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法买文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文具(除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67页《买文具》。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商的定位。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考一考就知道了。敢不敢挑战?
1.括号里填几?(思考一下,谁来挑战?)
36里面有()个9
90里面有()个9 180里面有()个9
125里面有()个5 你是怎么算的呢?
2.用竖式计算:(三组完成第一道。二组完成第二道。一组完成第三道。看哪个大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72÷9
÷ 3
÷ 4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师:看来同学们对旧知识掌握得不错,真是爱学习的孩子!我相信这节课你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也会很棒!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现在淘气和笑笑到了文具店里。在买文具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有关买文具的数学问题吗?(板书课题:买文具)
1.(出示主题图)
师:请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呢?(谁来提一提)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书包的单价是文具盒的几倍?②1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③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④计算器的单价是书包的几倍?)
三、自主探索: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先来解决“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就是求多少里面有几个多少呢?)求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1)想一想,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2)你是怎样算呢?(80÷20,两位数÷两位数整十数,商是多少呢?你怎么想的呢?)(3)师:原来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同学们善于思考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你会用除法竖式来计算吗?试试看。
(4)那么,“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5)小组讨论:“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6)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商“4”表示4个的意思,应该写在个位上;两位数80除以两位数20,商是一位数,应该写在个位上)
2.再次解决问题:
师:80元可以买4个书包,淘气有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40里面有几个20呢?)
(1)你怎样算呢?谁先来估一估,商大约是几?(买的个数应该比4个多。)(2)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3)讨论:“7”为什么要与个位对齐?
(4)交流,引导(学生可能说:140元是14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14÷2=7,所以140÷20 = 7;如果“7”写在十位上就表示70了;因为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所以“7”要与个位对齐。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讲得有道理。)
3.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相信下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1)出示:16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呢?还剩多少元?
(2)你怎样算呢?(三位数÷两位数整十数)请你用竖式算一算。(3)全班交流算法:
引导:160里面最多有几个30呢?应该商几?由于商“5”表示5个,所以,要把5写在什么位上。
师:“160÷30”结果有余数,“10”表示什么?怎样写横式的结果?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余数小于除数;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
四、巩固练习:
师:老师很高兴,我知道同学们都在努力。没有最好,只好更好,有信心做得更好吗?
1.打开数学书67页“练一练”第1题,请你在书上圈一圈,算一算。80÷40,一次圈40个;270÷30,一次圈30个),投影展示。
2.师:善于计算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练一练”第2题,投影展示。
3.师:善于填空的孩子才是最能干的孩子,请你在书上的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谁来填一填。
4、师: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才是最棒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淘气用140元买文具盒,可以买到几个?(商可能是几位数?)
五、全课总结。
师:善于总结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孩子,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篇:买文具说课稿
买文具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买文具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买文具说课稿1一、说教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了一点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导入中谈话内容的设计,不仅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的教学设想之一。本课中的购物和小小银行活动的设计正是源于这种构想。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放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每4人一组,小组活动讨论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和共同参与到购物、兑换活动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发言)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借助谈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币,并初步揭示人民币的功能。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二)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几张大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2)利用CAI出示常用的小面值的人民币,提问:你们认识哪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3)向学生介绍盲点,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先独立认识,再同桌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分一分。
师: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分类吗?假如要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该怎么分?现在你们能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在组内分一分。分好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各种分法后,教育学生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结合学生的分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板书。说明: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这两个环节,我是放在一起处理的。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内容容易遗忘,所以我先复习了一下如何分类,以至学生很快的就能将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在分类中又很自然的引出人民币的单位,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人民币。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问:一本数学本2角钱、一把尺子1元钱,你们可以怎样付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元=10角。问:我这儿有张卡片5分钱,但是我要两张一起卖,你该付给我多少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角=10分。(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歌曲《一分钱》教育学生拾金不昧,养成不乱花钱、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购物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歌曲《一分钱》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休息、活跃了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理用钱的意识。]
(四)巩固练习。
1、填空: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设计成小小银行的游戏。)
[把问题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如何解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
2、抢答。
[这一题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思维,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全课总结。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
买文具说课稿2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设想
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找回8角
1角找回9角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学生独立试做。)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能换5张1元
2元能换2张1元
5角能换5张1角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卡片)
2元=()角 30角=()元
4元=()角 50角=()元
3角+6角=()角2元+2元+1元=()元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文章
买文具说课稿3一、说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与到购物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认识人民币
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
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倾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买文具说课稿4《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这些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一、说教材
(一)情境引入,整体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的主体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相互补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遥表现欲和探究欲,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个活动中笑笑为了给淘气送生日礼物来到机灵狗的文具店发生的买卖活动。由此引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活动中,我努力挖掘教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设计模拟换钱活动,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了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笑笑买完圆珠笔后,想起还要买尺子,尺子的价钱是8角。人民币中有1角、2角和5角的,没有8角的,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很多种8角钱的拿法。笑笑还有一元钱,你帮她想想,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呢?学生说出可以买10块橡皮、5本本子……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一元钱的币值。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导入时创设了机灵狗的小小文具店开张了,欢迎小朋友们光临。并让学生说出购物需要用到钱,对于钱小朋友们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学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这些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起学习的强烈欲望。
2、注重操作感知,注重与生活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无、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设计了笑笑想买一支一元钱的圆珠笔,请小朋友帮她付钱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拿、数、想、比等手段,富有趣味地得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加深学生的体验
我们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的,1角钱可以换10个1分的,老师有几张人民币,你能帮老师换成零钱吗?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拿、数、想、比等多种方式对人民币进行自主探究。看、拿、数、想、比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感受体验人民币。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实践操作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特别是数学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课设计了帮笑笑买文具、购物等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实践操作。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交流机会。如:小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小组讨论如何帮笑笑买文具以及换钱游戏、购物游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大的空间进行合作,学会与人交流。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买文具说课稿5学生分析:
本课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有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
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准备:
第2页的情境图;第2页试一试。
学生准备: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人民币图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都买过些什么?
生1:买过盐。
生2:买过铅笔。
生3:买过瓜子。……
师:那么你能说出它们的价格吗?
生1:铅笔1角钱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钱。
生3:本子3角钱一个。……
师:可见,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文具商店里:铅笔0.5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
二、学习新知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铅笔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一下,价格标牌上的数与元角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3、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0.5、1.06、3.06、16.85、8.00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同,因为有个点。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
4、师:小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1)自学课本。
(2)指明回答,师适当补充。
5、师:有位售货员叔叔不小心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点错了,3.50元写成了0.35元,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特别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2、出示投影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说,师总结。
3、说一说
统计年本学期教科书的年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例如:数学7.40元,也就是7元4角。
4、游戏
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游戏,同桌一组,一个说元角分,一个用小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
生2:我学习会了小数的读法、写法。
生3:……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小数。
16.85
小数点 读作:十六点八五
买文具说课稿6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学法上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尊重差异,交流互动。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时,因为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异为数学提供了资源,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维上发生交往,促使参与数学活动的每个人都有所思。
2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如在理解算理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去感受体验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直接的告诉怎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己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这里的给问题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而是教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教学竖式的必要性时,我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口算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习笔算呢?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首先会倾听,注意提醒学生要倾听他人的发言:你听懂了吗?能重复吗?其次,会合作会交流。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在交流多种方法中互补、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学会用动手操作摆一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
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这既是体现横向数学化的思想又体现了纵向数学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发现方法
(1)由中期测试买奖品这一情景引出除法竖式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2讨论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书写,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针对重难点师生进行探究验证
首先引导学生从试商上考虑: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错了。在从算理上去考虑:商4为什么一定要写在个位?在从计算过程考虑第二步算什么?所以他写8对吗?得出正确的算式以后引导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整体的认识。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较找到联系,理解学习竖式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难,让学生通过摆人民币进行充分的感知。(因为是重点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思维训练。所以我会在这个地方舍得花时间)
教学例2 时,放手让学生独立作,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和例1进行比较教师制造认知冲突: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数都是20 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在交流中概括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挑战中升华算理掌握方法(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了一个是基础练习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机动)。
先做一道基础的90÷30,在教师挑战性的语言中激起学生向困难挑战的欲望:师:这么多同学都做对了是不是这道题太简单了阿。下面来一个稍微难一点的敢挑战吗?理解余数:还剩8元,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阿?
4、回顾中升华(知识的,情感的)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知道吗?认识你
们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看到老师买奖品的行动,你想说些什么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使学生分享取得优异成绩的快乐!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想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时间上可能会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但我想这节课可能没多做练习,但预设的三维目标都已达到,算理理解透彻,思维活跃,认识到位,下一节课进行专门的练习,就不是没有练习,而是还没到练习的时间。
买文具说课稿7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买文具》。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部分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33页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本节课将通过类推迁移,借助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直观模型三种方式,把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推广到小数乘法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希望学生学完本节课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重难点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借助铅笔,橡皮擦,直尺,卷笔刀等文具为学生提供场景,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用面积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五、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类推迁移法,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而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通过几道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元、角、分与小数”以及“小数加法”有关知识的练习,为接下来新知识的讲授做好类推迁移的准备。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将创设文具店一角情境,在文具架上摆好标有价格的铅笔、橡皮、直尺、卷笔刀等文具。
教师引导后进生提取数学信息,给予他们自信,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惜文具。继而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数学问题。
接下来将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挑炼出几个问题进行解决。
买4块橡皮擦需要多少钱?此题引导学生列出式子:0.2×4,那它的结果等于多少呢?由学生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合作探索,找到解决此题结果的方法。
在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后,由组与组PK,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连加:0.2+0.2+0.2+0.2=0.8(元)(根据乘法意义化乘为加,用小数加法的知识解答,为后面讲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知识基础)
(2)转化法:(把元转化成角,变成整数乘法)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也就是说0.2×4=0.8(元)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算出0.2×4=0.8,接下来课件出示课本中笑笑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小数的意义来解说0.2×4的意义】
【借助面积模型,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继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计算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并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大班教学的特点,学生程度的差异,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由浅及深,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尾声,我将抛出“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温故而知新,让孩子们回家复习,通过适当的练习学以致用。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直观艺术表达。以上是我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复习整理。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买文具》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
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第四篇:《买文具》说课稿[范文]
让孩子与数学真实相遇
——《文具店》说课稿
说课教师:草堂小学西区分校
欧涛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草堂小学西区的欧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该课是北师大版本三年级上册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课,属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结合这次成都市小学数学赛课的主题“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外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将思维外显理解成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的想;串联知识的脉络,让学生清晰的说;让隐性的东西显性化。于是在本课中我们建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集合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主动观察,仔细聆听,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形成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尝试清晰的表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串联起已学元、角、分的知识,形成知识脉络,使得内隐的思维给以外化。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教师应当根据孩子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每节课前应该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力求因人施教。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小数的读法存在困难。在元、角、分的背景下,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够根据商品价格说出如3.15元就是3元1角5分,0.85元就是8角5分,因此本节课对小数数位结构模型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结构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想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掌握小数的基础知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 的认、读、写;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拓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育要回归人的本真存在,立足本课,我们将真实诠释为这样的四句:真实的学情生成、真实的思考需求、真实的生活情境,真实的教育回归。
顺应天性——真实的学情生成
语言对于多数孩子而言是习得的,模仿的,在学习其内在含义之前是约定生成的,孩子对小数的最初印象也是从样子和声音上进行感知辨识的。由此,解决读小数的问题,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生成,在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小数读法时我们没有急于给出评价是对是错,而是设计听“播音员读数”的环节。第一遍听个大概,找找感觉,第二遍带着问题听“这些小数是怎么读的?”听完后“把你的发现给你的同桌讲一讲”。错误是新旧知识的交汇处,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合理及时运用,甚至创设错误资源,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有助于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孩子们的思维在相互碰撞和启发下自己总结出:“读小数时,整数部分就像我们数数一样地读,小数部分的数要一个数一个数地读。”让孩子们从模仿,辨析,归纳中习得读法,这是让孩子与数学相遇的最真实途径。遵循思维——真实的思考需求
生活和数学的沟通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建立,搭建一个生活化的数学模型就意味着为孩子搭建一个个通往数学思考的桥梁。本节课中有两个
数学模型的建立,一个是(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结构的建立,一个是(元·角分)数位结构的生活模型。我们思考,对这两种模型的建立应该采取哪种途径呢?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针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结构的建立,这种模型是客观存在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死知识,其探究价值几乎为零,于是在开课时自然引出,这样也便于在后续学习中约定语言,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带着这些新词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混淆。“元·角分”数位结构模型的建立也是探究小数意义最为关键的一点,这里我们设计了购物活动。给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套人民币,根据给出的价格付钱。
“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的付钱的?”
“10.05元,这里,角的位置空着是怎么回事呀?” „„
这些问题的设定推动学生自己实践,独立思考。小数的意义在实践,归纳,总结中慢慢领会,自然得出,符合数学概念的基本生成线索,孩子们也积累了宝贵的活动学习经验。这样根据概念模型的性质不同分别设置活动,建立适宜的途径才能唤出孩子最真实的需要,让其最自然的接受和感悟数学的本质意义。
在“如何将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问题上,我们创设了“商店小帮手”的情境,孩子们完全把自己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去思考。“1张2元,4个1分的硬币”的剪刀的价格到底是用2.04元还是2.40元来表示; “ 1张5角,3张1角,1个1分硬币”是0.81元的写法中体会中0的重要性;在”12张1角,1个1分”变成1.21元的过程中了解 “满十进一”的道理。有需求才主动,发自内心的探索欲望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进而扫除学习路上的一切障碍。
贴近生活——真实的情境
本节课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教材中给出的“文具店”情境有4件商品,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商品的多样化,课件选用的素材都是与学生贴近的学习用品,让学生真实地融入到购物的活动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小数读法时采用录音播放形式;在购物时让学生使用人民币去真实的付钱;在改写小数时,采用帮助商场贴价格标签的形式,这样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尽情地畅游在学习中,相遇在轻松的氛围中、轻快的节奏中、亲切的情感中。回归人本——真实的教育回归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一节富有情感的数学课一定是建立在这样的三者关系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在本节课中,老师理解、欣赏学生,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与赞扬,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和谐铸就这是一节富有亲切情感的数学课。
在以往概念学习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枯燥,反复,规矩多,认识小数一课尤为如此。读小数,写小数,想意义本身就存在诸多难点,为了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轻松度过,老师有必要分层分类地帮孩子克
服难点,读数的难可以回归到模仿归纳,意义的难可以借助动手体验,写数的难可以对比质疑,每个学习目标用不同形式的体验分层解决。
学生的感悟是因经历过才更真实,学生的视野因思维才更拓展。所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参与进去,让隐性的东西显性化,在对比中让逻辑和理性生长出来,慢慢地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第五篇:《买文具》
《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85-25+73 18÷9×8 200-17×7 24×5+12 185-(51+49)35×(107-79)
师: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指名说)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探究新知
(1)多媒体展示教材P47的情境图
师:今天,淘气、笑笑和奇思也来到了文具店买文具。这幅图是文具店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分享找到的数学信息: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师:你发现的可真多!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数学问题)师:你真会思考!淘气刚刚告诉我,他有一个数学问题,想让大家帮帮他,你们愿意么? 生:愿意!
师:同学们真是乐于助人!这是淘气的数学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多少钱。
师: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计算器和钢笔的单价。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本,自己先列出算式。在列算式的过程中,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师:谁来说一说? 生:(分步算式)(生板演并讲解思路)22×3=66(元)24÷4=6(元)66+6=72(元)
师:能说一说你的思路么?
生:先求出3个计算器的钱,再求出1支钢笔的钱,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的钱了。
师:思路真清晰,不仅列出了算式,还算出了答案,真厉害!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综合算式)22×3+24÷4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拿出练习本,请你们自己先尝试着计算这个算式,计算的过程中可以用横线表示出计算顺序。(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做完了的同学,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计算呢?(学生互动、交流)师:谁来说一说?(学生分享)
师:我们在综合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这样我们就算出了答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淘气的问题,那么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与相同的地方呢?哪种方法简便呢?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享)师:根据这个算式(22×3+24÷4),谁能来总结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学生小结)
小结: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2.多媒体展示教材P47的问题三
师:全班一起读题,请大家用画横线的方法标出每题的计算顺序,独 立完成。(学生标出顺序)
师:谁能来说一说呢?(学生分享)
师:根据这些计算顺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交流小结)小结: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三、课堂练习
师:请翻开教材48页,看着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解决)(展示学生作业,共同校正)
师:看着第3题,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学生分享、教师演示)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分享,总结)板书设计
买文具
(四则混合运算)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需要多少元钱? 22×3=66(元)22×3+24÷4
22×3+24÷4 24÷4=6(元)=66+24÷4 =66+6 66+6=72(元)=66+6 =72(元)=72(元)答:一共需要72元。
《买文具》教学反思
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田思远
1.本节课教学,追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探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从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地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例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碰到过,却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已了然于胸了)。因此预想本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心理。但没有达到预想效果。
3、本节课注重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不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有待培养。
4、本节课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准确,应把问题设计准确精炼,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还需更加努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努力做到做好。
《运白菜》教学设计 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田思远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讲授
1.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生叙述,师打出信息)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你们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次吗?要求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能一步解答吗?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分钟,把你的方法和解题过程写在本子上,注意计算时仔细认真。
(学生开始思考,并动笔写下自己的算式。)
师:请做完的孩子,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齐读活动要求)
3、汇报交流
生:我列的算式是850-245-255。师:请生来说说想法,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总数有850棵,第一次运走245棵就减去245,第二次运走254 棵就再减去254棵(师生共同评价,同桌再相互说一说,再次体会减法的意义)
(师: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问,请你们也一起来思考一下。师: 算式中850表示什么?(学生踊跃举手,情绪高涨。)生:白菜共有850颗。
师:850-255是什么意思? 生:从850颗白菜里减去第一次运走的255颗白菜。师: 又减了245是什么意思? 生:再减去第二次运走的245颗白菜。
师:那现在请你代表像这样列式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思考了一下,很快有几名学生举手。)
生:从总数里去掉第一次运走的,再去掉第二次运走的,最后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棵白菜。)
师:这个同学的意思我明白了,恩,看来要算出剩下的白菜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师:除了这样的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850-(255+245)师:有疑问吗?
(师:这里怎么出现加法了呢?谁能说一说,这里的加法算的是什么?)师:哦,原来是先把两次运走的合起来,算出两次一共运走了多少棵,再用总数850来减,就可以算出剩下的白菜了,这个小括号能不能省略呢?(强调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我列的算式是850-255-245。
师:列出了不一样的算式,请大家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一下,你们来猜猜他的心思,列出这个算式他是怎么想得呢?请你也注意听,同学们说的和你心里想得是一样的吗?
生(积极举手):850表示一共有850棵白菜,255表示第二次运出的,245表示第一次运出的,他这样列算式就是用总数先去掉第二次运出的,再去掉第一次卖出的,得到的就是剩下的白菜。
师:你是这样想的吗?如果是,请你再大声地给全班介绍一下这 种方法,请同学们注意听。
生:我就是这样想的,先减第二次运走的,再减第一次运走的,最 后得到的还是剩下的白菜棵数。
四、课后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中有很多连减的数学问题,就像今天研究的运白菜一样,需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并且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白菜》教学反思
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田思远本课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通过和本校教师交流探讨,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田思远 在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本班50名学生,男女生人数一样多,后进生落后面很大,他们爱玩,爱闹。面对不做作业的人多,且差生基础特别差、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拖拉、马马虎虎,你不催,他可以几天不交的情况。现就这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抓常规管理,初步养成良好习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如:红领巾佩带检查员、卫生检查员、纪律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等。同时,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我又开展班级评比活动组织学生每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日常行为规范好的同学,把他们的名字写到光荣栏里,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班级后进生无非包括三类:
1、学习困难的学生;
2、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3、既学习困难又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然而,他们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卑、缺乏做人的自信、或刻意的捣乱。通常我会跟他们接触、交谈,有空的时候常跟他们谈心,谈一些学习方法,这些有意无意的谈心,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特别是他们点滴进步,我都要在班内进行表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在班内,我还常开展评比活动,看谁发现别人优点最多,并互相说一说。我始终坚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最有效地班级管理办法。本学期,我始终爱字当头、以情动人。有几个学困生的成绩有很大提高。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安全、行规的教育。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在教学中,批改作业认真仔细,字迹端正清楚,及时纠正错误。平时,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安全意识警钟长鸣。
四、利用家校互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本学期,我充分利用建立的学习信息交流群,让家长在家配合配合老师把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日渐养成。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一点得失体会。当然我做的还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