优秀的观察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实践学习中长期锻炼,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效果。在学校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在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时得到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有计划的实行教学,不仅注重整体观察,还要关注和考量细节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学习中,教师在讲授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时,应重点讲解因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而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变问题,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问题,观察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各种因素,通过事例分析和观察寻求解决方法,这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建立学生的整体系统观念

企业管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都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在企业管理中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在企业管理的教学中应该使学生了解到整体系统观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整体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整体系统的观念有利于梳理杂乱的信息,在大规模且复杂的信息之中寻找有用合理的信息,具有整体性的观念是正确处理信息的基础能力,加强学生的整体性系统性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系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企业内部的部门就是子系统,两者之间是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教师在讲解系统观点时应采取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性的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系统观念。

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中管理者不仅需要优秀的管理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一个企业的运行需要各个环节各个人员的配合,企业管理也不是单独某个管理者可以完成的,需要不同部门的人员团结合作,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给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给予学生锻炼写作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适应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在实践行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实际案例来讲解企业管理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理论概念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对企业管理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讲解德国现代企业形成和发展的成功案例,将其与我国企业案例做深入分析和对比,将案例中相似点与不同点讲解分析,尤其是企业从困境中如何改革转型,一步步走向成功,通过这些实践经验的分析引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概念,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进行案例讲解时,也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要引导学生在今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劳动就业与合同》中的教学中,书本中的知识理论比较复杂混乱,学生往往会产生迷惑和抵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来讲授合同中各种理论知识,对于案例中出现的合同意义和各项权利做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劳动合同的具体意义。

六、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全面系统的整体观念,使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研究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执笔人:张月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实施中产生的迷惘及思考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本人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内容摘要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

    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论文)

    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体会 迟丹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把学生由“加工的对象”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尊重......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素质教育理念与模式已在我国实行多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思想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被打破,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论文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一种工具,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获得数学信息,再对数学信息进行分类、加工等,从而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修养,反过来更好地运用......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论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目前,我国普遍推行了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也顺应地有所变化和发展,因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