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经典诵读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教学过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师出示李白图片,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这首诗被称为唐诗百花园中一朵清丽的小花。
二、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细品诗意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感悟孤独
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介绍背景)的确,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时候。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10年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
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齐读。
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
(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李白啊!”
五、课外拓展
《独坐木瓜山》出示。自由读,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 你来读读。请你读读。让我们齐读《独坐木瓜山》。
“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李白,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你要乐观、坚强、开朗起来。你还记得《赠汪伦》吗?同学们齐—— 还记得《静夜思》吗?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
李白啊李白,我们都在怀念你,你并不孤独!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望岳》教学设计
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卢高峰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 面。“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如梦令》教学设计
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卢高峰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三、德育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情景绘画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也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三首古诗有一点不同,它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关于词的知识,课前我已请同学们查资料了,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明确: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像“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请同学们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最后由同学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用比赛的形式来深入学这首词,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前后桌为一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组将获得一颗星,得星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问题)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由哪个词知道的?(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有哪个词知道的?(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星。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愿意!)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
请每个代表队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星。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星。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的比赛也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像今天一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第二篇:六一班学生经典诵读推荐篇目诵读
六一班学生
经典诵读材料
侯川中心小学 2013、11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双周两首古诗
一、古诗 兰溪卓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1、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
2、卓歌:也作棹歌,指渔民的歌。
3、布德泽:布,散布。德泽:恩惠。
4、焜(kūn)黄:颜色衰败的样子。【译文】
园中生长着绿色的葵菜,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暖气向大地施布着恩泽,万物就可充满生机勃勃的光华。但时常叫我担心的是秋天来得太快了,那时便红花凋谢,绿叶枯萎。一切河流流到东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呢?一个人如果在少壮年华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等到年纪大了,一事无成,再悲伤后悔也没有用了。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1、何其:多么。
3、漉(lù):,过滤。
4、豉(chǐ):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5、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3、轩:窗户。
4、场圃:农家的小院。
5、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译文】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苍翠的小山包在村外平缓地延伸。推开窗户迎面是打谷场和菜园子,举杯对饮,闲聊着庄稼长势、收成几何。(谈得真开心,于是约定)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①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②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3 ②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由于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被称为“诗仙”。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③乱:错杂。
④赧郎:赧,面红。赧郎,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译文】
冶炼的炉火照彻天地,火星四射,紫烟升腾。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小伙子们的脸。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高声歌唱,这歌声响亮,震动了寒冷的山川。
9、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5【注释】
1、不久归:是说春天很快就要过去。
2、百般:各种各样。
3、红紫:指五颜六色的花。
4、芳菲:花草茂盛芳香。
5、杨花:就是柳絮。
6、榆荚:也叫榆钱,老了后变成白色。
7、惟解:只知道。【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1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7【注释】
1、百啭:啭,鸟声婉转。百啭,指鸟儿好听的叫声。
2、随意移: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3、锁:就是囚禁的意思。
4、金笼:镶金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译文】
千百声的鸟鸣婉转悠扬,任意回荡着,鸟儿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树木高低有致的林子里自由飞翔。我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欢唱。、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9【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等闲:平常、轻易。
5、东风面:东风,春风,代指春天。东风面,指春天的面貌。【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5、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注释】
1、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2、傍花随柳:傍,靠近。随,沿着。
3、川:河流。
4、时人:当时的人。
5、将谓:以为。
6、闲:忙中抽出空余的时间。【译文】
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时近中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身处这宜人的景色之中,我完全陶醉了。可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以为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17、金 缕 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说着喜爱要好的话。
4、翁媪(ǎo):对古代老翁老妇的敬称。
5、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6、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译文】
一座小茅草屋,屋矮檐低,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溪流的岸边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吴地方言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最是让人喜欢。归田园居(晋·陶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注释】
1、登幽州台歌:选自《陈伯玉集》。幽州,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怆(chuànɡ)然:凄伤的样子。
4、涕:眼泪。【译文】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二、推荐书目
1、人物传记类:《雷锋》 《毛泽东》 《爱因斯坦》
第三篇:六、三古诗词诵读30份
六年三班古诗词诵读展示
主持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也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内容,更要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增强我们的个人修养。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词,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全面的展示吧。
六年三班《我最喜欢的古诗词》诵读活动现在开始。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赏析篇》
1.小时候,妈妈教我的第一首古诗是《悯农》(背诵),从 “锄禾日当午,海滴禾下土”这一句中我知道了农民伯伯耕种很辛苦,我们应该节约每一粒粮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我还会背诵李绅写的另外一首《悯农》(背诵),从这首诗中我不仅知道了农民伯伯耕种的不容易,还从“四海无闲田,农夫获饿死”一句中体会到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那个时候的农民生活很艰难。
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很多诗人都用诗句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其中我最喜欢杜牧的《江南春》(背诵),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其中的绝妙佳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齐背)。
4.(背诵《春夜喜雨》)。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则表达了他对一场及时飘落的春雨的由衷赞美。全诗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轻快湿润,沁人心脾。
5.离别是伤感的,可是诗仙李白却能让这种离愁别绪充满诗意。(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以景喻情,体现了别情无限,诗意无限。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一句。(齐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大家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定很熟悉吧,(齐背),全诗真挚淳朴,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思亲之情。
7.李白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子。他的性情像他的作品一样洒脱。他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狂放不羁的傲骨。我最喜欢他的那首《 》。(背诵)。
主持人:在刚才的环节中,我们赏析了一些古诗,下面进入第二环节:《展示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古诗词展示给大家。
1.我来朗诵《书湖阴先生壁》。
2.我最喜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后两句全班齐背)3.请大家跟我一齐背诵王冕的《墨梅》。4.我们组为大家背诵《元日》。
5.(背诵《 》)这首诗是我最喜欢的古诗之一。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题西林壁》,请大家跟我一齐背诵,好吗?
7.我们组把《长歌行》献给大家,希望与大家共勉。8.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为大家献上两首爱国诗(2人背诵《己亥杂诗》《示儿》)。
9.我们组的同学都很喜欢以下这首《 》,希望大家也能喜欢。10.我们全体女生背诵李白的《望天门山》。11.我们全体男生背诵贺知章的《咏柳》。12.女生喜欢李白的《古朗月行》。13.男生喜欢杨万里的《新柳》。14.男生喜欢杜牧的《山行》。15.女生喜欢郑燮的《竹石》。
16.(男生)我们能背诵王安石的《北陂杏花》。17.(女生)我们能背诵张谓的《早梅》。
主持人:《展示篇》展示的是同学们的诵读水平,下一个环节的《抢答篇》可要考验同学们的记忆力了。在我出示题目后,会的同学可以举手抢答。
(进入抢答环节)。
最后,让我们齐诵读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六年三班《我最喜欢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到此结束。
第四篇:初三经典美文诵读材料六
初三经典美文诵读材料六
班级姓名日期
本期导读:
大众的风起云涌,社会的流行风潮不是没有原因,背后一定有一个东西在驱动,普通人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少数人却能嗅到其中的趋势。而这些人往往不是左脑很强、永远考第一名的人,而是直觉很厉害的人。这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摘自蒋勳《看不见的竞争力》)。本期对话美学家 蒋 勳。
人需要出走
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我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要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后来我就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
当时我身上就是一个背包,两件衬衫。我曾经睡过火车站,那时候戛纳火车站里有一堆年轻人睡在里面。他们问我:“你怎么没带报纸?要铺报纸的。”他们就分给我报纸。早上五点,警察带了一大桶的咖啡,当、当、当,敲着桶子,叫醒大家,请大家喝完咖啡离开,火车站要营运了。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认识一个14岁的苏格兰小孩,带个毡呢帽,打扫厕所一个学期存了点钱,就到欧洲来旅行。钱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赚钱,再继续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时候感触很深,不同的文化背景,年轻人可以这么不一样。他们将来长大以后,能担当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
宋朝词人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轻人的生命力没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壮游能带动年轻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很多人要去欧洲,都会觉得我在欧洲很久,就会来问我:“我要去欧洲,要准备什么?”我就会反问他:“你觉得你要去做什么?”
当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可以一层层地被克服。我们今天小孩做的准备,他们的信用卡、语言,绝对比当年拿着商品样本在欧洲闯的台湾商人好,但是他们就是走不出去,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
有人好几年都在问我,但最后就是走不出去。其实壮游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说。我常常跟朋友说,《西游记》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他去取经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是唐三藏取经?因为孙悟空没有动机,而唐三藏有动机,虽然他没有取经的能力。动机是比能力重要的;没有动机,根本就没有出发点,连起跑点都没有。只要有动机,都很棒。最怕的是无所爱。如果年轻人想要走出去,我会问他:“你爱什么?”如果喜欢摇滚,要去玩重金属,想要跟乐团,我都觉得很好。
我的阅读笔记:
看到大,也关心小
这个城市有多少被你遗忘的角落?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画家画了一千六百多个人,各式各样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官家的轿子出来,前面有人举着“肃静回避”,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玩,他妈妈怕他被马踩到,惊惶地把他抱起。如果是
你受命拍一个关于北京的纪录片,你能不能拍出这个画面?
还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
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看到这个地
方,我觉得这个画家真了不起。我的学生问我:你觉得那个做官的人后来给乞丐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一个画家能画出大官跟乞丐的对视就很了不起了。
好几年前,我路过天安门广场,在长安街上看到一个画面:那一定是一个乡下来的妇
人,因为只有下田劳动的人才会有那么粗壮的骨骼。她喂孩子吃奶,毫不遮掩,孩子吃饱
了,奶汁还很多,她就让奶滴到长安街上。我觉得那个身体好动人:她跟那个土地是在一
起的。我问自己:T台上的美跟这个妇人的美,哪一个能让我记忆更久?
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清风明月、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
到生命存活的艰难。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过牡丹,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
一把伞,因为牡丹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花。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梅花的美,我们这个时代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使用汉朝斗拱的造型,堆砌出一个倒三角形的飞檐式建筑。我看
了很辛酸。因为我看到它强大背后,是几乎要被世界列强瓜分殆尽的屈辱记忆。所以它的强是一定要撑出来。可是我看到英国馆,轻轻松松就做出一个好漂亮的东西。当时我就想:
如果真的是大国崛起,必须有最笃定的自信,不去做场面上的东西,而是回到最小的事情,慢慢做,不一定要那么快。现在的强有一点用力,并且用得好辛苦,我害怕它变成烟火,那么绚烂华丽,可是一下没有了。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
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都没看
到。(选自《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我的阅读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选登
勇敢地活着
大同中学初三(5)班方菲
上期美文阅读选史铁生的三篇文章。史铁生的文字沉稳有力,给人以力量,又不失真情。而作为残疾人的他,也有过绝望和落魄,纠结与抗争,最后他却坚强地活了下来。我记住了这句话:勇敢地活着,好好儿地活。
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说。只是当我们看见残疾人时却又不一样了,我们总认为他们是特殊的,是可怜的,然而这正是他们心中的痛,每一丝同情的目光都像一记重重的拳头捶打着他们,时刻提醒着他们是不一样的,是残缺的。在《给盲童朋友》中,史铁生说道:残疾是什么?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是的,他们想看不能看,我呢想走不能走,而健全人想飞不能飞——同样是局限性,而这些局限都送给我们困苦和磨难。很喜欢他的一句话,“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感受。”局限是不变的,心态却可以不同。当我们认为生活中充满阳光,那么,掀开帘,你的内心便会阳光普照。
残疾人,并不特殊,他们要克服的困难更多,因此活得比健全人更坚强,更有味;生命是相同的,没有人能阻挡他们发光的权力。去掉“特殊”,接受帮助,勇敢地活下去。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足),但我们却可以扬长避短。“人生何处不精彩”,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何不怀着勇敢的心态,面对堆积如山的困难,做一个内心勇敢的战斗者?
第二篇文章为《合欢树》,记载作者对先母的记忆,有母爱,有怀念。有时记忆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愉快,也会让我们不能正视现实生活。坚强的心也有柔软的地方,有些伤痛史铁生始终不敢触碰。“合欢树”就是这样在安静的讲述和母亲的故事中闯了进来,睹物思人,让思念与哀伤变得缠绵;借物喻人,“合欢树”在不长的叙事中又化身为母亲,告诉铁生要学会长大,要学会豁达。
“合欢树”,作为题目和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文中母亲的奔波,母亲的爱,如今都变成回忆,也成为心中的温暖,永远的温暖。“合欢树”解开了所有人内心的恐惧的心情,让我也能像史铁生那样勇敢直面伤痛,直面艰困的人生。
生活中往往少不了失去,我们应该学着适应。当曾以为恒久不变的美好转瞬即逝,也许我们会束手无策,甚至绝望,然而这一切都是暂时,生活仍要继续,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因怜悯而为你停驻。你可以哭,只是别忘了哭完后,将眼泪收好,然后勇敢地向前。
最后一篇即《秋天的怀念》,记录与母亲诀别的画面,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刻的怀念。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写难过着墨不多,也许有些悲痛无法形容,也许轻描淡写,有时候反而是情感发挥的最高境界。难忘这个画面:之前母亲说要带着他去看花,却没来得及,后来,妹妹推着他去看母亲爱的花,他想起母亲曾经说的好好儿活,这是母亲的希望,一定要完成。
活着,对于我们来说是怎样容易的事情,然而在面对挫折和困境,要么坚持,要么放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在他们心里,也许想在盘算:既然坚持下去不代表胜利,既然坚持只是自找长痛,那么就选择放弃吧,从此就此轻松放下了。然而,我记住了孔子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所以,在绝境中活下来的人,都是生活的勇者,坚强的人。
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史铁生做到了。他活得精彩,让生命的每一处都放光。他教会我们要勇敢地活,好好儿地活。他也会继续勇敢地活着,好好儿地活着。
再温习一下他送给我们的充满智慧的话:“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受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而我要说,这个过程,就是我勇敢地活下去的全部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 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 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⑥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 矣。”南乡⑧拜而死。《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 保卫。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jiù):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 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àng):同“向”】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书:(2)涕:(3)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第五篇:初三经典美文诵读材料六1
初三经典美文诵读材料七
班级姓名日期
本期导读:
大众的风起云涌,社会的流行风潮不是没有原因,背后一定有一个东西在驱动,普通人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少数人却能嗅到其中的趋势。而这些人往往不是左脑很强、永远考第一名的人,而是直觉很厉害的人。这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摘自蒋勳《看不见的竞争力》)。本期对话美学家 蒋 勳。
人需要出走
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我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要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后来我就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
当时我身上就是一个背包,两件衬衫。我曾经睡过火车站,那时候戛纳火车站里有一堆年轻人睡在里面。他们问我:“你怎么没带报纸?要铺报纸的。”他们就分给我报纸。早上五点,警察带了一大桶的咖啡,当、当、当,敲着桶子,叫醒大家,请大家喝完咖啡离开,火车站要营运了。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认识一个14岁的苏格兰小孩,带个毡呢帽,打扫厕所一个学期存了点钱,就到欧洲来旅行。钱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赚钱,再继续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时候感触很深,不同的文化背景,年轻人可以这么不一样。他们将来长大以后,能担当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
宋朝词人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轻人的生命力没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壮游能带动年轻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很多人要去欧洲,都会觉得我在欧洲很久,就会来问我:“我要去欧洲,要准备什么?”我就会反问他:“你觉得你要去做什么?”
当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可以一层层地被克服。我们今天小孩做的准备,他们的信用卡、语言,绝对比当年拿着商品样本在欧洲闯的台湾商人好,但是他们就是走不出去,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
有人好几年都在问我,但最后就是走不出去。其实壮游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说。我常常跟朋友说,《西游记》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他去取经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是唐三藏取经?因为孙悟空没有动机,而唐三藏有动机,虽然他没有取经的能力。动机是比能力重要的;没有动机,根本就没有出发点,连起跑点都没有。只要有动机,都很棒。最怕的是无所爱。如果年轻人想要走出去,我会问他:“你爱什么?”如果喜欢摇滚,要去玩重金属,想要跟乐团,我都觉得很好。
我的阅读笔记:
看到大,也关心小
这个城市有多少被你遗忘的角落?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画家画了一千六百多个人,各式各样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官家的轿子出来,前面有人举着“肃静回避”,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玩,他妈妈怕他被马踩到,惊惶地把他抱起。如果是
你受命拍一个关于北京的纪录片,你能不能拍出这个画面?
还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
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看到这个地
方,我觉得这个画家真了不起。我的学生问我:你觉得那个做官的人后来给乞丐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一个画家能画出大官跟乞丐的对视就很了不起了。
好几年前,我路过天安门广场,在长安街上看到一个画面:那一定是一个乡下来的妇
人,因为只有下田劳动的人才会有那么粗壮的骨骼。她喂孩子吃奶,毫不遮掩,孩子吃饱
了,奶汁还很多,她就让奶滴到长安街上。我觉得那个身体好动人:她跟那个土地是在一
起的。我问自己:T台上的美跟这个妇人的美,哪一个能让我记忆更久?
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清风明月、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
到生命存活的艰难。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过牡丹,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
一把伞,因为牡丹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花。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梅花的美,我们这个时代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使用汉朝斗拱的造型,堆砌出一个倒三角形的飞檐式建筑。我看
了很辛酸。因为我看到它强大背后,是几乎要被世界列强瓜分殆尽的屈辱记忆。所以它的强是一定要撑出来。可是我看到英国馆,轻轻松松就做出一个好漂亮的东西。当时我就想:
如果真的是大国崛起,必须有最笃定的自信,不去做场面上的东西,而是回到最小的事情,慢慢做,不一定要那么快。现在的强有一点用力,并且用得好辛苦,我害怕它变成烟火,那么绚烂华丽,可是一下没有了。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
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都没看
到。(选自《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我的阅读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选登
勇敢地活着
大同中学初三(5)班方菲
上期美文阅读选史铁生的三篇文章。史铁生的文字沉稳有力,给人以力量,又不失真情。而作为残疾人的他,也有过绝望和落魄,纠结与抗争,最后他却坚强地活了下来。我记住了这句话:勇敢地活着,好好儿地活。
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说。只是当我们看见残疾人时却又不一样了,我们总认为他们是特殊的,是可怜的,然而这正是他们心中的痛,每一丝同情的目光都像一记重重的拳头捶打着他们,时刻提醒着他们是不一样的,是残缺的。在《给盲童朋友》中,史铁生说道:残疾是什么?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是的,他们想看不能看,我呢想走不能走,而健全人想飞不能飞——同样是局限性,而这些局限都送给我们困苦和磨难。很喜欢他的一句话,“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感受。”局限是不变的,心态却可以不同。当我们认为生活中充满阳光,那么,掀开帘,你的内心便会阳光普照。
残疾人,并不特殊,他们要克服的困难更多,因此活得比健全人更坚强,更有味;生命是相同的,没有人能阻挡他们发光的权力。去掉“特殊”,接受帮助,勇敢地活下去。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足),但我们却可以扬长避短。“人生何处不精彩”,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何不怀着勇敢的心态,面对堆积如山的困难,做一个内心勇敢的战斗者?
第二篇文章为《合欢树》,记载作者对先母的记忆,有母爱,有怀念。有时记忆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愉快,也会让我们不能正视现实生活。坚强的心也有柔软的地方,有些伤痛史铁生始终不敢触碰。“合欢树”就是这样在安静的讲述和母亲的故事中闯了进来,睹物思人,让思念与哀伤变得缠绵;借物喻人,“合欢树”在不长的叙事中又化身为母亲,告诉铁生要学会长大,要学会豁达。
“合欢树”,作为题目和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文中母亲的奔波,母亲的爱,如今都变成回忆,也成为心中的温暖,永远的温暖。“合欢树”解开了所有人内心的恐惧的心情,让我也能像史铁生那样勇敢直面伤痛,直面艰困的人生。
生活中往往少不了失去,我们应该学着适应。当曾以为恒久不变的美好转瞬即逝,也许我们会束手无策,甚至绝望,然而这一切都是暂时,生活仍要继续,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因怜悯而为你停驻。你可以哭,只是别忘了哭完后,将眼泪收好,然后勇敢地向前。
最后一篇即《秋天的怀念》,记录与母亲诀别的画面,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刻的怀念。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写难过着墨不多,也许有些悲痛无法形容,也许轻描淡写,有时候反而是情感发挥的最高境界。难忘这个画面:之前母亲说要带着他去看花,却没来得及,后来,妹妹推着他去看母亲爱的花,他想起母亲曾经说的好好儿活,这是母亲的希望,一定要完成。
活着,对于我们来说是怎样容易的事情,然而在面对挫折和困境,要么坚持,要么放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在他们心里,也许想在盘算:既然坚持下去不代表胜利,既然坚持只是自找长痛,那么就选择放弃吧,从此就此轻松放下了。然而,我记住了孔子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所以,在绝境中活下来的人,都是生活的勇者,坚强的人。
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史铁生做到了。他活得精彩,让生命的每一处都放光。他教会我们要勇敢地活,好好儿地活。他也会继续勇敢地活着,好好儿地活着。
再温习一下他送给我们的充满智慧的话:“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受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而我要说,这个过程,就是我勇敢地活下去的全部内容。
[写作导航]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
议论文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初中学生写议论文首先可以从学习写“一事一议”开始。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类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这类文章的一般写法是:
首先要选择一件较为典型的事,最好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一个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道理,能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其次文章一般从叙述事件开始,叙事要概括简明扼要,不能进行具体描写。
然后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把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揭示出来,做到就事论理。而所揭示的这个“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最后围绕这个理——即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指出这个道理的普遍意义或现实意义。
怎样写好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
其一:态度要鲜明。对美好的事物,要毫不含糊的肯定和赞美;对丑恶的事物,则明朗的表示否定和憎恶;
其二:要紧扣文中的“事”选好“评论点”。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往往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而写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只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实际生活最需要议论的某一点,讲得透就行了。一篇短文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涉及过广,面面俱到。
其三: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一事一议的文章属于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而前面的叙事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对象。
总之,要想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我想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精悍有力的“一事一议”的文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