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冗立、连绵不断”等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排比句,体会比喻句、对比手法的好处。注意分号的用法。
4、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摹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摹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桂林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4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材研读: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罗丹言行的句子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并感受通过言行描写人物的方法。本篇的略读课文教学,基于学生有略读课文的学习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用足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自主交流。在交流感悟中,寻找精读的落脚点,努力实现“教应略,意须丰”,“略中有精,精略相辅”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资料。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快速默读,说说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资料中的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如果我说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人公罗丹。那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说。
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雕塑家的?……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是啊,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挚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
1、读课题《全神贯注》。
2、同学们,什么是全神贯注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一下吗?(专心致志、聚集会神……)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
4、小结:你看,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件事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起来,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
斯蒂芬·茨威格 指名读。
理解“挚友”。什么样的朋友叫挚友呢?(关系很好的朋友、患难与共的朋友、知己、至交…)
“径自”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径自”所在句子读一读,理解一下。指名说。(只顾自己……)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齐读词语。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体验“全神贯注”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最能体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呢?(第二段)
2、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前后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起先情绪怎么样?激动。板书: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哦,你是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很激动,是吗?那你把他激动的情绪读出来。罗丹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更加激动了。板书:更加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这句话中让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词?越干越有劲,(说明罗丹改得很满意)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他做得很认真。)带着你的理解去读读这个句子。
罗丹的情绪还发生了什么变化?陶醉了。板书:陶醉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提示,我觉得他改着改着,不知不觉地陶醉了,表现在文中的哪个句中呢?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工作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他如痴如醉地工作着,甚至忘记了有他的挚友在)
是啊,罗丹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工作着,大约过了一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直到这时,罗丹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板书:平静
3、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
(动作、神态等)语言描写在文中哪个句子?
你看,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深化主题
1、是啊,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被他所遗忘的挚友茨威格,怪不得给茨威格留下如此深的感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顺势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学生齐读。
3、小练笔:同学们,茨威格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使很多人受到启发。那么你能否将的感受写成名言呢?
4、指名学生交流,并命名某某同学的格言。
四、作业布置:
1、选择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将自己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模仿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激动-更激动-陶醉-平静 动作、神态、语言
第三篇: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②指名读,并点评。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2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第四篇: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②指名读,并点评。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菜园》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辛苦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2 懂得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3 自学生字和新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体会它的作用。
2、学习从课文内容理会思想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预习探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都去过素质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了种白菜,挖 红薯。也许你们认为很好玩,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仅仅只干了十来分钟,其间的艰辛你们并没有尝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父亲的菜园》,体会种菜的辛劳。
2、板书课题。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读。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1)出示生字课件,认读、组词、注意写法。狰 狞 炒 伺 蚯 蚓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父亲不怕艰难险阻,开垦自己的菜园,在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终于使一块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翡翠似的菜园。)
板书: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品读感悟: 明确目标,体会思想。
合作交流
1、读阅读提示,看看有几个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3 汇报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各小组成员补充。
(2)老师出示多媒体:(朗读下列句子)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3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从这些淳朴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心是多么的强)板书: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4、出示多媒体:说说你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
没有了新鲜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2)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 上。
(二)、感受父亲的智慧
1、学生理解:要想种菜,对土地有什么要求吗?(肥沃)
2、学生找出父亲把土地变肥沃的办法。巩固延伸:
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板书:
父亲的菜园
不怕困难
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坚持不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优 质赵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玉 兰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优 质吴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慧 英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公 开赵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玉 兰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公 开吴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慧 英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年级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吴 慧 英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赵 玉 兰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作业。
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水 清……
西 湖
绿……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