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

时间:2019-05-12 17:2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

第一篇:《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一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什么是科学案例教学法?

2、按《科学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科学课程是以什么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3、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4、什么是行为观察?

5、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或指导原则)是什么?

6、什么是学习任务分析?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请简述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

2、按“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时,其主要由哪五个部分组成?

3、简述案例教学的六大特点。

4、简述自主学习的四个特征。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你认为案例教学能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请说明理由。

2、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在设计理由、教学目标、教学分析、策略制定和作业设计、教学过程、效果评价等6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请你从2..个方面对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进行比较。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严格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学的本质仅仅是执行教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2、有人认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是两码事,不需要相匹配”;也有人认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要绝对相匹配”。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初中一年级科学课)

课间,两名学生正在给大家的课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蔬菜。一声上课铃,把各色不同衣着、神态各异的一群学生瞬时归入五十多个座位。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要‘与蔬菜交朋友’。大家看到课桌上摆放的蔬菜了吗?现在就4人一组,认识各种蔬菜,把它们的名字、子叶类型、食用部位等填在你们课本第#页的那张表格里,4人填写的内容不能相同。‛老师微笑着给同学们布置任务。

安静的教室立即热闹了。大家纷纷拿起他们熟悉的蔬菜,有带绿叶子的白萝卜、有大葱、有土豆,等等,真的太熟悉了。但如果要说出它们的学名、可食用部位甚至是双子叶还是单子叶,还是有点难。

‚老师,这是什么?‛ 一个女孩的声音。

‚菠菜。你们没见过吗?‛

‚哦,对了,对了,是菠菜。‛

耳边又传来有趣的对话

‚这是土豆。‛

‚不对,是马铃薯。‛

‚哎,土豆就是马铃薯。‛接着一阵欢快的笑声。

因为每个人都要写与小组其他成员不同的植物,所以,大家必须互相帮忙、互相请教,才能完成任务,而且没有人可以偷懒。

半个小时过去了学生们仍然沉浸其中,老师则轻松地徜徉在学生中间,听他们的讨论,给他们个别的指点。

‚现在,请小组代表发言,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给大家讲讲。‛

一个被老师观察已久的小组代表被首先叫了起来。

‚韭菜的食用部位是根、茎、叶子。‛话音刚落,周围踊跃的小手立刻举了出来。

‚不对,根不能吃。‛

‚能吃。‛

一个全班性的讨论开始了……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填序号)。①新课堂,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

②新课堂,不再只是一门课程的“独木”,而是学科知识的“林”。③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④新课堂,不再是机械训练,而是注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⑤新课堂,学生评价的功能不是“筛子”,而是“泵”。请你就以上某一论点作一分析说明。

2、重视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像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分析。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力推桌子,桌子就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静止了,于是和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一样错误地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误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追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根据以上所述,请你对《科学》(7—9年级)任选一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方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二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课程的概念是什么?

2、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3、什么是学习过程?

4、什么是教学模式的要素?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五项?

5、什么是板书?

6、什么是案例(个案或实例)?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请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特性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实现有赖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堂中的落实。为此,探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是探索有效教学之路不可回避的议题。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呢?请简单例举4例。

3、学习过程有哪些要素?

4、简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请谈一下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2、“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科学人才”,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看法。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你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2、教学目标设计主体应该指向教师还是指向学生?请亮出你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血液循环

1.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等思维和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体会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模式设计

选择‚谈话模式‛进行本课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也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性质。

3.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教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采用与课件相结合的形式讲解。

4.教学过程设计(略)5.教学评价设计(略)

请你从“教学设计的程序”的顺序、“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三方面对本案例进行案例评析。

2、科学课上,当教师按预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来检验他们对某种现象成因的猜测是否成立时,却出现了全班学生无人能设计的局面。这时,教师应该采取哪些做法?请写出简明的教学案例。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三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试列举中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策略(4例)?

2、什么是学习方式?

3、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4、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什么?

5、什么是学习日记?它有哪些特点?

6、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现代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因素?

2、在学科领域,《科学课程标准》认为7~9年级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请简述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哪些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3、请简述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科学》(7—9年级)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4、《科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活动教学要求?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探究性学?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者:聘教网 2010-03-10 http://www.xiexiebang.com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6、什么是美术语言?

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7、什么是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

8、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⑴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⑵ 依据学生的特征。⑶ 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⑷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9、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10、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

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

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第三部分 辨别题

1、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2、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正确。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3.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参考要点:正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4.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参考要点:片面。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个性就是创造力。试想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都画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那等于就失去了美术作品的生命力以及美术课的意义。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关键处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能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描去画去涂色,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

1.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2、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何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④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要点:新课程我们强调了美术文化的学习,但不可以忽视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为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美术文化学习的一个部分,美术文化的学习不能脱离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基本的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欣赏、评述和美术文化的学习,才能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4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要点:不是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实现的。三维目标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思想。三维目标只是它的体现。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1. 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参考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

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习惯来回涂、西画用小笔描等。

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

解决办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小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评析(参考):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这一节《会过东的玩具》美术课最成功的一点,是这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各自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一开始,老师就紧紧围绕着“滚“字来启发学生。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的原理不了解。因此,老师通过用可乐瓶、纸杯、盘子当场滚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的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欲望。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由于,学生的材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所带来的,而不是老师统一发给的材料,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拓宽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当学生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后,老师又要求一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玩具的特点,并展示一下,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中那些有独创性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老师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给他们以成功的鼓励。因此,从整个班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互不相同,真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老师又拿出一个他自己做的玩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要求学生们留着课后去探索、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并通过美术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本次国家课改所提倡的。

3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参考要点: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

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道寻找真理。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会滚的玩具》 上课时,只见同学们的座位前放着上节课老师要求带的各种塑料瓶、铁罐、圆球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彩纸、颜色等材料,还放着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工具。讲台前,老师放着一块很大的呈斜坡状的板。

老师检查了同学们的材料后,就开始上课了。他先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放在讲台前的斜板上,瓶子立刻从板上滚了下来。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小朋友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当可乐瓶放在平面的桌上,瓶子就不会滚动,而当可乐瓶放在斜面的板上,就会滚动起来。”

随后,老师又拿了一只纸杯,放在了斜板上,可纸杯只是动了一下,却滚动不起来。老师问同学们:“可乐瓶能滚动,而纸杯为什么滚动不起来呢?”

同学们有的说:“由于纸杯一边大一边小,所以滚动不起来。”也有的同学说:“是由于失去平衡,所以滚动不起来了。”

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只盘子,问同学们会不会滚动。

同学们都认为会滚动。于是,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可试了几次,都失败了。老师又问同学:“盘子为什么在滚动时容易倒下?”

一女同学抢先说:“由于盘子边的面积太小,所以滚动容易倒下。”

老师随即把两个盘子粘在一纸筒的两头,进行了组合,并在斜板上试着滚动一下,这次成功了。

老师总结道:“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了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今天我们大家在做会滚动的玩具时,可千万要注意使玩具保持平衡呀!”

老师告诉同学,今天我们做会滚的玩具,可以先进行组合,然后再进行装饰。装饰的方法可以是剪贴,也可以是绘画。并要求同学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

3.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凡.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凡.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凡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凡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凡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的讲述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我的课已不在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时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第三篇:《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二)

《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

(二)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策略——根据人的认识规律,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上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采取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基本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这一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

2、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教学方法最优化原则——教学方法最优化原则,是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和用途,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互补性,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教学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

5、教学多元评价——教学多元评价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学过程;不仅关注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是教师做出的,更需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和社区的合理介入,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评价可以是书面测试、也可以是观察评语,或是定性、或是定量评定等。

6、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特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具体性、多质性和潜在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要实施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答:(1)时代变化的要求。在一个日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价值观正经受时代的涤荡。新形势要求学校道德教育承担起新的责任。(2)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新课程能引领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锻炼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3)当前中学德育课程的现状。我国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施好新的德育课程。

2、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问题应当是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呈现宜直截了当。第二,问题应当有思维价值,有适当的难度。第三,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第四,教师应精选问题,少做随机性的提问,使其收到实效。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教师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与学生一起确定调查的内容,参与学生的调查的策划与分析;其次,组织好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的形成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整、平衡;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调查前教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第四,提出反馈要求,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

4、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答:一是课程资源不能“烂”,选取的课程资源要有思想性,要与正面教育的教学目的相结合,要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服务。二是课程资源不宜“滥”,选取的课程资源在一堂课里无需太多,要有精品意识,经得起时空的检验。三是利用课程资源不宜“懒”,随手捞来,不加考证、修正而用之,往往易弄巧成拙或适得其反。

三、辨别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

答:错误。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2、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是学生本身。

答:正确。我们说学生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存在是课程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从理论上看,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含义,课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课程来实现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表层看,课程由特定的社会成员即教育专家、课程专家或教师设计,但从深层看,课程由学生创造的。课程实施并不完全按照设计者预定的发展路径,学生与课程接触时,时刻都在用儿童独有的眼光去理解、体验课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最大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观点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启发教学的原则。无论谈话法,还是讨论法,都是通过双向的、或是多向的交流,相互质疑、争论、磋商、感染,有所启迪、有所澄清、有所促进,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都是通过利用外在的力量,刺激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觉悟的教学过程。都是强调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去感悟、去思考、去升华。典型的谈话法和讨论法最能体现启发教学的原则。大凡思想品德课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也都包含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所以,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2、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有着特殊的教学意义。

答: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主要应表现为“导方向”、“导思路”,放手让学生根据教材及相关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

真正的道德教育有赖于道德实践。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当地安排学生从事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实际的处事能力,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案例:

教师在讲述《情趣与兴趣》时是这样开始的:(师)从小学到初中,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生)学习的科目多了;每天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十几里非常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严格了„„。

(师)这样一来,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生活变得没有滋味”了?(歌词)(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师)那你们喜欢做什么?

(生)踢足球,写毛笔字,绘画,打篮球,养花„„

(师)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情趣,我们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生活。

分析:用“聊天”的方式入课有什么可取之处?

答:以聊天的方式导入,一是可以在教学上诱导学生,这种“自然”导课方式,能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课中,而无任何学业负担,反而常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师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创造了一个真诚、民主、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2、教案例:

在环境教育中,教师专门带学生实地参观了本地一条严重污染的小河流和卫生状况较好的一个文化广场,并组织学生谈观感。

分析:(1)教师在上列教学设计时,将什么样的内容开发成了课程资源?

(2)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这堂课中老师将社会考察和学生体验开发成课程资源。给我们的启示有: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以开放心态,开动脑筋,围绕课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

第四篇:《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三)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评价》试题卷

(三)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4分,共24分)

1、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来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2、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广度。

3、思想品德的描述性评语: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品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用激励性语言。

4、思想品德的项目评价:按照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5、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基本条件。课程的要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法等,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转化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条件,如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媒介等。

6、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如何避免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答: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上,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评价主体需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应鼓励社会及家长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各种方式的评价。确切地说,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政府部门、专业的研究机构等皆是评价的主体。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不仅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还能促进他们通过参与、交流乃至自我评价,主动地、客观地检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改进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

2、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2)、强调教师成长

促进教师成长。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

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 “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3、思想品德学科中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可以就自己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和反思。

4、在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答: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使教师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成为:

1、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者;

2、学生学习方法获得的引导者;

3、学生学习内容突破的点拨者;

4、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

5、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要求就每一方面作简单陈述)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答:对,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为什么不承认多元呢?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做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再从教学本体论的观点来看,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2、一味的表扬、激励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反而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因而,在思想品德学生评价中应尽量避免激励性评价。

答:不对。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联系教学,谈谈个人对多元智能的认识?

答:我认为人的智能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这七种智能显然比智商理论所认为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更为广阔,更可贵的是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或轻重之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2、学生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

答: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的直接接受者,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所以学生也要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但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科学,要适合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水平。因学生的认知能力十分而有限,比如,让学生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等,学生恐怕无能为力,所以在考虑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指标时,不管是量化指标还是质性项目的设计上,力求合理、科学、便于学生操作,且对学生对课堂学评教评价的结果,要与评价者(学科专家)的评价、上课教师自评、同伴互评结合使用。

五、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区人大要来学校视察,并说要听一堂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雷厉风行,首先是定科目定人,由于自然组是学校最强大的,所以,到自然组去选人,选什么人,必须有上公开课经验的老师,那么只有王某,为了给学校争光,八年级自然备课组集体备课,连续试教三次,觉得可以了,领导就放心了,静侯区领导的到来。

⑴上述案例说明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什么现象?

⑵你们学校是否有此现象,通常听公开课是怎样准备的? ⑶你认为开设公开课的理想方式应该如何才好?

2、教学片段

在上《孝敬父母》一课之前,教师预先布置了“我为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天,同学们纷纷上台交流)

生1.“我闻到了妈妈脚的臭,但是我不觉得臭,因为她都是为了我。” 生2.“我才知道,妈妈以前为我洗脚、洗澡的时候是多么辛苦呀!” 生3.“洗完脚我还帮妈妈喷香水,喷完后好香好香,感觉非常好!”

生4.“妈妈的脚已经脱皮,变得十分粗糙。这双脚陪着妈妈走过无数的路。” 生5.“我给爸爸洗脚的时候,爸爸一边喝着茶,说要慢慢地洗,享受享受。”(教师不作声,学生继续交流)

生6.“我要给妈妈洗的时候,妈妈说已经洗过了。我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洗的。后来我给妈妈洗的时候,发现妈妈是骗我的,不让我给她洗。”

生7.“爸爸很好奇,先问我,为什么要给他洗脚?我说这是作业。洗好了爸爸还给了我5元钱。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不作声,学生继续交流。。。)

请你从“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角度对上述教学片段作个简要的点评。答:学习方式变革中,教师正确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案例中的教师迷失了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了旁观者。教师预先布置了“我为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期间教师没做明确的指导,在同学们纷纷上台交流时,教师既没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没有做适时的评价,似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自己无关。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充当权威者的角色,能“放手”让学生自由畅谈,似乎有一种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教师对学生有偏差的回答和体会没有做纠正与评价,没有充当好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角色,这种旁观者的角色恰恰说明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教师在学习方式中对自己角色的正确定位,是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第五篇: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

荆乡回中

杨露萍

一、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是根据《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基本理念”是制定《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又是我们实施《标准》的准则。

“基本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对人的教育完成知识的传授,改变以往通过传授知识而完成人的教育的模式。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两者的统一。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涵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二、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确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活动为主线,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教学情景,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策略。具体做到: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1、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环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多方面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和文化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语言的真实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语境意义体现语言功能。根据以结构---功能为主要编排体系的教材特点,创设课内外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要积极拓展语言及文化知识的范围。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注意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贴近时代、内容健康。要指导学生尽可能从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直接感受和体验语言和语言的运用。教材不是英语学习的唯一资源,教学内容不能寓于课本教材,也不能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

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要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方式。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渠道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学习英语、有利于发展英语能力的教育资源。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乐于实践。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或远程教学,增加英语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

(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交际离不开活动。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鼓励中外儿童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具有开放意识,面向世界的人才。

设计英语活动需要:

设计交际性的活动;

有趣味性;

有层次性。

总之,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内容要尽量真实,活动要多样化和有层次性,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

(三)以情景为依托,英语教学生活化

教学设计中需要:、用实物或直观教具来创设情景;、用故事来创设情景;、用教师来创设情景;

4、用学生来创设情景;

5、用真实生活来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欲望。

四)探索能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端正教育思想,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尊重信任学生,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协调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及时评价其合作学习;

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问题式”教学方式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既有难度但又能让人体验成功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教师通过设计情景、设疑问、讨论问题等多种活动方式加深问题的深度,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使其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以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其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遵守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它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样学生不可避免地既要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更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从教师或书本那里接受知识。这是这次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培养,需要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这也完全符合现代外语教育强调语言素材真实性的思想。、任务型语言教学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试图把课堂的语言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多方面与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吻合,同时又有利于在切实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英语课程中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

(二)任务设计的六项基本原则:、任务要尽可能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任务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往的教材中很多活动之所以不能称为任务,是因为这些活动不真实。例如,让学生听完一段录音或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 True or False 问题、多项选择问题等);、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和学生都要知道任务的具体目标,即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具体需要做什么,完成任务后的结果是什么;、任务必须有做事情的过程(The students must do something.)。做事情,通常指具体动手做事情,如画图、圈选、记笔记等。口头讨论并做出某个决策也是做事情的过程;、任务必须有使用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过程。如果语言学习活动不涉及信息的获取与传达,那么就不能称为任务;、任务必须以表达意义为中心,而不能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中心。这里的表达意义,是指学生真实地表达他们想表达而别人不知道的内容,即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完成任务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所谓明确结果(tangible outcome),往往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学生画的图画、圈选的内容、设计的表格、写下的文字等。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中可参考的步骤 :、向学生简要介绍任务,即要做的事情,然后可适当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发材料、贴挂图等;、做语言准备工作。语言准备指向学生介绍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语言项目,如词汇、句型、表达法等。语言准备工作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不过最好通过真实的交流引出目标语言项目,而不是直截了当把语言项目拿出来讲解或操练; 3、学生分阶段、分步骤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进行协商、讨论等合作学习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使用已学过的语言;

4、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或展示结果。

五.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组成部分

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学习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和教学评价共八个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六. 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新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用系统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则的过程,显然,它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如上文所述,任务型教学有利于英语课程总目标的达成,那么,我们应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过程系统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

(1)我们应首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在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什么任务类型,同时,编制好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到什么。(goals)

(2)教学策略设计是属于回答 “ 如何教、如何学 ” 这个问题的部分,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顺序、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媒体组合的设计有一个全盘的考虑(How to learn and teach?)。作为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只是其中较好体现现代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应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并吸纳以往我们在英语教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综合考虑进行教学设计。例如:阅读课的教学中,把任务型教学的 “ 前任务,任务环,语言知识要点 ” 三大步骤确定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同时,可参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对 “ 读的教学 ” 的主要课堂活动建议,把读的前期活动(pre-reading)放在 “ 前任务 ” 环节中完成,而读的中、后期活动(While-reading & Post-reading)均可放在 “ 任务环 ” 环节中完成。

(3)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在报告(Report)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教师应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报告环节,如:报告的人数、形式、时间等方面,作灵活安排。

七.关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转变思想,切实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意义。过去学生主要听教师的讲解来学习,现在我们强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协商等做事情的具体过程来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思想,教师要在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班学生需求的任务,不可以照搬其他人设计的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放弃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只是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目的和方式与以往的教学不同而已。首先,教词汇和语法的目的是为完成任务铺平道路,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后,马上能够运用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其次,教词汇和语法应该以真实交流为基础,在真实交流中让学生体会,感受新的语言项目。、我国中小学班级大,实施任务型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但教师要善于克服困难,多想办法(如多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任务型教学的思想。、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是说放弃其他教学思路或教学方法。凡是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不能一味地采用一种教学思路或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需要教师在自己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勇于探索和研究。

此外,中学英语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层面的问题:

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如:教科书的衔接问题、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等;

如何使学生保持兴趣、树立信心;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革新和创造;

• 正确处理学生使用英语过程中的错误。

下载《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模版]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2批) 一、基本概念题 1.什么是任务链?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

    《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思想品德课程基础性目标 2、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 3、教学目标的可操......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附答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划 。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一) 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 手段),是( 教)的......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专题一: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合集5篇)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有绘画、 、雕塑、 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 、 。 3、课......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答案 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行为取向”的含义是( ) (A)原有的......

    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优秀范文5篇)

    《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一) 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案例: (师)准备一条拔河绳,一上课,就请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与三个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