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交)

时间:2019-05-12 17:0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交)》。

第一篇: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交)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内容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导学方法】

①情境法:创设历史情境,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探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③其他方法: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学习方式】

学案导学(设疑预习)→自研自探(静心独学)→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展示提升(适当点拨)→ 质疑点拨 → 总结归纳(知识梳理)【学法指导】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五个时间(事件):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⑤七个人物:曹操、袁绍、孙权、刘备、诸葛亮、曹丕、汉献帝。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聆听音乐,穿越时空

播放林俊杰的歌曲《曹操》,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欣赏结束后。问:这首歌曲里面提到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是。现场调查: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曹操的呢?(电视、小说、戏剧等)

一起大声背诵曹操的《观沧海》

曹操不但是位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重温一遍那段烽火四起的历史。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幻灯片)(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兴趣)

环节一:品读课本,重温历史

要求:带着学案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做好标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案,推荐好发言人。

无棣二实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制:李吉洪

教师过渡:我观察到同学们读的很仔细,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热烈,下面请我们小组的代表来展示一下学习的成果。

环节二:学生展示交流自学的成果。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现我们同学们非常的优秀,非常的棒!但是,我们刚刚了解的只是这课知识的很少部分,希望同学们打起精神,积极参与下面的学习。

环节三:合作探究,背景解读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càn)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

请回答: 读古诗,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社会局面呢?

教师过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下面我们来学习北方两大军阀的一次大战。

环节四:合作探究,战役解读

(一)幻灯片:官渡之战形势图(北方有两大军阀——曹操和袁绍)幻灯片:官渡之战表

幻灯片:曹操胜,袁绍败的原因分析 幻灯片: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形势图

(补: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在荆州一带稳固下来,周瑜等辅佐孙权在长江中下游也发展起来;曹操实力最强大。

教师问题:假如你是曹操,谈一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和打算? 幻灯片:曹操的《龟虽寿》 教师过渡: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幻灯片),他并不满足只统一北方,他的志向是要统一天下。所以,在208年,他率领20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进行了大决战。

环节五:合作探究,战役解读

(二)幻灯片:赤壁之战形势图 幻灯片:赤壁之战表

幻灯片:曹操惨败的原因分析

教师过渡: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很快形成。幻灯片:三国鼎立图

强调:曹操死(220.3.15)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三国开始,所以曹操并不是三国人;三国开始于220年,止于280年;三国鼎立正式形成是222年;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重视农业,蜀发展蜀锦,吴的造船业发达。船队到达过台湾。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取代魏,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达标测验(学案)

环节六:凝心聚力 辨别真伪

幻灯片:《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无棣二实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制:李吉洪

教师过渡:罗贯中对三国人物的描写也有失客观公正,加入了个人的爱憎好恶。如曹操 幻灯片:百姓眼中的曹操

幻灯片:名人眼中的曹操1、2 幻灯片: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幻灯片: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话

幻灯片:影视欣赏,感受历史(播放《三国演义》片头)课堂结束!

无棣二实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制:李吉洪

第二篇:第20课_三国鼎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4.标签

第20课 三国鼎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生回答略。

师:(小结归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紧随其后相继建立起的是西汉和东汉,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维持了将近400多年的统一局面,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回答略。

师:(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引导归纳)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势力,那么究竟统一北方的任务最终有谁来完成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两段选自《三国志》的史料开分析这个问题: P106材料一:

教师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却取决于其他很多方面因素,曹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想想曹操拥有哪些优势? 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的问题。还有,曹操能够虚心接受意见。而袁绍这方面我们一起来分析P106材料二:

我们看到曹操自恃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见正确意见。

设疑:终于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胜利。那么这场战役胜利的作用是什么?(看官渡之战示意图)

师:从课本上我们就找得到了(引导、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曹操的“壮心”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但他要统一全国,就要挥师南下,才能统一南北。不过,他的壮心却遇到了两股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他苦心经营江南,经济有所发展,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统治日益巩固;二是西南的刘备,当时他只是一个依附别人篱下的小军阀,公元207年曹操统一北方时,他毫无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他起用了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

【想一想】我们再来看下右下角的杜甫诗: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诗中又有哪一个成语故事? 生回答略。

师: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并且接受诸葛亮提出的闻名天下的“隆中对策”,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同学们在课本上黄色小字部分找找什么是隆重对策? 生回答略。

师:回答得很好,并且在课本上划下来。从此刘备就以此为指战略方针,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挥师南下的曹操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想一想】请同学们看赤壁之战示意图,找找赤壁的位置,并且说出假如你要去赤壁之战的遗址游览,应选择去中国的哪个省份? 生回答略。

师:(引导学生浏览黄色P104小字,了解赤壁之战概况)

设疑:公元208年这场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败少。同学试着找找看,曹操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回答略。

师:(总结并归纳)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来到南方,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铁锁连船,战术不当;再加上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骄傲轻敌。反过来说,孙刘联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战术弱点,制定火攻计划,运用诈降计,趁着东南风,黄盖成功地火烧赤壁,曹操最终败走华容道,狼狈逃回北方。

而赤壁之战后,天下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日益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刘备则占据四川和汉中地区,有了一席之地,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即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那么,三国鼎立局面什么时候才正式形成呢? 生回答略。

师:公元222年孙权称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那么三国是哪三国呢?它们分别是如何建立的? 生回答略。

师:公元200年曹操病死,草皮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都建业,;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蜀汉或西蜀,找找课本上的注释划下来。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想一想】特别注意下: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如何评价曹操呢? 生讨论回答略。

师: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他统一了北方,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评价曹操,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课堂小结

【小结】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于兼并,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混乱相比,三国鼎立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三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在《三国演义》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课后反思】

板书不够清楚,可再细分点;课本上的地图可作为补充材料充分利用;初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应少讲一些下结论性的文字,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给学生。

课后习题

【想一想】请同学们看赤壁之战示意图,找找赤壁的位置,并且说出假如你要去赤壁之战的遗址游览,应选择去中国的哪个省份?

板书 第20课 三国鼎立

第三篇: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 家品格。

3.分清主要与次要。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因素。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看看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两幅“三国鼎立”图:

复习巩固: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5.魏国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二、材料分析题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诗的作者是谁?②他的“壮心”是什么?

曹操。完成统一大业。

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基本统一北方,因为有远大理想,并能采取正确策略。

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曹操是我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

第四篇: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课题:第18课 三国鼎立

涿鹿县赵家蓬中学 刘国臣

(一)、教学目标: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影响、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曹操胜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与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导入:《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但《三国演义》是否真实的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这堂课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自己看书并完成学案 探究新知

一、官渡之战

1、(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一山容不得二虎,两雄不并立,必须一决雌雄。他们之间以什么方式进行了较量?——打仗。其中关键性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

2、设疑:再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时事观察员,你认为官渡之战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那么,你如何评价官渡之战对于其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简单的讲述官渡之战的经过,:作战时间、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教师过渡:官渡之战后的第6年,即建安207年,53岁的曹操曾作诗《龟虽寿》,学生齐读《龟虽寿》,体会曹操当时心境。师导:曹操不想激流勇退,他还想继续南下,统一中国,于是又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听完苏东坡的这首词后请大家思考赤壁之战中你所认为的关键人物是谁?(引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答案)

三国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周瑜指挥赤壁之战

2、简单的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赤壁之战的作战时间、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3、播放《火烧赤壁》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你怎么看那晚刮东风?)

引导学生思考:影视作品中的周瑜是位年轻俊朗的武将,而诸葛亮是位足智多谋的长者。而实际情况呢?说明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4、从板书中比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得出启示(骄兵必败)。

5、赤壁之战的影响。

教师过渡:赤壁之战后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于是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订正学案中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教师提问过渡:三国建立之后最怕什么?(最怕被别国灭掉,所以都要发展经济)

2、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介绍吴国造船业,强调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同时说明台湾岛的台独势力大肆宣扬台湾独立,这是一种分裂祖国的行为。应为民族所不耻,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四、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局面虽然出现了,但是统一仍是中国历史的发展主流。随着三国之间势力平衡被打破,分裂局面最终会结束。活动与探究

1、选择题

2、识图题

3、找错题

4、评说历史人物

课后作业 自已动手

1、找一找曹操的诗词

2、读读三国的故事书

3、发散思维:你认为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课后小组探究思考)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教案 岳麓版

第20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导入新课

请学生听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曲子,问学生阅读过这部小说没有,这部小说反映了什么内容?

展示:曹操、诸葛亮的图片

师: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曹操、诸葛亮

师:他们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们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造就英雄的三国时代。说出本课课题——三国鼎立

教学过程

(一)官渡之战

师:分立的政权总离不开频繁的战争,在军阀的混战中逐渐形成了几支比较强大的势力,在北方形成了以曹操和袁绍两支最大的军事集团。最终双方发生了军事决战——官渡之战。大家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一次重大的战争?(建议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五个方面学习战争。)请学生根据提示的五个方面朗读课文并做作出简要的回答。

师:一场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拥兵10万的爱心

用心

专心

师:学生从战争的五个因素方面回答,如有不足教师做补充。通过一段录像感受“火烧赤壁”的壮烈场景。

师:请学生思考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生讨论,从各个角度提出个人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总结: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3)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

(4)大敌面前孙刘两家精诚团结。

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后再也无力南下;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大部取得了立足之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明确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在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蜀、吴相继建国,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小结:

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势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阶段。分裂的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演绎着自己的多彩人生,谱写着壮丽的历史篇章。

探究:

1、从曹操名扬官渡到兵败赤壁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如何正确的评价曹操?(点明真实的历史与小说的区别)

2、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板书设计

一、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爱心

用心

专心

下载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交)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_教案[共五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案 老师:同学们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吗那谁来唱几句呢 知道是出自那部电视剧吗?《三国演义》 演义: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

    第15课 +三国鼎立

    第15课 三国鼎立教案 吉安八中 王军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简单经过,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曹操......

    《三国鼎立》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20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晋江紫峰中学 王鹏程 教学目的: ⑴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们掌握曹操统一北方、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教案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学法导引 1、提出的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程: i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主备人:胡学琴 授课人 时间 课标要求 :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

    第19课 三国鼎立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史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三国鼎立(学案) 一、 教学目标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