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心理渗透课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心理渗透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往往有着健全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榜样示范、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实践锻炼等多种办法,使学生及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语文教学主要运用三种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节课我就在综合性活动中采用情感感染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心理渗透。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活动)指导思想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1、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推荐资料
1.歌曲: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
2.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渲染气氛,然后对话导入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故事赏析,爱的含义解析。
三、小组活动展示:
(一)讲爱心故事
方法指导(投影显示)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3.要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要求:
1.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2.内容要集中鲜明,所讲故事要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3.灵活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二)表演生活场景
四、谈爱的感受
人生命运存在着难以预测的因素,生活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需要他人同情、理解和关怀的事。当你面临困难、忧伤的时候,你是否接受过别人的爱心和帮助?请你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
五、献爱心
情景一:聆听离异子女的心声 情景二: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渴望
情景三:通过图片讨论怎样关注社会角落的需要救助者
六、小结: 我们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也不要对他们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平等的态度去爱他们,这样的爱才值得提倡,才是高尚的、纯洁的。只要人人都拥有这样的爱心,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合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八拓展
1.小组讨论并制定一次献爱心活动方案。
2.写作:
(1)命题:《这就是爱》或《这也是爱》
(2)话题:博大的爱
第二篇:语文学科渗透教学设计
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猫的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两部分:先讲猫的性格古怪,从三方面加以具体说明。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第三方面写猫既胆小又勇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动物都有深深的喜爱之情,也学习过许多写小动物的文章,知道写小动物要抓住外形和性格特点。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作者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学习目标: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巩固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枝折花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师生在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必定产生个性化结果。教学中,教师力求创设多种情境,带领学生经历多种体验,从而读出真情、悟出真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猫活动的可爱画面。
2、学生交流感受,揭示课题。
二、品味赏读,理解“古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认为猫性格很古怪的地方。
2、全班交流,提炼要点。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3、学生自由品读第1自然段表现猫“古怪”的句子,注意自己在品读时的感受。
4、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体会“古怪”
(1)抓住“乖”类比生活体验,品味读好写猫“老实”的句子。(2)品味猫贪玩时的表现时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什么方法呼唤猫回来?
(3)品味“屏息凝视”这个词语之妙。
(4)小结:在尽职这一点上,我们大家都应该向猫学习。
5、整体回顾读第1自然段,体会猫确实古怪,但又着实可爱。
6、赏读第2、3自然段。(1)自己有滋味地读读第2、3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边读边想想哪儿好,然后交流感受。
(2)多种形式理解读含有“蹭、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重点词语的句子。
(3)总体赏读,熟读成诵。
三、写说结合,拓展学习
1、教师再次出示小猫各种动作的图片,并出示小练笔提示:
猫的性格古怪。
它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
2、学生汇报自己所写所感。
四、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人有百性,这猫也有百性!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真是古怪至极,但我们又分明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并不古怪的东西在涌动,那就是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下节课我们接着读。
2、布置作业:
古怪、老实、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温柔可亲、变化多端、勇猛,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第三篇: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伤仲永》
执教:乐山镇乐山中学
何帮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及文言词活用。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学重点:
①了解“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教学难点:
1、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文言词汇
2、翻译句子
二、研读赏析:
(在第一节课时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研读课文。)
1、学生朗读1、2段,然后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2、思考:课文写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生思考并回答)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3、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4、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一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③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
三、语言表达训练与课文拓展思考。
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引发思考。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师:是啊,方仲永那么聪明,然而最终却“泯然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然而他的权利和义务何在呢?
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一样。
师:的确,方仲永的父亲为了眼前的名誉和利益就不让小小年龄的方仲永上学,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他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第五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像大发明家爱迪生……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而感到幸福,方仲永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他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而在那个年代,他没有得到法制的保护,只能沦落为时代的牺牲品。
四、课堂总结:
从本篇文章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明白以下两点:
1、一个人要想成才,除了先天的努力,还离不开后天的培养;
2、让学生明白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有法律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让自己能学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四、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奇迹的远大志向播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二0一三年四月三日
第五篇:学科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老黑山中心小学 刘东财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中国人》是小学音乐学科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京韵》单元课的歌曲。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而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教学目标:
1、能用感情演唱《我是中国人》
2、能够体会戏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体会“做一个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教学重点:学唱《我是中国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手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特殊的音乐,(伴着音乐教师将表演一个小魔术)。请你们跟着音乐拍手,谁拍的节奏准确,老师就把变出的小礼物送给谁。(放音乐)学生拍手老师表演。教师: 你们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样的锣鼓点吗?(京剧、戏曲)
京剧对于我们同学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那么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小礼物就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净行的脸谱。
脸谱上丰富多彩的颜色在舞台上还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请拿到脸谱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吧。2.介绍京剧的相关知识。
(1)分小组展示收集的资料。
(2)重点介绍净行。
(3)教师总结:看来,京剧里还蕴涵着很深的文化呢!其实京剧的起源呀,要追溯到200多年前,当时为了给清代乾隆皇帝祝寿,特邀江南的徽班进京表演。后来,她又融入了其他地方戏曲的精髓,渐渐地发展成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京剧中西皮流水的唱腔为素材创作的戏歌《我是中国人》。
二、新授部分:
1.欣赏歌曲录音(教师带领拍手打节奏)
设问:这首戏歌和我们过去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节拍、韵味)回答:1/4拍(这种节拍在歌曲中非常少见,但在京剧中应用很广泛,每小节只有一拍强拍,没有弱拍。京剧中把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种节拍叫做有板无眼。每拍都是强拍,听上去铿锵有力。)
2.请学生们点着板再次聆听歌曲。听一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表演)
3.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就带着这种情绪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4.学歌谱:(1)听教师演唱歌谱,请同学找一找歌曲的旋律中都出现了哪些特殊的音?(装饰音)
(2)唱一唱这些装饰音。(出示课件)
(3)我们已经唱得很准了,我们把它放到歌曲里再来试一试。(不按着节奏,教师指着谱子,带着学生唱。)
(4)唱得好听!如果加上节奏就会更好听的!让我们再视唱一遍,请大家边唱边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八分休止符 ;(7次)八分休止符都是出现在每小节的前半拍,在京剧中称之为闪板。(教师示范)
(5)请大家帮着老师点着板,我再演唱一遍乐谱。
(6)教师和学生一起点板视唱乐谱,感受体会一下闪板的作用(教师总结。)
(7)跟琴完整地演唱歌谱。5.学歌词:
(1)学生演唱没有装饰音的歌词。
(2)教师范唱全曲,(清唱)找出不同。(装饰音更能体现京剧的韵味)
(3)反复练习装饰音部分,分句讲解带唱。
(4)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歌曲。
(5)通过刚才的演唱,除了装饰音和闪板以外还有哪句是突出表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体现京剧的韵味呢?(拖腔)首先让学生一起数一数“人”这个字一共唱了多少拍?(23拍)这种记谱法在歌曲中少有,在京剧中叫作拖腔。
(6)教师具体讲解拖腔的演唱方法,并示范。气息深、口鼻同时吸。气口要偷换。“人”字要始终咬住en的韵母。练唱拖腔。
(7)歌曲处理:“人”字的力度处理。(8)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6.朗诵诗词:
教师:大家的演唱让我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老师也改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共同的心声。
(1)教师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出示课件)
(2)师生共同朗诵诗词。
(3)诗词是最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语言形式,我们的作曲家将这首《我是中国人》赋予了京腔京韵,一定更能表达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三、知识拓展
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师:请大家听一听它是否也运用了闪板、拖腔呢?
听后答:《我是中国人》是有板无眼的唱腔;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交替演唱的。
四、总结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今天我们走近了京剧,希望明天我们可以真正走进京剧,把我们的京剧艺术发扬光大。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以百倍的感情去热爱我们的国家,以百们的决心去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