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海原五小
丁春娟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前
· 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
1.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认字方法自主积累词语;在感知、理解、运用中让学生习得读懂课文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观察、想象,体验四季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心愿。
3.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观察图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阅读课文,读中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画太阳时表达的美好心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图片贴在黑板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我们知道小哥哥画了这四个太阳。瞧一瞧,这四个太阳多新鲜呀!
2、(出示课件:我会读书)。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太阳?为什么?就把那段多读几遍吧。
3、同桌交流:你思考这个问题了吗?同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段?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展开想象,读文悟境
全班交流:你喜欢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进行教学)
1、学习交流夏季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想象感受。师:炎热的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像是着了火,此时,你有什么愿望啊?(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清凉)
(2)图片对比,感受、积累清凉。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清凉送给大家呢?你来读读这段吧。(3)学习理解“到处”一词,学生尝试造句。
(4)(出示本段)读出清凉带来的舒服的感觉。师范读后全体学生大声读,再找学生示范读。
师范读并指导: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5)指导背诵(出示图片以填空形式)。
(6)原来小哥哥画绿色的太阳是想在炎热的夏天把清凉带给大家。【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夏天的炎热,进而体会绿绿的太阳带来的清凉,积累词语
“到处”、“清凉”。】 2.学习交流秋季
(1)观看水果图片,读词感受水果的香甜,出示本段前两句齐读。
绿绿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一片清凉,那金黄的太阳又给我们送来什么呢?看!(出示图片)读!(出示课文内容: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
(2)口语交际了解“邀请”。看到这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还有许多的水果,你最想干什么?(吃!)别着急,看,金黄的落叶飞舞着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了,谁来扮演小落叶邀请我们尝尝水果呀?(指名“邀请”)
(3)引导感情朗读,积累“香甜”。
① 指导读“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②
板书香甜,标画积累。③
女生齐读本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与文字呈现(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甜甜的樱桃、一串串的葡萄)体会水果的香甜;利用口语交际,了解“邀请”的含义,设计小小表演提升学生的兴致。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文,积累“邀请”、“香甜”。】 3.学习交流冬季
(1)创设情境,感受寒冷。
孩子们,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花纷纷地落着,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同学们冻得直打哆嗦。这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评: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2)出示本段,读出温暖。
①你能不能把这份温暖送给大家呢?你再读读这段吧。”
②老师的手温暖了,脸还没有温暖呢,谁再读读。
③老师的手和脸都温暖了,你把温暖送给了大家,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男生齐读。4.学习交流春季
1、稍作梳理,提出质疑
冬天,红红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板书—温暖)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2、播放课件:你觉得春天怎样?你能用学过的词语,古诗或歌曲来赞美春天吗?
3、生汇报交流
①四字词语: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等
②句子:草绿了,柳枝也绿了;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
4、大家能用这些来形容春天,老师感受到春天是一个“百鸟争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季节了。大家都喜欢这多彩的春天,所以要读出它的多彩来。
5、指名再读。师指导:“噢”怎么读?轻声读过就可以了。
6、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真会评价别人。
7、全班尝试齐背课文。
8、小结:文中的小哥哥用四个太阳代表了四个美好的心愿送给大家,此时此刻,你想对文中的小哥哥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积极组织学生读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体会小作者要表达的心愿,多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指导,促进了朗读活动的高效。】
三、拓展阅读,读中积累
1、师:大家呢都非常感谢这位小哥哥,他能用四个太阳给大家带来许许多多的快乐,多有爱心的小朋友啊!在我们资料城当中像这样有爱心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我们赶快走进去吧。
2、打开阅读资料109页,按老师要求读。(出示课件:①种太阳。②你别问这是为什么。③假如)都读完了可以读其他的篇目,大声读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读书方法的正确指导,对于促进学生会读书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有意识的了解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升华情感,快乐写话
1、请看黑板:
小哥哥为四季画了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画个绿太阳,夏天真清凉。画个金太阳,秋天瓜果香。画个红太阳,冬天暖洋洋。画个彩色的太阳,春天真漂亮。
2、老师也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我想送给大家一个快乐的愿望,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老师相信你也会有许多心愿,有没有?那就赶快来写一写吧。(拿出写话本,在本上表达你的美好心愿。希望你的写字姿势是最正确、最优美的。)
(课件出示:小小作家:我想画﹍﹍,送给﹍﹍,我希望﹍﹍。
我想画﹍﹍,送给﹍﹍,我希望﹍﹍。)
3、全班展读。师:你有什么心愿要表达?
五、总结:
老师听了你们的心愿,为你们骄傲和自豪。因为在你们的心中充满了爱心,我相信只要在我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我们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六、板书设计
四个太阳
多彩
春
夏
清凉
香甜
秋
冬
温暖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思路
第一课时 识字
1.激趣导入: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诗人们赞颂春天的诗歌。
2.小组学习16个生字。
(1)回忆昨天新学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法与换偏旁法。
(2)提出学习要求:组长组织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强调合作与互助。
(3)各组开始学习,老师巡视,发现好的及时肯定,有困难的及时提点。
(4)各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随时引导。学生有按结构分的,有按熟字加偏旁的。有用加一加等方法的。老师及时请大家为这些生字组词,加强词义理解。
(5)在表扬了第一组合作最好,学习效果最佳之后,给大家二次合作学习的机会,限时识记。
(6)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及读词语的方法反馈学习情况。
3.小组学写6个生字。
(1)请学生自己描红,初步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
(2)老师板书,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描红进行点评。
(3)学生自己书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阅读 背诵
1.直接导入,出示第一幅挂图。
2.以第一行诗句的学习为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
(1)请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此句。
(2)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相机引导:古诗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把词语的理解,用通顺的话说出来,就可以理解诗意了。
(3)请学生在解决完生字意思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4)以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后三行诗句。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学生汇报,老师适当补充。
(6)老师创设情境,想象唤醒思维。学生闭眼,随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7)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3.课中休息:早晨能够找到春天,歌曲中也能找到春天,齐唱《春天在哪里》。
4.导入第二首诗的诵读理解:不仅早晨有春天,歌声中有春天,乡村里更能找到春天。借导入语解释诗题《村居》的意思。
5.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6.巡视中发现学生对两句写景的诗句不好理解,更不好组织语言。所以在学生汇报时出现困难,老师及时调整,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后两句很好理解,学生一点即通。
7.同桌合作,再次互相讲一讲此诗所讲的故事。
8.男女生比赛读两首古诗;一分钟时间快速背诵古诗;请几位学困生试背古诗;会背的同学集体背诵。
9.课堂小结:评评自己组的表现,评评别组同学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及学会欣赏他人的品质。
反思:
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多半时间学生都在小组内进行紧锣密鼓的学习,学有实效,且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第二课时在最后应该拓展一下,学生背过的古诗也多,让学生试着找一些春天的古诗,或画一画春天,写一写春天。
第一首古诗还是让学生去说,第二首古诗几乎都是老师说的。对学情分析不够,事先铺垫不够。
第三篇: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课《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
张 碧 【课 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四年级孩子对于学习写景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因为年龄的局限、空间的局限,孩子们无法真正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因此在课堂上,我运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和多媒体课件来使孩子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现在的孩子一直学习语文,但常常遇到作文退缩,或虽写出作文,言语苍白,不够生动。而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是指导孩子写作的好契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同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说一说、写一写(即“小练笔”),以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渲染下,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言语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想象,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在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并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说一说”、“小练笔”活动中,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孩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光,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之美。【教学难点】
1.培养通过丰富想象、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课
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想象体悟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示“木”做偏旁时书写注意事项)。
二、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1.播放桂林山水视频,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美景。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播放桂林山水美景图片,伴着悠扬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对桂林山水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对后面的学习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
2.朗读课文词语,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词语归类学习,让孩子初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丰富性,积累词语,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帮助。)
3.指导“澜”的书写,回忆汉字字型记忆方法、书写规则。
三、走进文本,感悟漓江水之美、山之美。
1.感悟漓江水之美。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读文,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孩子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静?该怎样朗读呢?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清?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播放音乐,师:此时,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荡舟于漓江之上,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低下头,我们看见了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可以看见……)
从“无瑕、翡翠”感受漓江水绿,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多彩。
(3)总结,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结学法----“四读学习法”:初读、精读、悟读、诵读。
3.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自学第3自然段,感悟山之美。
(1)读“温馨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补充“象鼻山”的传说,感悟山的“奇”,进行说话练习。)
(4)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以读代讲,体会山水交融之美。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如何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总-分-总),体会文章表达特点。
六、学习致用,练笔模仿: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
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得(),奇得(),奇得()。
世园会的花真香啊,香得(),香得(),香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巧借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搭起了写话的平台,这样既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阅读《浓碧》,懂得多种形式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
2.阅读其他文人墨客游览过桂林以后留下的足迹,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再次了解关于桂林山水的作品,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向往,同时体会到了同一事物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八、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阅读《徐霞客游记》,感受我国大好河山之美。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里推荐相关资料,就是要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
甲天下
(分)
水:静
清
绿
比喻
(总)
(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山:奇
秀
险
排比
画中游
第四篇: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课《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孩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光,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之美。【教学难点】
1.培养通过丰富想象、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作,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示“木”做偏旁时书写注意事项)。
二、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1.播放桂林山水视频,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美景。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播放桂林山水美景图片,伴着悠扬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对桂林山水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对后面的学习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
2.朗读课文词语,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词语归类学习,让孩子初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丰富性,积累词语,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帮助。)
3.指导“澜”的书写,回忆汉字字型记忆方法、书写规则。
三、走进文本,感悟漓江水之美、山之美。
1.感悟漓江水之美。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读文,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孩子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静?该怎样朗读呢?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漓江的水清?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播放音乐,师:此时,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荡舟于漓江之上,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低下头,我们看见了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可以看见……)
从“无瑕、翡翠”感受漓江水绿,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多彩。
(3)总结,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结学法----“四读学习法”:初读、精读、悟读、诵读。
3.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自学第3自然段,感悟山之美。
(1)读“温馨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补充“象鼻山”的传说,感悟山的“奇”,进行说话练习。)
(4)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以读代讲,体会山水交融之美。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如何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总-分-总),体会文章表达特点。
六、学习致用,练笔模仿: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
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得(),奇得(),奇得()。
世园会的花真香啊,香得(),香得(),香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巧借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搭起了写话的平台,这样既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阅读《浓碧》,懂得多种形式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
2.阅读其他文人墨客游览过桂林以后留下的足迹,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再次了解关于桂林山水的作品,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向往,同时体会到了同一事物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八、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阅读《徐霞客游记》,感受我国大好河山之美。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里推荐相关资料,就是要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
甲天下
(分)
水:静
清
绿
比喻
山:奇
秀
险
排比
(总)
画中游
(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失物招领》教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
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
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
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⑴ 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读生字。
教师强调读准:
后鼻音:同、工、请、双。
前鼻音:观。
⑵
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巧记字形:
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
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
熟字带生字的方法:
失──先 观──现 工──江 准──推。
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
人──队 又──双 青──请 见──现 格──各。
比较“洞──同 请──青 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⑶ 理解字意:
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⑷ 再现检测:
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
自由读、开火车读。
词语:
班级 同学 周围 排队 请进 准备
句子:
① 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 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4、复习巩固:
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
认(认真)准(准备)先(先进)各(各自)
难(难题)失(失去)备(备课)队(少先队)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
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