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0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

吉水县城南小学刘云明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总结——达标检测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

2、桂林山水

2、明确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

1、先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再对子交流学习重点词意思。

无暇、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

3、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学习。其它小组学生进行点评

三、合作探究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我理清了文章的条理:课文先以_________________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桂林山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四、拓展总结:略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wúxiápāndēngtàishānluò tuo

()()()()Píng zhàngbō lán zhuàng kuòfēng luán xióng wěi

()()()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激情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

2、明确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②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③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试互背课文。

三、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

1、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①桂林山水是什么样子?你想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2、展示交流:静、清、绿。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写法。(出示多媒体课件)

3、展示点评:让生试着用先感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它特点。

4、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 5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和桂林山水的特点,6、指一小组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其余小组同学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全文,升华主题。

7、分小组有感情朗读、引导背诵全文,深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四、拓展总结

1、桂林的山水真美啊!同学们你们还知祖国的山水和她一样的美吗?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体会是什么?

3、总结: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写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我们更应把这课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写作当中去,让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好。

五、达标检测

1、词语补充完整。

波()壮阔水平如()峰()雄伟

()地而起危峰()立奇峰罗()

2、请仿照例句为你熟悉的景色写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附:板书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漓江水静、清、绿

山水分述桂林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二篇: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②指名读,并点评。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2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第三篇: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②指名读,并点评。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菜园》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辛苦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2 懂得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3 自学生字和新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体会它的作用。

2、学习从课文内容理会思想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预习探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都去过素质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了种白菜,挖 红薯。也许你们认为很好玩,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仅仅只干了十来分钟,其间的艰辛你们并没有尝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父亲的菜园》,体会种菜的辛劳。

2、板书课题。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读。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1)出示生字课件,认读、组词、注意写法。狰 狞 炒 伺 蚯 蚓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父亲不怕艰难险阻,开垦自己的菜园,在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终于使一块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翡翠似的菜园。)

板书: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品读感悟: 明确目标,体会思想。

合作交流

1、读阅读提示,看看有几个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3 汇报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各小组成员补充。

(2)老师出示多媒体:(朗读下列句子)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3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从这些淳朴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心是多么的强)板书: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4、出示多媒体:说说你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

没有了新鲜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2)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 上。

(二)、感受父亲的智慧

1、学生理解:要想种菜,对土地有什么要求吗?(肥沃)

2、学生找出父亲把土地变肥沃的办法。巩固延伸:

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板书:

父亲的菜园

不怕困难

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坚持不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优 质赵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玉 兰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优 质吴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慧 英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公 开赵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玉 兰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 年公 开吴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慧 英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年级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吴 慧 英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赵 玉 兰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教案)

教材分析

文章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市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个别化 对象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方法来仿写一处自然景观。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自我诊断

课前导学

1、检查课前要求背诵的2、3自然段的情况。

课堂研讨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巩固拓展 1.全班背诵课文。课后作业 基础 作业 1.抄写字词。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 提高

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6题仿写一处自然景观 预设导学 预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五篇: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

2桂林山水

基础过关

一、给多音字组词。卷juàn()juǎn()

屏pínɡ()bǐnɡ()

似sì()shì()

二、看拼音,写词语。bō lán

luó liè

pān dēnɡ

tū wù

pínɡ zhànɡ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秦()

瑕()

绵()

峦()

驼()泰()

假()

棉()

恋()

蛇()

四、选择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恰当解释。

“危”的解释有:A.不安全

B.损害

C.高的,陡的D.端正 1.桂林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他这种危害人民财产的行为,必将受到惩罚。().3.河面的冰很薄了,如果还在上面滑冰是很危险的。().

五、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形态()()

(____)(____)如镜

()()雄伟 危峰()()奇峰()()()()明丽()()而起

波()壮()(1)上面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形容山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词语形容水面很平静,有这样意思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等;这个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等。

六、选词填空。

欣赏

观赏

玩赏

1.夏夜昙花开了,清香扑鼻,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2.音乐会上,观众们尽情地()美妙的音乐。

七、补充比喻句。

跟我学

补充比喻句,要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再想一想,具有相似特点的其他事物都有哪些,然后选择最恰当的事物来比喻所写的事物。

1.连绵的山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腰上的公路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天的田野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应用

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漓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桂林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这两种修辞手法。

九、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春之济南

春之于济南,如同冬之于西安,夏之于武汉,秋之于广州,没有诗词歌赋的那般美好,有的只是特色——狼狈中透着刚强。

之所以说“春之济南”而不说“济南之春”,乃是由于这济南的春天实在不是记忆中的春天。记忆中的春天似乎应该是这样的:微风轻吻着柳枝,抚摸着水面;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中爬过,柔风和着细雨送来花香和燕叫„„

济南的春天有的只是风——粗野任性的风。瞧吧,“呼——”漫天的黄风刮起,使得姑娘穿不上裙,小伙打不了球,老奶奶晒不了太阳。这一刮连花也不敢献媚了,枝也不敢咧嘴了,草儿也不敢摇头晃脑了。难怪老舍先生说:“有这样的风在这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风,春天的影子在济南才显得格外刚强。瞧那千佛山上,一团团的墨绿抖起阵阵巨浪,活像绿色的海;瞧那大明湖里,明波万里使劲扭动着,宛若一面歌舞的镜;瞧那趵突泉,喷吐着跳跃着,舔着野风的脚。早归的鸟和使劲飞舞的风筝嬉戏着,诉说百日的离别;吐艳的丁香、海棠跟狂钻的柳条比武着,傲视春风的戏弄;新蒲同舟楫共舞,欢庆严寒的退去„„

春之于济南是自然造物之美,是败笔中的闪光点,是偶然中的奇特。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刚强—()

奇特—()

宛若—()2.济南春天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舍说“有这样的风在这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济南春天的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妙笔生花。

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想象出来。

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水平如镜的昆明湖„„使我深深地陶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桂林山水

一、试卷

卷起

屏幕

屏住

似乎

似的二、波澜

罗列

攀登

突兀

屏障

三、秦岭

泰山

无瑕

假期

绵羊

棉花

山峦

留恋

骆驼

毒蛇

四、1.C 2.B 3.A

五、万千

水平

峰峦

兀立

罗列

色彩

拔地

(1)水平如镜、波澜壮阔

形态万千、峰峦雄伟、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拔地而起

(2)风平浪静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六、1.观赏

2.欣赏

七、1.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2.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3.一个金黄色的大地毯

八、1.静

绿

2.排比

比喻

九、1.坚强

奇怪

好像

2.狼狈中透着刚强

3.粗野任性的风

漫天的黄风刮起,使得姑娘穿不上裙,小伙打不了球,老奶奶晒不了太阳。4.这一刮连花也不敢献媚了,枝也不敢咧嘴了,草儿也不敢摇头晃脑了。

十、结合自己平时所观察的事物说说它的特点即可。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流程

    2《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文......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 桂林山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桂林山水》一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介绍了桂林山水。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1......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冗立、连绵不断”等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唐梅芳 一、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2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自读自悟体会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