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时间:2019-05-12 12: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第一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诗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时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或许还能更早。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览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说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四、小结全课,练习写字。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

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 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自由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预设:品读句子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②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作者在写漓江水特点的时候,开始用对比的方法,凸显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可相机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回忆学习漓江水特点的顺序点拨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桂林山的特点,自主体会感悟。

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④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参看句子②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4.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小结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了解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3.回顾全文,欣赏桂林山水视频,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1.配乐朗读: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如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2.联系课文,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补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请你用笔记下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或文章,或诗歌,或地形地貌解读资料,进行综合性学习,可朗诵诗歌,可当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报等等。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画中游 甲天下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学(5分钟左右)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三)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

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二、自学

(一)预习生字的情况

1、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

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

3、指导书写:瑕、攀、泰

(二)检查读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互学(不超10分钟)

1、出示互学的要求,并合作完成。

2、小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生字词的情况,要每个组员过关。

3、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显示了漓江的独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应了漓江“______”的特点。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测评

1、智引精练,灵活拓展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内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4)句式练习

A、天气真热啊,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反思

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自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三、互学

1、谈话激发合作兴趣,组建合作小组学习。

2、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4、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

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

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

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

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

生。

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

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

预设生:水平如镜。

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静、清、绿。

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

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

生读。

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

生。

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读。

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预设生:小鱼、浮萍。

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

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

生。

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预设生:排比和比喻。

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

生读。

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

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

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

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生。师适时

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

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

生读。

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

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峰峦雄伟。

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

预设生:红叶似火。

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

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

生:想。

师:请看!(播放画面8)

生齐读。

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

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翠绿。

师:竹笋呢?

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明丽也就是?

预设生:艳丽。

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

生。

师:怪石嶙峋呢?

生。

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

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

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

生。

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

生读文。

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

生再读。

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

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

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

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

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

生说。

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

预设生:遥相呼应。

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

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

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五、测评

(一)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

生答。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

生齐诵。

(二)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三)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汉字悠久历史及其魅力,此外,还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感受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让生命在增长知识和提升感悟中得到成长,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味道。)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桂林山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思考、发现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抢答”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得以真正发生;此外,本环节还安排了小老师“一对一”检查队员通读课文、全班齐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了课堂的全员性特点。)

四、学习“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4、导游词转化(全段背诵)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对游客介绍“漓江的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学习“漓江的水”,在这个环节学习中,指导学生通过调整段落格式发现“漓江的水”特点,并引导学生采用抓住特点背诵的方法和填空的方法进行课文背诵,从而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再采用导游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将记忆的段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个环节也更能体现了“三角形”理念的“真学”特点,课堂中摒弃了形式主义。)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在语文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学习、课文朗读等,课堂里还有儿童诗,儿童诗是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学习安排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的生命里多一些诗意与美好,让课堂多一些生命成长的气息。)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设计

桂林

山水

(奇秀险)(静清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将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结合,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请有实地感受的同学具体谈一谈。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4.检查自读效果。

(l)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2)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精选)

《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屏障、危峰兀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课件出示)著名的五岳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这些山令人赞叹不已;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这些水让人心旷神怡。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课件出示诗歌及桂林图片)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请你们猜猜它描述的是哪处美景?

2、学生赏图,读诗,交流美景属于桂林风景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里的独特景色。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

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课文同学们读完了,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大家又学会了多少,我们共同检测一下。

3、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玩赏、无瑕、攀登、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遇到不认识的请教同桌。(2)指名领读。(课件一个一个出示生词,找2~3名学生领读。)(3)指导学生开火车赛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澜、瑕、攀、泰”的写法。注意“澜、攀”的笔顺和结构;“泰”的下部是“”,不要写成“水”。(5)理解词语。

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理解、学会的词语。

(6)引导质疑,集体解决:还有哪些词大家不理解,说出来,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学生质疑,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将本课生字新词全部学会了,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想必大家现在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先自由读一遍,一会儿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比刚才有进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己说一说你哪里读得更好了。

师:大家的进步要归功于反复练习,这便是朗读的妙处。朗读还能帮我们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师建议大家用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标注出来。

5、学生交流汇报。

6、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总—分—总”的写法。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设计:抄写词语,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自己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整体回顾;抄写词语,丰富积累,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为下一节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大海

西湖

香山

泰山 红叶似火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波澜壮阔(1)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两组词语搭配起来,形成一个“的”字结构的短语吗?(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3)词语也是有感情、有画面的,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读出词语蕴含的情感,展现词语中的画面吧!(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短语,引导学生注意“波澜壮阔的大海”与“水平如镜的西湖”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不同。)

2、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入《桂林山水》,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丽。

二、借助图片,直观感受

过渡: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课件出示:“配乐欣赏”。

欣赏的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共同构成了桂林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多像一只威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青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啊!一只多么逼真的大象!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啊!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了解漓江的水。

1、教师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吗?

学生齐读描写“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视频: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带着赞叹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3)多次指名读后指导背诵。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演示“水中倒影”。(3)看了视频,同学们说说对漓江水的“清”的感受。

(4)朗读指导: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呢?(5)齐背。

4、绿。(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桂林“半边渡”的风景图片,学生观赏。

师: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朗读描写以上特点的句子。

6、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二)了解桂林的山。

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第2、3自然段的叙述方法相似,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1、分小组讨论,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3)观察课件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预设:“奇”。

课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预设:“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预设:“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的?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

3、启发想象桂林山的“奇”“秀”“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桂林的山”这一部分内容。

四、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

2、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桂林美景。

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绮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3、齐读第4自然段。

4、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播放关于桂林美景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五、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描写桂林山水时作者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课文主要写桂林山水,为什么还要在写山水前介绍其他山、水的特点?(通过对比,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

小结:这就是使用排比和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今后写景时,我们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这样我们的文章也会更加美妙。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写一写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_《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排比句的言语实践,尝试用一段话描写一处风景;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⑤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①排比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分号的用法;

②排比句的言语实践,用一段话描写一处风景;

③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难点:

①排比句的言语实践,用一段话描写一处风景;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

制作课件。(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泰山、香山的图片;)

第一课时

·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首先,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山和水;

然后,教师展示桂林山水风光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请学生用一个字、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学生所说字词;

最后,教师总结,引出《桂林山水》,并板书课题。

(由学生自身经验入手,容易拉近师生关系,而且便于学生理解,不会显得很突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读,解决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在诵读中,自我感悟刚刚解决的疑难问题,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言语实践,积累运用

1.漓江的水

①齐读一、二自然段。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出发,描写一处景物。)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引读;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小组引读;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在指导中学习体会排比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分号,讲解分号的用法及作用。)

2.桂林的山

①自读课文,结合插图来欣赏。

②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打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相同的段落句式,进一步体会排比及分号的意义及用法。)③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

(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⑥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漓江的水{清

绿

桂林的山{秀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言语实践,积累运用

1.漓江的水

①齐读一、二自然段。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出发,描写一处景物。)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引读;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小组引读;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在指导中学习体会排比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分号,讲解分号的用法及作用。)

④识记,课文填空。

我看见过()的大海,玩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想象。)

⑤运用,仿写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____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____啊,____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2.桂林的山

①自读课文,结合插图来欣赏。

②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打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相同的段落句式,进一步体会排比及分号的意义及用法。)③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

(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④识记,课文填空。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像(),像(),像(),(),();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

⑤模仿,句式练习。

A.说说像什么: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_____________

B.桂林的山真奇啊,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秀啊,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险啊,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__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语实践,积累语言。)

⑥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3.山水相映

①观看山水相融的桂林山水图片,体会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朗读中,体会“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教师再加以讲解,帮助理解。)

③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④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自由朗读,巩固理解

(在朗读中,巩固理解,在阅读中结束本课。)

·出示作业

任选两项:

1.在书里的插图上写一句赞美桂林山水的话;

2.给桂林编写一两条广告词,宣传桂林的迷人风光;

3.仿照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句子,选一处你熟悉的景观,写一个小片段。(有选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千篇一律。)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下面给大家分享《桂林山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训练用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课文内容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一、梳理文章脉络,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所以打算本学期从课内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篇文章是训练用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教学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题目:

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B、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训练,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轻松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扶放结合,注重学法迁移。

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接着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静、清、绿,一是“静”,从感觉上来写;二是“清”,从视觉上来写;三是“绿”,运用比喻,从想像上来写。又让学生通过句子的比较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后通过品读,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绿的特点。

漓江的山与桂林的水在写作方法上是相同的,根据这个相同点,在教学桂林的山时,总结学习漓江水方法:读——找——品——诵,并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抓住关键词,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理解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最后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对比学习,总结表达方法。

第二段是写漓江的水,由大海和西湖引出漓江,突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漓江的水的特点,这三个句子,都是表现漓江的静态特点,构成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段落的结尾一句,是写漓江的动态特点,将船的“前进”与岸的“后移”进行比较,并统一起来,富有韵味。

第三段是写桂林的山,也是先由泰山和香山引出桂林的山,然后从三方面具体描写桂林山的特点,而且,每一个特点之中都运用了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美感,很有吸引力。

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二、三段的在表达方法方面上特点,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认识不足,提升自我。

1。少数学生还处于假期散漫的状态,思维能力有些慢。

2。如能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效果会好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认真思考,不断琢磨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2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的一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山水画和一篇文字优美的短文组成,课文抓住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指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即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教学中,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作品描绘的意境之中。

一、凭借情境,理解词句,训练语言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常常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解词释句,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学生也感到索然无味。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对漓江水“静”、“清”、“绿”这个排比句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并懂得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我采用比较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非说不可的问题,即“漓江的水真清啊!真静啊!真绿啊!”让学生讨论体会老师写的和书上写的哪种好呢?为什么?通过思考,学生有的说:老师说的不好,说得太空洞了,只说了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究竟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静到什么程度,别人听了一点也不明白。有的说:书上写的好,具体写出了漓江水清、水绿、水静。还有的说:书上写得形象,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来比喻漓江的水,使我们不但看到了漓江水的颜色,还感觉到了水的光波。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既理解了“无瑕”、“翡翠”的意思,又知道了作者是怎样把“水”写具体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启发引导,主动参与,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去养成自己的良好素质。因此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中去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都产生了想去饱览祖国名山秀水的愿望;这时我板书课题,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好吗?学生感到十分新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屏幕出示桂林山水图片,结合文字,引导学生去把握全文内容,去学词学句学篇,让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教学桂林山的特点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启发想象桂林山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形状,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指导方法,掌握钥匙,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看图,重点放在怎样观察上;学文,重点放在怎样理解上。看图时,训练学生明确观察点(在漓江的船上);讲求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先水后山,再小舟、竹筏、树木、花草等);强调要细致具体,看清每一景物的形状、颜色、特点及空间位置,要求看得准确,看得完整,每一观察都紧扣课文。学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二课时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进而帮助他们总结了“读、想、找、议、悟”的读书方法。然后利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理解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就使学生的读写基本功在训练中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3

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学习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体会,形成独特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作者饱含的思想感情。

另外,在讲授过程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句子,学习写作方法。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引导学业生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练,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在学习描写桂林的山的部分时,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其他学生勾画文中采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尝试作简单分析,这也是对前面学习桂林的水的部分时老师所讲知识点的一个夯实巩固。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4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内容。下面就《桂林山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在就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既重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和培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文课,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在课前用欣赏《我想去桂林》这首歌导课,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带着去桂林的欲望走进文本,上完新课,让学生怀着无限的向往,再次走进文本,请学生欣赏课文情景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并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为学生课件出示阅读链接——配乐诗朗诵(贺敬之的《桂林山水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情趣,搜集资料和积累知识的欲望。

三、在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取的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主要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的两个排比句,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读,指名个别读,比赛读,齐读,师引导读等方法重点教学。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会有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感悟。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桂林山水在作者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真得很美,学生从阅读中能很快体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优美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我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用心感悟。

四、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设置了几个相当好的教学情景。艺术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延伸中的配乐朗诵,既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又增强了学生的朗读情趣。新颖的板书设计,不仅让学生从理性上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从直观上看到一幅活生生的桂林山水画,同时还让学生从课文课堂上感受到美学的魅力所在。

五、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

(1)我讲的太多,没有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2)课堂中前松后紧,对前面学生容易掌握的课文内容讲得太细,尤其是各种不同的朗读,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对后边的知识回顾,写作技巧,拓展延伸等环节的内容只是点到为止。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探索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生动。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5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我在课间谈话时用一则小故事引入,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学生欣赏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说:“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虚传。”有的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虽然学生在欣赏时,非常的投入,表达的学生也很多。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师生对读,学生品读、评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三、品味句子,学习表达方法。

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还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学写景的文章,主要就是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重点句子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下载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寺庄乡东寺庄中心小学: 晁士姣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描写山水的文章。本单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2.指导......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2、板书:桂林山水。二、设境激趣,触发情感1、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2、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

    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名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引领全文,接......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文本细读】《桂林山水》是一篇记写桂林优美风光的经典之作。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长卷。作者对......

    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

    2桂林山水 基础过关 一、给多音字组词。 卷juàn( )juǎn( ) 屏pínɡ( )bǐnɡ( ) 似sì( )shì( ) 二、看拼音,写词语。 bō lán luó liè pān dēnɡ tū w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备课日期_________ 设计者:辛超使用者______学生______班级_________组___号 上课日期_________ 【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 1. 掌握......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反思[5篇模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