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冈优质课比赛一小狗包弟 听课教师用
《小狗包弟》教案 罗田县骆驼坳高中 李志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包弟的感情态度,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包弟的行为;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表达技巧;
3.认识“文革” 给人们造成的伤害,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教学难点】把握巴金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释题导入:
1.提起巴金,我们就会联想到“中国的良心”这句话;翻开课本,我们就能看到一段感人肺腑的人、狗故事。
2.释题,体会作者对小狗的感情 ①同学们可知道这只小狗原来叫什么名字? ②由这个名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是否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解决上述问题。(探究安排:学生自由组合,推举一名主持人记录与归纳,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寻找依据,讨论结束,由中心发言人负责阐述小组观点。)
2.教师巡回指导。【观点参考】
⑴当时正在破除四旧,作者担心小狗包弟把红卫兵引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社会);
⑵小狗包弟是日本种,还有过瑞典主人(来历); ⑶当时人人自危,无人敢接收这只小狗(处境)。3.观看文革图片,回顾历史;一句话归纳上文: 学习本文,我看到了一只(忠诚可爱的)小狗; 学习本文,我看到了一段(残忍**的)岁月。
四、跳读课文,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在文末,巴金对一条小狗表示深深的忏悔,你认为这种忏悔有什么意义?
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3.适当进行引导。
【要点提示】
①反省自己,反思文革。
1.浏览课文,找出巴金描写小狗的语句,说说小狗包弟有哪些可爱之处。
②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教师总结。
③呼唤良知,复苏人性。
3.整理创建小狗档案:
4.教师总结。
姓 名:包弟 曾用名:斯包弟 籍 贯:日本
五、回顾课文,真情表白: 旧主人:瑞士人、巴金的朋友
请选择你内心深处让你丝丝牵挂的忏悔,以你喜欢的形式向你曾经伤害过的人表达个性特长: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忠诚敦厚、擅长作揖
你的歉疚之情。
人际关系:深受巴金家人和日本友人的喜爱
附板书设计: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小狗包弟·巴金
(一)提出问题,引导阅读:
1.小狗包弟如此可爱,却成为无法送出的礼物,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2.为了自保,巴金把小狗包弟送上了解剖台,我们怎么看这件事?
(二)自由分组,合作探究:
忠诚可爱 反省自己,反思文革。小狗 聪明伶俐 呼唤良知,复苏人性。巴金
有情有义 呼唤良知,复苏人性。
第二篇:黄冈优质课比赛一 小狗包弟教案(麻城一中任利)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麻城一中语文组 任 利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革十年**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多舛、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重点要引导学生感知小狗命运的变化,以及对造成小狗悲惨命运成因的思考讨论;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难以做出深入的思考,需要补充文革相关材料;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了解那段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省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自省、求真的精神。【教学目标】
1.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意及情感。2.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伤害,感受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教学重难点】
对照小狗前后的命运变化,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我的一个学生在读书笔记上写有这样一段话:“多少次在心壁上刻下‘忏悔’两字,但灵魂的牧场,却总在黄羊与灰狼之间失去了选择。闪电的鞭子,请告诉我,哪里是善之花,哪里是恶之果。”一个人做错了事情,欠下了良心债,所以久久彷徨、不能心安。
有一位老人,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浩劫后,拖着一身的病疼,却坚持要写完一本书。这位老人就是巴金,这本书就是巴金耗费8年时间写完的四十多万字的《随想录》。他说,要是写不完这本书,他死不瞑目。他说他写《随想录》,是为了还清良心债。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狗包弟》。巴金不是欠人的良心债,而是欠一条狗的。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和情感(预习完成此项任务,本节课不作为重点)1.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细品文本:走近(悲惨命运发生之前的)小狗包弟
1.请找出描写小狗和人相处的文句并划上线,说说包弟是一条怎样的小狗。1)对陌生人吠,一声叫唤就跑开; 2)作揖讨糖果吃;
3)日本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拍摄它的镜头; 4)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5)萧珊喜欢包弟,讨骨头喂它。6)每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2.包弟有何特点?请概括。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3.写这些事有何作用?
以包弟的聪明、可爱、通人性、有情义来反衬它悲惨的命运; 为下文家人对包弟的难舍和作者的歉疚、忏悔做铺垫。
四、深读文本,品析探究: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是怎么造成的?认识文革对人们身心造成的创伤,领悟作家深刻的自我解剖精神,培养自省、求真意识。
品析探究1:你怎么看待巴金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①作者为什么认为包弟的存在会变成一个大包袱? ②作者是不是心甘情愿把他送走?为什么? ③巴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保全小狗?
品析探究2:“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同“巴金与狗的故事” 对照,揭示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普遍性。文革造成了小狗命运的悲惨。拓展文革相关材料。
思路章法: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狗的忠诚,人的背弃。在文革时期,人性扭曲。人不如狗。思想内容: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品析探究3:重点品析第10段,感受巴金深刻的自我解剖精神,培养反省、求真意识。①送走小狗后作者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情感的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②细品作者深入解剖自己心理的文句。这是巴金对自己在文革十年中所作出的最深刻的自我解剖。
文革十年**,人人都以受害者自居,对文革进行控诉和咒骂,但少有人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巴金也是文革的受害者,但他没有谩骂、控诉,而是首先反省自己,拷问自己,解剖自己。巴金把自己自私的一面,无情的一面,懦弱的一面,阴暗的一面一一抖出来,让人们评论批判。这需要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大智慧。巴金老人令我们肃然起敬!
五、总结归纳
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 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六、结束语
当我们今天在欢庆祖国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时候,不该忘记十年文革带来的惨痛教训;当我们面对一件错误的事情的时候,不该忘记有一位老人曾勇敢地拷问自己的心灵;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虽然小狗包弟没了”,但我们却拥有一个民族最崇高、最善良的灵魂!
“感动中国”2003人物——巴 金(学生齐读)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第三篇:小狗包弟老师用
《小狗包弟》学案
设计: 刘建平审查: 何昊天
班级 姓名
课前寄语: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字音字形:
作揖(yī)
狗吠(fèi)
叱(chì)骂
煎熬(áo)
租赁(lìn)
篱(lí)笆
解剖(pōu)
绿草如茵(yīn)封妻荫(yìn)子
树阴(yīn)树荫(yīn)解(jiě)甲归田 押解(jiè)浑身解(xiè)数 解(xiè)趣 揪(jiū)回来 瞅(chǒu)见 啁(zhōu)啾(jiū)铁锹(qiāo)楸(qiū)树
愀(qiǎo)然
下坠(zhuì)
堕(duò)落
忏(chàn)悔
歼(jiān)敌
纤(xiān)细
纤(qiàn)绳 钎(qiān)焊
阡(qiān)陌
翩(piān)跹(xiān)
芊芊(qiān)莽莽
扦(qiān)插
搬迁(qiān)狗爪(zhuǎ)子
爪(zhǎo)牙
血(xuè)迹
血(xiěl)淋淋
摄(shè)入
蹑(niè)手蹑脚
威慑(shè)
镊(niè)子
倒塌(tā)
下榻(tà)
舔舔(tiǎn)
舐(shì)犊情深
牛犊(dú)买椟(dú)还珠
案牍(dú)
渎(dú)职
句读(dòu)
穷兵黩(dú)武
赎(shú)罪
2.错别字
迫不及待 不计前嫌 不计其数 一截香肠 截长补短 直截了当 抉择 诀别
迥然不同 汗流浃背 既往不咎 咎由自取 难辞其咎 挖墙脚 诀窍 口诀 夹菜 3.课外成语
上行下效:上级或长辈怎么做,下级或晚辈就跟着学。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含贬义)。
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物逐渐发展兴盛,形成风气。褒义。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第一课时 总 课时
一、走进作者、作品
寒夜中,斗志激扬追觅繁星,誓除黑雾急呼雨电
憩园里,闲情难有再擎爝火,彰显大家光照春秋
(齐读对联)这是一副纪念一位中国文人的挽联。这副挽联,不仅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还融入了这位文人一生中8部代表作品。这位中国文人是?几部代表作品?
明确: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虽然早被认为是21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巴金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从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就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呐喊。
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里程碑”的《随想录》便是巴金直面“文革”灾难,正视人格扭曲,再现历史真实,说真话,表真心的典范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随想录》中的名篇《小狗包弟》,品味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个中真意。《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 1 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
2、抒情写意是散文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一篇散文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巴金老人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他对小狗包弟怎样的情感呢?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文眼)
三、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如此看来,对于巴金,包弟不是一条普通的小狗。2-6自然段集中描写了包弟的一些经历,请你根据这些经历的叙述,说说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可先让学生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1)对陌生人吠,一声叫唤就跑开; 2)作揖讨糖果吃;
3)日本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拍摄它的镜头;4)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5)萧珊喜欢包弟,讨骨头喂它。6)每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特点概括:可爱、聪明、善解人意、有情有义。
2、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4自然段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3.对于这样一只可爱、聪明、善解人意、有情有义,而一家人都很喜欢的小狗,巴金最后是如何处理的?你怎样看待巴金把包弟送上解剖台这一行为?
因为文革抄“四旧”:一则养狗可能会被当做是小资情调;二则这只小狗的来历非同寻常,甚至可能被定为“里通外国”的罪名:为了保全全家人,不得不把包弟送上解剖台。故而巴金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是出于无奈。(文革是包弟走上死路的根本原因)★文革简要回顾
包弟如此聪明伶俐、有情有义,却因为“文革”失去了生命。小狗的结局尚且如此悲惨,生活在“文革”时期的人的命运又如何呢?“文革”到底是何等的洪水猛兽呢?(刘少奇、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老舍)
(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盲从的所谓的革命浪潮声里,他们被打为“走资派”“反动派”)那么巴金呢?
巴金在十年浩劫中的大致经历:
放弃包弟并没有换得保全一家人,1968年8月,巴金被关进牛棚改造,随后经受了大字报、挂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
1970年,到农村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 1972年,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症,病逝。
巴金的儿子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也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此时,巴金69岁。
巴金曾在《病中》一文写道:“当姚文元拿着棒子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十年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宰割的牛。”
小结:社会是病态的社会,政治是高压的政治,人性是扭曲的人性。十年文革,十年浩劫,给多少人留下了累累不可弥合的精神创伤。即使一条小狗,也可能摆脱不了“文革”无情的迫害,比如包弟,比如艺术家邻居的狗。
4、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于质朴的叙事中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第二课时 总 课时
一、回顾上节所党内容
二、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历史的战车,带走了包弟。对于巴金,包弟的离去已经不可挽回,唯有对小狗包弟无尽的怀念和深深的歉意。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巴金对包弟的怀念与歉意?(10-13)
大声朗读该部分,找出你认为最能反映巴金内心感受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自责)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悔恨)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李清照《武陵春》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13年5个月之后,面对眼前的一切,想念着深爱的妻子萧珊,回想起萧珊在如茵的草地上逗包弟玩的情景,心里的无限悲戚之情油然而生。典型的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债„„
以上句子都可见巴金内心之沉痛,歉意之深。
三、深入探究
1、“文革”是杀死小狗真正的罪魁祸首,巴金当时的选择实属迫不得已。然而,这位世纪老人却主动地背上了这个精神上的包袱,对一只小狗欠下了一笔十三年零五个月的心灵债。从巴金的歉疚和忏悔中,我们看到了巴金怎样的品质?结合当时的背景,你认为巴金的歉疚和忏悔对后世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讨论交流2分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他懦弱,他本可以活得更畅快些。可他却主动背上了精神包袱。有人说这正是他人性的闪光点。巴金的忏悔让我们看到了他自我反省的勇气和气度,对良知的坚守(对失去良知的悔恨,就是对坚守良知的呼唤),对责任的担当,对人性真善美回归的呼唤。
A.巴金对小狗包弟的歉疚与忏悔,不仅体现出他的善良和人道主义精神,更是对“文革”这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的揭露,进而警醒后世不要重演这样的灾难。巴金认为,他具有这样的责任。而这,或许正是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重要原因。(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B.姑不论“文革”的动机是好是坏,单看“文革”的过程,残酷而又多么荒唐,可是竟然有那么多人盲从荒唐,足见当时许多人中了这种荒唐愚昧思想的流毒。故而,破除思想的禁锢极为重要。这充分体现出巴金的反省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虑。
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2、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作者以小狗为切入点,表达对人性呼唤。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写小狗遭难反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在文革的风暴中,许多夫妻朋友反目,相反小狗却一直与主人不离不弃。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四、拓展延伸(补充材料:勃兰特的一跪)
无独有偶,1970年12月7日,曾经的反对德国纳粹的英勇斗士、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不由自主地下跪,这在当时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这一跪,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它的份量重如泰山。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的愤怒,他们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尊重,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对象不同,但他们的歉疚与忏悔,殊途同归)
五、突破难点
纵观全文,写小狗包弟的遭遇,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文革”荒唐与残酷,以小见大,引发后人反思历史。作者却在第1自然段写到艺术家和他邻居家的小狗。这个段落可以或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思路章法: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横向上,在艺术家遭到迫害之时,邻居的小狗与认识艺术家的人形成对比,突出狗的有情有义,人的冷漠无情,社会的残酷——暗示巴金不得已放弃包弟的原因;纵向上,小狗知恩图报,艺术家对小狗的深情永远没有改变;包弟对巴金有情有义,巴金固然钟爱包弟,最终放弃了它,比较中加深了巴金对包弟的怀念与歉疚。
思想内容: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甚至是一条狗,在文革中遭到迫害数见不鲜,具有普遍性。狗的忠诚,人的背弃,折射出文革时期,人不如狗,人性扭曲的事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课文小结
有人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巴金老人正是因为他承受的磨难才能清醒地看待社会,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坦荡地走完一生。
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这一刻停留了。然而,熔铸在他作品中的仁爱与忠诚、正义与自律,以及他的人道主义将永远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感动中国2003巴金颁奖词》来结束这堂课吧。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第三课时 总 课时 《小狗包弟》同步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A.款(kuǎn)待 揪(qiǔ)回来 欠债(zhài)B.呻(shēn)唤 作揖(yī)浩劫(jié)C.拍摄(shè)吠(fèi)叫 解剖(pōu)D.萧珊(shān)叱(chì)骂 熬煎(jiān)解析:A(“揪”应为ji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隔壁 租赁 篱笆 胆战心惊 B.乘凉 作揖 叱骂 绿草如荫 C.煎熬 解剖 创伤 遐思迩想 D.歉意 浩劫 蛀虫 情投意合 解析:本题考查文字识记。B。绿草如荫---绿草如茵
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A)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______,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______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______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 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______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A.干干净净 并 训练 简化 B.干干净净 叉 调教 舍弃 C.清清爽爽 并 调教 舍弃 D.清清爽爽 叉 训练 简化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B)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解析:B(按照语境这里应该是“做客”。“做客”指临时短期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长期流浪寄居在别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他乡”)
5.选出括号中对加粗字作用或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B)
A.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引用)
B.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象征)
C.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引用)
D.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比喻)解析:B(“半靠边”这里是比喻)
6.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C)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7.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激的情感。8.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之下了,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9.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1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CE)
A.第一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D.未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企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板书设计:
文革
艺术家与狗:有情有义─────────────被打后拒食而死(横向对比)纵向对比 狗的忠诚、人的背弃 政治高压、人人自危 聪明可爱 文革 勇于反省
巴金与包弟:善解人意 讨人喜欢────────送上解剖台 怀念、歉意
坚守良知 有情有义
每课一背:
李商隐《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第四篇:小狗包弟教案一课时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⑵ 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教学重点】
把握叙事散文的情节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态度和感情的前后变化。【教学难点】
能正确评价巴金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在学习历史课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文革”这个词,那么,大家对“文革”了解有多少呢?我想大家在课外阅读中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知道那是一个非人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文革”一个多么**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小狗包弟》,了解巴金先生和小狗包弟的故事,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巴金先生对往事的反思与对小狗包弟的追忆。
二、阅读课文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现在,请大家阅读这篇散文,看看文章能分为几部分,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好,开始。
三、理清情节
引子的是写在篇首的段落,用来引领读者进入正文,是加强结构的补充说明。在本文当中,第一段讲的是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由此引出自己与包弟的故事,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那么巴金先生和小狗的故事的开端是哪一个自然段呢?有请„同学。那这一段说了什么呢?说的是小狗包弟的来历是吧?好的,请坐。那么故事的发展又包括哪些段落呢?有请„同学。那这一部分说的是什么内容呢?在第三段的第一句:“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所以说这一部分说的是和包弟七年的相处,是吧?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了它的伶俐可爱。包弟的亲密、伶俐可爱,后面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这一部分为后文蓄势,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那么结局部分又是那些段落呢?说的是什么内容呢?说的是送走小狗包弟。那么剩下的段落自然是尾声部分了,这一部分又说了什么?对包弟的忏悔和歉意。
引子(1自然段)——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送走包弟
尾声(10-13自然段)——追忆包弟,忏悔和歉意
抒情是散文的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在本文中,随着巴金先生回忆的思路,故事的展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呢?在说到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一段,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的呢?包弟的出现以及在和包弟的相处中,巴金先生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文革到来后,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包弟而产生什么心情?在送走了包弟之后呢?难道就真的轻松了吗?大家看第十段,“不能保护„”这一句,说明了巴金先生的心情实际上是沉重的,是不得安宁的。那么,文章的最后,巴金先生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说明巴金心中对包弟是充满了歉意的感情。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四、小结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梳理这篇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巴金情感变化的线索。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包弟是一条怎样的小狗,值得巴金先生如此怀念和歉疚。
第二课时
一、内容分析
1、首先我们来看看巴金笔下的包弟是一条怎样的小狗呢?我们一起来从文中的一些句子来总结一下这条小狗的特点。
第2自然段中“狗来了„„不停的作揖”,我们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只小狗在你面前直立着给你作揖,你会觉得这条狗怎么样?这条狗可爱吗?它能作揖,是不是也说明它很聪明啊?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它就跑开了”,这说明包弟很听巴金一家人的话,我们也从这得出包弟的一个特点:听话。大家再看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经过和包弟长时间的相处,巴金一家人已经和包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巴金不在家的日子里每天在房门前等候,我们可以看出这条狗对巴金一家人也是想念和依赖的。所以,包弟这条狗是通人性的。
2、这样一条可爱、聪明、听话、通人性的小狗为什么会被送上解剖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社会:“文革”破四旧,红卫兵横行。包弟:日本种,瑞典旧主人。巴金:怯懦和怕事自私。
3、对于自己送走包弟这一行为,巴金自己是怎么评价的?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体现?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我自己,我不能原谅我自己!(羞耻、瞧不起自己。)作家要说的事虽然已经过去整整十三年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5、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五分钟后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同学们中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巴金先生作为文革的受害者,在文革结束后敢于反思,敢于说真话,敢于自我解剖,这种严苛的自责和忏悔精神,体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以及对良心的坚守。
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小狗包弟的特点、造成小狗悲惨命运的原因以及感受到了巴金先生真挚的忏悔和真诚的灵魂,希望同学们能在巴金先生身上学到这种宝贵的品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请同学们做好预习。下课。
第五篇:省优质课一等奖《小狗包弟》教案
省优质课一等奖《小狗包弟》教案
授课人:贾会彬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2003年“感动中国”对巴金的颁奖词中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说一说围绕包弟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2、用诗行的形式总结。
3、“我”为什么没有小狗了?是什么外界的力量使善良的一家人最终没有保护住爱犬?
(明确)文革。教师介绍文革。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1、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文革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四人帮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表达歉意
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
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赏析打动自己的字、词、句。
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
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
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八、推荐阅读:
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和巴金的《怀念萧珊》
九、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包弟
歉意
忏悔
可爱
听话
通人性
有情义
大写的人
---------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贾会彬
2009年9月,我参加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抽的课文是《小狗包弟》。备课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请你为《小狗包弟》写一则推荐语”。于是,在试教时,就有了下面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么好的一篇文章,我忍不住要向更多的人推荐它,我这样推荐: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生写作)
生1:养狗要养包弟,做人要做巴金。
(生笑)
师:这个„„似乎也可以,但总觉得有点怪。
生2:在这里,你将明白,身边琐事中也有深广的内涵;在这里,你将懂得,驾驭文字的本领,不是技巧,而是实话实说;是这样的一条小狗,展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对人性的呼唤。
师:谢谢你替我总结了这一篇文章和这一课。
生3:有一种忠诚叫做不离不弃,有一份真情可以穿越时空,有一种思念可以给人心痛,有一种良知在心灵上空留下真诚的回声。
师:有文采。
生4:读《小狗包弟》吧,你将与过去接轨,与情义相随,与黑暗对峙,与巴金忏悔。总之,在这里,会学到些东西,留下些沉思。
师:写得真棒,句式整齐且押韵。我相信,大家精彩的推荐一定会使更多的人来阅读这篇厚重的文章。课堂最后,我还想向同学们推荐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我的推荐语是:一曲凄婉的哀歌,一曲苦难民间情义的深情颂歌。一篇是巴金《怀念萧珊》,我的推荐语是:痛彻心扉的自责,永不消失的怀念。白发老人的血泪倾诉,《随想录》中的经典之作。下课。
这是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在后来的省优质课大赛上,本课最后的拓展虽然没有上面的片段精彩,但还是赢得了听课老师的称赞。在省优质课的评课中,开封市教研员王娅说,这个拓展是课文的“自然延伸”,是语文的拓展。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认为,有语文味的拓展首先要和课文紧密相连。上面的拓展环节中,教师紧承前面品味精彩语言的环节,因势利导进行深化,让学生写推荐语。要想写好这则推荐语,学生必须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这个拓展事实上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是学生阅读感受的升华,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节课,应该有起承转合,应该浑然一体,拓展不能和课文完全割裂。某教师执教《我的母亲》①,设计了两课时,每一课时都“拓展”一条中考选择题与一篇中考阅读题。第一课时是《每月第一个礼拜五》,第二课时是《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两篇文章与课文《我的母亲》没有一点关系。这样的拓展为拓展而拓展,游离文本之外,不值得提倡。相比之下,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②时的拓展则让人耳目一新,课堂最后的拓展是这样的——钱老师围绕《愚公移山》写了一段文言文,让学生为其加标点,并对划线词句进行解释。这个延伸由课文而来,“把课文的部分词句编写进去,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辨认它们,以收知识迁移之效。”(钱梦龙)钱老师的拓展也是课文的自然延伸,它和课文紧密相连,又反馈了课堂知识点,是一个有语文味的延伸。我的这个拓展多多少少受了钱老师的影响。
有语文味的拓展还应该与语言文字有关,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语文课首先是语言文字课,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与语言文字有关,拓展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新课改以来,非语文的拓展我们看得太多了。有老师教《灯下漫笔》③,拓展部分通过多媒体播放十个社会新闻案例,然后带领学生讨论:当今的人可能在哪些方面成为奴隶?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有老师教《长江三峡》,拓展是:“查阅相关地图,看要去三峡浏览怎么走?到那里先游哪个峡?”„„这样的课还是语文课吗?不是了,它们成了思想道德课,地理课,甚至有的课还变成了音乐课、影视课等。余映潮老师说:“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不要动辄想到所谓的‘迁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给课文教学附加上大量的非语文的‘教学内容’,那些将教学活动表面化、将思想教育刻意显性化的教学手法其实是冲淡了课文教学的原汁原味。”④语文课的原汁原味就是语言的滋味,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围绕语言来开展语文活动。对《小狗包弟》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泛泛而谈,而我的“写推荐语”总结拓展中,“10-70字之间”的显性要求使学生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精练而恰当,教师示例中整齐的句式和优美的语言又包含着隐性的要求:语言要有文采。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共同指向语言文字的锤炼,浓浓的语文味也就弥漫在了语文的课堂上。
当然,语文课堂的拓展远非一两句话所能说完;但是,语文课堂若有拓展,有语文味应该是拓展的第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