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08: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

第一篇: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

2桂林山水

基础过关

一、给多音字组词。卷juàn()juǎn()

屏pínɡ()bǐnɡ()

似sì()shì()

二、看拼音,写词语。bō lán

luó liè

pān dēnɡ

tū wù

pínɡ zhànɡ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秦()

瑕()

绵()

峦()

驼()泰()

假()

棉()

恋()

蛇()

四、选择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恰当解释。

“危”的解释有:A.不安全

B.损害

C.高的,陡的D.端正 1.桂林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他这种危害人民财产的行为,必将受到惩罚。().3.河面的冰很薄了,如果还在上面滑冰是很危险的。().

五、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形态()()

(____)(____)如镜

()()雄伟 危峰()()奇峰()()()()明丽()()而起

波()壮()(1)上面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形容山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词语形容水面很平静,有这样意思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等;这个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等。

六、选词填空。

欣赏

观赏

玩赏

1.夏夜昙花开了,清香扑鼻,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2.音乐会上,观众们尽情地()美妙的音乐。

七、补充比喻句。

跟我学

补充比喻句,要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再想一想,具有相似特点的其他事物都有哪些,然后选择最恰当的事物来比喻所写的事物。

1.连绵的山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腰上的公路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天的田野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应用

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漓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桂林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这两种修辞手法。

九、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春之济南

春之于济南,如同冬之于西安,夏之于武汉,秋之于广州,没有诗词歌赋的那般美好,有的只是特色——狼狈中透着刚强。

之所以说“春之济南”而不说“济南之春”,乃是由于这济南的春天实在不是记忆中的春天。记忆中的春天似乎应该是这样的:微风轻吻着柳枝,抚摸着水面;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中爬过,柔风和着细雨送来花香和燕叫„„

济南的春天有的只是风——粗野任性的风。瞧吧,“呼——”漫天的黄风刮起,使得姑娘穿不上裙,小伙打不了球,老奶奶晒不了太阳。这一刮连花也不敢献媚了,枝也不敢咧嘴了,草儿也不敢摇头晃脑了。难怪老舍先生说:“有这样的风在这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风,春天的影子在济南才显得格外刚强。瞧那千佛山上,一团团的墨绿抖起阵阵巨浪,活像绿色的海;瞧那大明湖里,明波万里使劲扭动着,宛若一面歌舞的镜;瞧那趵突泉,喷吐着跳跃着,舔着野风的脚。早归的鸟和使劲飞舞的风筝嬉戏着,诉说百日的离别;吐艳的丁香、海棠跟狂钻的柳条比武着,傲视春风的戏弄;新蒲同舟楫共舞,欢庆严寒的退去„„

春之于济南是自然造物之美,是败笔中的闪光点,是偶然中的奇特。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刚强—()

奇特—()

宛若—()2.济南春天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舍说“有这样的风在这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济南春天的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妙笔生花。

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想象出来。

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水平如镜的昆明湖„„使我深深地陶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桂林山水

一、试卷

卷起

屏幕

屏住

似乎

似的二、波澜

罗列

攀登

突兀

屏障

三、秦岭

泰山

无瑕

假期

绵羊

棉花

山峦

留恋

骆驼

毒蛇

四、1.C 2.B 3.A

五、万千

水平

峰峦

兀立

罗列

色彩

拔地

(1)水平如镜、波澜壮阔

形态万千、峰峦雄伟、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拔地而起

(2)风平浪静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六、1.观赏

2.欣赏

七、1.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2.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3.一个金黄色的大地毯

八、1.静

绿

2.排比

比喻

九、1.坚强

奇怪

好像

2.狼狈中透着刚强

3.粗野任性的风

漫天的黄风刮起,使得姑娘穿不上裙,小伙打不了球,老奶奶晒不了太阳。4.这一刮连花也不敢献媚了,枝也不敢咧嘴了,草儿也不敢摇头晃脑了。

十、结合自己平时所观察的事物说说它的特点即可。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

吉水县城南小学刘云明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总结——达标检测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

2、桂林山水

2、明确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

1、先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再对子交流学习重点词意思。

无暇、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

3、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学习。其它小组学生进行点评

三、合作探究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我理清了文章的条理:课文先以_________________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桂林山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四、拓展总结:略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wúxiápāndēngtàishānluò tuo

()()()()Píng zhàngbō lán zhuàng kuòfēng luán xióng wěi

()()()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激情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

2、明确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②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③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试互背课文。

三、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

1、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①桂林山水是什么样子?你想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2、展示交流:静、清、绿。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写法。(出示多媒体课件)

3、展示点评:让生试着用先感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它特点。

4、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 5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和桂林山水的特点,6、指一小组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其余小组同学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全文,升华主题。

7、分小组有感情朗读、引导背诵全文,深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四、拓展总结

1、桂林的山水真美啊!同学们你们还知祖国的山水和她一样的美吗?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体会是什么?

3、总结: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写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我们更应把这课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写作当中去,让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好。

五、达标检测

1、词语补充完整。

波()壮阔水平如()峰()雄伟

()地而起危峰()立奇峰罗()

2、请仿照例句为你熟悉的景色写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附:板书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漓江水静、清、绿

山水分述桂林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教案)

教材分析

文章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市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个别化 对象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方法来仿写一处自然景观。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自我诊断

课前导学

1、检查课前要求背诵的2、3自然段的情况。

课堂研讨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巩固拓展 1.全班背诵课文。课后作业 基础 作业 1.抄写字词。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 提高

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6题仿写一处自然景观 预设导学 预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诗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时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或许还能更早。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览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说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四、小结全课,练习写字。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

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 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自由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预设:品读句子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②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作者在写漓江水特点的时候,开始用对比的方法,凸显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可相机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回忆学习漓江水特点的顺序点拨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桂林山的特点,自主体会感悟。

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④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参看句子②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4.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小结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了解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3.回顾全文,欣赏桂林山水视频,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1.配乐朗读: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如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2.联系课文,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补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请你用笔记下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或文章,或诗歌,或地形地貌解读资料,进行综合性学习,可朗诵诗歌,可当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报等等。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画中游 甲天下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流程

2《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画。(出示抄好第三小节课文的小黑板,一个学生上讲台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这两个词我不懂。

师: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红叶很多,很有名。红叶就是枫树叶。

师:(把学生画出的词念一遍)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我来南宁的时候,看到南宁也有山。南宁的山是连绵起伏的(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画一挺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生:(齐)拔地而起。

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连。

〔教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鲜明的词的形象,进而理解抽象的词。〕

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师:(指老人山)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着远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师: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着。

师: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生:等我们骑上去。

师:对。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饮水。

师:对。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

师:(示词卡)“万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样子很多。

师:就是说变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师:(板书:奇)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说样子很多。

生:很少见的。

师:对了。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师: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生:叫奇峰罗列。

师:“罗”是什么意思?

生:散开的。

师:对。“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生齐念)

师: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师: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生:危险。

师:你们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个注释(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生:用第三个。

〔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分析字在词中的作用,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义项,这是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好方法。〕

师:对。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师: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生:怪石嶙峋。

师:(出示词卡)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生:(念课文)

师: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生:是说山陡。

师:山陡,不易通过。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抽象概括,学生难于理解。教师运用了描述、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认识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事物的词,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词素进行分析,化难为易,顺应了学生接受知识、理解词语的思路发展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深刻了。〕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师:“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生:秀丽、秀美。

师: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竹笋。

师:色彩明丽就是颜色鲜明,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色彩明丽?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师:色彩明丽就是很美。色彩明丽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

生:明丽。

师:丽才是美。“明”呢?

生:鲜艳。

生:明快。

师:对了。明快,色彩明快、美丽。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

师: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写在漓江水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几句话,也是衬托的话。”教师简短的提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两节课文结构相似,避免重复的讲解。〕

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

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势很雄伟。

这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

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生:(念课文)

师: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还有---

生:还有迷蒙的云雾。

师:(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生:不是。

师: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生:连绵不断。

师: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蓝的江中行走。

师: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师: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船上的人在美丽的江中游览,好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

师: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现在不做,到作文课时再做。

这课学完了。这课开始就写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写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写桂林的山水像连绵的画卷。现在请四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

〔开头讲文章的层次,讲完课文回过头来再理一遍,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

生:(读课文)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从对桂林的山水的爱,引导到对祖国山水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丽。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

〔利用形象,激发想象。给“山水”一词找近义词,再组成各种形式的词组,而后让学生造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培养学生组合词语和变换句式的能力。〕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一.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二.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出示小黑板)

漓 江 波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下课

下载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四年级下册《2.桂林山水》的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2.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精选)

    《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屏障、危峰兀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寺庄乡东寺庄中心小学: 晁士姣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描写山水的文章。本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练习题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下面生字拼音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 穆,mù, 皑,jǐ,涓,juān,咫,chǐ, 脉,mài,卉,bēn,蹄,tí,呈,chén,......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1......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备课日期_________ 设计者:辛超使用者______学生______班级_________组___号 上课日期_________ 【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 1. 掌握......

    桂林山水练习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 1.“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的意思是( )。 2.“丢盔弃甲”中的“甲”的意思是。 A.天下的第一位。 B.居第一位。 C.某些动物身上的硬壳。......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