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古诗词教学设计以及创新路径的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一、运用背景故事,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诗人在对诗歌进行创作时,一定会有一段背景故事,所以诗人才会写出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或表达内心的无奈、或表达内心的欢喜等。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对诗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从中领会到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应该弘扬什么,应该摒弃什么。同时,在对诗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又获得一些文学知识,对学生的学生和成长均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不注意听讲,对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一旦有故事听的时候,学生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应用这一特征,运用背景故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赠汪伦》的学习,教师便可以借助背景故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对于背景故事一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背景故事李白是我国非常有名诗人,不但喜欢作诗,还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先生想和李白成为好朋友,便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到“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但是,当李白到那里准备欣赏美景时,却什么都没看到,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一同饮酒作诗,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便吟诗一首《赠汪伦》。这样学生在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理解李白内心的不舍情感。
二、重视创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能够对诗句有所理解便可,不需要字字句句的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人教版教材《小池》的学习中,要创新教学路径,应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所以,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环境,让学生反复读这首诗,想象自己来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小池边,有小池塘、有泉眼、有树荫、有生机盎然的荷叶还有停落在上面的蜻蜓。之后,请学生们拿起笔,将自己心中的画面画出来,以便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绪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从内心深处体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
三、扩展延伸,帮助学生感悟意境
对小学生审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提升他们对意境进行感悟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古诗词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我国诗歌的题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对同一题材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题材比较相近的诗词,通过对比的形式,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更深层次的感受诗歌的意境。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会学习到苏轼写的《浣溪沙》,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出晏殊的《浣溪沙》,以便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的练习,掌握更多的拓展知识。同时,学生在对比学生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不同的诗人,对诗歌的表达手法以及表达形式的差异,学习不同诗人的表达手法。
四、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更加深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锻炼了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I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80.[2]刘莉.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43-44.
第二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古诗在文化的传承中占有者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的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的小学生在一个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学习中国诗词。诗词的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在有着良好互动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更好的效果的过程,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古歌词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课堂教学简单化,教师讲解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方面阐述有关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建立汉语语言及文字系统的基础,是简单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初入学的小学生还未建立起成熟的语言和汉字系统,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在讲授语文课程尤其是古诗词时一定要避免枯燥乏味,要结合生活实际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孩子能理解记忆。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分析总结。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五、结语
对于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太宽松就没有了纪律性,过于呆板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认真对待,传承继续绵延已久的古诗歌教育传统,因为“诗歌是对人类情感记忆的表达”。只有在文化和诗歌的不断继承流传中,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让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正处于花季的儿童、少年们,尽情的与倾听诗歌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正如托尔尔泰所言,诗人是举着心灵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让这盏照亮灵魂的火炬,给儿童和少年以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慰藉。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2]于秀兰,沈益亮.古诗教学“六字决”[J].江西教育,1997,(11).[3]章娣.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J].宁夏教育,1999,(Z2).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论文摘要: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个教学误区: 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枫桥夜泊》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深人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①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②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③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勿浮光掠影。而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笔者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彩虹”总在“风雨”后 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 “逐首教学”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3.启发想象,人境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周寨小学
祝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内容摘要】
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研究。从诵读理解古诗、想象感悟古诗、古诗教学资源整合、古诗读写训练等四个方面,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指导策略。在研究中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变教师的指导观念,改进指导方式,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研究水平。
【关键词】
古诗
诵读
想象
整合读写训练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古诗文对儿童的熏陶,一直为老师们所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地位更是日益上升。随着古诗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生机勃发,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下面,本人就小学古诗词教学谈一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整合作品,拓展思维。
1、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
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和《村居即事》都是范成大的作品,两首诗都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学完《四时田园杂兴》,再出示并指导朗读《村居即事》,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2、同题异文。题材相同,诗文各异: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它明写梅花,暗以雪衬,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学习后可引卢梅坡的《雪梅二首》。《雪梅二首》中,雪花与梅花相互映衬,竞相争春,宛如一幅“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佳境。学完《梅花》再读《雪梅二首》,从比较中能领悟到诗的艺术美。
3、相同诗境的诗文: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张愈的《蚕妇》语言平白如话,用强烈的对比写出了劳动者和剥削者不同的生活境况。而梅尧臣的《陶者》与之异曲同工,可相互映衬。教学时,教完前者,引进后者,可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剥削者的憎恨之情,明白“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二、发挥想象,融情于景。
想象是诗的翅膀。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想象。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夏日里,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样子,再让他们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紧扣古诗内容,发挥想象。
对于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诗人在松树下会问童子什么问题?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积极性高,想像力丰富,还伴有动作表演,生动再现《寻隐者不遇》的寻访场面,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为此我也想到了:在古诗的教学中,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作品的剖析、理解上,而应该寻找创新教育的支点,从而使学生能“成为以创造为己任的创造型学生。”对诗词的意会是一个直觉和想象纠缠不清的过程。诗词是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结果,因此学习诗词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符号化的文字重新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三)抓住“诗眼”,放飞想象。
古诗词教学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因为文眼是最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抓住了这些文眼,引发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就会丰富、生动起来,学生更易领悟诗词的意境。比如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诗时,“相媚好”一词是词眼,“相媚好”是说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在亲热地交谈。我让学生放飞想象,老两口在闲聊什么呢?老头会对老太说什么?老太又对老头说了什么?学生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乡村生活的宁静、闲适、温馨的场面重现出来了。
三、注重诵读,凸显情趣。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一)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的形式要变化多样,可以交替使用散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四、汲取精华,读写结合。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效果明显:以读导写,由收到放,有本可依;从仿到创,有章可循。以写促读,个性切入,悟得深刻;多元解读,想得深远。读写结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引用诗句进行读写训练。
引用诗文佳句这是进行古诗文读写结合教学最常用的策略。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名篇,其中的佳句更是浓缩了作者的思想智慧和艺术造诣的精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引用所学古诗文,能起到言约意丰、辞采典雅的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在广州执教的公开课《望岳》,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片段写作练习的要求:内容不限,但必须用上其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果学生思绪飞扬,所写句子内容丰富,精彩迭出。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正是目的明确地进行巧用佳句的读写结合训练,其效果显而易见。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同时,提高了娴熟引用古诗文佳句的运用能力。
(二)古诗改写进行读写训练。
在教学古诗时,还可以采用改写的方式进行写的训练。古诗可以改写的成的体裁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但在小学阶段,古诗改写成的体裁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根据古诗的记叙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类:记事、写景状物、写景再叙事,叙事再借景抒情等。因此,在改写之前,就要引导学生分清,以便更好想象构思情节。
如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扣住“送”的过程重点写,理清六要素;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与孟浩然;起因:孟浩然为什么与李白的相聚;经过:李白送孟浩然(路上——江边——登黄鹤楼);结果:抒发情感。再结合改写点:“辞”、“下”、“尽”与“流”串起情节侧重想象描写。这样改写,诗的意境阔大,诗人的情深意挚就跃然纸上了!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走进古诗词,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探索,期待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
第五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武汉硚口区井冈山小学 王隽
古诗词是国学经典中的精粹之一,它以短小精悍著称。虽语言精练,却意境深远,饱含深刻的内涵,其语言之音律美,意境之画面美,刻画之形象美,无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古诗词内容,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
初读,感受诗意。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
精读,加深理解。初读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
品读,深化理解。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表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欣赏意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⑴通过语言描绘情境,进入意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
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
⑷ 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一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