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课时重点研究了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之音: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等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威胁带来的危害,明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人与大自然有密切的联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说上一课《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正面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么本课时则是从反面警示学生:若是人类肆无忌惮的践踏自然,将会危及人类自身。本课时有三个层次: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物种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从不同的层面来讲环境问题。[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具有主动性。大部分同学能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性、有思想,在老师的诱导下,能调动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另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深刻。[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从而增进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 培养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能力
[知识] 掌握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状况、原因和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能运用所学到的环保知识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提高保护大自然的能力。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赏析《保护藏羚羊》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人的视频画面,尤其是杀戮藏羚羊的场面和最后藏羚羊孤独的身影,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营造一种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下面的正文。]出示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二、共同探讨: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一)(课件:关注自然)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可问题是:人类够朋友吗?下面是一份动物灭绝档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 1799年 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 1876年 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 1942年 红鸭灭绝,原生活于印度
1948年 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 „„
而另一些动物也正在灭绝的边缘挣扎!
华南虎 仅余50只在动物园中 出示链接:华南虎的资料与图片 白鳍豚 不超过100只 出示链接:白鳍豚的资料与图片 大熊猫 野外生存有1000只左右 出示链接:大熊猫的资料与图片
指猴 1966年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 出示链接:指猴的资料与图片 出示:惊人的灭绝速度
设计意图:设置此环节,主要想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物种减少的状况,引起学生对对野生动物的珍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从而引出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第一个方面:自然物种在减少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讨:
1、说一说: 你认为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肆意捕杀食用野生动物,致使物种减少,会有什么危害?
3、议一议:为了使人与动物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探讨之后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章,深刻理解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让学生对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充满痛恨之情,对野生动物生命的失去充满怜爱之情,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生物的不和谐行为必将使自己受到惩罚,从而感化学生的心灵,升华认识。]
(二)(出示课件:有关《无极》三组图片:)无极宣传海报;碧沽天池边树木被砍伐;破旧的断桥横在水面
阅读《无极》材料,思考:
1、图片和资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小标题: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之后继续探讨“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情况?”
2、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出示长城、张家界及其他被破坏的相关资料。
3、思考: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能为保护长城、张家界等景点做些什么呢?
4、教师总结强调: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现状日益严重;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我们倡导:我们要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观点;然后进一步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事”,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视频:南方旱情持续,学生观看
1、教师过渡语:《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为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涝灾害交替发生,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预言2010年前后中国南部将持续十年干旱。
2、出示小标题: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出示链接:环境及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 [设计意图:用有力的视频事例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出探究话题,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激起其环保意识。]
4、师: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召开。气候谈判是一个长期过程,坎昆会议并非句号。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来说尤其是挑战,更是机遇。“绿色、低碳”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仅靠政府引导,更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实际行动。
出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为更好地过低碳绿色生活,我们每个公民应该怎样做?
[教学意图]通过链接时政热点坎昆气候大会,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过绿色低碳生活,将保护环境落实到实处。从而落实社会责任。
三、收获平台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能试着写出这节课的知识梳理吗?
四、课堂拓展练习:
1、单项选择:
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有()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 ②自然景观遭到认为破坏 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④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回顾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利用上。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我国。上述文字告诉我们()①我国环境恶化趋势不可遏止 ②发展经济不然带来环境污染 ③当前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 ④ 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这()
A 表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B 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C 说明人口、资源、环境是互相影响的 D 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4、地球说:“哎!我的气喘不过来了。”其语意是指()
A 水土流失严重 B 生态平衡失调 C 大气污染严重 D 水体污染严重
2、材料分析:目前,世界上已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类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经历千百万年
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3、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构建和谐文明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区提出了“环境立区”战略。假如你是牟平区环保局局长,请你为我区环境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教师寄语:保护自然,从我做起!拯救自然,就是拯救我们自己。[设计意图:品德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篇: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主要让学生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三个层次的课文内容,震撼学生心灵,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一)认知目标,能力目标。
1、识记:国际生物多样性,环境问题的含义理解。
2、理解:造成物种减少的原因;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当看到人为破坏环境,损害自然物种时能及时制止并保护。
(二)思想觉悟。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2、通过学习,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和法律知识。能切实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选用四幅图片——“滥捕滥杀”、“乱砍滥伐”、“大气污染”、“水污染”创设探究情境;从“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三个层次的课文内容说明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联想我们身边,周围人为破坏环境,对大自然造成严重威胁。通过体会与交流活动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原因。
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出生、成长的环境是比较优越的,对自然界的物种,自然环境遭人为破坏的情况了解甚少。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增强保护自然物种,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让他们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以达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运用
本节教学中,综合运用:
1、启发式教学法:收集个案,自我发现问题;质疑→自我讨论,集体评议;解疑——教师导学,达成共识;释疑。
2、问题教学法:温故知新式提问;故事引发式提问;逐层分析式提问;举例论证式提问;探求答案式提问;巩固运用式提问等。
3、概念基础知识教学法:抓准关键词语,剖析理解概念;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概念。
4、讲授式教学法:师生互动。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是否经常听说某地发生了矿难?
学生:听说过。
教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矿难,是什么原因造成,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
学生: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黑心矿主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讲究科学开采,乱采滥挖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师:对。这是人与大自然不和谐的表现。
[讲授新课]
板书:第12课感受大自然
第二节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教师:结合P37图片提问
1、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
2、对当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结合课文)
学生:
1、“滥捕滥杀”、“乱砍滥伐”、“大气污染”、“水污染”这些是人为造成的,体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现象。
2、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板书:
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教师:1994年12月29日,联合国大会49/119号决议案,宣布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此公约,使我国成为这个公约的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从1995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29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这个国际纪念日的确立,说明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引例)中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以高等植物为例,中国约有3万种,美国及加拿大共约1.8万种,整个欧洲公1.2万种。那么现在的状况如何呢?
(阅读课本P38资料)
提问:(1)读完上述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板书:
1、原因(1)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2)人为因素(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1)自然历史是指生老病死、优胜劣汰等;自然灾害是指火灾、水灾、旱灾、地震等。
(2)人为因素:乱砍滥伐,破坏草原,捕杀,食用野生动植物。
(3)我国波濒危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朱鹮、褐马.......、杨子鳄、黑劲鹤、藏羚羊、;四不像(麋鹿)
(4)世界动物保护日:10月4日。
2、影响(1)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危及人类自身。
体会与交流: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为生物物种保护做些什么呢?
最显而易见是反对、监督、制止偷猎、采摘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让野生动植物远离我们的餐桌。穿着野生动物皮毛服装也是我们所不齿的行为。同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尽可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2003年4月“春雷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启动,打击整治重点是非法猎捕、运输和经营野生动作的违法犯罪行为。)
教师:我们应怎样来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呢?
学生:(1)积极宣传;(2)以身作则、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吃野生动作;
(3)发现猎杀、贩卖、运送者及时举报。
板书:
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教师提问: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有哪些事例说明?
学生:张家界、黄山旅游区,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带来的危害,耗资3亿买生态的教训。
(我们身边周围)铁矿场、石场乱开采。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把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青山绿水破坏殆尽。
板书:
1、破坏日益严重
2、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教师:即使是为了生态恢复而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也会好心无好报,这在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中体现尤为明显”。美国的“罗斯福工程”,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北非5国的“绿色坝工程”和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称为世界4大造林工程,尤其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因建设期限长、范围广、投资多,位于四大造林工程之首,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和“绿色万里长城”。
引例:新疆罗布泊和它相邻的楼兰的相继消失,曾引起人们无尽的追思与感叹。史料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一个方圆3000多平方公里的浩浩荡荡、碧波万顷的西北大湖泊,如今已变成茫茫盐漠,滴水不见的“死亡之海”。楼兰古城这颗古丝绸之路的“西域明珠”也早已消逝在荒漠之中,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哀婉与凄凉。
提问:罗布泊和楼兰城的消失原因在哪里?
我们中学生应怎样保护自然景观呢?
学生: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景观,危害的仍然是人类自身。如洪灾、沙尘暴,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等。
我们应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制作宣传标语口号等如“爱我家园,还我青山绿水。”„„
板书:
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阅读P39-40资料
讨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
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教师: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了;1/3的土在面临沙漠化,沙漠威胁,64个国家,受沙漠影响的人口达8.5亿。地球上淡水资源紧缺,淡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饮用不洁的水。
我国沙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受沙漠影响人口达4亿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8.2%。水资源短缺,水系污染严重,全国110个城市严重缺水。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8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第一大问题。
学生:自然环境对我们生存与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土地干裂,农作物劫收,对目前生活环境状况不满意。特别是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给我们带来重大的灾难。如2002年的“非典疫情”、“禽流感”等。今年的雾霾 板书:
1、什么是环境问题?(全球性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它已成为全球性,世界性的问题。
那我们应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让学生回答,再老师概括)教师:世界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纪念日:4月22日。
解决办法:(国家采取的措施)
①依法治理环境——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②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
③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当作一项基本国策。
如:环保法中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法中的《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
学生:(个人方面)
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②学生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③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如:在家保持卫生环境,种植花草树木,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在校积极参加环保行动,美化、净化校园环境,义务参加环保植树,公共场所打扫等活动。
小结:我们通过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滥捕滥杀”、“乱砍滥伐”会造成自然界的物种不断减少;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消失”,会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
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会威胁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的健康,制约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迅速行动起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七、板书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原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人为因素
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什么是环境
2、什么是环境问题
3、危害性
教后体会:
关爱大自然,保护的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吧,用你们辛勤的双手扮靓可爱的校园,用你们真挚的爱心保护好美好的环境,用你们的青春热血点燃希望的火种,让生活布满阳光,让地球充满生机!
第三篇: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人与自然不和谐》教学设计
莱州市莱州中学 贾卫平2011年8月3日 16:38 孙金梅于11-8-3 16:53推荐有自主体验、有合作探究、有收获升华,这样的设计值得推荐!
闫莹于11-8-3 17:15推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早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内容,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关键要收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材料,提出情境问题,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去体会、去感悟、去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落实环保行动。本设计就是如此,设计层次清晰,分析深刻,值得学习。
《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教学设计
《人与自然不和谐》教学设计
莱州中学 贾卫平
教学内容: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
[课程分析]
本课时重点研究了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之音: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等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威胁带来的危害,明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人与大自然有密切的联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说上一课《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正面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么本课时则是从反面警示学生:若是人类肆无忌惮的践踏自然,将会危及人类自身。本课时有三个层次: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物种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从不同的层面来讲环境问题。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具有主动性。大部分同学能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性、有思想,在老师的诱导下,能调动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另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深刻。
[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起步,完成观察、思考、研究、迁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的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地点拨、诱导,真正的把“讲堂”变“学堂”。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学生摆在了与教师同等的位置上,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一种认识的快乐、发展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高效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认识环境形势的严峻,增强关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 :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的三种表现,懂得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重难点]
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合作探究、问题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1幻灯片)歌曲《地球你好吗》歌词并播放
导语:。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子孙,但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母亲她好吗?今天我们要认识地球母亲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学习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屏幕显示---(2幻灯片)课题《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同学们知道老师选取的这幅图片指的是什么吗? 屏幕显示---(3幻灯片)“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的几幅图片
这是最新的报道:
我国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961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上万个。国家海洋局2月21日透露,无序、粗放式开发,以及由于人类开发活动(围填海、挖沙、炸岛)导致海岛消失等问题,有逐年加剧的趋势。我国海岛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数据显示达806个。
师:同学们,海岛消失只是我们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一个缩影,反思我们人类自己,这种危害和破坏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环节二: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
屏幕显示---(4张幻灯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下列几组风景欣赏图和对比图,然后讨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有哪些表现?
屏幕显示---(5—9)五张幻灯片
师表达:(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简评)
(学生讨论)表现:自然物种减少;自然景观遭到认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合作探究一:自然物种减少
屏幕显示---(11—14)四张幻灯片
师:我们了解关于物种减少的内容
自主感悟:看到这些画面和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自我感受,发言积极踊跃)
屏幕显示---(15—16)两张幻灯片
日本南极捕杀鲸鱼
小鸟的悲哀
合作探究:(17幻灯片)
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物种减少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师:物种包括动植物和生物,师:鲸鱼是日本人非常喜爱也是每逢盛大宴会必有的一道菜,所以日本人对鲸鱼的捕杀也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再看这幅图片,小鸟失去了它幸福的家园,小鸟的可怜让我们反思我们人类的残忍!
(学生讨论交流物种减少的原因及危害)
情感升华:我的心声我的呼吁(19幻灯片)师:同学们,感悟自然物种的减少,我们每个同学的内心肯定会有太多感触,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抒发心中深刻的感受,最强烈的渴望,希望同学们直抒胸臆!
学生表达心中关爱保护生物的强烈愿望。
(每生说一段话)
(学生情绪高昂,气氛热烈,达到育人效果)
热点论坛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师:同学们,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在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假日外出旅游,这不,有经济头脑的开发商把手伸向了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由此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屏幕显示---(20幻灯片)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下,(学生了解关于备受争议的“张家界”天梯的报道)
师:同学们,谈谈我们的观点和看法吧。
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一场唇枪舌战的辩论赛中,辩论双方是国家环保局和天梯开发商
屏幕显示---(21—22)两张幻灯片 学生分组代表辩论双方,就自己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辩论。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维持)
屏幕显示---(23幻灯片)
论辩点评:
?
1、自然景观是大自然和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2、我国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比较严重。
?
3、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业无异于饮鸩止渴。
?
4、启示:实施可持续发展。
情感升华:我的心声我的呼吁(24幻灯片)
学生表达保护自然景观的愿望和决心。
深入探讨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屏幕显示---(25幻灯片)
连续八张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图片,最后定格在一张“处境艰难的地球”的画面上,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师随幻灯片变化进行简介)
师:车辆拥挤,排放大量尾气;垃圾成山,臭气熏天;污水排放;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工厂排放废气;
师:同学们,画面最后定格在了我们的母亲——地球,好好看看她,看她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看她负重艰难,延口残喘,看看我们儿女子孙给地球母亲带来了怎样的伤痛!
屏幕显示---(26幻灯片)
学生谈看过图片后的深刻感受
屏幕显示---(27--28幻灯片)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
1、环境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环境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情感升华:我的心声我的呼吁
屏幕显示---(29幻灯片)
学生表达对环境形势严峻性的担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环节三:收获园地 我思我感
屏幕显示---(30幻灯片)师:同学们,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收获?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有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学生认识到了环境形势的严峻,感到保护环境重任在肩。
屏幕显示---(31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祖国你们重任在肩,老师想知道我的学生们在看过太多,感悟太多之后,你在心底给自己提出了什么要求,未来的你将何以对待我们的家园,何以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
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同学说出一条,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为环境的保护作出怎样的贡献。
屏幕显示---(32幻灯片)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两个价值判断题的设置,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也是为了达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正确行为的引领。
屏幕显示---(33幻灯片)
拓展探究:你认为“森林进城”应当继续、还是应当缓行。
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在激烈的辩论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升华了思想。
屏幕显示---(34幻灯片)显示第三届世界环保大会 师:严峻的环境形势令人堪忧,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和环境。
环节四:一生作业 情感升华
师:老师想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作业,这个作业呢,同学们今天做不完,明天也做不完,这个作业要用我们的一生去完成,那就是:
屏幕显示---(35幻灯片)
作业题:永远做一个依法保护环境的人
同学们能做到吗?
环节五:深情寄语 提出希望
屏幕显示---(36幻灯片)
师生齐声诵读:
留心捡起的是一片纸
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
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老师深情寄语,表达对学生一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美好希望!教学反思
1.本课时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真正把体验感悟式教育落到实处,通过情境设置等方式升华学生思想、引领学生行为,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学习。
2.本节课既有学生的自主感悟,也有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愉悦的互动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3.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地服务于课堂,在更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4.本节课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热情高涨,对问题情境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和见解,不仅掌握了知识,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5.但不足的是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较多,课堂容量很大,教学节奏显得紧张,今后的备课将努力实现松紧有致,疏密有度
结合《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谈三维教
学目标的落实
即墨市新兴中学 王春平2011年7月30日 18:09 马秀玲于11-7-30 21:03推荐用心学习,潜心钻研,敢于实践。“三维目标”间关系认识深刻,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方法,落脚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牟信于11-7-31 23:35推荐王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展示、探究、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既把知识、技能有效地教给学生,使学生自然地、愉快地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又自始至终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与教育,三者浑然天成。设计中有具体做法,有理论认识,还有对课堂上可能出现情况的设想。可以想见,这节课应该能达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况且,初中思想品德的总目标在表述中好像也没有有关“知识”的表述。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思品课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培养,而知识就是一手段,一工具,一载体。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过去应试教育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因此,面对一节课,教师应首先考虑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技能,然后考虑要采取怎样的一个过程与方法以及在整堂课中怎样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意图,将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正确定位,把三维目标统一起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对话、活动等师生的交往、互动,把知识、技能有效地教给学生,使学生自然地、愉快地掌握知识,体验情感,学会方法。下面就结合执教《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谈谈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首先要正确定位三维目标。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充分感受了大自然之美,掌握了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并激发起了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之后进行的,教材将本节课主要内容分成了三个板块,即: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每一板块中,都是从生活实际中具体可感的形象的图片及真实事例出发,引出较为抽象的理论,然后指导学生在现实中应该怎么做,遵循了从生活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这一规律。因此,我将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了解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从而提高环保的意识和能力,坚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为落实环保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些,肯定不能像以前的传统课堂那样灌输或者说传授给他们,而是要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环节一:自主感悟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环境污染与破坏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图片以真实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触目惊心,令人扼腕。对大自然面临的威胁,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来谈谈呢?
引入新课《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氛围,使学生在上节课刚刚感受了大自然之美后突然看到一系列很具典型性代表性的这样一组图片,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激起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痛惜。心痛不如行动,这时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环节二:学习与探究
板块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活动一:展示资料
学生展示通过阅读图书、报刊或者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等,向大家介绍世界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讨论。
(对那些从来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或者马上就要灭绝的东西学生应该很感兴趣,兴奋度可能比较高。此时教师应注意不要使课堂失控。教师事先也要准备充分材料,然后视学生准备情况决定是否出示。对学生展示的东西,教师要做适当点评并尽量进行欣赏性评价。这个过程,既可保护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又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又可使学生加深对这种不和谐现象的感受与认识,从而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动)
活动二: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师:有没有同学考虑过这些自然物种不断地在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出示: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这部分知识是本板块的一个重点内容,如果告诉学生世界上自然物种在不断减少,是怎么减少的,学生可能根本没有兴趣听,一个目标也落实不了。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回答得可能比较具体、零散、碎杂,比如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滥采滥挖、人类捕杀干扰破坏、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等,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首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非常痛心,并能明显地感觉到许许多多动植物的灭绝与濒灭人类“功不可没”,很容易地就能激起学生对人类如此行为的不齿。教师此时还应针对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等学生回答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这无疑还提高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活动三:拓展探究
师:做什么事往往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为什么这么关注物种减少的问题呢?只是为了耳目之娱吗?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回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这部分内容不是教材规定的,但引导学生多问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现有知识去思考去探究也应该是思品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同时,资料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
师:谁来说一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分享。
(一切知识目标的落实最终都是为了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与能力。)
板块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略)板块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略)
环节三:走进生活,化知识为行动
学生展示对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将环保意识落实于行动中。
(很好地体现了思品课“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个实践性的特点。)
环节四:在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的动画视频中结束本课学习。(那只“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却怎么也“找不到”的小小鸟非常能打动和感染人。能显著激发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进一步很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能够割裂开来。在整个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过,真正的困难在于,教师能否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摆脱过于强调知识学习的教学习惯。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我们想,我们就能行。
第四篇: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学校:洛南县城关中学 教师:闫娟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的第二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是在上节感受大自然美景及鉴赏大自然之美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前后对比,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冲击,使学生树立自然忧患意识,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一内容,第一:介绍目前自然物种减少的状况、原因及危害,使学生有善待大自然的一切生命的意识;第二:让学生了解当前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状况原因及危害,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景观的意识;第三: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2.能力:能从自身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类型:讨论型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的相关资料、图片。学生:搜集本地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的事例,以及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备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大自然,作为大自然之子,应当对大自然抱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却肆意破坏大自然,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伤痕累累,从而使人类也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四组图片(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滥捕滥杀),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看了以上图片,有什么感想?你还知道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出发,引发学生探究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新课讲授:
一、合作探究
(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导语: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自然物种,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为大自然增添了勃勃生机,人与大自然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生物是人类的朋友,可是我们的‚朋友‛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在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下面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及动物灭绝速度的一份档案。播放图片(考拉生存构成威胁、鹿角珊瑚受到攻击、白鲸数量减少北极狐传统领地遭入侵、)及资料: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可问题是:人类够朋友吗? 下面是一份动物灭绝档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一动物也正在灭绝的边缘挣扎! 1799年 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 1876年 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 1942年 红鸭灭绝,原生活于印度 1948年 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 ……
华南虎 仅余50只在动物园中 白鳍豚 不超过100只
大熊猫 野外生存有1000只左右 指猴 1966年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
学生活动:看过这些画面和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小结:
原因:①自然因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②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危害:
① 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 ②危及人类自身。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资料,以真实的画面和惊人的数数据,引发学生感悟,从而增强保护自然物种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导语: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自然景观来发展经济,本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一举三得的事,但却有很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展示四川九寨沟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资料:关于公开报道的九寨沟自然景观被破坏的事并不在少数,其中以‚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破坏自然景观‛最为轰动。
去年11月,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揭发,原本禁止游客‚触水‛的九寨沟,破例让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多次‚下水‛拍摄。该知情者还指出,在张纪中的要求下,这部戏的选景都是九寨沟最美的地方,包括著名的珍珠滩瀑布。他向媒体透露:‚张纪中不懂得怜香惜玉,让摄影师来回在水中走动,还让马在里面拼命折腾,这些都伤害了九寨沟的水环境。在没人管的状态下,工作人员也肆意破坏,把珍珠滩瀑布四周的青苔踩得七零八落,有些地面甚至已是一片空白,连植被都被破坏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公众一片哗然。
大多数人知道九寨沟因为它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为了更方便游客到达,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进入九寨沟的公路到整个漳扎镇,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旅途的周折没有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一直通向那个被誉为‘天堂’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整齐优美的城市环境,功能齐备的服务设施,卡拉OK、大商场、洗脚屋、电玩屋……你可以享受到在任何一个现代城市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开发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缩小了发达与落后的差距,但同时使得有些事物的价值大打折扣。
专家预言:四川九寨沟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可能在20年后消失。
学生活动:看到四川九寨沟可能在20年之后消失,你们有什么想法?谈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小结:
现状:我国的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现象日益严重。
原因: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 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过渡:所以我们发展经济既要为当代人着想,又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考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事实为依据,更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树立保护自然景观意识的同时,也能适时地进行国情教育。
三、合作探究
(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展示我国环境被破坏的四幅图片:(分别是:陕西省某地大规模发展工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云南某地有个癌症村,每年都有20多个人死于癌症,图中的女孩患的就是骨癌;安徽省马鞍山化工园区长江边上被化工厂污染的土地;在黄河边放羊的老汉受不了排水沟第三次排放出的臭气。)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看了以上图片,你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满意吗?为什么?结合图片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性?为保护环境中学生应怎么做?(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总结:
(1)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2)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保护环境中学生应做到: 1.树立环保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落实环保行动。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1、物种减少的原因
2、物种减少的危害
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1、破坏的原因
2、破坏带来的危害
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环境问题的原因
2、环境问题的危害
3、中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加强记忆。
总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有义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清除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的音符,保护好地球——我们的家园。保护自然时不我待,拯救地球刻不容缓!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大自然,关爱大自然。(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课外延伸:
1.‚五一‛长假到了,小明准备和父母亲一起去爬泰山,去之前,妈妈告诉他,要注意保护泰山风景区的各种自然景观。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C)①吃完十五后将包装袋妥善处理,不乱扔.②在建筑物或岩石上刻字留念.③看到有人破坏自然景观,上前制止.④爱护景区的花草树木.⑤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破坏环境的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大自然是人类可亲可敬的朋友,它不但养育了我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娱乐休息的场所。下面把大自然当朋友的句子是(B)A、我们要做世界的主人。B、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C、人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D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3、中国是一个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的濒危物
种就占约25%,共156种,形势十分严峻。造成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C)
A、生物界的优胜劣汰。B、人类进步动植物无法适应。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D、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4、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类的朋友大自然却遭到了极大的伤害,弹奏出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下面不属于这种不和谐之音的是(D)
A、自然物种在减少。B、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C、环境状况不容乐观。D、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5、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可有人为了眼前利益,捕捉青蛙,把它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A)①吃了,反正已经端上了餐桌。② 不吃,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③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④我不吃,他们吃我就不管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6、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环境,环境需要美化和保护,下面的观点你赞成的是(D)
A、保护和美化环境需要钱,应是有钱人的事。B、保护和美化环境需要政策,应是政府部门的事。C、保护和美化环境需要法律和技术,应是专业环保人员的事。
D、保护和美化环境需要提高全民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学反思:
本课旨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自然的能力。所以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设臵各种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辅之以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参与面较广,且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部分学生的观点很新颖。通过学习,学生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讨论四川九寨沟这一环节上学生活跃,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在讲到环境这一问题时,有很多学生提出了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及意见;真正的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统一。在课堂上能注意学生行为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现在、从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努力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是多媒体教学,有大量的图片及相关的资料,容量较大,环节多,学生参与也多,故课堂节奏相对紧张,没有及时的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后备课要注意详略得当,合理安排课堂有效时间。
第五篇: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反思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反思
范新磊
第一,能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能通过具体的材料,使学生知道自然物中不断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以及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自觉性。
第二,能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问题是重点,提高环保意识是难点,我就结合当前的日本大地震这一热点和学生之间展开了分析,作为老师现对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日本发生了大地震,随之产生了海啸以及核泄漏的现象,核泄漏之后通过海域的传播,很有可能影响中国海域的安全问题,但据最新消息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最新预报结果显示,3月17日08时至18日08时,核污染物主要向日本福岛核电站东部偏南方向沉降,造成的核污染不会影响中国。但未来会怎样,我们没法预测。如果说日本的核泄漏污染了中国的海域,那各种海产品将受到严重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在经过了几分钟的分析之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随之慢慢的环保意识肯定会增强。
以上都是些好的方面,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比如: 一是提问对象的固定化。开始连着提问了两个课代表,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有“我不是课代表可能提问不到我”的心理,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不敢把更多的权力放给学生。当那位叫张景程的班长作为周村区环保局长接受完采访后,他的发言博得了满堂喝彩;本来是预备身份互换,他再以记者身份采访对方或其他同学的,但担心牵扯时间太多,只好作罢,遗憾深深。
三是越俎代庖。当两位同学板演选择题时,答案不一样,当时应该就此让同学讲解,但也是担心时间不够,只能自己解答,失去了了解学生理解努力的机会,深深遗憾!所以,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或者是自己动脑,或者是小组合作,这样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应该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