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等差数列高中一年级教案
等差数列高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2.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3.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于等差数列的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等差数列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②等差数列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等差数列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
③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条件.
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等差数列,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
可看作项数的一次型()函数,这与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
⑤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是数列第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等差数列的项数未必是,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列的第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
⑥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推导离不开等差数列的性质,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一些重要的性质;另外可让学生研究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有规律的子数列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⑦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列的数学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还可让学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关问题,自己尝试解决,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创设相互研讨的课堂环境.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
研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二.主体设计
通项公式
反映了项 等差数列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差数列是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数列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为进一步学习等比数列及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准备.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对其在性质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依据课标 “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3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重在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性质的形成、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基础上初步掌握等差数列几个特征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性质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其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性质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看,通过发现性质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突出重点方法:“抓三线、突重点”,即(一)知识技能线:问题情境→性质发现→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线:特殊到一般、猜想归纳→转化、方程思想; (三)能力线:观察能力→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及严谨态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的探究,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它需要对等差数列的概念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而知识的整合对学生来说恰又是比较困难的。 突破难点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及时地给以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二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给予恰大的引导,让学生能在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四.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和探究-建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 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anan1d(n2.nN) (让学生自己列举等差数列的例子,教师给出一特殊等差数列)2.根据给出的数列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其首末两项之和 a1ana2an1a3an2 ②已知aman 为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公差为d,则d=(公差的计算:d =anan1) ③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amanapaq(让学生推 广:mn 的情况) ④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ankkananbn也是等差数列,公差分别为d、kd、d1+d2 3.知识巩固 例1.等差数列an中,已知a2a79,a34,则a6解析一: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a2a7=a1da16d9 a3a12d4 解得: aman mn 101则a6a15d5 a d 3解析二:由性质③得a2a7a3a6易得a65 变式:等差数列an中,a58,a22.则a8例2.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1a2a3a1010,则有() A、a1a1010 B、a2a1010C、a3a990D、a5151 解析:根据性质1得:a1a101a2a100a49a502a51,由于 a1a2a3a1010,所以a510,又因为,a3a992a510,故正确 答案为C。 课堂练习:等差数列an中,a第六项是多少? 4.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定义,从通项公式中发现性质。5.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教材P681.3 (2)请同学们课后思考:除了上述特征性质外,还能不能 发现其他的性质? 六.教学设计说明 1.复习引入.本着遵循掌握知识,熟能生巧的方针,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自己例举等差数列,进一步让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等差数列,然后采用图片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意在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性质发现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3.知识巩固 通过例题说明灵活的应用这些性质和变形公式,可以避繁就简,有思路的功效。对数列性质的灵活应用反应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模块,优化知识体系.2,a5.则数列a4的n 4.作业布置弹性化. 通过布置弹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等差数列教案 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1.要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只要证明an+1-an等于常数即可(这里n≥1,且n∈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且n∈N).3.等到差中项: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项,且akaman2** 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公差是每一项(从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关绝对不能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由它的首项和公差所完全确定。换句话说,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已知,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就确定了。 过程: 一、引导观察数列:4,5,6,7,8,9,10,„„ 3,0,3,6,„„ 12210310410,,„„ an123(n1)12,9,6,3,„„ 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常数 — “等差” 二、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见P115) 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1.名称:AP 首项(a1)公差(d)2.若d0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2a1d a3a2d(a1d)da12da4a3d(a12d)da13d 由此归纳为 ana1(n1)d 当n1时 a1a1(成立) 注意: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AP 证明:若anAnBA(n1)AB(AB)(n1)A 它是以AB为首项,A为公差的AP。 3 公式中若 d0 则数列递增,d0 则数列递减 4 图象: 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 三、例题: 注意在ana1(n1)d中n,an,a1,d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 求出另一个。 例1(P115例一) 例2(P116例二)注意:该题用方程组求参数 例3(P116例三)此题可以看成应用题 四、关于等差中项: 如果a,A,b成AP 则Aab2 证明:设公差为d,则Aad ba2d ∴ab2aa2d2adA 例4 《教学与测试》P77 例一: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AP,求此数列。 解一:∵1,a,b,c,7成AP ∴b是-1与7 的等差中项 ∴ b ∴a1721323 a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 1 3725 c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c 解二:设a11 a57 ∴71(51)d d2 ∴所求的数列为-1,1,3,5,7 五、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即证明 anan1d(常数) 2例 5、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n,求证数列an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解:a1S132 1当n2时 anSnSn13n22n[3(n1)22(n1)]6n5 n1时 亦满足 ∴ an6n5 首项a11 anan16n5[6(n1)5]6(常数) ∴an成AP且公差为6 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2bac 则a,b,c成AP。 例6 已知 1a1a,成AP,求证 bc11bca,cab,abc也成AP。 证明: ∵ ∴ 2b,1a1b,1c1c成AP 化简得:2acb(ac) bcaabcbccaabac22b(ac)acac222acacac22 = (ac)ac2(ac)22b(ac)2acb ∴bca,cab,abc也成AP 3.通项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例7 设数列an其前n项和Snn2n3,问这个数列成AP吗? 解: n1时 a1S1 2n2时 anSnSn12n 3∵a1不满足an2n3 ∴ an22n3 n1n2 ∴ 数列an不成AP 但从第2项起成AP。 五、小结: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六、作业: P118习题3.2 1-9 七、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an},(1)an=2n+3,求a1和d (2)a5=20,a20=-35,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及a100.2.在数列{an}中,an=3n-1,试用定义证明{an}是等差数列,并求出其公差。 注:不能只计算a2-a1、a4-a3、等几项等于常数就下结论为等差数列。、a3-a2、3.在1和101中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和这两个数组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三个数。 4.在两个等差数列2,5,8,„与2,7,12,„中,求1到200内相同项的个数。 分析:本题可采用两种方法来解。 (1)用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来解。关键要从两个不同的等差数列出发,根据 相同项,建立等式,结合整除性,寻找出相同项的通项。 (2)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来求解。关键要抓住: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按原来的前后次序仍组成一个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原来两个公差的最小公倍数。5.在数列{an}中, a1=1,an=差数列,并求Sn。 分析:只要证明 1Sn1Sn12Sn22Sn1,(n≥2),其中Sn=a1+a2+„+an.证明数列是等 (n≥2)为一个常数,只需将递推公式中的an转化 为Sn-Sn-1后再变形,便可达到目的。 6.已知数列{an}中,an-an-1=2(n≥2), 且a1=1,则这个数列的第10项为() A B 19 C 20 D21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为a-1,a+1,2a+3,则此数列的公式为() A 2n-5 B 2n+1 C 2n-3 D 2n-1 8.已知m、p为常数,设命题甲:a、b、c成等差数列;命题乙:ma+p、mb+p、mc+p 成等差数列,那么甲是乙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2、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 (一)复习引入 (二)新课探究 (三)应用举例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五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二)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9,8,7,6,5,4,……;√ d=-1 2.0.70,0.71,0.72,0.73,0.74……;√ d=0.01 3.0,0,0,0,0,0,…….;√ d=0 4.1,2,3,2,3,4,……;× 5.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当d=0,an 为常数列。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an– a1=(n-1)d即 an= a1+(n-1)d(第一通项公式) 当n=1时,(1)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 am 与an有什么关系呢? am=a1+(m-1)d① an=a1+(n-1)d② a1=am-(m-1)d代入②得an=am-(m-1)d+(n-1)d 即:an=am+(n-m)d(第二通项公式) (三)应用举例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分析(1) 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 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 分析(2) 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例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 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说得对,请你来求解. 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2)〕 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 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 (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三通项公式.(五)归纳小结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n-1)d会知三求一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14习题3.2第2,6 题 五、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 高考考点: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2.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知识梳理: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中项 3.通项公式 4.前n项和公式 5.等差数列的性质(基本的三条) 典型例题: 一.基本问题 例: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1533,a45153,求a61 (2)已知S848,S12168,求a1和d (3)已知a163,求S31 变式:(1)(2008陕西)已知an是等差数列,a1a24,a7a828,则该数列的前10项的和等于() A.64B.100C.110D.120 (2)(2008广东)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 A.16B.24C.36D.48 1,则S6()S420,2 二.性质的应用 例:(1)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三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_____项 (2)已知数列an的前m项和是30,前2m项的和是100,则它的前3m项的和是______ (3)设Sn和Tn分别为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于任意的nN,都有*Sn7n1,则第一个数列的第11项与第二个数列的第11项的比为________ Tn4n27 变式:(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15是方程x6x10的两根,则2 _a7a8a9a10a11_____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和Bn,且An5n63,则Bnn3使得 an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________ bn 三.等差数列的判定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2Sn1Sn(n2),a11 (1)求证:1是等差数列 Sn (2)求an的表达式 变式:数列an中,a1 an1,an1,求其通项公式 2an1 四.综合应用 例:数列an中,a18,a42,且满足an22an1an,nN *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当n为何值时,其前n项和Sn最大?求出最大值; (3)设Sna1a2an,求Sn 变式:(08四川)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410,S515,则a4的最大值是_______ 课后作业 1.(09年山东)在等差数列an中,a37,a5a26,则a6______ 2.若xy,数列x,a1,a2,y和x,b1,b2,y 各自成等差数列,则 A.a2a1()b2b12433B.C.D.3324 3.集合A1,2,3,4,5,6,从集合A中任选3个不同的元素组成等差数列,这样的等差数列共有() A.4个B.6个C.10个D.12个 4.(09安徽)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以Sn表示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达到最大值的n是() A.21B.20C.19D.18 5.(10浙江)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5S6150,则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6.已知数列an中,a13,anan112an(n2,nN*),数列bn满足5 bn1(nN*)an1 (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第二篇:等差数列教案(精选)
第三篇:等差数列教案
第四篇:人教版等差数列教案
第五篇:等差数列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