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在英语课堂中辅助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游戏在英语课堂中辅助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都是兴致盎然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出现,不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日趋减退,课堂上教师感觉寸步难行。为使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持久,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爱唱、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注意把课堂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现代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正是基于“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这样的宗旨而成为一种教学形式进入课堂的。为了使游戏能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教学作用,我提出了《游戏在英语课堂中辅助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造就一批科研型的、业务水平高的英语教师,同时也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结课堂游戏设计的原则,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游戏,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游戏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3、增强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尝试在课堂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游戏,并撰写出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论文等,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营造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
1、学生层面
(1)利用游戏教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从而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2)将英语教学延伸至课外,通过开展课外英语游戏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涨,更持久。
2、教师层面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英语课堂游戏设计的原则。
(2)搞好学生调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游戏和具体操作方法。
(3)对适合于英语教学的各类游戏进行实践、对比、验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最终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最佳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可以广泛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4)增强英语教师科研意识,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并撰写出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论文等。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古今中外有关游戏教学理论专著、专题论文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学习,借鉴其中有价值的成果,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游戏教学的具体做法。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交流和分析,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
4、问卷调查法——编制问卷,调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展进行持续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游戏在英语课堂中辅助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于2011年9月启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一年来,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指导下,本人稳步、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
(一)建立机制,为课题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1、成立课题组
为了使课题工作更好地开展,有计划顺利地完成,我们成立了个人课题组。所有工作均由本人完成。
2、建立课题研究的制度
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情况,我坚持分析和总结前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别的老师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和课题档案。研究教师坚持每月写学习笔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知道我们进行研究。每学期至少要写2篇以上的教学案例和教后反思。同时,研究教师还要上好课题研究课,随时准备接受课题组的专项调研。
(二)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
1、教育理论培训学习
为了使课题组成员在开展课题前期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课题组成员进行定期理论学习,学习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游戏教学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游戏100例》等书籍、文章和各类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快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和实际操作,为课题研究作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2、教学现场观摩学习
有了理论的指导,我们还力争参加区、市、省的教学观摩课学习。做到认真听课、积极评课、热烈探讨。在2012年9月,我在西安市参加“中小学英语衔接及新课标培训会”,感悟良多,获益匪浅。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下载优秀课例进行剖析学习。通过这些课堂实例,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大胆尝试,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英语素质的提高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之中,拓展于课堂教学之外。因此,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向课外延伸,全方位为英语教学服务。
1、立足课堂,扎实开展教学活动
我深知,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只有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才能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专人上课,集体评课,开展课堂研究工作。我们保证每学期最少两节课题教研公开课,邀请兄弟学校的同行和教研室领导观摩指导。
我们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的教学竞赛和展示课,共同讨论教案,钻研教材,根据平时课堂教学中归纳整理的资料、总结的经验,精心设计游戏环节。
2、向课外延伸,以活动促成效
自开题以来,我们学校结合“游戏在英语课堂中辅助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每学期都进行“快乐游戏,快乐英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开展“游戏大冲关”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以“Happy English”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感受英语学习,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激情,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字母电波、心心相应、快速反应、电话号码对抗赛、字母滚雪球、单词拼读、单词接龙、寻人行动、多元排队、Sam says、听音猜人等英语游戏。
(2)开展“快乐游戏,快乐英语”征文活动
学生们可以结合平时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所接触到的游戏活动,写一些心得体会,或者小故事。(3)开展“游戏DIY”活动
倡导每个学生人人参与,为英语课堂设计一个游戏金点子的活动。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了许多富有童趣和实用意义的英语小游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能够享受到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的轻松和快乐。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课堂游戏设计的原则,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思想,激活了英语课堂,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
1、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那种游戏,何时开展游戏活动,游戏时间的长短,我们都应根据教学目标而定。游戏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在教学颜色时,我做了一个彩色的活动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请一个学生上台转动转盘并问:“What colour is it ? Can you guess?”,学生纷纷举手猜测:“Is it yellow/blue/white/green/„?”,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品。虽然游戏简单,但学生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教学目标,有效地获得了知识。
2、主体性原则
《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顾及大多数学生参与游戏。
如巩固“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He/She usually „.”我利用游戏“Add-on(往上添)”来组织学生one by one小组串讲(一旦遇学生添加不出,可允许其重复前一名学生所说的):S1:I usually take photos.S2:I usually take photos and go shopping.S3:I usually take photos,go shopping and grow flowers„然后,我问小组最后一名学生:“What does S3 usually do?”该学生答:“He usually takes photos,goes shopping and grows flowers.”此游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而且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让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我、锻炼听说能力。游戏教学只有贯彻了主体性原则,学生才能真正地主动发展。
3、趣味性原则
《标准》强调,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使学生产生欢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训练活动中去。
如我在教授数字时,组织学生玩“火车开往北京”、“找邻居”;新授单词时,安排学生玩“母鸡生蛋”、“摘苹果”、“单词接龙”、“传口令”;复习重点句型结构时,让学生做“小猫钓鱼”、“小狗熊找家”等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每每此时,学生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求参加,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完成游戏中的各项任务。
4、渐进性原则 《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围绕某一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开展多个教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渐进性,即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顺序。
如我在教授4B Unit 4水果类单词时,为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先出示apple, pear,watermelon,mango,peach,grape,orange等单词的图片,让学生做“look,listen and point”游戏;然后做“look,listen and number”游戏,即按我报出的顺序号给图片标号;接着做“look,listen and say”游戏,即让学生看图片,听我所说的编号,由学生说出相关图片的单词;最后做“look,listen and write”的游戏,即让学生看图片,听我说出其中一个水果的英文名称,学生写出该单词的编号后,再写出英语单词。通过开展此类循序渐进的游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可以得到比较扎实、到位的训练,同时,学生在逐步提高要求的游戏中获得成功,因而学习自信心也逐步增强。
5、情感性原则
《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明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做到耳到、眼到、脑到、口到、手到。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面带笑容、和蔼亲切地注视学生,无条件地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二)课题组教师时刻以游戏教学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游戏,初步探索了游戏教学的课堂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唱歌热身—游戏引入—新知学习—边玩边练—角色表演—竞赛巩固。
1、唱歌热身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在上课前唱一两首英语歌曲,在唱歌时还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通过优美的歌声,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当然如果每节课都唱,时间长了,也难免使学生感到单调,这时我们便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节奏快且琅琅上口的儿歌。
2、自由谈论
这个环节主要用来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每堂课的前五分钟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学生可以就某一话题,例如:问候、爱好、天气等进行谈论,也可让学生自由搭档,在课外自编好1-2分钟的对话,课上再表演。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并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3、游戏引入
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授水果类单词的时候,教师手拿实物藏在背后,并提问: What's in my hand? Guess!第一个学生猜Is it an apple ?教师摇摇头回答:No, it isn't.第二个同学继续猜测Is it an orange?教师摆出很遗憾的表情,回答Oh, sorry,you’ re wrong.直到有同学猜出:I think it's a pear.教师便秀出手上的梨回答Yes, you’re right.并示意大家一起鼓掌祝贺刚才答对的那位同学。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仅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新课做好了铺垫,同时,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上到底藏的是什么,他们都在动脑、动口,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比起以往那种教师直接导入要来得自然、来得轻松。
4、新知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尽可能运用实物、图片、电教媒体来创设生动的语言情景。如教学家庭成员名称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自带全家福的照片来,让学生自己介绍家庭成员。在教学动物时,教师可自制课件,内容包括所学动物的声音和图片,大屏幕投影: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什么动物也没有。接着,教师一按鼠标,出现一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说出这种动物的单词,(譬如:bird)学生猜到了,森林里就会出现一只小鸟。学完一个单词,教师接着按鼠标,森林里又可以出现其他动物,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也丰富了想象,培养了创造力。
5、玩练结合
第一环节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习,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用边玩边练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魔力眼、顺风耳、抛绣球、冰山一角、心灵感应等,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如在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彩纸做的五种颜色帽子放成一排,给学生几秒钟记住每种颜色的帽子所放的位置,然后点一位学生上来,蒙住她的眼睛,用英语告诉她“Find the blue cap...”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走向相应颜色的帽子,并将它拿起。其他同学根据他的选择给予评价。拿对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奖励,拿错的同学再试一下,如果还错的话,就换另一位同学。在游戏的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气氛,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6、角色表演
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环节。小学生爱表演,当教师宣布表演开始时,他们的热情高涨,小手像春笋一样竖起来,全都想露一手。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同时给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运用已学过的句型,使表演更富趣味,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改观。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课时,可以把对话拓展为: A: Can I help you? B: I’d like a skirt, please.A: OK.How about this red one? B: It’s good, but I like the blue one.A: OK.Here you are.B: How much is it? A:.Twenty yuan, please.B: Here you are.Goodbye!A: Goodbye!教师提示后,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表演,每人至少充当一次营业员,其余三人为顾客,最后选派小组上台表演。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及丰富的想象力,这无疑激起学生强烈的表演欲,使学生在表演中乐此不疲。
7、竞赛巩固 这是一节课的小结环节。通过小组竞赛或是个人竞赛的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令胜利者获得成就感。在牛津教材中分很多的单元,而每单元讲的都是一个主题,例如职业,食物,节日,娱乐活动,家庭成员等等。在复习中我就先给出这些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成员一个接一个的到黑板上来写出他所学过的词汇或句子。这样的一个环节不仅复习到了课本中的知识,而且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较好的学生取得了成就感,而能力较差的同学通过黑板上的再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三)课题组老师对英语课堂游戏进行了收集,归类和改编,完成了《英语课堂常用游戏集锦》。
这份材料详尽地整理出了52种英语课堂小游戏,其中字母游戏12种,单词游戏20种、对话句型游戏20种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供广大英语教师作为平时的备课参考。
1、字母教学
对学生进行字母教学是打好以后认读、书写英语的关键,就如同学拼音与汉语一样。英语的26个字母说难的确不难,然而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也并非说说那么容易。因为这一年龄的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少用有意注意,记忆方面也很难用机械记忆。他们偏爱有意思的学习内容,如果有趣的内容就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记忆也相对牢固。所以,如果在字母教学的同时,适当地运用游戏教学的话,效果一定会很好。
例如,在对应于字母已初步掌握以后,可以用找邻居的游戏来加强对字母排列顺序的掌握。这种游戏很容易,即写出一个字母,要求学生写出它的“左邻居”和“右邻居”,也可以写出相隔的两个字母,或要求学生写出“共同的邻居”。要求一定的速度,防止学生还是从头开始背,要求看到什么字母,就能迅速地反映出它前后一连串的字母。对26个字母的娴熟的掌握程度对以后的一系列学习都将起着很好的作用。另外,在字母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做一些“贴苹果找字母”、“小动物回家”等游戏来教学大小写字母。
2、单词教学
通过游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在引入方位介词后,可以作如下游戏(以in为例):先发给每位学生大小纸条各一张,要求在小纸条上写入物品名称,大纸条上写“in┅”;收回所有的纸条后,由学生轮流上台,把小纸条和大纸条随意搭配,大声朗读拼凑起来的句子,如: Betty is in a car.Tom is in the cave.My dog is in the desk.The lion is in my bag.试想,当孩子们突然读出和听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句子时,会留给他们一种怎样的感受?
除了以上比较有效的单词游戏教法外,在教授设计动物或不同职业的人物的时候,借助各种动物头饰和人物服饰,和学生一起做Making Friends(交朋友)的游戏;在较数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玩摘数字香蕉的游戏,等等。
3、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要注意内涵的情趣,来创设宽松、和谐、自由交谈的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例如在学习6B Unit3英语指路之后,安排了“接宝宝”的游戏,学生们就很感兴趣。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黑板画出一些街区,在不同的地点分别画出老虎妈妈、狮子妈妈、羊妈妈以及自己的孩子。分组进行,其中一位同学回避。在规定时间内,各组的其余同学讨论出自己的接送路线,使各种动物都能安全的接到自己的宝宝,而不遇见别的动物。各组分别将讨论结果用英文告诉刚才回避的队员,并由他在黑板上将路线画出来(不同的组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粉笔区分)老师帮助记时,用时最短且完全正确的队获胜。
总之,通过多样的游戏,可以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并且效果显著。
(四)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英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以“快乐游戏,快乐英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把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更多的英语知识、技能和能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五)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我对于“游戏”、“游戏教学”的本质以及游戏教学的设计原理和实施策略,有了较为深刻的理性思考,同时,结合课堂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一年多来,我先后上了20余节实验课,从游戏的形式、内容、规则、时限等方面进行了全程精心设计,自觉将游戏教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实践。
七、研究后的思考:
在付出努力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困惑和疑难,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以指导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1、由于我的研究较多地强调激发兴趣,强调在教学中尽量多开展一些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一些教师的课堂非常活跃。但基础教学不够扎实,如何正确处理游戏教学与打好学生英语基础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2、我在研究中发现,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安排游戏缺乏目的性,有为了游戏而游戏的倾向,如何充分体现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使游戏教学真正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等方面的效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3、我对于“游戏教学”的内涵理解还是显得比较表层化,同时对当今课改思想的理解也尚未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如何将课改的思想融于我们的课题研究,从而扬长避短、兴利除弊,还有待于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去探索、认识和反思
第二篇: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本站推荐)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意义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小学英语应以活动课为主,从语言运用实践看,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语言在交际中的运用价值高于追求正确语法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中所用的语言难度稍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低于他们的语言接受能力.从儿童心理学来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远远高于被动听讲的积极性.本课题立足于此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2.重点研究:(1)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原则(2)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效能(3)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组织与设计(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实践与运用.3、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何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加以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创英语课堂活动的新模式.三、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1、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专题论文和相关课题研究的成果的不断学习,借鉴其中有价值的成果,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游戏教学的具体做法.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交流和分析,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2、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者所在学校低段年级的学生.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同时,优美的音乐愉悦了身心, 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得以激发,这比那种单纯拼读的效果好得多.又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我们设计了“幸运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r is it Can you guess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蓝色等;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小红旗.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2.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幻灯机上显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T: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座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幅地图,一扇窗子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生最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3.游戏的形式多样化.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我们把游戏的设计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设计了许多种课堂教学游戏,许多游戏构思新颖.4.游戏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灵活性就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灵活处理和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中的几个环节.(二)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设计体现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1、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设计游戏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我根据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2、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我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三)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的要点
安排游戏要有目的性,认清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组织,课堂游戏也不例外,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纯粹为玩而玩.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修订版。
2.吴道存主编《怎样教好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唐光铜著《外语教学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4.章兼中主编《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第三篇:“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4年5月
一、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学语文教学逐渐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机械生硬的灌输教学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向追求学生全面语文素质的提高转变。在这些方面,各地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和教研成果,其中不乏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做法。但就整个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浅层化、高能耗、低效率等倾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打好自己精神底子的深度来把握;教师的教学理念趋向于追求短期效益,教学方法上或过于讲究程序,或随意散漫,没有从心灵上与学生的深入的交融与沟通。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的讲解和作业的训练任务,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应付课堂和课本,这样的语文教学与时代精神,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首选课题。我们试图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课题为教改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推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
(二)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品质: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
乐;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两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开展推荐优秀畅销书活动,由语文科代表不定期地向全班同学推荐最近出版的优秀书籍,写好推荐理由,上墙公布。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将知识适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教师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学生主体。教学中知道什么地方该点拨,什么地方该放手让学生自学。
2、学生能自主学习。自己收集跟课文相关的资料。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自己提出课文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师生共同释疑,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成立课题组,做好研究前的培训
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我校于2003年3月份成立了阅读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组,由杨维诗、吴希举、杨文娟、杨少敏、刘明才、胡宁、肖述全等七位老师组成。由语文科组长杨文娟任课题组组长,聘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杨锡垒为顾问。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语文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华师一附中、沙洋中学、孝感中学等学校听课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模式’”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已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二、三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课题组老师能熟练地运用前两年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校语文老师中。进行课题结题工作,课题组老师向全校老师上汇报课,整理三年来的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三)语文阅读题常见术语
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目前已检索到的有关论著及论文附后)
2、实验研究法:课题组老师按“主动探究模式”的要求备课,然后在一个教学班实验教学效果。并将实验的过程录下来,课题组老师共同评课,肯定优点,找出不足。顾问进行点评,指出哪方面应进行改进,怎样改进。
3、观察法,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能主动的收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能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问题,能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达成学习目标。
4、经验推广法,课题组每个阶段研究之后,都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让全校每位老师都能较好地应用“主动探究模式”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目标。
(一)树立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消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比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索。
(二)寻找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彻底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于无疑处质疑,于有疑处探究解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不唯书,不唯上,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想象丰富,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三年来,课题组杨少敏老师上的《再别康桥》和《项脊轩志》均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孙延敏老师上的《读<伊索寓言>》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名,陈瑜老师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杨文娟执教的《沁园春·长沙》和杨少敏执教的《守财奴》在潜江市中语会年会示范课活动中获得表彰。肖述全老师上的《美腿与丑腿》、陈瑜老师上的《胡同文化》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一等奖,胡宁老师上的《<名人传>序》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二等奖。杨文娟老师上的《归去来兮辞》《拿来主义》《祝福》,老师上的《 》《 》,老师上的《 》《 》等观摩课,都受到学校领导、市教研室胡修金主任和全校老师的好评。
课题组组长杨文娟撰写的《巧用分组讨论法,构建动态教学时空》的论文获《文学教育》杂志主办2005年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二等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获全国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论文项一等奖。吴希举老师的《 》,老师的论文《 》,三年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地按计划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人员分工明确。保证(每周星期五下午二、三节课)单周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双周由课题组老师轮流上课,然后评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每一学期末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每一学年每位老师能够写一篇论文。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1、三年来,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师有时讲课的语言不够精练,点拨不到位,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标准的精神,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大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附:参考文献
1、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马笑霞著:《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蒋成 禹著:《语文课解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曾祥芹著:《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5、曾祥芹、韩雪屏主编:《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曹明海主编:《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7、韦志成著:《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李德成著:《阅读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9、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1、卫灿金著:《语文思维培养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12、朱作仁著:《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施良方、崔允淳 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4、查有梁、李以渝编著:《数学智慧的横向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单秀法、刘化绵著:《现代科学思维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赵树智、宋汉阁主编:《科学的突破》,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刘永振编著:《数学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9、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王朝闻著:《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第四篇: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最终版]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游戏的教育功能,从古到今,一直被教育学者所关注。柏拉图认为游戏能开发孩子们天生学习的本能;杜威把游戏作为孩童生活认知的主要方式;皮亚杰则认为游戏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兴趣,并为巩固新知识的三维结构提供有效的心理暗示。在信息化的时代,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理论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开发了应用在教学中的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那些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有研究表明积极、健康、安全的游戏可以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和竞技水平,促进智力开发。那么教育工作者只有结合教育和网络游戏的双方优点,走“教育游戏”之道势在必行。新课改一轮又一轮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改革理念步步深入人心。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到“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小学的自然课程也演变成现在的科学课程。这样的一个嬗变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而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改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此特点恰恰和注重团队精神。因此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游戏化,这才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境界。
1.国外相关研究
西方对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较国内来说是相当早的,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侧重于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和教育价值研究。通过文献的查阅与整理,大致归纳如下:
(1)游戏化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公元前约427年—347年)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中”,认为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使学习符合儿童的特点,通过游戏过程了解他们的天性。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公元前约35—95年)强调游戏在放松脑子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智力,游戏中可以显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1782年—1852年)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的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游戏可以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充分肯定了游戏的重要性。而继福禄贝尔之后,对教学游戏理论有重大贡献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他为弱智儿童制作了一套教具,通过游戏教学帮助他们达到了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2)游戏化教学相关实践研究
意大利的R.M.Bottino等人进行了“利用游戏培养小学生的策略和推理能力”的研究,这些学者在每周的常规课堂中随意抽出一节课,然后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以此来进行项目研究。他们不仅研究影响游戏的因素、游戏与儿童各项能力的关系,还对教学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加拿大的“用娱乐开启智慧”公司开发出一系列游戏化教学软件,公司科技人员设计的许多教育游戏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最终,成熟的教学游戏设计满足了学校教育的需要,在加拿大各中小学的学生中应用广泛。
在法国,最受欢迎的两款教学游戏是“凡尔赛:宫廷疑云”和“埃及:法老王之墓”。
特别是埃及:法老王之墓,它能够让你充分领略到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社会在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方面的特点,还可以了解埃及的种种神话传说。2004年,美国兴起了“严肃游戏”,就是讲原本属于纯娱乐的计算机游戏应用到教育领域,要求仍然保持游戏的娱乐性。华盛顿的麦金利山技术高中尝试把游戏引入技术课并把游戏作为课堂的主要部分,经过努力和尝试,这所学校成了把游戏用于教育的改革典型。
2.国内相关研究
2003年1月,国内首届“游戏化学习专题研讨会”在顺德教育信息中心举办,研讨会就游戏化学习的国外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几个国外教师用游戏指导学生学习的典型案例;此外,还对游戏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做了比较,呼吁和鼓励一线教师通过游戏来进行课堂教学。此项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先得教育联盟和奥卓尔公司联合组织,活动得到了原基教司司长李连宁先生的高度关注。由于国内学者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对游戏化教学研究的主题和领域也大不相同。
Education must be funny.(教育必须是有兴趣的)。兴趣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关键。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好胜、好表现,因此,设计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游戏自然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游戏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这和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游戏
小学科学中的游戏教学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将游戏(实验)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活动类型。游戏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控制运用所处的环境和手中的资料,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轻松愉快地达到预测的教学目标。
《辞海》对“游戏”的定义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两类。前者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习称‘智力游戏’;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教育大辞典》对“游戏”的定义为:“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把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可见“游戏”一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本研究的立意,本人认为,“游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1)游戏是游戏者自愿进行的活动,没有强制性;
(2)游戏是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3)虽然游戏是游戏者自愿的、自由的活动,但是它是有游戏规则的;
(4)游戏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游戏本身,它没有外在目的;
(5)游戏是对生活的模仿,过程中伴随着紧张和愉快。
2.游戏化教学
李定仁、郭道明、唐文中等人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以教学为目的,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或选择游戏,并将它与教学过程整合,使学生在活泼愉快、兴趣盎然的情绪中开展游戏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它将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传统游戏化教学的延伸。”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牛玉霞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
综上研究,我认为可以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游戏化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喜好心理,将游戏作为学习者与学习对象沟通的手段,把互动元素引入沟通环节,让学生的主体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使教学内容传递的更为生动、顺畅的一种教学方式。
3.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巧妙的将科学教育目标和儿童游戏(实体)方式结合,设计出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从而更好的实现科学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性和游戏性的整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关注的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教师设计的科学小游戏激发了小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让小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促进了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习者主动建构经验,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游戏的形式应合理、多样化、生动有趣。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教师要做到导语简洁生动,任务明确,规则简洁概括,易于记忆和遵守。比较复杂的游戏,教师要先示范。
(二)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陈桂生先生在其著作《教育世界辨析》中对不同的“教育”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了自己的观点:“教育是一种使人
‘向善’的活动。”教育使儿童成为“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保护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但是,这一保护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人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会逃学、厌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形象何时才能够改变?学生们口中如“监狱”般的学校校园何时才能够变成学生乐学的“伊甸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危机”。于是,铺天盖地的实验和改革在全国蔓延开来。其中,打着“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童年”大旗的“愉快教育”模式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也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无疑又会让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即:“游戏”到底能不能成为教育的工具?换句话说,就是游戏和教育是什么关系呢?
1.游戏是一种教育活动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游戏活动隐含了一种使人“向善”的价值取向。它适应并满足了游戏者身心各方面的需求,促进了儿童的自主发展,引导儿童逐渐向“成人世界”成长过渡。许多研究“游戏”的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功能。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是锻炼小学生自我表达和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米舍莱说:“游戏是儿童从他们生活的那个世界中获取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教师只不过是一个知识的来源而已„„实质上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是通过游戏才掌握和吸收了教师给他们的知识,使这些知识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真正的组成部分,大大超过了常规的、反射式的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并且把知识融
合到他们的内心经验中去,这样游戏就和他们的思考和行动直接有关了。”
“瞧,有时候我也逗孩子们。一次给三年级上课,我在头发上、衣服上沾满苍耳和鬼针草走进教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让他们摘下来认认是些什么东西,研究研究它们是怎么粘在衣服上的„„,到最后,每个人都粘着种子离开实验室。后来在野外,更是粘的满头、满身都是。每年的养蚕、搜集岩石、矿物标本、金属标本等活动还会刮起全校性的风。”
上面这位教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玩”中受到了教育,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学中玩,玩中学”,这是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结合的典型案例。所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
2.教育是一种游戏活动
教育是人的活动,教育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可能被完全控制,并且它也没有固定的流程。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发展的、不确定的“场域”,是师生共同“创生”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开放的、创生的、不确定的“场域”,学生的“游戏”、“玩笑”、“漫谈”才有可能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如果说按照荷兰学者胡伊青加“人是游戏者”的命题来思考,那么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便都是“游戏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育情境是愉悦的,引导着学生“渐入佳境”,教育过程中的自由、紧张、轻松、冒险、和谐、冲突等情境则由教师和学生来共
同体验和享受,他们组成了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也组成了游戏共同体。所以说,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游戏活动。
因此,游戏与教育是彼此需要的,他们相得益彰。
(三)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 1975 年由 Csikszentmihalyi 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沉浸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在游戏、舞蹈、健身、学习、手术操作和休闲过程中会全神贯注并且暂时忘记了自身存在,从而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欢快体验,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时间过的更快、活动效率更高。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可以在沉浸理论的指导下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巧妙的融入课堂,利用游戏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1)教师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参与游戏的目的,知道通过游戏活动应该获得什么样的成果;(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了解每一步行动的结果;(3)教师设计的游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的难度不应超越学生的“极限”,一定是学生能够操作的;(4)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在游戏中自觉行动,感觉到自己和游戏融为一体;(5)教师想方设法让游戏变的有趣,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游戏世界,感受不到外在的不愉快;(6)教师通过自由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建立自信,使学生能对后续游戏活动作出适当的反应。
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享受着游戏带来的欢快体验,并且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忘我”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们提高了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教学的中心完全置于学生身上,积极彻底的强调学生的“自由”。这一思想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际上的广泛瞩目。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中的些许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愉快教育相一致,两者都强调人的价值,都关注学习者的精神层面需求。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并且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以人为本思想,给予了学生终极人文关怀。
3.概念转化理论
概念转化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出发点。所谓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龄前就已经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也可以说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体会的总结,它与学生今后进入小学将要学习的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这种概念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具有顽固性,不容易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转化。许多学者和教育家以“前概念”为基础展开研究,并开发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提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包容的学习氛围,目的是让学生们的“前概念”顺利过渡到科学概念。概念转化理论对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小学科学中的游戏化教学同样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包容的学习氛围,同样是尊重学生的教学方式。同时,游戏化教学所选用和设计的游戏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一定联系。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着快乐,并且将过去形成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四)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原则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在遵循一般性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遵循主体性和有效监控相结合的原则、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人文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1.主体性和有效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地探究欲,科学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育教学中,游戏的魅力无限”。教学过程中游戏的渗透能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会有相应的问题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兴趣,但是学生们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
学生仅仅关注游戏的乐趣,忽视了知识的学习,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的效果丧失。这时候,游戏化教学怎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问题提了出来。因此,在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有效监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主体性与有效监控的结合,一方面能够充分保证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感受乐趣的同时轻松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课堂纪律,防止学生的“忘我”与“沉浸”,最终达到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目的。
2.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分心。兴趣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一部分产生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小学生最最需要的就是充满趣味性的小游戏。如果在教学中使用的游戏趣味性差,学生只是出于随便的“打打闹闹”和“玩玩”,那么教学的效益和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游戏必须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有趣味性的游戏不一定具有教育性,有部分游戏只是为了单纯的让学生放松身心而设计的,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更好的交给学生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选用的游戏在保证趣味性的前提下,还要具有教育性。
3.人本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本身是“育人”事业,其人本性的特点兼备文化和“人性”。所谓“人本性”,是指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是人人都能学的课程,这正体现了教育的“人本性”。游戏化教学以充分释放学生们的天性为定位,它能
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应该遵循人本性的原则。
如果说新课改之前的传统教学更加注重教育结果的话,那么游戏化教学则颠覆了这一局面。游戏化教学更为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现实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是“生成”的。我们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看做一个教育情境,每位学生在这一具体教育情境中表现是不一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学生与科学的互动”在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交替穿插,而由于“互动”的存在导致新的教育资源生成,科学教育过程中产生了“附加价值”。因此,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时,要保证游戏的人本性和游戏过程中的生成性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科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培养看、想、说、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从而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如,在学习白天与黑夜时,根据学生的假设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人一组的游戏:在操场上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太阳,一人扮演地球。扮演太阳的同学处于圆中心,扮演地球的同学与扮演太阳的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围着他转动。扮演太阳的同学始终面对着扮演地球的同学自转,以单眼(因视角的问题)观察扮演太阳的同学,开始时,见到的一面为东半球,见不到的面为西半球。旋转一周后,教师问扮演太阳的同学:你能观察到地球的东、西半球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不能见到,始终只见到东半球,见不到西半球;最后教师要球扮演地球的同学一边围着太阳转,同时也慢慢的自转(自转时要自西向东转,符合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然后再问扮演太阳的同学:你现在能观察到地球的东、西半球了吗?此时,同学们纷纷表示看得见。这时教师再指挥学生互换角色,再进行游戏。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游戏不仅仅是玩,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和习惯,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比平时更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会互相合作。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既要学生的参与又要使游戏能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问题)”的基本程序周而复始地对教学实践进行观测和改进。
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科学课堂的教学游戏,并且研究在课堂中该游戏的运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后进行反思、改进。
c、案例研究法 包括:学生案例,教学案例,游戏案例.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需对各个年级的科学教学状况进行认真分析来确定研究方向,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包括综合性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等。
2.试验法
把所形成的科学游戏教学法体系方案投入实践,进行试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经验法
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中最有实际效果的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的方法,是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升华。
4.比较法
把五年级实验班级学生与对照班级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测量得出试验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对游戏型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逐步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现信息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时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去设计,去发现。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多次实践,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了共同攻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愉悦。这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有好处。
4.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丰富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把科学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语言交谈气氛,激发了说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5.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
6.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显著增强,教学教研相得益彰(1)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2)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后我们留下的思考与困惑:
通过这段时间的游戏教学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喜欢做游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游戏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我们体会到:科学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科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设计游戏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根据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我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
3.适时适度
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上游戏娱乐课。
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育理念、实际操作、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
(一)小学科学教师缺乏正确的游戏化教学观
1.部分教师缺乏游戏化教学观念
在调查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频率时,有50.5%的小学生选择了教师“从来不用”游戏;在调查小学科学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表现时,有53.6%的小学生选择了老师“根本就不提倡运用游戏”,这部分老师认为游戏就是单纯的“玩”,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而在被访谈的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游戏与教育是对立存在的。“如果说游戏对教育有一点好的作用,那么也只能说游戏是学生学习疲劳后的‘提神剂’。游戏使学习疲劳的小学生精神焕发,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可见,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游戏本身就是教学,科学教学也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2.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存在“偏见”
在被访谈的教师中,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理解有误。一方面,大部分教师都不支持游戏化教学。他们大都秉持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育就是单纯的教书,单纯的育人。而且也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严肃起来,而不应该出现课堂秩序的“紊乱”和“嘻嘻哈哈”。另一方面,少数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游戏,实际操作困难,根本不可能实现。可见,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存在“偏见”。
(二)小学科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游戏化教学能力
1.教师欠缺合适的方法作指导
在调查小学科学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表现时,有31.6%的小学生选择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自己单独分组游戏,并且老师本身不参与游戏”。其实,这是“为游戏而游戏”的典型案例。而在被访谈的教师中,一方面,部分教师表示:“在教育培训中听到过‘愉快教育’模式”、“公开课上部分老师会在导入新课时使用游戏”、“没有固定的应用模式做范例,不敢轻易尝试”、“不知道选用什么样的游戏来贯穿到课堂中去”„„另一方面,“没有相应培训”、“害怕教学目标实现不了”、“课堂秩序需要适时调控”„„可见大部分都教师欠缺合适的方法作指导,导致游戏化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严重不足。
2.教师欠缺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
在调查科学课堂中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时小学生的表现时,有13.2%的小学生(48人)对老师运用的游戏不感兴趣,只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而被迫参与游戏。而在被访谈的教师中,部分教师表示只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上运用游戏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而且基本都
是通过网络、教师参考书等渠道来选用别人已经开发成熟的游戏。当问到为何不自己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游戏时,大部分教师都表示难度太大,害怕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游戏不感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直接借用别人开发成熟的游戏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备课时间。可见,绝大部分教师欠缺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1.小学科学教师学历偏低,年龄偏大
当下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普遍不高;任教教师多为临近退休的老教师;科学课程多为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师兼职。可见,当下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差,导致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差,专业发展速度慢。
2.小学科学教师自身倦怠,安于现状
在教师访谈过程中,部分教师表示没有认真学习过《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问其原因时,多数教师表示学校没有要求学、懒得学、不学照样能教科学课„„可见,这些老师安于现状,自身倦怠。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使许多教师感觉平常学习的教育理论指导不了教学实践,从而逐渐对教育理论失去兴趣并产生排斥心理,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职业倦怠心理也慢慢产生,而教师的安于现状导致了教师新教育理论更新的滞后。要知道,一名教师能不能实现从教育新手到专家型教师过渡,其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是否拥有不懈的努力和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信念。有学者指出,狭隘、规范、重复的生活方式使教师成为外在制度和规范的仆从,在这种生存方式下的教师逐渐丧失了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而失去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的教师根本不可能去尝试改变自身,这也加剧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差的现状。
七、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识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1.重新认识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理念兼备教育教学理论和意识,而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意识的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异于常人。优秀教师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取得辉煌的成绩,这与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譬如堪称“现代孔子”的魏书生老师、将“主题教学”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窦桂梅老师、坚持“情境教育”以至于“桃李满天下”的李吉林老师„„这些优秀教师都将及时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充分结合起来,是优秀教师中的典型代表。可如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表现出“行为滞后于理念”的现状,行为和理念严重脱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针对本文研究的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而言,一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观摩教育名师的公开课来重新认识游戏和教育的关系,了解游戏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只有这样,对游戏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存在“偏见”的教师才会放下戒心,才会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观念与行动接轨
教师只是单纯的更新教育理念,而不落实于行动也是万万不行的。如今,游戏化教学已经在小学语文、英语等课程领域“崭露头角”。因此,一线科学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把小学科学和游戏化教学结合起来。一线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游戏来教学,以此体验这一教学方式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刚开始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并不那么得心应手,而且可能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但慢慢对其加以研究,最终肯定会让游戏更好的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
(二)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1.提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现如今教师的教育培训情况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培训低效:比较专业的培训几乎没有,而每年的寒暑假培训基本是一种“应付”;培训的内容解决不了现实中突出的教学问题;培训目的不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而是为了教师评职称和晋升;培训的教育观念严重滞后等等。正因为相关理论和培训的匮乏,导致教师没有相关成系统的教学模 式来借鉴,很多教师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运用游戏化教学没有自信,不敢尝试。因此,必须提高相关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1)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集中性专题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能使小学科学教师在短时期内较为快速的、准确的、及时的掌握游戏化教学的要领。小学科学的特殊性再加上游戏教学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培训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对教师的专题培训。欲使教师游戏化教学的培训更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选择专题上要与时俱进。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更新较其它学科快,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次的选题要跟进科学的发展,甚至培训要走在教材更新的前沿;第二,在培训方式上鼓励知行结合。每一专题都要有配套的实践操练,让教师在理论的视角下行动,在行动的促发下夯实理论;第三,实行培训后跟进调查和指导制度。这是提升小学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后续保障。
(2)建立相关专题网站
专题教育培训网站是培训部门或者单位对接受培训教师的一个远程指导平台,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具有低成本、见效快和便捷性的特点,的确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方便。但是大部分的这类培训网站的模式是:网站发布信息,教师接受信息,缺乏教师和发布者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和其他同仁之间的交流。有时候教师仅凭网站上的文本信息,难以理解发布者的意图,这种对话形式其实是一种发布者的独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寻求新的网上培训途径。比如说教育博客,教师和其他教师都可以在博客的留言板或者是文章评论栏里进行教学探讨,从而教学相长。
2.提高教师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予教师一定的空间与自由,充分发挥其自主权,准许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自主进行教学游戏的开发。其次,各学校一线教师要共同研发小学科
学游戏化教学模式,教师之间应该做到真诚的交流,给予客观、有价值的建议来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最后,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要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检验。学生的反馈、学生的评价对于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来说是最为直观、最有效度的试金石。因此,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与需求。
(三)促进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目前来看,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之所以存在阻碍,主要是由于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差所造成的。游戏化教学教育理念的缺失,游戏化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差,欠缺自主开发科学游戏的能力,这些都无疑是科学教师师资力量差的典型体现。因此,促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成功推广和普及尤为重要。
1.师范类高校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类,即: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本科模式、大学教育学院“大理科”本科模式、大学理科院系科学教育本科模式和高等师范学校专科模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校有60多所①,譬如天津师范大学应时代潮流开设小学科学教育系,用以专门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科学专任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下设小学科学教育方向„„从数量来看,这些高校每年向各地输送的小学专任科学教师足矣,但是,其输送教师的质量如何?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
其实,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自身缺陷。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势单力
薄”,自身师资水平差,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其它学院的高质量师资,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师资质量差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我国培养科学教师的绝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和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譬如,师范类高校的小教专业存在重视语文和数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普遍现象,而对小学科学课程较为忽视。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相关高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比如师范类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用以专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高校,是否开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是否培养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育人才,教育部必须对这些涉及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培养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学习型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学习型教研组是学校为帮助和支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开展教研活动而创建,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习型教研组中的每位成员都具备相同的教
育愿景,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最终能在交流中使不同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小学只针对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创建了学习型教研组,科学课程学习教研组几乎没有。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我国小学应该自觉创建小学科学学习型教研组,以便开展教学研究。
就本文研究的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而言,学校的科学教研组完全可以以“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设计”为主题展开活动,以此来学习有创意、有智慧的教学设计,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五篇: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经验总结
我们体育科组在2011——2012第一学,确定了“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为研究目标,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们按照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课题的研究。我们在整个课题的研究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大家团结合作,积极配合,争取把课题做得实实在在,透彻。下面请允许我就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教学研究课题一学期来所做的努力与研究作一个总结。
一、分析的问题
1、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体育兴趣不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体育课堂气氛不浓,学生的心理问题凸现,甚至出现怕上体育课的现象。
2、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教学,纠正学生上体育课的不良心理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健康水平。
3、通过小学体育游戏化的课程教学研究,探讨学生上体育课的心理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
1、研究目的:在“体育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我校《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教学研究》的探讨,探究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教学,以激发和培养我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研究目标:探究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探究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小学体育游戏的课程教学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变化;探究小学体育游戏化的课程教学应用。
3、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进行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实验的文献资料。
4、教学检验法:运用体育新课标理念进行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课程教学,检验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教学组织方法。
5、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教学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6、分析比较法:对实验得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研究时间
2011年8月一2011年12月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8月
(1)建立实验课题:《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教学研究》。
(2)搜集文献资料:查阅和记录有关实验的资料。
(3)设计实验方案:教学实验~教学应用.
(4)问卷调查:进行各种与实验有关的问卷调查(广泛听课、看课和综合课例的学习).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一2011年12月
(1)教学检验:检验小学体育游戏的运用体育课程教学,对照传统教学与新课标教学的优劣情况。
(2)汇总数据:汇总数据
(3)阶段总结:对前一阶段的实验进行总结。
总结整理阶段:2011年12月
.
(1)统计数据: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论证。
(2)对比检查:对教学检验和汇总数据等进行对比和检查,反复对照传统教学与新课标教学的各种情况。
(3)撰写实验报告:在完成实验后进行小结、阶段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
(4)应用:通过对《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教学研究》的探讨,在我校进行深化研究和广泛应用,以检验小学体育游戏化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价值。
预期成果
1、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3、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