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7: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

第一篇: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共点力平衡的问题是高考必考的问题。09年高考大纲对此知识点并没有单独列出,从属于牛顿运动定律应用部分,为了体现共点力平衡在高考中重要地位,今年高考大纲对共点力平衡这个知识点以较高要求独立列出一条。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共点力平衡出现频率很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是通两次模拟考试以及平进综合测试我们发现,同学们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得分率很低,二模考试中同学们的15题得分率仅有14%左右。

为了提高大家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提高得分率,本节课我们利用专题研究共点力平衡,希望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对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解决能有所突破!

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教学内容

(一)首先!同学们出声阅读与本部分内容相关考点考纲的内容。

(二)接下来我们以性质力为线,对基本知识进行一下复习!

(学生,以接龙形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进行例题讲析

例1、1题。找学生阅读题意,找出关键词,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师生,边分析,教师边演示,边找学生起立回答。加强互动,建立学生的自信。

注意:

1、教师在板前,要规范作图,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也要规范作图,循规蹈矩。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运用。

练习题:学生课前已经完也了一部分,要经过再一次的完善,互相计论,给出答案。

例2、6题。电场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分析。(库仑定律,胡克定律)练习7题中涉及到,洛伦兹力,要注意方身的判断,引导学生要动起手来。练习8题中,涉及到电场力做功的问题。重力做功问题,动能定理的应用。磨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以及点电荷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的决定因素。

课后练习中,要注意给学生以提示,特别是课后练的4题,应用数学中的三角变换,要给学生提示。第6题,综合应用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掊力等知识点。

(四)小结

本节我们,训练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了共点力平衡问题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大家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受力分析要认真,用好整体法隔离法,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

循规蹈矩整体隔离要分析有序

数理结合方法灵活将虽难成易

同时,对这部分内容的能力提高以后,我们对后面的牛顿定律的应用的问题的解决也会感到顺手了,原来他们属于同一部分的。马上我们就要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希望同学们课后加强训练。

(五)作业

第二篇: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马荣光

一、说教材

这一章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所以教学中可以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当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来处理,因为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一般可视为质点,这样得出平衡条件比较简捷,同前一章的联系较为紧密。但在教学中就注意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肯定是静止的”的错误认识,为了全面认识物体的平衡,教材在例题的安排上注意了这一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推导: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

(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分别向三个方向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

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超出弹性限度。

b:请同学们按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c:请几位同学说明作图得到的结果: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F合=0;

2:平衡状态的二个特征是:

①a=0;

②速度v恒定;

3、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在正交分解时常采用:

①Fx合=0;

②Fy合=0

(五)、作业

一个物体受到五个共点力F1、F2、F3、F4、F5的作用,处于平平衡。

1:如果将F3撤去,而其他力保持不变,则F1、F2、F4、F5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如果将F2、F5两个力撤去,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F1、F3、F4的合力在什么范围内?

第三篇: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1.在等比数列{an}中,a1=1,公比|q|≠1,若am=a1a2a3a4a5,则m=_______________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____________

3.已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

1a2nan4n12n1,则

S2nSn____________ 4.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a2=2,a5=,则a1a2+a2a3+„+ anan+1=________________

45.在等差数列数列{an}中,a11a101,若它的前n项和Sn有最大值,则使Sn取得最小正数的n=___________ 6.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2n2+2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 =2-bn

(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2)设cn=an2bn,证明:当且仅当n≥3时,cn+1

7.设{an}是等比数列,则“a1

8.数列{an}中,已知a1=1,an+1=3an +2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________________ 9.设a1=2,an12an1,bn|an2an1|,nN*,则数列{bn}的通项公式bn =__________ 10.观察下列等式:13+23=(1+2)2,13+23+33=(1+2+3)2,13+23+33+43=(1+2+3+4)2,„,根据上述规律,第四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数列{an}中,若an+1=an+an+2(n∈N*),则称数列{an}为“凸数列”

(1)设数列{an}为“凸数列”,若a1=1,a2=-2,试写出该数列的前6项,并求出该6项之和

(2)在“凸数列”{an}中,求证:an+6=an,n∈N*

(3)设a1=a,a2=b,若数列{an}为“凸数列”,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12.已知a1=1,a2=4,an+2=4an+1+an,bnan1an,nN*

(1)求b1,b2,b3的值

(2)设cn=bnbn+1,Sn为数列{cn}的前n项和,求证:Sn≥17n

(3)求证:|b2nbn|164171n2

13.下图是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若干图案,则按此规律第n个图案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__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4.给定正整数n(n≥2)按下图方式构成三角形数表:第一行依次写上数1,2,3,…,n,在下面一行的每相邻两个数的正中间上方写上这两个数之和,得到上面一行的数(比下一行少一个数),依次类推,最后一行(第n行)只有一个数.例如n=6时数表如图所示,则当n=2010时最后一行的数是______________.

15.某化工企业2007年底投入100万元,购入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每年的运转费用是0.5万元,此外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的维护费,第一年的维护费为2万元,由于设备老化,以后每年的维护费都比上一年增加2万元.

(1)求该企业使用该设备x年的年平均污水处理费用y(万元);

(2)问为使该企业的年平均污水处理费用最低,该企业几年后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污水

处理设备?

第四篇: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件www.xiexiebang.com

第3课时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现代文部分

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

沉溺

慰藉

麻痹

符箓

炽热

时髦

真知灼

二、字形超市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辉煌殿塘

书藉

闲遐

出类拔萃

三、词语网络

近义词辨析

【积累/积聚】都有“(事物)逐渐聚集”的意思。前者可用于资金、材料、经验等方面,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

后者多用于钱财。如:本书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财富积聚和过度消费现象。

【教养/修养】前者①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②教育培养。如:每位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先天的发展水平和家庭教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后者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如:这人有修养,从不和别人争吵。

【灼见/卓见】灼见:透彻的见解。如:真知灼见。卓见:高明的见解。如:您的卓见让我们茅塞顿开。

【精练/精炼】精练(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如:语言精练。精炼:①提炼精华,除去杂质。②同“精练”。如:原油送到炼油厂去精炼。

(二)熟语积累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恐怕大多数观众面对足球赛只能“望洋兴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如:从最新的卡通造型到古典花木造型,从工笔画到夸张写意的山水画,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也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从一类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如: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这满园春色,叫人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

【大彻大悟】彻底明白、领悟。如:每病一次都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

【了无一物】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如:说什么一辈子都要一起玩耍,如今想起却成了了无一物的瞎话。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如:他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对事情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也说出类拔群、出群拔萃。如:我认为,一块真正出类拔萃的砖头,宁愿在建筑中销声匿迹,也不肯在大道上绊人一跤。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走马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观花”。如: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澳大利亚的学校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你细读他的,就会发现他对世事与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而去支援x藏的人,值得尊敬!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如:为人处事要有定见,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如:要想给学生一个清新的课堂,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设计新游戏。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如: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侦辨,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蛟龙生焉

①非利足也

②金就砺则利

①虽有槁暴

②暴殄天物

③性情暴躁

①驽马十驾

②相如虽驽

①圣心备焉

②有备无患

③关情备至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佛印绝类弥勒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①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先达德隆望尊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①用心一也

②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③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④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①惑而不从师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①术业有专攻

②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①—④读zhōng)

①瓮中之鳖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中道而废

④古之人虚中乐善

(⑤—⑦读zhòng)

⑤木直中绳

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⑦欲中守法

①非利足也,而致干里。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

④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⑤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孔子师郯子

④吾师道也

⑤巫医乐师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辨析虚词

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而耻学于师

③青,取之于蓝

④不拘于时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通假总汇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或师焉,或不焉

四.活用串烧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吾师道也

(师:学习)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益圣

(圣:圣明之人)

愚益愚

(愚:愚蠢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圣人)

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使……快,走得快。)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

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耻相师

(耻:以……为耻)

(7)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一:专一)

五、判断句式

.判断句

(1)“者……也”,表示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轻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表示判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无明显标志词的判断,翻译时直接在主语后面加“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示被动)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确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状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后置,翻译时提到“寒”的前面)

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于师”后置,翻译时提到“学”的前面)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翻译时提到“贤”的前面)

4.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六.异义细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吾从而师之。

从而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且”;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七、集结名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达标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溺

舟楫

契约

六艺经传

B.麻痹

阿谀

跬步

木直中绳

c.戕害

句读

槁暴

跂而望矣

D.符箓

骐骥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ó)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

B.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

c.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

D.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弱其中的杰作,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逐渐

增强

领略

B.逐步

增强

领悟

c.逐渐

加强

领悟

D.逐步

加强

领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

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第4课时

阅读与写作

课时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掌握高考文言文考点的阅读技巧

3、积累“学习与修养”的写作素材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乏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7.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8.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9.“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1题。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颖,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①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果,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注]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致:招致,取得

B.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规劝

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

鄙:卑鄙

D.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

几:接近

1.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基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问焉以破其疑

B.舍问,其奚决焉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一致的一项是()

A.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B.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3.下列各句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

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

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写作允许模仿,但拒绝抄袭。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译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

(3)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译文:

现代文部分

一、精品鉴赏

请对下列两个语段进行鉴赏,写出超过50字的鉴赏性文字

从形式上对语段一进行鉴赏

语段一

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都时刻准备着将它那万千声音和形式掩盖下的同一性体验。

从内容上对语段二进行鉴赏

语段二

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无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谰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十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于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二、素材提纯

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话题有关的内容

话题:学习•修养

第二专题

现代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隘——ài

跋——bá

溺——nì

藉——jiè

痹——bì

戕——qiāng

给——jǐ

箓——lù

钥——yòo

炽热——chì

捏——niē

甄——zhēn

擅——shàn

髦——máo

灼——zhuó

二、字形超市

辉煌殿堂

书籍

闲暇

出类拔萃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实词一词多义

生:

①“生”通“性”,天赋,资质,名词

②生长,动词

利:

①敏捷,快,形容词

②锐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

暴:

①pù,同“曝”,晒干②(tiǎn)天物(bào,糟蹋

③bào,急躁

驽:

①nú,劣马,常比喻没有能力

②nú,比喻愚劣无能

备:

①具备

②准备

③详备,完全到位

绝:

①停止,消失

②隔绝

③极,尽

③横渡

假:

①借给

②借助

③假装

望:

①远看

②盼望

③名望

④农历每月十五

闻:

①听到 ②见闻

③名声

用:

①因,由

②用途,用处

③物资财用

④采用 ⑤任用

从:①跟随 ②自

攻:

①研究

②攻打

③ 雕琢

:(①—④读zhōng)

① 内、里 ② 中间、当中③ 半、一半④

心中、内心

(⑤—⑦读zhòng)

⑤ 符合、适合⑥ 命中 ⑦ 爱到、遭到。句意为,想要使太守受到法律制裁

致:

① 达到

②招引,招来

③表达,传达

④意志,情趣

⑤尽,极

师:

①名词,老师

②动词,从师学习

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动词,学习⑤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传:①动词,传授 ②名词,解释经义的书

二.辨析虚词

而:

①表转折

②表顺承 ③表并列

④表递进 ⑤表修饰 ⑥却,表转折

则:

①就,表条件

②就是,表判断

于:

①比 ②向 ③介词,表所从,可译为“从” ④被 ⑤在

乎:①比②呢,反问

三.通假总汇

①“有”通“又”,“暴”通“曝”。

②“知”通“智”,智慧。

③“生”通“性”,资质,禀赋。

④“受”通“授”,教授。

⑤“不”通“否”

达标练习

.cB跬步(kuǐ)D炽热(chì))

2.B

3.A(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逐渐:渐渐,逐步;逐步:一步一步地。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4.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

5.D(A为宾语前置句,B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

(一)课内语段阅读

7.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8.“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9.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0.c(鄙:庸俗,浅陋)

1.A(A为代词,指“贤于己者”;BcD或为句中语气词或句末语气词)

2.B(“审问”古义是详细地考察、询问,今义是审讯)

3.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4.(1)非常勤勉地只是将进修(学业)作要务,(这)并不多见。(2)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病。(3)(那些)非常难解的问题,(拿来)追问别人来极尽别人的短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现代文部分

一、精品鉴赏

【语段一赏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作者将书的世界比喻成这些美好的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活泼传神,能唤起读者美好的感受。

【语段二赏析】:“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是每部经典的个性。“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人类对于真、善、美与“崇高”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这也是“教养”之所在。这里,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二、素材提纯

话题:学习•修养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2.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4.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

5.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高新完全中学高一年级 郭忠孝

【课标分析】

知道什么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会分析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的实例。【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只限于二力平衡。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探讨多个共点力平衡的问题,其中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是重点,动态平衡是难点。【教法分析】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基础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学生合作探究并分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学法分析】

学生要思考物体受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共点力满足什么条件。注意物体受三力平衡时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平衡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深物体平衡与生活实例的结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处理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动态平衡。【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探究展示法、小组互评加教师点评法 【教学用具】

PPT、小黑板、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PPT展示本节基础知识点、共点力平衡解题的常用方法、基本步骤。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新课展示

(一)各学习小组利用小黑板展示课前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成果。

1.展示完成后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对讲解过程进行提问。2.下一组为上一组的展示情况打分。

3.必要时教师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正。

(二)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对整个展示过程作出评价,肯定亮点,指出不足。

(三)感悟高考。PPT展示高考真题,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体会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考察情况,知道一道复杂的题目其实都是由多个基本知识点构成的,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都可以从容应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节内容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

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定研究对象;

(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1、2、3、4题

五、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常用的方法0Fx合正交分解法F0y合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点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或结点)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解题题的一般步3.分析研究对析研究对象平衡状态4.运用平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教学反思】

各小组都能完成相应的题目,展示时也都能讲清楚,但仍存在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说明基础知识仍不牢固,这一点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格外注意。在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时,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解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手段。

下载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复习课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

    [转载]《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2012-04-26 15:55:54)转载▼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作者:园丁集 《论语》十则 课题:《论语》十则课型:复......

    复习课学案格式

    望直港中心初中201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牛津英语 复习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复习导航】 一、 诊断练习:(收集易错题......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3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3 (5000字)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 第二讲:气候类型 主备人:沈洪波 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高考考纲要求】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10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10 射阳县高级中学2014年春学期高二地理教学案(10) 课题:中国的区域差异 编写:沈洪波 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1. 在地图......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1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1 (800字)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时) 主备人:沈洪波 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高考考纲要求】 1. 地球的形状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字形教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一) 学习目标:正确识记现代普通话汉字字形。 教学重点、难点:形声字、易混字。 学法指导:勤读勤查字典词典勤归纳总结。 典型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56

    08届高三生物二轮巩固练习50 10.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编写 周杰审核 冯小勇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