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一篇: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福州家教(www.xiexiebang.com)和厦门家教(www.xiexiebang.com)版本所有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或听、看,对力的三要素形成初步认识;感悟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在交流讨论中初步养成勇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尊重他人见解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 三角板,弹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演示实验: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先后弯一根弹簧 请同学们思考: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会根据两名同学对弹力棒的弯曲程度,很容易得出与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

二.进行新课

1、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2)力的方向

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须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开始运动。我们观看足球比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控制好。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3)力的作用点

教师: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方便。如果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力。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教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的中点,向上用足够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稳地拿起来。如果用同样大的力,力的作用点在尺的一端,尽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认识一个力,只有认识了力的三个要素才算认识得清楚、全面了。

2、力的单位 福州家教(www.xiexiebang.com)和厦门家教(www.xiexiebang.com)版本所有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可让学生感受一下。让学生结合课本83页图5—10,感受一些力的大小。

3、力的示意图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认识力的存在。科学概念是抽象的。为了使抽象的概念便于理解、表述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样或模型去表现它们。

在物理上,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它便是抽象的力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比较粗略的表示物体受力的方法,线段的长短不做严格的要求,长度适中即可,力的大小是否标出也不做要求。学生练习:课本84页第4题

三、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以及学生谈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84页1、2、3 2.补充:(1)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左的50N的推力,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2)用沿斜面的力推物体,力的大小是10N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推力F。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描述力

教学后记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 二、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力的三要素。

⑵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⑶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体验或听、看,对力的三要素形成初步认识。感悟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

(2)在交流讨论中初步养成勇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尊重他人见解的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是力的三要素。

难点是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三个问题: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示意图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因此,认识力的三要素是学习示意图的基础。

课本首先在第一节介绍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些事例“交流和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然后,从量度力的大小出发,引出和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具体感知1N的大小。最后,介绍力的示意图,完成“如何描述力”这个主题。

教学思路:

用心

爱心

专心

1、从日常生活出发,举例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有关,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由于课本当前不涉及转动问题,对作用点的影响不必过分展开讲。

2、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感受1N的大小,看书上的力的大小。

3、从科学方法的角度让学生领悟力的示意图是抽象的力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采用讨论归纳法、活动探究法。与原大纲不同:

在力的图示要求上比原大纲降低了,只要求画力的示意图而不要求严格的图示方法。没有必要再补充“图示法”作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1力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过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身边物体多作些小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2)力的初步概念。2.难点

(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教学方法

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铁块、磁块、表面涂 有一层蜡的两个软木塞、水槽

学生分组实验:橡皮筋。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我们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你能说出多少个关于力的词语? 生甲:力量、力气、身强力壮、力争、力行、说服力、生产力、力图……

师:说服力、生产力、战斗力,这里的力是表示事物的效能;力争、力行、力图,这里的力是表示尽力;身强力壮、这里的力是表示力量……可见,力这个问含义丰富。

在物理学中研究的力含义要狭窄得多,但有确切的含义,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板书: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二、新课教学 1.力是什么? 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

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

生乙:人用脚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

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

生丁:渔民捕鱼拉起鱼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

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77加油站。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共同点归纳出来。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归纳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再请大家分析课本P101的6个图景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同学讲一个图景。

生甲:(a)图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

生乙:(d)图中施力物体是推土机,受力物体是泥土。

生丙:(L)图中施力物体是大象,受力物体是跷跷板。

生丁:(c)图中施力物体是渔翁,受力物体是渔网。

生戍:(c)图中施力物体是拿在手中的磁棒,受力物体是悬挂着的磁棒。

生己:(f)图中施力物体是玻璃棒,受力物体是纸屑。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

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检查。

生甲:用手拍桌子时,手感觉到疼。因为手对桌子有力作用时,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觉到疼。

生乙:两手互拍时,两手都感觉到疼。因为两只手都受到力的作用。

生丙:手拉橡皮筋时,感觉到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这是因为手对橡皮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生了:手提书包时,感觉到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是因为手对书包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书包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很认真体会实验时的感觉,分析都正确,大家掌声鼓励。

归纳以上的实验感觉,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正确,归纳得很好。

演示实验:

把磁铁和铁块分别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层蜡(防止水浸入)的两个软木塞A、B上,让它们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到B向A运动,说明磁块吸引铁块。再固定B,看到A向B运动,说明铁块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还可以将A、B同时放手,看到它们相向运动。这说明了什么? 生:互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103,图6—

3、图6—4,阅读下方文字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发生形变。

生乙:力的作用会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生丙:力的作用会使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而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加油站内容: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你们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师:归纳得很全面,大家掌声鼓励。

板书:力的作用效果:①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二、例题 1.悬挂在电线上的电灯受到了向上的拉力,说明这拉力是什么物体对什么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 2.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要向下蹬跳板,人就腾空。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解答、教师给予启发

四、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师:下面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104,作业1、2、3。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 四、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⑵知道g=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⑶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⑵尝试用重垂线校准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

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对重心只作一般了解。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从生活走进物理),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得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比值等于9.8N/kg”的结论并进而由G/m=g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的公式。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个例题对它进行巩固。课本紧接着介绍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一方面是用以照应和复习力的三要素,又一方面是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思路:

用心

爱心

专心

1、从日常生活出发,举例让学生体会重力存在,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育理念。

2、突出实验探究——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体现“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记录,实验后小组公布实验数据,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3、重力的方向、作用点——重心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是“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重要素材。让学生讨论,找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采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再用讨论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等完成授课任务。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课改精神。

教学中注意的几点:

1、由于现在的教材将“质量”一章安排在本章之后,所以课本安排了一个“加油站”将质量及其单位先行介绍。学生对质量的概念在小学有所接触,所以它的提前出现不会形成一个教学的难点。

2、要让学生正确了解“物重”的含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回避“重量”这个词,质量就是质量,重力就叫“物重”。

3、本节“信息窗”介绍了有关稳度的知识很有趣,也很有用,建议以“稳度的诀窍”为主题组织一个科学班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方法

以周围的物体或事例感受力的存在,突出学生的自学探究及交流合作。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

哑铃、弹簧、皮球(两个)、自制弓与箭、磁体(两个)、橡皮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身边的物品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存在实验:(1)让两学生举哑铃。(2)让两学生拉弹簧。

(3)让两学生做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感受到力的存在,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力

【学生活动】根据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感受力的存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进入新课的探究。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力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1、力的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部分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认识力的有关问题。【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力的认识。【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对力的认识。【教师总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而且要产生一个力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物,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接接触可以产生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绝不能认为先施力而后受力。

2、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列举关于物体受力后的变化的事例(1、尽可能的多、全;

2、可分组比赛的方式激发思维)。

【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要求尽可能多、全,进行举例。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得到两个方面:一是形变,二是运动状态的改变。【学生活动2】后进行分类,与师归纳出结论。【教师总结】

(1)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两个方面。

(2)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说明此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教师说明】

(1)关于力的存在认识一定要从是否发生作用来判断,而是否发生作用则可从物体的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来直观体现。接触与不接触不是本质条件,而只是现象。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判断,应是最直接相互作用的物体。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教师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意义就是,如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应相等、方向应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组织学生进行内容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至少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一个力

(3)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题1、2 课外:同步探究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一、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

1、特点:

2、九、教学反思

下载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5.2 力的描述 沪科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沪科版[精选合集]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接任八年级4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从教学经验不足到现在的我可以大胆大方的站在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力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沪粤版《8.1力》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它测量力的大小. 一、导入新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声音的特性教学目的1. 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一. 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7.3 力的平衡 教案

    7.3 力的平衡 教案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

    八年级物理5.1《力》教学案沪科版(最终五篇)

    第五单元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什么是力 2.通过实例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过程: 一.力是什么 1.阅读课本78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