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26页)提出问题:1222…229=?
二、新课讲解:
记s1222229,式中有3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29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即s1222229,①
2s222229230, ②
②-①得 2ss2301,即s2301;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sna1a1qa1q2a1q3a1qn1,如何化简?
等比数列前项n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q,即
sna1a1qa1q2a1q3a1qn1 ③, 两端同乘以q,得
2sna1qa1q2a1q3a1qn1a1qn
④, ③-④得(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 的(1-q)sna1a1qn ⑤,取值)
当q1时,由③可得snna1,(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当q1时,由⑤得
a1(1qn)。
sn1q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板书)例题:求和:
s1234n 234n22222设, 其中n为等差数列,为2n等比数列,公比为1,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2解:
s11111223344nn22222
两端同乘以1,得 2111111 s2233445nn1222222两式相减得
111111ns234nn12222222
于是,所以1n11s2n1n(1n)1222ns2n112212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n项和.
第二篇: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知识与能力:通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定义,理解倒序相加的原理,记忆两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教学难点:获得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故事提出问题: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位于印度,是国王为他心爱的妃子而建,传说泰姬陵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圆宝石镶嵌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
(板书)“
2.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前 项和 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1“S=1+2+3+4+、、、、+n(倒序相加法)分小组讨论
问题2: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 和
3、知识巩固:(1);
(2)
4、课堂小结
1.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结果用 表示)
2.倒序相加法和分类讨论法的数学思想
第三篇: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二.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1.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 和 表示,得,有以下等式,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似乎与 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思路二:
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两
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有:.这就是倒序相加法.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 和.2.公式记忆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两个公式.3.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例1.求和:(1);
(2)(结果用 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例2.等差数列 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
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 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 必须是正整数.三.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
第四篇: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1)了解等差数列前
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 变用公式、前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 式综合运用.②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项和公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④补充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项和公式.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等差数列的前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
讲授法.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问题就是(板书)“ ”
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讲解新课(板书)等差数列前 1.公式推导(板书)项和公式
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 和 表示,得,有以下等式,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似乎与 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思路二: 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两
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有:.这就是倒序相加法.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 和.2.公式记忆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两个公式.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
3.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例1.求和:(1);
(2)(结果用 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例2.等差数列 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
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 三.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 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 必须是正整数.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四.板书设计
第五篇: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
入门题:
1、有一个数列,4、10、16、22 …… 5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2、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公差是2,项数是10。它的末项是多少?
3、求等差数列1、4、7、10 ……,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多少? 4、6+7+8+9+……+74+75=()5、2+6+10+14+ …… +122+126=()
6、已知数列2、5、8、11、14 ……,47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7、有一个数列:6、10、14、18、22 ……,这个数列前100项的和是多少? 练习题: 1、3个连续整数的和是120,求这3个数。2、4个连续整数的和是94,求这4个数。
3、在6个连续偶数中,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的和是78,求这6个连续偶数各是多少?
4、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5、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6、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要和其他同学握一次手,那么这个班共握了多少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