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定稿)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教 案
【导入】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准,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如,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频发。1.土壤侵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点拨】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滥采滥伐,造成地表植被严重破坏,使得原有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大大降低,加速了地表土壤的流失。阅读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 明确以下几点 ①水土流失的原因 ②水土流失的危害(2)土壤侵蚀的后果
【点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2.荒漠化的原因及后果
【点拨】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阅读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明确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 1.全球变暖
(1)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
【点拨】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3)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点拨】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在北部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爆发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将更加频繁。2.臭氧层破坏(1)原因
【点拨】人类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2)危害
第二篇:2018年高一地理教案 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档资料
高一地理教案 自然灾害与人类
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能力目标: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探究洪灾成灾特点,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一、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
1991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94年、2018年大规模的洪水又接连发生。尤其是98年洪水至今还是让人记忆犹新,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分析: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1、如何理解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第 1 页 探究: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认识洪水和洪灾
1、读课本P87分析什么是洪水?洪灾?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P87课本,分析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填写表格。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2、1)洪水致灾有几个基本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洪水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P88并分析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第 2 页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因素影 响 流域汇水速度 河道排水速度
哪个因素与流域汇水速度呈现负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在无人区能形成洪灾吗?思考洪灾发生的区域,人类活动与洪灾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P89探究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或加剧洪灾的?试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第 3 页 _______________ 6)打开知识窗(P89)
1、探究泥石流的定义、特点,了解泥石流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泥石流应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泥石流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P90 洪灾 项目内 容 监测和预报 防
第 4 页第 4 页 治 措
施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探究:植物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哪种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例分析:
例1: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4-2-1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 洪水 B 风暴潮 C 干旱 D 水土流失 E 泥石流 F 台风(1)图示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I与I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II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IV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第 5 页第 5 页 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洪水、风暴潮、干旱、台风四种气象灾害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防御措施的知识,同时,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读图(一)、图(二)、图(三),比较后可以看出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自然灾害,首先是干旱,其次是洪水。读图(四),对照I、II、III、IV四地区,逐渐在图(一)、图(二)、图(三)中找出上面四地区各自的自然灾害,即可归纳四地区共同的自然灾害有洪水、风暴潮、干旱和台风。地区IV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的分布最为集中,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实例,应从象气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防御措施着手,如为减轻旱涝灾害的损失,要加强对江河治理、植树造林等。
答案(1)A C ABCF C D E(2)DE CF AB(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
第 6 页第 6 页 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③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信息反馈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还有什么疑惑和困惑?
第 7 页第 7 页
第三篇: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说课稿
时间:20xx年4月23日星期五(第八周)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下午要上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本节准备用1课时的时间讲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以下分析:
一、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中的内容,在学习了前两节自然灾害概念、特点和分布规律后,这一节主要学习《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本节内容是探讨人类生活中不合理的生产生活会诱发自然灾害和现代生活中人类如何缓解自然灾害。本节是对第一章知识的升华,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也有影响,同时对今后学习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有重要影响。所以学好本节,能为今后生活中的防灾和减灾打好基础。
2、本节的难点、重点知识
(1)人类活动不当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加重;
(2)人类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和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引发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二、分析教学目标
在进行素质教学的同时,我们的学生还面临高考。因此,我着重从知识、能力和思想上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人为原因是怎样引发自然灾害的;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3)认识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能更好的防治自然灾害。
结合身边的生活事例来观察、分析,丰富地理知识,为考试做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制定了目标2: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的解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保护环境的意识,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利用辩证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三、分析学生
高二文科学生好学心强,善于思考,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强,地理基础知识相对丰富;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分析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图导图解法、材料分析法
这节课涉及的图、材料较多,许多地理知识都通过图、材料来表达。通过导图解法、材料分析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分析学法
1、导学法
2、探究式学习法为主
六、分析教学过程
(一)本节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本节首先回忆知识点引出人类研究自然灾害的好处,运用辩证关系点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展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利和弊;
2.运用实例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的产生,并点出不合理人类活动诱发灾害的防治措施;
3.用图片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不能避免,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可以采取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预防灾害的发生和降低灾害的损失,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之一。
新课教学活动完成后进行教学小结,并通过知识网络让学生分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布置
课后理解记忆本节知识体系
七、小结
本节教学任务的创新之处: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主线、以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为模式,通过导学法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掌握、理解新知识,教学过程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自觉参与教学,并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总结规律,培养思维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知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为学生今后学习进一步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和树立了信心。
第四篇: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知识与技能:认识洪水的概念,区别洪水和洪灾;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了解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理解洪灾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能以洪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 总结归纳
教学重难点:洪灾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果说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与能量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那么什么又是自然灾害呢?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啊?
学生举例:(出现问题:有的同学在这时就混销了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待在后面解决!)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分类(板书)
1.含义:是指自然界发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2.自然灾害按成因的分类:
(1)气象灾害:暴雨、洪水、干旱、冷冻害、浓雾、沙尘暴等
(2)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3)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等
(5)宇宙灾害:宇宙有害射线、磁暴等
(6)人为自然灾害: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为自然属性的灾害,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陷等
过渡:洪灾是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请大家看图4-2-1
二.教材案例————洪灾(板书)
1.什么是洪灾?
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出现象的统称
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胡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2.洪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直接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文艺瘟疫和传染病。
间接危害:供水、电力、交通等的中断。
过度:洪灾无论是对我们的国民经济还是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么洪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三、洪形成的原因(板书)
(板书)洪灾形成的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
师:同学们是不是有洪水就一定会产生洪灾呢?
学生回答:
师:当然不是,若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人类的活动,就不会造成洪灾;而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并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也就形成了洪灾。因此洪灾的形成必须具备连个基本的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试着分析洪水形成的原因?
(1)洪水形成的原因:
天气、气象原因:强降雨,大量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自然原因 : 地质作用堵塞河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
人为原因:(堤坝决口)
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汇水速度 > 排水速度 = 洪水
(2)影响流域汇水速度的因素: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
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
(4)、影响河道排水速度的因素
河谷的顺直程度;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速度越大
(5)洪水危害大小的因素:
灾区人口:人口越多,致灾的可能性越大
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损失越惨重
承转:洪水除了引起洪灾之外还会引发其他一些灾害,下面我们来了解另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
三、泥石流
(板书)
过渡: 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减灾就意味着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4.洪灾的防治措施(板书)
(1)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防止洪水蔓延
疏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2)非工程措施:
减灾教育: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建立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将建在放在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
建立洪水灾害应急系统:灾害过程中应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突出以人为本,尽可能降低灾害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洪水灾害保险与基金:抗灾、救灾、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灾害保险能够为灾区提供相应的资金用于上诉建设。
减灾规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的进步
减灾立法:严格控制滥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拓展提问:1.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和1954年相比,水量要小、水位要低,却多次决口、隐患叠出?
2.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多次决口、隐患叠出,为什么没有象1954年那样死亡3.3万人之多?
3.简述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1.降水集中程度高,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左右。
2.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年际变化大。
3.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水土流失加剧,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排水能力减弱。
4.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填,缺乏蓄洪、泄洪场所。
5.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说课稿
一、课题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二、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洪水的成因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分析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窗介绍了泥石流的特点、危害、发生机制和区域,通过分析讨论可让学生明确不同的自然灾害其诱发机制是不同的,同时也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性,懂得在生产中要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介绍了防治洪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也可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措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情分析:本节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单元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洪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为了实现“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及危害”这一课标,在教学设计中,大量运用多媒体图片,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这一规律,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再以洪灾为例,分析洪水形成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角色扮演讨论提出洪水的防治措施。从而使学生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以长江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2)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洪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洪灾的形成原因
六、教学准备
从备教材、备学生、备问题、备教学法、备氛围等几个方面把握这节课的内容,运用图片、文字等资料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等材料,便于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使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地理学习,对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案例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可以借助材料,解读材料,独立思考,组织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
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要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较高。不足的是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使学生更有效果、有效率的学习,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研究。设计意图以98长江洪水为背景的歌曲以及几幅自然灾害的图片,特别是学生感受深刻的汶川地震图片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巩固自然灾害的概念。
洪灾的成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讨论得出洪水成因,体现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要求。通过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长江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梅雨季节同时来水,易形成洪水。
在两种不同坡度的A、B中,先后画出土壤含水率的多少、植被的多少,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分角色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五篇:人类破坏环境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人类破坏环境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根据孕育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火山爆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
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和风暴潮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台风,寒潮等
生物灾害主要包括:蝗灾,鼠患,以及生物入侵等
危害的形式包括三种:一.人员伤亡,二.财产损失,三.环境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