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3 03:5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第一篇: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

1、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3、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

4、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5、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

6、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试验探究式)等。

7、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的。

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9、《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10、(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11、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12、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1)使材料的结构更清楚,让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结构。

(2)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2、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那么教师可以从哪几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1)学生的表达;

(2)关注学生的倾听„„

3、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4、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5、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

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6、概念辐射的材料结构性有哪几种呈现的方式?

(1)、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递进关系,最后形成概念。

(2)、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同一个概念。

7、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8、探究教学中如何关注“儿童的问题”?

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课程时选择探究主题和安排主题顺序的基础之一;第二,每学期都应留出一些“自由探究时间”,供学生探究他们自主提出的问题;第三,日常的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儿童的即时兴趣做出适当的及时的调整。还可以每学期末集中安排一些课时,与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或查资料,共同来探讨一些“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三、辨析题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为了体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一位老师在上《磁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为多个小组分别提供了多种开关的磁铁都两块、游戏棒、纸片、铁钉、玻璃、塑料、回形针、牙签等材料,然后说:“同学们,接下去让你们自由玩磁铁,但在玩中要有所发现磁铁的特性,待会儿我们看看哪组发现的最多。”于是,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玩磁铁。你认为这位教师选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不合理,(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玩磁铁可以,但在玩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确怎么玩,特别是材料多了以后,学生感觉摸不着头脑,探究的目的不明确。

(2)教师还应给予探究方法的指导,磁铁的特性有许多,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磁铁哪方面的性质,怎样进行实验,应给予明确。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恰当引导不可忽视。

2、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正确。有结构材料是对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浓缩”的材料。必须组成启发揭示科学概念的结构,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究。面对带有启发性的学习,学生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冲动,产生要探究的问题,无需教师的启发。

3、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所在社区没有联系。

错。社区也有许多与科学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

4、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后小学生玩电子宠物就够了,没有必要亲手饲养小动物。错。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确实能提高学习效果,但玩电子宠物并不能取代亲手饲养小动物。

四、观点论述题

1、我们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但

不是唯一的形式。但现在不少教学存在着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试阐述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具体阐述

(1)小组合作一定要据需要而定,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更不能越多越好。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体验、完成,不能让合作学习形式化。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些什么?

(1)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具体阐述

(2)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基础;

(3)关注合作中的互动;

(4)关注合作后的效果等

3、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要点:探究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①教学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便无从探究,学生积极主动地想获取知识,务必有问题产生,亟待解决。②教学过程应是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逐步逼近正确结论的过程,如同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逼近科学真理一样。③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还可以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究。

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

4、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请你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三类探究中某一种探究的认识。

剩下案例分析题目请教师们结合自己观点结合。

第二篇: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实证意识即是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①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②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③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作出了哪两种解释?

①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②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4、判断课堂生成教育资源是否有益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或探究欲望;第二,判断其是否与本来的教学活动相关;第三,分析它可能产生的教育意义、价值是否与原来的教学目标一致,或者说是否能产生更大的教育意义或价值。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作出合理的判断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我们对科学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纯熟的教育机智。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错误。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但我们也 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而没必要每堂课都采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错误。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不等于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仍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与引领之下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有时依然显现出了简便有效的优点,因此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摒弃。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如何突出“科学味”?

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科学味”,也就是要突出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的本质。小学科学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实证意识即是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逻辑思维: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质疑精神: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此了然于胸,才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点滴,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在教学目标中的突出“科学味”。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整合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知识和技能的弱化。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下了,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者上有所发挥,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体验,这样一来,课堂就不易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我们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也是教师抱着知识本位不放的原因之一。教师之所以会有上面的担心,是因为他们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个单独的目标,而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需举一、二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案例描述]

生1: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指纹有什么用? 生6: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动物有指纹吗?

生9: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案例分析]

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如上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提示:

1、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分析自己在探究中提出的问题;

2、帮助学生区分课堂探究问题与后续探究问题。

复习提纲

(二)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3、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

5、逻辑思维就是(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

6、质疑精神是指(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2、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1)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2)尊重别人的发言;(3)小声交流等等

3、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第一类: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第三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错误。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

2、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错误。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与点拨,以免学生在讨论中跑题,不着边际。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我们所说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及探究材料(包括教材文本)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比较隐性的有利的教育资源。有的是因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偶然因素引发的,有的则是隐含在教材文本中,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才能外显出来„„由于这样的教育资源有潜藏性、瞬时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未必能明确。对于这样的教育资源,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判别或适时激活,才能使其产生“意外”教育效果或“应有”的教育意义。

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偶发事件”,我们首先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有益的教育资源。其标准为: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或探究欲望;第二,判断其是否与本来的教学活动相关;第三,分析它可能产生的教育意义、价值是否与原来的教学目标一致,或者说是否能产生更大的教育意义或价值。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作出合理的判断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我们对科学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纯熟的教育机智。

2、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常识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和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和常识大纲的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案例描述]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案例分析]

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1、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随教师而动,虽然也在动手、观察和动脑,但活动目的不明,动机不强,探究的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和学生迫切所要求解决的,学生成了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接受者,2、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à设计实验à实验操作à分析实验数据à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是关键。

复习提纲

(三)一、填空。(6题,每题2分,共12分。)

1、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4、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5、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等规则。

6、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课时目标设定时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因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因此,我们在拟订教学目标时应该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方面?

有六个方面: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允许的时间;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

3、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预先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生成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对预设的调整。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具有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三、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正确。探究的目的是检验和证明各种假设与猜想,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功的探究与失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2、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正确。这是科学课程的理念,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1)教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更易作出决策。

(2)重视学生之间的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

2、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具体阐述

(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五、案例分析。(1题,每题18分,共18分。)[案例描述]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胡萝卜、卵石等11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1:和物体的不同材料有关。

师:很会动脑筋!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材料因素,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2: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大沉小浮”?(师板书:大沉小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生齐说:正确。

师:在没有验证以前,我们暂不要妄下结论。想一想,除了可能和大小有关外,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3:可能和重量有关。重量重的沉下去,重量轻的浮上来。

师:哦,和重量又发生关系了,重沉轻浮。(师板书:重沉轻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板书?)生齐:(迟疑,声音略轻)正确。

师:认为两者都正确。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请看大屏幕,老师用电脑把这11种物体的大小给排出来了,请一个同学根据刚才的观察记录把这11种物体标上沉(↓)浮(↑)记号。(一学生根据小组观察记录操作电脑)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踊跃举手)生4: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师:应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生纠正重复)

生5:胡萝卜最大,在水中是浮的;卵石比它小,在水中是沉的;可牙签最小,却又是浮的,所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师:你说得真仔细。就是说“大小无关”了?

生齐肯定:对。(师跟着“大沉小浮”后面板书“大小无关”)生6:那只有和轻重有关了。

师:是么?老师用电脑排出它们的轻重,你来标出它们的沉浮记号。(电脑自动按从重到轻排出顺序,生操作电脑标沉浮)师:你发现什么了?(生又踊跃举手)生7:和轻重也没有关系。„„

师:奇怪了,物体的沉浮看起来居然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一下。(学生看似激烈地讨论了2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学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沉默半分钟)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真的和它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吗?(学生还是沉默)生8:老师,我觉得还是和轻重有点关系的。

师:对呀,在什么情况下和轻重就有关系了呢?比如说,统一一个标准„„ 生8:大小一样。

师:好,老师这儿有5个大小一样的乒乓球,把它们放入水中,你推测一下,沉浮可能是怎样的?„„

[案例分析]

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请你从教师如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1、教师的主导不是牵引,教师的主导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最近发展区域;

2、教师应具备材料结构性意识,教师给学生学具材料的呈现过程应能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四)Ⅰ 新世纪教师素养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打上“√”或“×”。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2、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3、师爱是教师道德情感之本,师爱既可“育人”,又可“交人”。()

4、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信件,教师可以拆看。()

5、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1、×

2、√

3、√

4、×

5、√

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____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A、1999年6月

B、1997年9月 C、2000年3月

D、2001年6月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A、推行素质教育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D、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三项具体目标主要是()A、关注课程内容的改革

B、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

C、强调改革课程结构

D、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4、新的课程体系涵盖()

A、幼儿教育

B、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

C、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D、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5、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A、均衡性、综合性

B、均衡性、选择性

C、综合性、选择性

D、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6.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A、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等课程

B、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体育、外语等课程

C、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D、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____的依据。()A、国家管理和课程评价

B、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C、国家管理、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D、教材编写、评价课程和考试命题

8、新课程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____为基本活动的原则。()A、保教结合和以游戏

B、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

c、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D、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9、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A、主动性 B、独立性

C、过程性

D、开放性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工作方针。()A、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B、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C、分层推进、滚动发展 D、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1、D

2、A

3、A

4、D

5、D

6、C

7、B

8、A

9、B

10、B

Ⅲ 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教材分析处理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下面哪种物质能在水中溶解()A、奶粉

B、食盐

C、菜油 D、肥皂

2、下面这些工具都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剪刀 B、镊子 C、老虎钳 D、火钳

3、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4、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营养学家为人们的健康饮食设计了“食物金字塔”,提倡每天的饮食要均衡。下面哪类是属于塔尖的食物。()

A、谷类 B、肉、蛋、豆类

C、蔬菜、水果类 D、油脂类

5、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植物←蝉←螳螂←黄雀

6、下列蔬菜中,我们通常食用茎这种器官的是哪一项()

A、山芋、马铃薯

B、竹笋、大蒜 C、藕、洋葱

D、青菜、黄瓜

7、对下面的气象符号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晴转阴,东北风6级

B、晴转阴,东南风6级 C、晴转多云,东南风6级

D、晴转多云,东北风6级

8.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次数保持在____次/分钟()A、60~140 B、60~100 C、90~110 D、70~140

9、植物各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人们根据其功能形象地称为“抽水机”、“运输网”、“加工厂”、“育婴房”。请问,具有“育婴房”功能的器官是()A、根 B、花

C、叶

D、茎

10、下列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C、皮球有弹性,不拍皮球时也有弹力存在。

D、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有弊无利。

l、B

2、C

3、C

4、D

5、C

6、C

7、C

8、B

9、B

10、A

四、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满分20分)

1、__地球的自转、_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_地球的公转 _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黄山风景区山体主要由__花岗岩_(岩石)组成。

3、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太阳能热水器把___太阳能(光能)转化__热能

4、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_水分、_,适宜__温度_和足够的氧气。

5、把一块重2千克的普通干木块放入水中,它受到水的浮力是

19.6(20)牛顿。

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述了

光线直线传播_原理,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利用_热空气上升_原理,制成了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用它来传递作战信号,后人把它叫做“孔明灯”。

五、解答题(笫1题6分,第2题2分,第3题4分,满分12分)

1、将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的种类连接起来。

鱼类

蜜蜂

昆虫

草鱼

爬行类

青蛙

两栖类

哺乳类

鸟类

2、请问上面六类动物中,哪几类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变态。

昆虫、两栖类(2分

3、请问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在制作过程中,0℃与100℃的刻度是如何确定的。

水结冰(冰水混合物)时的温度定为0℃、沸水(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0℃。(4分)

六、作图题。在图中画出农历二十二、二十八的月相(满分3分)

七、实验题(第1题6分,第2题4分,满分10分)

1、现要求测量“2.5V,0.3A”小灯泡的电功率,提供的器材如下图,请把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①变阻器接法是否正确(1分);②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电流表与小灯泡串联(2分);③电压表、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分别选择3V、0.6A接线柱(2分);④整个电路要组成一个闭合电路(1分)。

2、请设计两个小实验,说明空气也要占据空间。(用文字表述)①用—个透明的玻璃杯,把一团纸紧紧地塞入瓶底,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在水里,水的深度要接近杯子的高度,取出后,观察杯内的纸是否潮湿;②取—个矿泉水瓶,瓶口塞紧漏斗,观察水能否流进瓶子里。(4分)

八、教材分析与处理(第1题10分,第2题20分,满分30分)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请你从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分析这一教学案例的不足,并提出你的修改建议,以帮助这位老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不少于150字)。

《清清的水》教学实录 师:“水”同学们都很熟悉,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各有三个杯子,其中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你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找出来呢? 生:有。

师:好,下面请各组同学开动脑筋把水找出来。看看哪组的办法多?哪个办法好?注意:不能用尝的方法!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谁来说说用什么办法的。生:闻(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这一方法)师:你们怎么闻的?做给老师看看(学生演示“闻”)

师:同学们闻得不正确。指导学生扇闻法(演示给学生看: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师:我们用闻的方法找到了水,为什么我们开始没有一眼看出采呢? 生:它们看上去都是一样的。

师:对了。它们看上去都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不能一眼就分辨出水来。大家看到书28页的“讨论”,同学们思考一下: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有气味。

师:对了,白酒和白醋虽然和纯净水都是元色透明的,但它们有气味,而水是无味的。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水的性质之一:无色透明、无味。(板书)师:出示水球(装有一定的水)。你玩过水球吗? 生:玩过(一部分学生没玩过)师:你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你们试试把水球变变样,你喜欢什么样就变什么样。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水球或塑料袋,装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变样。(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师:谁来变给大家看看。(请一学生上讲台给水球变样)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水球能变样呢? 生:因为水球里的水可以变样。

师:对了,水球变样实际上是水在变,这说明水有什么性质? 生:可以变——(学生没能说出水可以流动的性质)师:拿到一学生的塑料袋,故意把它弄破,水流了出来。生(大叫):水流出来了。

师:对了,水球可以变样是因为水具有“可以流动”这一性质(板书)。

师:大家再看老师演示水形状的变化(学生观察)——老师把装在圆柱形玻璃的水倒入各种不同形状的玻璃器皿中,水随着杯子形状的不同而变成了不一样的形状。

师:大家看到了水在随着杯子的不同而形状不同,说明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啊? 生:没有。

师: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板书)。

师:像水这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就叫液体。大家看到课本29面,读一读“液体”的概念。师:像水这样的物体大家还知道吗?谁来说说常见的液体。生:菜油。生:牛奶。生:果汁。生:饮料。

师:对了,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它们都具有什么性质? 生: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师:液体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那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不能流动,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呢? 生:有

师:谁来举几个例子? 生:桌子、粉笔、黑板擦。生:杯子、石头。生:笔、尺子。

师:我们刚才说的物体是有固定形状,不能流动的,我们叫它们固体。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水是无色透明、无味的液体;还知道了液体是可以流 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生活中的液体很多,大家要留心生活,注意积累。

2、请为《物体的特征》一课设计一则教学设计(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要求写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三维目标明确,灵活运用处理教材,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板书设计合理。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五)一、填空。

1、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则)。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简洁)越好。

2、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方案。

5、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6、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合作)意识。

7、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8、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9、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二、简答题。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题要点:《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 12 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小学科学课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答题要点:《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3、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答题要点: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4、探究式教学要求的材料结构有哪几种情况?

答题要点:

(1)因探究式教学模式而安排的材料结构。

(2)根据探究式教学特点安排的无关因素研究的材料结构。

5、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答题要点:

(1)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3)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5)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6)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6、组建学习合作小组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题要点:(1)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2)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7、小组合作学习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2)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4)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8、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三、辨析题。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家庭没有联系。

观点:错。

答题要点(要求展开论述):家庭也有许多与科学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

……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观点:正确。

答题要点(要求展开论述):从科学教学的目标考虑,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都是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达成的。……

3、教师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开发的课件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

观点:正确。

答题要点(要求展开论述):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都是课程资源。……

4、《摆》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2)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观点:同意。

答题要点(要求展开论述):课时目标的制定中能从科学三维目标来考虑,,关于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制具体而又结合科学课的具体内容,操作性强。……

四、观点论述题。

1、为什么课程资源开发应坚持开放性原则?

答题要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经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 不论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经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经或方式,应探索多种途经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题要点: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其联结点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必须体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上,教师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这种作用又受制于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3、教育专家提出:“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答题要点:这句话运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光讲授、学生倾听,应该多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科学课中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植物的叶》一课教学中,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怀疑。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

学生对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说:“看来还得继续研究,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找找看,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节课,学生们果真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叶子。在经过观察后,确实发现班上所有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案例分析]

为了要得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如此简单的结论,花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答题要点: 值得。原因:

1、“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一堂课中,如果教师直接进行反驳,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显然是不信服的,同时也把学生的后续探究活动给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拓展。

2、学生去搜集树叶,比较树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观察探究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趣的,主动进行的。

3、在第二节课中学生通过搜集到的大量树叶的比较,自己得出了“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结论,这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更好。虽说为了要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花了比较大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教学方法 是十分可取的,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比较、概括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体”、“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教学理念。

(二)[案例描述]

激趣导入(略)画月亮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还挺熟悉的呢!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生都举起了手)师:现在啊,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想让你们把心中的月亮画出来,行吗?(生:行!)

师:在下笔之前,听听老师的建议,也许对你们画月亮有所帮助!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月亮,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别忘了,要把月亮画得大大的!明白了吗?(4人一组,每组有10张24开的白纸)(生:明白了。)师:好,那么我们快来画月亮吧!(生动笔画)说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橘黄色的,这是月中时候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师:还有谁画的月亮与众不同?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师:真好,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画的月亮在对我们微笑呢!…… 排月亮

师: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画的月亮是满月,他们画的月亮有的是细细的,…… 师:是啊,大家妙笔生花,画了这么多好看的月亮。……

师: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月亮,老师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那我们能不能按月亮样子变化的顺序来给它们排排队呢?(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看月亮

师:刚才,你们组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组的反驳也有根有据,那老师该相信谁呢?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是模拟实验还是…… 生:实际看一看。

师:好,大家再讨论讨论:怎样看?晚上出来看月害不害怕?怎样克服害怕黑暗的心理?看多长时间?很长时间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几个问题都落实了,下课)

[案例分析]

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说说这一课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谈谈你对教学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题要点:这一课的教学策略:

通过教师的提示指导、学生的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及讨论交流来学习,学习的途经是,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对月亮的认识→画出记忆中的月亮(画月亮)→在讨论交流中表述自己的一半是记忆一半是画出来的月亮(说月亮)→按记忆和逻辑顺序把画出来的不同的月亮排起来(排月亮)→寻找解决“不同排列的正误”的依据→观察模拟的月相→观察真实的月相(看月亮),即采用了“学生对月亮的认识从记忆中的月亮向现实中的月亮发展的过程,过程的每一步都经过观察(或实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生活并且是从生活出发达到了解科学观察的必要性和方法的结果,完成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的新认识:

1、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已经设计好了。

2、教学策略包含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就是说,要指向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

3、教学策略包含一定的教学理论成分,是对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受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支配和制约。这一具体化以教学模式为中介。

4、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基于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因此人们认为它是对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

5、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进行推进的措施。因而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新课程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六)

一、填空

1、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3、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4、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5、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

6、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实验探索式)等。

7、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的。

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9、《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10、(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11、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12、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1)使材料的结构更清楚,让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结构。

(2)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2、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那么教师可以从那几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答: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1)学生的表达;(2)关注学生的倾听……

3、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式什么?

答:探究式学习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4、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答: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5、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答: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6、概念辐射的材料结构性有那几种呈现的方式?

答:(1)、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递进关系,最后形成概念。(2)、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同一个概念。

7、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8、探究教学中如何关注“儿童的问题”。

答: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以此作为设计课程时选择探究主题和安排主题顺序的基础之一;第二,每学期都应留出一些“自由探究时间”,供学生探究他们自主提出的问题;第三,日常的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儿童的即时兴趣做出适当的及时的调整。还可以每学期末集中安排一些课时,与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或查资料,共同来探讨一些“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提纲及参考答...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提纲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

5、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7、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8、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

9、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二、简答题

1、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突出趣味性、体现方向性(定向性、指向性、目的性)、关注现实性、关注开放性、体现不平衡性、体现高效性。

2、练习设计中要注意① 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②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③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④ 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⑤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3、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①口头检查法——课堂提问、课后个别提问等。②直观检查法——检查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③实习检查法——研究性学习等。

4、教师应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收集资料;学会组织;学会反思。

5、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下列特征:①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②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③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④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⑤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6、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定位问题、动态生成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效果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

三、辨别题

1、《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答:错的。(略)

2、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这就是教学目标。

答:错的。(略)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答:错的。(略)

四、观点论述

1、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

答题要点:①要注重独立思考。②内容要丰富多彩。③合作的方式要多种多样。④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2、论述“探究”与“讲授”。答题要点:①论述“探究”与“讲授”的概念。②对探究法的阐述(含注意事项)。③对讲授法的阐述(含注意事项)

3、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题要点:①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②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③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④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五、案例分析(例)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

案例分析要点:

本案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比较。(1)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上„„。(2)目标的维度方面表现为„„。(3)从教学效果看„„。

第四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本课程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内容,是地方考试课程。

☆考试要求:

1、熟悉《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

3、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

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能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

☆复习内容:

第一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2)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第二章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二)识字教学

1、识字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识字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识字教学方案。

(三)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口语交际教学方案。

(四)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阅读教学内涵。

3、阅读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阅读教学方案。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要求。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

(六)写话习作教学

1、写话、习作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写话、习作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写话、习作教学方案。

第三章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1、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2、能在日常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3、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掌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操作要领。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三)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1、掌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本质及其作用,了解常见的课堂即时评价方法。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四)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1、了解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2、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五)对语文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反思

1、能反思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2、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考试说明

1、此课程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统一考试。采用试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课程标准》。

3、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

(1)填空题(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基本概念题(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简答题(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教学设计题(1题,每题10分,共12分);

(6)案例分析题(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音节,正确书写,大写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想像作文,能学写和常见。‛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和多元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三是,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六是。

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1、‚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对话

3、语文素养

4、生字复现

5、体验学习

6、‚三维目标‛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四、观点论述题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4、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6、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3、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3、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四个”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2 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⑴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

美趣味。教师要积极为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⑵引导学生在美术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作活动中,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⑶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要确立学生的主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⑷ 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⑸ 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⑹ 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⑺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游戏、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

趣。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⑻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品,进行交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以学生活动为主“变为”以教师讲为主“由况的联系,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耳听、操作训练直观形象传递信息、语言传递信息、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识形成的过程。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评价,情感态度与“新课程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 的三维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要求。”价值观形成基本美术学会欣赏和评述,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知识与技能领域:

素养。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与评价领域:

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要反映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三者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特点,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内容丰厚 ⑴相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总和。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内容,还要对教材 2

进行加工、整理,进行消化、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材处理变式 ⑵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教师对教材加以改造,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现给学生,使教学既富有吸引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问题优化 ⑶并能引导他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课堂提问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们去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教学活动有效 ⑷要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教学活动的设计,美术教学的目标服务,动情景,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教学流程清晰 ⑸它以流程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激励学习、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教学引起动机的作用。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

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姿态平等 ⑹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教学姿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论及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朋友关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循循善诱。教师公平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原有能尊重学生,公正、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教学评价恰当 ⑺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评价者和被评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还要信奉价值的多元性。评价要以自信评价为主要评价。价者是平等的。要以鼓励为主,要讲究方式方法,评价要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要全面,要讲究科学,不能

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方法多样 ⑻。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的活动设计。”学“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 3

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课标“教师应以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媒体运用恰当 ⑼

:案例

(一)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

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500字数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结构要完整合理。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实际进行编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种媒体教学资源。《美丽的昆虫》例如: 课题: 美丽的昆虫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能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过程与方法2.通过让学生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 表现能力,初步体验、感受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3.增强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感受美。教学重点: 并能在绘画制作中体验感受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内容: 自然美和生活的创造美。4 发现,逐步感受和体会色彩的教师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解决措施:

美,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

学生主动观察发现,教师进行引导。解决措施: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蜡笔,剪刀和胶水。教师:课件、投影图片,绘画纸 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型 过程:

一、欣赏感受

二、观察发现 出示一种昆虫的不同外形

三、欣赏感受 让学生加深了对昆虫美的认花纹和色彩的变化美。欣赏感受昆虫的外形、课件的辅助教学,识,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埋下了伏笔

四、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表现 绘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或刚刚熟悉的昆虫。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可以夸张、变形。

五、交流评价 教师带动学生自评、互评。评评谁的昆虫外形最独特。、1 评评谁的昆虫花纹最别致。、2 评评谁的昆虫色彩最美丽。、34 师小结评议,表扬鼓励。、观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在学生自我的表现过程中,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

六、情境创作 情境创作《美丽的昆虫世界》、合作学习1 5

剪贴昆虫、(1)在原来的背景中适当再添加一些景物。、(2)、情感交流2、评评哪些小朋友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1)教师作小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平时多多创作 说说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感想和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1 欣赏感受 说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知道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美丽名字?、2 谁能为大家介绍这其中一只昆虫的长相特点?、3 师引导从外形、花纹和色彩上进行介绍。

你能到上边来把它的外形画一画吗?(板书出示外形)、4

它的外形还可以变成其它形状吗?(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5 :案例

(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作业内容: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500字数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结构要完整合理。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际进行编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体教学资源。例如:

一、课时:

课时

1二、内容:美术欣赏的性质与作用

三、目的: 解释美术欣赏的概念;1.美术欣赏的性质;2.美术欣赏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6

教学方法:.四 讲述为主,欣赏为辅:教学准备.五 搜索资料(网上下载)教学过程:.六

学生看书,标记课文中不明白的概念和美术术语。1.老师讲述: 2.关于美术欣赏的一些概念 A审美活动、美术欣赏、审美功能、美术活动 a.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美术活动 b.关于美术欣赏的性质;

讲述第二节

B.心理过程; 创作活动 b.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c.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心理活动从而提高素养,欣赏美术作品超越创作活 d.动从而提高素养。美术欣赏的作用C.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a.陶冶思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提高素养:发展审美水平;c.美术欣赏的作用是通过一种以知识美和评价美为具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d.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来进行的。地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的塑造。

讲一点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D.看视频a.学生讲b.:案例

(三)教学设计方案并反思此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记录下课堂效果,设计一节教学案例,根据此次培训内容,7 a.

下载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