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歌词滚动出现。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文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2.课堂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
漓江、波澜壮阔、欣赏、无暇、翡翠、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竹筏、指导书写:澜、嶙
(2)读准“啊”的变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3)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
山
水
山水 总────→分──—→总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大家想先欣赏作者笔下的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山?
四、精读课文,感悟漓江水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1)画出描写水美的句子,反复朗读;(2)想想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对那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2.交流感悟。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静”
①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②看图片,说说静的感觉。
③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清”
①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②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出示“水中倒影”的图片。
③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④感情诵读
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①“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②引导理解: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③看图欣赏 补充: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④感情诵读
读出赞叹之情。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配乐有感情朗读 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坐上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水。其他同学眯着眼,在头脑中放电影,想像漓江的水是怎么静、怎么静、怎么绿的。(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那么美的段落,不把它背下来,积累下来,太可惜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背诵方法,叫“列提纲背诵”。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试着背诵。5.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6.课堂练笔。
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课堂描述)
一、自主学习桂林的山
1.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二、课堂交流,体悟桂林山的美 1.“险”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仰头看这座山峰,你不由得惊叹──
生:危峰──兀立!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险吗?有一句古诗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楼”是── 生:高楼
师:那么“危峰兀立”的“危”就是── 生:高
师:因为高,所以──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
师:在看着山峰上的岩石,有横的,有竖的,交错着,这就是── 生:怪石嶙峋
师:这么大的石头在山峰上交错重叠,好像随时都毁掉下来,危险吗? 生:危险
师:危峰兀立加上怪石嶙峋,这真是险上加险啊──我们再读── 2.“奇”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师:体会得非常全面!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师:这就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读 生:读词语
师:都有哪些形状? 生:“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形态万千的山(播放图片),像什么? 生:„„
师:来,把这句话读好。生:„„
师:这三个像读得很有意思,你再读读,我好像感觉到他是边看边读的,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读法,自己试试──(生读句子,很投入)3.“秀”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不是──实在是因为── 生:读──
师: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不是──实在是因为──
4.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别具一格,那样的令人难忘,把桂林的山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不好?请大家准备一下,把这段内容有感情地背下来。(自由准备)5.让我们看着屏幕,以上节课的“列提纲背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语言赞美桂林的奇山险石。(师生合作)
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
三、体会山和水相映之美 过渡: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2.师故意误读: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师:难怪作者会发出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练笔抒情
师: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划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你最想做什么?假如你是一位多情的诗人,假如你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用“置身于如此美的风景中,我会────────”写一段话
生:假如我是一名诗人,我要用手中的笔赞美这迷人的青山秀水。生:假如我是一名歌手,我一定会让刘三姐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
生: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会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这秀丽多姿的桂林风光,让中外游客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4.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也曾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篇: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课《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
张 碧 【课 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四年级孩子对于学习写景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因为年龄的局限、空间的局限,孩子们无法真正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因此在课堂上,我运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和多媒体课件来使孩子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现在的孩子一直学习语文,但常常遇到作文退缩,或虽写出作文,言语苍白,不够生动。而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是指导孩子写作的好契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同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说一说、写一写(即“小练笔”),以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渲染下,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言语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想象,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在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并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说一说”、“小练笔”活动中,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孩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光,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之美。【教学难点】
1.培养通过丰富想象、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课
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想象体悟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示“木”做偏旁时书写注意事项)。
二、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1.播放桂林山水视频,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美景。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播放桂林山水美景图片,伴着悠扬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对桂林山水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对后面的学习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
2.朗读课文词语,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词语归类学习,让孩子初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丰富性,积累词语,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帮助。)
3.指导“澜”的书写,回忆汉字字型记忆方法、书写规则。
三、走进文本,感悟漓江水之美、山之美。
1.感悟漓江水之美。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读文,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孩子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静?该怎样朗读呢?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清?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播放音乐,师:此时,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荡舟于漓江之上,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低下头,我们看见了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可以看见……)
从“无瑕、翡翠”感受漓江水绿,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多彩。
(3)总结,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结学法----“四读学习法”:初读、精读、悟读、诵读。
3.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自学第3自然段,感悟山之美。
(1)读“温馨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补充“象鼻山”的传说,感悟山的“奇”,进行说话练习。)
(4)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以读代讲,体会山水交融之美。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如何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总-分-总),体会文章表达特点。
六、学习致用,练笔模仿: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
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得(),奇得(),奇得()。
世园会的花真香啊,香得(),香得(),香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巧借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搭起了写话的平台,这样既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阅读《浓碧》,懂得多种形式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
2.阅读其他文人墨客游览过桂林以后留下的足迹,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再次了解关于桂林山水的作品,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向往,同时体会到了同一事物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八、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阅读《徐霞客游记》,感受我国大好河山之美。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里推荐相关资料,就是要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
甲天下
(分)
水:静
清
绿
比喻
(总)
(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山:奇
秀
险
排比
画中游
第三篇: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课《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孩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光,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之美。【教学难点】
1.培养通过丰富想象、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示“木”做偏旁时书写注意事项)。
二、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1.播放桂林山水视频,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美景。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播放桂林山水美景图片,伴着悠扬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对桂林山水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对后面的学习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
2.朗读课文词语,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词语归类学习,让孩子初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丰富性,积累词语,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帮助。)
3.指导“澜”的书写,回忆汉字字型记忆方法、书写规则。
三、走进文本,感悟漓江水之美、山之美。
1.感悟漓江水之美。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读文,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孩子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静?该怎样朗读呢?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清?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播放音乐,师:此时,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荡舟于漓江之上,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低下头,我们看见了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可以看见……)
从“无瑕、翡翠”感受漓江水绿,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多彩。
(3)总结,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结学法----“四读学习法”:初读、精读、悟读、诵读。
3.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自学第3自然段,感悟山之美。
(1)读“温馨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补充“象鼻山”的传说,感悟山的“奇”,进行说话练习。)
(4)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以读代讲,体会山水交融之美。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如何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总-分-总),体会文章表达特点。
六、学习致用,练笔模仿: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
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得(),奇得(),奇得()。
世园会的花真香啊,香得(),香得(),香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巧借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搭起了写话的平台,这样既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阅读《浓碧》,懂得多种形式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
2.阅读其他文人墨客游览过桂林以后留下的足迹,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再次了解关于桂林山水的作品,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向往,同时体会到了同一事物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八、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阅读《徐霞客游记》,感受我国大好河山之美。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里推荐相关资料,就是要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
甲天下
(分)
水:静
清
绿
比喻
山:奇
秀
险
排比
(总)
画中游
(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第四篇:四年级下语文第2课 桂林山水
第2课 桂林山水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思考:说一说看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刚才看的专题片,介绍的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三、读课文、正音解词
1、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四、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让学生感受。
1.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①指名朗读课文。
②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③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④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⑤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四、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3、观察图画。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1)“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
(2)“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3)“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4)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5)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6)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五、学习第四段
1、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总结扩展
1、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①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②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七、发展技能。
1、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方法。把()比作了()。)的修辞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作业。
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水 清……
西 湖
绿……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