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 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处理三力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新课教学
(一)知识准备
1.复习共点力的概念,做探究一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探究
一、画出下列静止的物体所受的力,并且判断是不是共点力
(1)小球所受的力(2)木块所受的力 2.什么是平衡状态?
师生讨论后总结:如果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实验探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1、从运动学角度分析 加速度为零(从概念中得出)平衡状态是指速度为零的状态吗?
不是,例如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虽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
2、从力的角度分析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下而处于平衡时,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合力为零;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任意两个力可用一个力来代替(化成二力平衡),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合力为零。大量的实验证明也是这样
可见“合力为0”就是物体平衡的条件
F合=0或Fx合=0 且Fy合=0,(其中Fx合为物体在x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Fy合为物体在y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
(三)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沿光滑的墙壁用把一个小球挂在A点,足球的质量为1Kg,.小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30.求悬绳对球的拉力T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F.(g取10m/s 思考:1 本题中选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 2 分析你选择的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总结:
1、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
B A 02、既可以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合成法),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力分解(分解法)进行求解
3、感受合成法与分解法的区别
物体如果受更多的力呢?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例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求水平面对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
总结:物体受三个以上力作用时,最好利用正交分解法 解决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为物体受合力为0 2.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选用力的合成、分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
(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课后练习
如图所示:重为G=10N的小球在竖直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已知
o
F 挡板也是光滑的,求:
(1)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大小;
(2)斜面对小球弹力的大小。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第二篇: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马荣光
一、说教材
这一章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所以教学中可以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当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来处理,因为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一般可视为质点,这样得出平衡条件比较简捷,同前一章的联系较为紧密。但在教学中就注意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肯定是静止的”的错误认识,为了全面认识物体的平衡,教材在例题的安排上注意了这一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推导: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
(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分别向三个方向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
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超出弹性限度。
b:请同学们按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c:请几位同学说明作图得到的结果: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F合=0;
2:平衡状态的二个特征是:
①a=0;
②速度v恒定;
3、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在正交分解时常采用:
①Fx合=0;
②Fy合=0
(五)、作业
一个物体受到五个共点力F1、F2、F3、F4、F5的作用,处于平平衡。
1:如果将F3撤去,而其他力保持不变,则F1、F2、F4、F5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如果将F2、F5两个力撤去,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F1、F3、F4的合力在什么范围内?
第三篇:《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高新完全中学高一年级 郭忠孝
【课标分析】
知道什么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会分析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的实例。【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只限于二力平衡。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探讨多个共点力平衡的问题,其中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是重点,动态平衡是难点。【教法分析】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基础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学生合作探究并分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学法分析】
学生要思考物体受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共点力满足什么条件。注意物体受三力平衡时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平衡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深物体平衡与生活实例的结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处理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动态平衡。【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探究展示法、小组互评加教师点评法 【教学用具】
PPT、小黑板、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PPT展示本节基础知识点、共点力平衡解题的常用方法、基本步骤。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新课展示
(一)各学习小组利用小黑板展示课前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成果。
1.展示完成后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对讲解过程进行提问。2.下一组为上一组的展示情况打分。
3.必要时教师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正。
(二)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对整个展示过程作出评价,肯定亮点,指出不足。
(三)感悟高考。PPT展示高考真题,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体会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考察情况,知道一道复杂的题目其实都是由多个基本知识点构成的,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都可以从容应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节内容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
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定研究对象;
(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1、2、3、4题
五、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常用的方法0Fx合正交分解法F0y合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点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或结点)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解题题的一般步3.分析研究对析研究对象平衡状态4.运用平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教学反思】
各小组都能完成相应的题目,展示时也都能讲清楚,但仍存在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说明基础知识仍不牢固,这一点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格外注意。在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时,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解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手段。
第四篇:《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平衡的概念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对共点力平衡概念和条件的正确理解; 难点: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3min)
显示有关平衡的图片,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讨论有关平衡的问题上来。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
设问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设问2:物体如何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2.新课教学: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0min)
A)共点力概念: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说明:研究物理问题时,对于平动的物体,可以当成一个质点,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都可以被看作是共点力。(区分平动,转动)
B)共点力平衡的理解
设问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讨论物体平衡时体现的运动状态和特征,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为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概念做准备。
结论: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a<>0,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强调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物体加速度相关。
反馈练习:
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 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 d.水平抛出去的小石块 e.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
f.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
g.宇航员乘坐神六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 C.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
引导学生思考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受力状态联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结论: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平衡。
将物体所受的共点力正交分解,则平衡条件可表示为下列方程组:Fx=0,Fy=0。
D.几种简单的平衡(20min)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例题:如图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车厢上悬挂的摆球相对小车静止.问: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一物体在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三力平衡条件:任何二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例题:如图已知物体重量为10 kg,用作图法求绳AO,BO的拉力。
目的:理解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练习: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若这三个力的大小是如下各组,则可使物体平衡的是哪几组()
A.F1=4N,F2=7N,F3=8N B.F1=8N,F2=2N,F3=11N C.F1=4N,F2=6N,F3=1N D.F1=3N,F2=5N,F3=2N
小结:(2min)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F合=0; 2.平衡状态的特征是:a=0; 作业:
1.思考:在多力平衡条件: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各力的合力关系是什么; 2.一辆汽车停在路边(A),然后开始启动(B),10秒后在平直公路上以30km/h前进(C),然后在弯道以5km/h速度转弯(D)。问汽车在哪一阶段处于平衡状态?
书P73(2),(3),(4)
第五篇: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1(推荐)
高中物理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应用
刘发清
课前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部分,本节综合了前面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等知识,同时也为学习电磁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与电学、磁学联系紧密,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为高一上学期的内容,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学生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成,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课前预习不到位、学习方法单
一、分析问题简单、归纳总结不到位、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
3、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通过学习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及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会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根据上述目标确定本节的重点为:学会正确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课堂设计及实施
针对以上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我认为高一阶段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把重点细化、难点分解,多点拨、多指导、多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条理性的思维习惯及严谨作图的习惯。本着“细节决定成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至理名言的指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本节课注重体现学案的作用。学案中设计了: 基础知识填空:
目的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使学生初步知道共点力及平衡状态的定义,以及二力平衡问题和简单的多力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授课可看出学案的导学部分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对基本题型能够独立完成且掌握较好,为本节课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自然过渡的平台。基本题型探究: 题型一: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运用一题多解解决简单的三力平衡问题,分析比较各方法在解决这类题型时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本题型的解体的方法有四种,所以在学案中我提前给出本题型的四种解题方法,并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主动思考,用多种方法的去完成问题。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的能力横向得到提高,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的知识纵向得到拓展。从而学生的知识、能力相互交融,在解题方法上能“一颗红心,多手准备”;当学生将多题归一,形成题型模块,解题思想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学生在拓展2中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况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数学三角函数的变化来解决各力的变化情况,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学生对便捷方法的选择不是太明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能够应用矢量三角形来解决该类题型,让学生体会到作图为解题带来的便捷和直观,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
题型二:在设计上体现正交分解法在这节课中的地位,但学生在运用该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会感觉数据的处理比物理知识的应用更加困难,原因在于没有用心去观察、对比。所以我在设计学案时事先给出提示,即该题可建两种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在学案的预习过程中用心观察,感受到直角坐标系选择的是否恰当直接决定该题的数据处理量的繁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即让学生先进行大量的运算,然后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用合适的建系方法给出简便的解答过程,让学生感觉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后进行针对性点拨,从而突出重点。
题型三:结合题型一、二设计了题型三,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给解决物理问题带来的便捷与快乐。使学生从知识、能力上都有一个更高的提升。自我检测:
通过自我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互动,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我评价:
完成以上环节以后,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并把自己的学案交上来,老师通过批改,了解每位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便于进行课后辅导和及时改进下一课时的学案。课后作业:
针对学生课堂的掌握情况,专题专练。板书设计:
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建立适当的坐标,对力进行合成或分解 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教学反思:
1、方法上: 横向延伸,采用一题多解,使学生考虑问题更为完善。纵向拓展,使难度有阶梯性,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由简到难,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的理念。
2、课堂的组织实施上:
通过小组积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高,能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中的总结先由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达到了预期的能力目标。
3、教学中的不足:
对学生的前期掌握认识不足,所以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基础知识过于简单,对学生的能力的锻炼没有起到作用。
题型三的选择不是很恰当,没有达到预期设定的使学生从知识、能力上都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学案中的自我评价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疑难问题的反映不是很到位。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不足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