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时的计算教案

时间:2019-05-12 17: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时的计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时的计算教案》。

第一篇:区时的计算教案

区时的计算

教学目的:

2.理解世界的时区和区时差、北京时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观念。教学重点:

1.理解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

2.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世界时区的划分和区时差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综合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想一想:各个地方采用不同的地方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同学们知道史蒂夫乔布斯吗?他是iphone、ipad、itouch等风靡世界的电子产品的创造者,很遗憾,这个伟大的人前段时间与世长辞了,他的离世震惊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些媒体报道他离世的时间是当地时间10月5日下午三时,有些媒体报道的时间却是北京时间10月6日凌晨,这两个时间不一样,是不是哪个报道的错了呢?还是两个都对?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有答案了。原因: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引起时间混乱,工作、生活不便

师承转接:为了解决无数地方时给人们带来的不变,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请同学阅读课本第十七页了解分区计时的基本方法,并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板书:时区划划分的基本方法 一.时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经度跨越15°

2.以0°经线为基准线,向东西跨7.5°,加起来15°,这个时区叫中时区,也叫零时区

3.再以零时区的边界线7.5E、7.5°W向东西跨15°划出东一区,西一区,向东依次是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向西依次是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

4.东十二区只剩7.5°,西十二区只剩7.5°,最终两时区合为东西十二区,其中央经线是180°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那条经线 二.关于时区的计算

⑴求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度数=所在时区序号×15°

例子:东一区的中央经线=1×15°=15°

练一练:东3区的中央经线是 东8区的中央经线是

西四区的中央经线是 西八区的中央经线是 解析:东三区45°E 东八区120°E 西四区60°W 西八区120°W ⑵ 求所在时区的区号:区号=某地经度÷15°(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

练一练:计算123°E、83°W、20°W、160°E所属时区。

解析:123°E 东八区、83°W西六区、20°W 西一区、160°E东十一区 师承转接: 24个时区已经划分完整,每一个时区都有统一的时间,那么时区的时间如何定义和计算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完成导学案的第三部分内容。三.区时的计算 1.区时:

(1)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注明: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2)相邻两时区之间,时刻相差为完整的1小时(3)任意两时区之差,等于他们之间相隔的时区数(4)较东的时区早,较西的时区晚

师承转接:我们中国疆域辽阔,领土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E)东五区,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的黑匣子岛(135°E)东九区,我国的首都北京(116°E)东八区,同学们知道在三个哪个时区吗?他们相差几个小时?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2.区时的计算方法:

第一步:求所在时区的区号:区号=某地经度÷15°(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

第二步:用两地所在时区数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时区差就是时间差。

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即为所求时差值。B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位于已知区时时区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总结:求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例:已知A地(40°N,116°E)区时为11:26,求B地(35°N,140°E)、C地(40°S,74°W)的区时。(1)先求A、B、C三地的时区

A地时区=116°E÷15°=7,余11°=7+1 东8区 B地时区=140°E÷15°=9,余5°=9 东9区 C地时区=74°W÷15°=4,余14°=4+1 西5区(2)再求A、B,A、C之间的时差

A、B之间的时差=东9区-东8区=1小时 A、C之间的时差=东8区+西5区=13小时(3)求B、C的区时

B地区时=11:26+1小时=12:26 C地区时=11:26-13=-1:34+24:00=22:26 即学即练:

1.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现场直播体育比赛,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直播的时间是(B)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解析:我国的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当希腊(东二区)是19时的时候,北京时间是19+(8-2)=25时,即次日凌晨1时。

2.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可知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是(B)A.8:18 B.9:08 C.10:28 D.11:18 解析:3月21日是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都是当地地方时6时日出,日落时间都是18时。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是6时,此时北京时间是6时+(120°-73°)×4分钟/1°=9:08。

3.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 日 12时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

解析:A地(纽约)西五区,B地(北京)东八区,时区差=11(西五区到东八区),B位于A的西面,所以向西计算时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 12时-11时= 1时从西五区到东八区,过了日界线,所以日期加1日,对应的北京时间应该为5月1日1时。发散思维

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解析:A地伦敦(中时区)时间12月24日19:00,B地北京(东八区),时区差=8,B位于A的东面,所以向东计算时: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19:00+8:00=27:00则:日期为12月24日+1日(12月25日),时间为27:00-24:00=3:00即:开赛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12月25日凌晨3:00(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 较为合适。A.23日15:00时 B.23日18:00时 C.24日7:00时 D.24日10:00时

解析:这是由达到时间求出发时间,用以上计算结果再减去行程时间得: 出发时间 =A地区时+时差-行程时间=19:00+8:00-17:00=10:00 即李先生本应在12月24日上午10:00出发,但不可能一下飞机就能观看比赛,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就餐、搭车前往赛场等,应在北京时间24日10:00前出发。故选C。知识拓展:

1.国际标准时间是以0°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国际上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常用国际协定,国际通信,天文观测,和推算一些国际性事务中,以取得全球的一致性,在航海定位和 极地科考中广泛应用。

2.①人文日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确定原则上)以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的经线,又称子夜线。0点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以西是旧的一天。3.日界线的特性

①更日性:只要某地方所在经线或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经过这两条日界线,日期都要发生变化。

②转折性: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日期的统一,人文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自然日界线则与经线重合。③意义性: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变更都从这里开始;自然日界线则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反思:

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Oefipkjp 10级

分类: 教育/科学

被浏览1442次

2014.06.23 请微博专家回答 检举

hdjsnf 采纳率:56% 11级 2014.06.23 知识通解 一.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地方时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二.区时

(一)时区的划分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其实,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仅为半时区。应用:(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

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至7.5°W为零时区;172.5°E至172.5°W为东西十二时区)。

(2)已知某地时区序号,推算时区的中央经线和范围的公式

某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度数=该地时区序数×15°

说明:①除零时区处,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和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一条)

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及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边界。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曰期相关1天。应用: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

说明:①若所求在已知地的东边,选用“+”,西边选用“—”。②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数为大的时区序数减去小的时区序数;若两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数则为两地时区序数之和。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曰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曰零点。若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所求地已进入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曰期则要加1;或求得的时间为负值,则所求地应该为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曰期则要减去1。

(三)特别的计时方法

1.半区计时法:根据本国所跨经度范围,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采用东5.5区。

2.东部时区计时法: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

3.统一时间计时法: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为联系的方便,采用一个时间。例如,我国领土从最西端的73°E(东五区)至135°E(东九区)共跨越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采用了“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指的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120°E的地方时,而非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三.曰界线及曰期变更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曰期也随之更替。为了避免曰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又叫“国际曰期变更线”。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曰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

在地球上有两条曰期变更线,180°经线是国际上人为规定的,而0点经线则是自然形成的。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或区时,求今曰与昨曰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计算地球上某一曰期的范围,必须确定两条经线: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今曰0点(或昨曰24点)的经线。“今曰”的范围是指: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经线这一段范围,其它经度范围为“昨曰”。公式如下:

今曰占全球比例=东十二区区时÷24

说明:①东十二区的区时可以通过已知地的地方时或区时推导。②昨曰占全球比例为:1-东十二区区时/24。

若太阳直射180°经线,即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时,全球分属两天,今曰与昨曰的地区范围各占二分之一。若太阳直射0°经线,即0°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一天。

四.曰出曰落时间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同一纬度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即同纬度的各地昼(夜)长是相等的。昼弧所对应的经度数换算成时间即为昼长(15个经度对应1小时),夜弧所对应的经度数换算时间即为夜长。正午12点把白昼分成相等的上午和下午两半,上午即曰出至正午,下午即正午至曰落。而24点(或0点)也把黑夜分成相等的两半。

应用:已知经纬网光照图,推算某点的曰出曰落时间公式 曰出时间=12-昼长/2

或曰出时间=夜长/2 曰落时间=12+昼长/2 或曰落时间=24-夜长/2 说明:①某点的昼、夜长短,可过这该点作一条纬线,这条纬线被晨昏圈分为两段,在阴影部分的这段是夜弧,另一段则昼弧。②光照图中任意一点的曰出曰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和昏线相交点的时刻,且曰出与曰落时刻之和为24。

第三篇:计算教案

计算:区分左右 活动目标:(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手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①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只手,招招手。

②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③伸出左手摇一摇。

④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在教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右边有什么?)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 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按手环颜色分组进行比赛

(2)比赛中用五角星进行评价

6.评出冠军组。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身体上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活动准备】

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

2、箱子一个,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种物品,数量1—10 不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用说梦引起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

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三、幼儿一起做游戏:摸宝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从箱中摸出宝贝后,打开数数里面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提问为什么是单数、双数。

2、一起做游戏1—2遍。

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

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

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

【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

计算:二等分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多种二等份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体会二等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美化作用。(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活动材料;

教具:小蚂蚁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小蚂蚁邀请你们到蚂蚁王国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第二组:毛线、彩带、吸管、尺、剪刀。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小蚂蚁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试试四等份、五等份......计算:简单规律有趣的排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1、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规律,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计算:感知10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活动

(一):感知5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幼儿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3、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幼儿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活动

(二):感知10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规则:按教师的指令把动物准确送回家。

3、幼儿跑组活动:

(1)找座位:幼儿两两玩找座位游戏,甲幼儿拿电影票,由乙幼儿随意抽出一张,并把电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儿检查是否正确,游戏交换进行。

(2)跳格子:5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1)练一练:提供10以内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4)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学目标:

1、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1)按数拍手。“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 空的。”教师巡回

大班综合活动:钟老头买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时间的流逝性;

2、树立时间观念,培养幼儿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活动准备:

1、绘本故事书《钟老头买钟》、故事CD;

2、时钟一个;

3、视频片段《蓝猫的星期天》。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故事

1、听一听(课件演示:钟表的滴嗒声)

2、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钟表)

3、说一说:钟表的作用?

小结: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准确的时间,才能正确有序地安排时间。

二、出示绘本故事封面《钟老头买钟》理解故事

1、第一次听故事

(1)钟老头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呢?(2)为什么钟老头还要去买钟呢?

(3)为什么钟表店的老板用自己的小钟一对,又全是准的呢?到底是钟老头的钟不准,还是什么原因?

2、第二次听故事

(1)钟表店老板检查钟表有问题吗?(2)那为什么钟老头在卧室看的时间和客厅里的有不一样呢? 讨论:钟老头在跑上跑下的过程中时间正在悄悄地过去,所以看到的每一个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三、感知、体验

1、倾听时钟走动的声音,时间会停住吗?

小结:时间匆匆过去,永远不回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

2、讨论: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小结: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3、模仿秀:快乐星期天,《蓝猫的星期天》。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们想和我一起过一个星期天吗?下面就跟我来吧。

几时起床?(6时)穿衣服洗脸吃早饭,看几时了(7时)骑自行车,到了公园,大约几点(大约8时)进了公园,先跑步,再打羽毛球,休息一下,几时啦(9时)到了读英语的时间,拿出一本英语书。咕噜咕噜肚子饿了,一看大约几时了?(大约11时)吃饭了。吃好饭,划着小船荡啊荡,慢慢睡着了,一觉醒来几时了?(大约2时)拿起画笔画啊画,画好了,太阳下山啦,几时啦?(4时)你马上背上东西骑上自行车回家。到家一看几时啦?(6时)为什么有两个六时?让学生讨论得出,一天有早上的六时和晚上的六时,时针在钟面上走2圈。

延伸活动

大班艺术活动:钟老头买钟

活动目标:

1、感受和理解故事的角色特征;

2、乐意参与表演游戏,并通过语言及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座钟、闹钟、挂钟、小钟;

2、头饰:钟老头、钟表店老板若干;

3、故事及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故事,请幼儿仔细听。

2、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场景(场景一:客厅 场景二:卧室

场景三:厨房

场景四:钟表店

场景五:钟老头的家)

3、引导幼儿学习故事对话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钟老头与钟表店老板的对话。

二、情景表演

1、创编人物行为动作及脸部表情。(1)讨论:钟老头怎样走路。(如:弯腰、手扶拐杖、慢慢等)(2)创编钟老头的动作及表情,幼儿表演

2、创编钟老头与钟表店老板的谈话与动作。

3、幼儿集体表演故事内容。

小结:由于钟老头年纪大了,走路慢了,才会闹出这样有趣的故事。

三、欣赏、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我爷爷走得慢》。

2、学唱歌曲。

附歌曲:

1=G 4/4

我爷爷走得慢

汪爱丽

译配

1—2—|3—1—|2—1—|7—5—|1—2—|3—5—| ..爷

拐 杖,慢

5—6—|5—0 0|5—4—|3—5 5|4—3—|2—4 4| 走

走。

“等 等

我,我的小

伙!”他说

3—1—|6—2—|1—7—|1—0 0|| ..“我 太

老,我走 不

快。”

附场景:

(1)场景一:客厅(钟老头买了一套大大的新房子,心想:我得先有一只钟。他就买了一只座钟,放在客厅里

大班数学活动:争分夺秒

活动目标:

1、努力探索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会读整点时间。

2、知道一分钟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懂得珍惜时间。活动准备:

可操作大钟表一个,可操作小钟表若干个。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先让大家猜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揭示谜底:钟表。(出示自制钟表教具。)

二、认识钟面,感悟体验

1、教师发给每组幼儿操作材料:闹钟,请幼儿观察探索。

2、幼儿观察:

(1)1—12数字是怎样排列的?(2)观察钟面上的三根针有什么不同?

3、教师操作三根针,请幼儿观察三根针的运动情况,并试说哪根针跑得最快,哪根针跑的最慢? 小结:长度最短、跑得最慢的是时针,长度最长,跑得最快的是秒针,剩下的不快不慢,不长不短的是分针。

三、认识整点,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学会看钟表。(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最后看秒针)

2、教师操作,将时间拨到1点、6点、9点等,并请幼儿读时间。

3、教师请幼儿操作整点时间,教师指导检查。四、一分钟有多长

1、第一次体验

(1)幼儿观察钟表上运转一分钟;

小结:秒针走一圈,滴答滴答60下就是一分钟。(2)幼儿感受钟表的运转,并跟着秒针的节奏拍手。

2、第二次体验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一分钟内能做哪些事?(2)体验活动:“送你一分钟”

给幼儿一分钟,让幼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结:一分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活动延伸:

游戏——争分夺秒

教师预先设置好5个任务在各个区角。请幼儿在规定的5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记录表格的对应项内打“√”。比赛结束,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出完成任务最多的幼儿。提示:任务可有班级根据幼儿情况来安排,比如:拍乒乓球50下、将图书排列在书架上等。

大班语言活动:小溪邮递员 塘下镇中心幼儿园

张丹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句。

2、尝试仿编诗句,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准备:课前谈话:四季的特征(形容词的组织);背景图、大山、娃娃图、蜡笔、纸;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邮递员吗?邮递员都干些什么的呢?

2、多神气的邮递员呀,今天小溪也当邮递员了。(出示小溪图片)一条小溪怎么会变成邮递员呢?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快)我们来仔细听一首散文诗,可能你会找到答案!

二、欣赏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句。

1、教师第一次完整朗诵散文诗。(停留几秒,师:我的散文诗朗诵完了。)⑴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出示字卡《小溪邮递员》)

⑵散文诗里的邮递员是谁啊?为什么是小溪邮递员?你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些优美的语句呢?

2、教师再次完整朗诵散文诗。(那接下来,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听一次,你还听到了什么?)

⑴春天来了,大山要给谁寄信呢?(出示大山、娃娃图片)小溪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红艳艳的花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春天来了,大山为什么要寄红艳艳地花瓣给山外的娃娃呢?(因为,在春天里,大山会开满红艳艳地花瓣儿。)

⑵秋天来了,大山要给谁寄信呢?小溪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金灿灿的落叶)。(散文诗里有一个好听的词叫做“金灿灿的落叶”,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秋天来了,大山为什么要寄金灿灿的落叶给山外的娃娃?(小结)

3、配乐,请幼儿欣赏感受。(原来小溪是这样当邮递员的呀!现在呢,你就是一位小溪邮递员,我们来感受一下小溪是怎样送信的,小朋友也可以轻轻地念一念)欣赏

欣赏后提问:⑴小溪日日夜夜地跑,你们觉得他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一个个酒窝装甜甜的笑)⑵你们看,小溪帮助了别人,自己得到了快乐。那你们有帮助过别人吗?你们觉得快乐吗? 小结:小溪帮助了别人,所以一个个酒窝装甜甜的笑。咦,小朋友知道酒窝是长在哪里的吗?(脸上)对了,有的小朋友微笑的时候脸颊上就会有小酒窝,只有微笑才能将小酒窝露出来。(看,小朋友咧开小嘴巴露出甜甜的笑呢)

⑶来,让我们一起来用甜甜的声音来把这首散文诗念一念。

三、幼儿尝试仿编。

(一)1、你们看,春天来了,小溪除了会送红艳艳的花瓣儿,还会送什么信呢?补充提问:春天的大山会有什么?(幼儿说,师画,创编)好听的词。

2、那秋天来了,小溪除了会送金灿灿的落叶,还会送什么信呢?补充提问:秋天的大山会有什么?(幼儿说,师画创编)

3、放入整首散文诗念一念。

(二)幼儿作画

1、那我们也来当当小溪邮递员,(1)要先想好你想在哪个季节送信(2)送什么信?把自己要

寄的信用蜡笔画下来。(3)贴在相应的季节里。(4)并用诗歌里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分享一下你编的诗歌。

2、个别讲述。(放入整首散文诗)

四、延伸活动

1、一年四季除了春天和秋天,还有哪几个季节呢?

3、那夏天来了,小溪会给山外的娃娃送什么信呢?冬天来了,小溪会给山外的娃娃送什么信呢?(幼儿简单说)总结:夏天,小溪邮递员会给山外的娃娃送

信,冬天,小溪邮递员会给山外的娃娃送

信,嗯,大山的一年四季都很美,我们可以回到教室,把你编的散文诗念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大班语言活动:小溪邮递员

塘下镇中心幼儿园

张丹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2、尝试仿编诗句,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活动准备:

课前谈话:四季的特征;背景图、小溪、大山、娃娃图、蜡笔、纸、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一、谈话:邮递员,引出课题。

二、欣赏散文诗《小溪邮递员》

1、教师第一次完整朗诵散文诗。

⑴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

⑵散文诗里的邮递员是谁?为什么小溪是邮递员?你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些优美的句子?

2、教师再次完整朗诵散文诗。

⑴春天来了,大山要给谁寄信呢?小溪怎么说怎么做? 为什么要寄红艳艳地花瓣儿呢?

⑵秋天来了,大山又要给谁寄信呢?小溪又是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要寄金灿灿的落叶?

3、感受散文诗

小溪日日夜夜的跑,你们觉得他累吗?

小溪帮助了别人,自己得到了快乐。小朋友帮助过别人吗?你们觉得快乐吗?

4、配乐,幼儿朗诵散文诗

三、幼儿尝试仿编。

(一)编一编

(二)画一画

(三)念一念

四、活动延伸

谈话:以夏天、冬天作为延伸。

中班健康活动:好玩的海洋球(详案)

塘下镇中心幼儿园

张丹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夹、运海洋球,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与同伴合作玩的乐趣。活动准备:

1、音乐《QQ智慧星》、背景音乐,;

2、海洋球200个,大篮筐5只;

3、太阳、月亮图片、红旗即时贴;

4、场地布置:终点、起点,独木桥(平衡木)两座。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音乐1)

(拿着球进场)每人拿着两个海洋球随音乐《QQ智慧星》做律动。(海洋球律动中有敲击身体各部位、两两合作等动作,目的是让幼儿熟悉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既为下一个活动环节作铺垫,又借此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2、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的方法(1)捉迷藏

师:(将两个海洋球分别夹在左右两个胳肢窝)我的海洋球哪儿去了?

师:原来胳肢窝可以夹住海洋球,大家试试看。(2)尝试夹球

师: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夹住球?大家站起来找一个空的位置试试看。

①幼儿尝试(引导你这里试一下,能不能夹住,你走一下会不会掉)(提示用其他部位,特殊的大家一起来试一试,你们会吗?试试看)

②集中交流(坐下来):你发现身体的什么部位也可以夹住球?(个别幼儿交流示范,大家来试试看)挑选难度大一点的动作。

小结:海洋球真有趣,不用双手也能玩。脖子下面夹一夹,胳肢窝里夹一夹,手臂弯曲夹一夹,双腿中间夹一夹,双脚中间夹一夹。

③怎样让你的球夹得牢又不掉下来。(幼儿尝试夹着球走一走)。(教师指导)

3、探索夹得多的方法 第一次探索

(1)师:如果我们把身体能夹住球的地方全用上,那最多能夹住几个球?我们也来试一试,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在夹的时候要数一数你夹了几个海洋球,注意不能让球掉下来。

(2)(播放音乐2)幼儿尝试,教师指导。(指导语:你夹住了几个球?你是用哪个地方夹的?)(3)(坐)师:你夹住了几个球?你是怎么夹的?(请夹得多的幼儿示范)

(3)师小结:原来下巴、脖子、胳肢窝、手臂、腿、脚等部位都可以夹住球,把海洋球夹到这些地方才能夹得多。(为什么地上有这么多球?找原因)(拎出来讲:刚才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手托住球(教师示范)这个是夹吗? 第二次探索(验证)

(1)师:那我们再来试一试能不能夹到更多的海洋球呢,但是这一次要加大难度了:①我们要用身体夹住更多的球,②有一点非常重要,听仔细了,就是我们夹着球走的时候不能用手托住球,掉下来的球也不能伸手捡,你能做到吗?我们比一比看最后谁夹的海洋球最多。

(2)《示范》(播放音乐2)教师带领幼儿探索,走一走:走走走走走,扭扭你的小屁股。(指导语:这个是夹吗?教师示范,幼儿纠正,我用手指戳一戳)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3)交流

师:好,停,赶紧数一数,看看你现在身上还有几个海洋球? 师:身体上的哪些部位夹的球多又不容易掉下来?

小结:原来用手臂、胳肢窝、腿这些地方夹球夹的球多,又不容易掉。

4、运球比赛(播放音乐3)

幼儿分成太阳队、月亮队,排成两列纵队用身体各部位夹满球,按顺序越过障碍物,将球运送到对面的篮筐里,比一比哪队运的球多,并记录在黑板上。(比赛共进行两次。第一次是走独木桥,第一次游戏结束后讨论:为什么那队运的球多,因为他们用身体上夹球多的地方运球。第二次增加了跳过小河的内容,以提高运球难度,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要求:帮助幼儿分组太阳队、月亮队,师:这里是起点,前面的线是终点。小朋友要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夹满球,然后小心地走过独木桥,将球运送到对面的篮筐里,注意回来的时候要从两边过。但是要求我们夹着球走的时候不能用手碰球,掉下来的球也不能伸手捡,听好音乐,音乐停了,小朋友就停止运球,你能做到吗?我们比一比看最后哪一队,夹的海洋球最多。

5、放松活动,整理。(播放音乐4)

有 趣 的 图 形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了解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索。

3、喜欢并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电线人手一根,多媒体课件〈一〉〈二〉,泡沫板一块(上附若干粘钩);

2、幼儿操作垫四块,背景图一张。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线,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

1、幼儿自由玩电线,引导幼儿变出不同的图形

(1)这是一根神奇的电线,它能变出许多不同的图形,今天就请你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都能变出哪些图形??(请幼儿每人拿一根电线)

(2)你变出的是什么图形?那就请变出圆形的小朋友举起来看看。(引导幼儿依次变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展示图形,及时发现、引导幼儿没变出的图形

(1)师:看看,这些图形妈妈想找到自己的孩子,那请我们的小朋友帮手里的图形宝宝送回去吧。教师提要求:在图形妈妈下面已经给大家准备了粘钩,找到后把它挂在上面。(教师及时引导幼儿没变出的图形)

(2)请幼儿数数分别有几个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生活中类似图形的东西

师:想想看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

4、教师演示课件〈一〉,引导幼儿感知和了解生活中的图形应用(1)老师去外面拍到了很多有图形的东西,想看看吗?(2)(配班教师演示)看完之后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你想看哪个图形中的东西?——教师根据幼儿想看的图形,依次观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的事物。

5、小组合作图形拼图

(1)提问:那如果几个图形朋友拼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2)四人一组合作拼搭(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来老师这来拿)

(3)讲述:你们拼的是什么?拼了几个---图形,几个---图形(由小组中的一人代表)

6、感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由不同的图形组成。

(1)这些图形真调皮,它们经常呆在一起变成许多好看的图片。(2)(教师演示〈二〉)这是什么?你都看到有什么图形拼成?

7、整体构图

请幼儿合作将已经完成的作品端到到背景图上,给画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总结: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由图形组成的,除了这些图形还有许多种图形,在生活中图形无处不在。我们再到外面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是由图形组成的,好吗?

第四篇:地方时 区时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对于地方时、区时计算的课后反思

最近学习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相对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此部分的讲解,我尝试着不同的讲解模式,力求使得同学们容易理解,这是课后我做的反思:

对于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在前一班级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法,告诉同学们计算公式是什么,然后是计算公式中各因子代表什么,是怎么确定的,还有存在怎样的规律,讲解完后,我出几道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训练。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但是我发现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必须对照着公式一步一步的进行,在此过程中对于一些规律还容易弄混。这就使得学生必须要死记硬背的记住这个公式以及公式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对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在下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转换了下教学过程。

在下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讲到地方时、时区的计算公式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他们公式是什么,我出了几道不同规律的练习题让他们先来做,大家都很积极,当然也有对有错,然后针对这些题我进行讲解,让同学自己总结出公式中各因子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及规律,最终写出其计算公式。

学完这部分内容,在晚自习时我做了个检测,发现后一个班的掌握情况比前面那一个班级好。我反思了下,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逻辑性,我应该经常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孔子有余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这样才能使得自己进步更快,教学效果更好。

第五篇:计算能力教案

计算能力教案

一、目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重视了计算的多样化,而对计算中的运算能力 的训练减少了,许多学生对数学运算不够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 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组织领导 活动由教务处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协调,任课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三、竞赛时间 5 月 4 日早读课 7:30 ~ 8:00 进行的竞赛活动

四、参赛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竞赛方式: 纸质口算考试,不得使用草稿纸及计算器等。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对的 题数。

六、竞赛内容: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口算、笔算竞赛题,要求试题要有层次、有适 当的题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

七、本次活动的要求 制卷、监考、阅卷安排

五年级计算能力自测题

1、口算。

2-0.7= 7.52- 7.52-2.52= 0.3×0.4 = 0.945÷9 = 0.5÷7 = 7.28+ 7.28+2.2= 7.8+ 7.8+2= 1-0.25= 0.24÷4 = 8.4÷7 = 1.25×0.8 = 0.017×100 = 5.74+ 5.74+0.26= 0.9- 0.9-0.09= 3.5÷10 = 2.5×0.4 = 1-0.05 = 1.17÷3= 0.06+ 0.06+0.5= 2.8+ 2.8+28= 100×0.02= 100×0.02= 0.05×0.2 = 4.9×0.2 = 1010-1.3= 4.6+ 4.6+5.4= 0.6+ 0.6+0.7= 0.8×40 = 2.8×0.5 = 100×0.015 = 2.4× 2.4×0.5 =

2、填空。填空。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根据 0.29×3.6 = 1.044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29×36 =(2.9×360 =(2.9×360 =()

2、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6×0.41,积有(2.6×0.41,积有()位小数。位小数。5.04×2.03,积有(5.04×2.03,积有()位小数。位小数。)=(0.29×36 =(=(2.9×0.36 =())

3、在○里填上“>”“<”或“=”。里填上“ ”“< 7.43×1.01○7.43 0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0.99×73.5○73.5 3.8×0.46○0.38×46 4.9×0.1○49÷10

=(2.5×3.4×4 =(8.7×10.1 = 35.7×99+ =(35.7×99+35.7 =(5.04,5、两个数相乘的积是 5.0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 100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 十分之一,积是(十分之一,积是()。

3、计算下列各题。(分)计算下列各题。

7-1.854= 12.78+ 12.78+6.38= 0.25×7.04= 0.25×7.04= 5.04÷24 =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18×7.8+ 5.18×7.8+7.8×4.82 9.9×5.6 45.5-(0.98+5.5)45.5-(0.98+5.5)-(0.98 12.56-6.64- 12.56-6.64-3.36

下载区时的计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时的计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计算教案 左右[大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左和右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洛源中学 屈海涛 一.教材依据: 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利用化学方......

    化学式计算教案

    化学式计算教案 附:化学式计算的应用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化学式的三类计算 2. 会结合标签完成相关计算 【温故知新】 写出化学式H2O的含义是那些? 【合作探究......

    热量及计算教案(定稿)

    热量及计算 教案李荣洲 2006.4.15 知识与考点: 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2. 知道燃料的燃烧值 3.理解比热的概念 4.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5.理解计算热量的公式 知识点讲解: 一.燃料的热......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函数的格式,能理解函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会使用SUM AVERAGE MAX MIN IF 常用函数。 3.提高使用Excel计算功能解决实际......

    大班计算教案

    大班计算 1、《认识一星期的顺序》《认识日历》 2、《学习相邻数》蓝本90 复印 3、《区别单双数》手稿 见后 4、《排序》“我给他们排排队”5、《区别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初步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

    计算时间教案

    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