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背影》为例进行作文训练 教学设计
以《背影》为例进行作文训练
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二十四中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2、学习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准确、细腻、生动的语言风格刻画人物;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并进行作文修改训练。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独特的选材角度和运用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南宋诗人陆游诗云:“日暮坐柴门,怀抱方烦纡,铃声从西来,忽得濠州书。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父子老惜别,经况患难余,羁旅易生疾,霜露行载途。思归虽甚苦,且复忍须臾。”这首诗中最感人的一个细节为“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表现了父亲的喜极而泣,对儿子的无限牵挂。这是陆游挂念儿子的感人细节,在现代,朱自清先生曾选取父亲的背影作为“感人细节”,来表达这种感人至深的舐犊情深。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背影》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作文讲评和修改。
二、分析文章写作方法
从写作角度来分析,本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明确:选材角度新颖,主旨深刻丰富。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细致描写,突显形象。
三、写作训练
1、出示例文(1)引导学生参照《背影》的写作方法分析评议这篇文章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父亲
九年六班杨欣玥
(文章题目过于简单,这个题目决定文章内容应该侧重于写人,而实际上本文是侧重于叙事抒情,文题也缺少文采性)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上下段之间没有联系)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声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质朴的歌词,却又唤起一份份的回忆。
(开篇时间的比喻语言很美,但与文题与本文中心都无关,未能点题)
记忆中,父亲脾气火爆,言语犀利,要求严格,故而,从小时候起自己就不愿意与父亲亲近,总是刻意地避免着与父亲发生过多的交流。慢慢地,我与父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后来,我居然对他产生了恨意。所以,在潜意识里我霸道地认为父亲从未喜欢过我,又何谈爱呢?或许是老天有意捉弄,我偏偏又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隐藏自己,故而,表面上我与父亲之间并无矛盾,可实际上,我却从心底往外排斥父亲,抵触父亲,直到那次,我才意识到我错了。
(未能用具体的人物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述上用词用句都要不够精炼)
语文课上,朗读作文,在一片掌声中,我诵读完毕,老师在点评时,无意间说起昨晚
与父亲的谈话,说父亲向他们炫耀着他对我人生的规划,我嘴角微动,心里暗笑: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是你们该做的,可当老师说出应向父亲学习,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打算时,我那张刚刚还写满不屑的脸上,笑容顿时凝固了,他竟然为我考虑,他不是不喜欢我吗?怎么又会关心我?
(人物心理活动,神态描写突出了我曾经对父亲的不理解不接受,却没有用对父亲的具体描写,或者侧面描写把父亲对我的爱凸显出来,我的转变就显得有点生硬了。)
回首与父亲一起经历过的岁月,那一次熬夜时陪伴在身边的不是父亲,哪一次考试成绩滑落时,给予我鼓励的不是父亲·····一幅幅画面在我脑中逐一浮现。原来父亲一直都是爱我的,关心我的,可我却一直责怪他······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泪水也在瞬间夺眶而出,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下落,落在纸上,一圈圈地荡漾开来。
(缺少自然的过渡)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悠扬的歌曲还未放完,泪水却一遍遍浸湿衣襟。
心中有太多印记,回想起来又只是琐碎情节,就像这个季节里的樱花飘洒的样子,美丽却难以言说。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着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变成了温暖的记忆。
(结尾照应开篇,歌声响起,时光流逝,但与突出父爱的主旨关系不大)
2、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引导学生赏析修改后的作文的精彩之处
读懂父爱
(九年六班
杨欣玥)
(文题有了文学韵味,表明了文章主旨侧重于赞美父爱)
父亲的爱是浓长的,它如一杯烈酒,开始时是辣的,慢慢小酌却甘甜四溢;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它像一盏香茗,开始时是苦的,细细品味却清香绕口。父亲的爱需要用心去品读,才能懂。
(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赞美父爱,语言生动,简洁点题)
平日里父亲脾气火爆,言语犀利,声音雄浑高亢,与母亲发生矛盾时,那声音就如同寂静夜空中的声声惊雷,震得我的心瑟瑟颤抖,母亲伤心的泪痕更让我感到彻骨地寒冷,心里与父亲的距离越来越远,渐渐地居然产生了恨意。在潜意识里我主观地认为父亲从未喜欢过我,又何谈爱呢!或许是因为缺少了与父亲的交流沟通,我逐渐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面上我与父亲之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矛盾,可实际上,我却从心底往外排斥父亲,不接受父亲。直到那节语文课,我才突然意识到我错得有多离谱。
(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父亲的声音,突出父亲声音洪亮的特点。写出了我对父亲的不理解和排斥,过渡自然合理。)
语文课上,讲评作文,在一片掌声中我诵读完毕,老师在点评我的作文时,无意间说起曾与父亲交流的情形,父亲不但已经考虑好了我将来要考什么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的专业,抑或以后工作的方向都已为我规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的脸上写满疑虑,父亲不是不喜欢我吗?怎么会如此为我考虑。父亲不是不关心我吗,怎么会如此为我打算。我从未想到过父亲对我的人生之路会如此精雕细琢,为了我的未来能鹏程万里而会此保驾护航。语文老师感慨地说“父母之爱子女必为其长远计,一时的丰富物质享受或者浅显的语言慰藉都不足以表现父爱的深沉与博大。
(心理活动描写细腻,突出了我开始审视思考父亲对我的爱,语言表述生动形象)在语文老师温柔慈爱的声音里,我的思绪飘飞,一幕幕往事在我的脑海中,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哪一次熬夜不是父亲静静陪伴在身旁;哪一次成绩滑落不是父亲轻声安慰;哪一次与同学产生矛盾不是父亲指点迷津······原来父亲一直都是爱我的,只是这爱让我主观地忽略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泪水像断线的珍珠簌簌地流下,落在纸上,一圈圈
地漾开。
(略写父亲曾经无微不至地关爱我的生活画面,展现父爱的温柔细腻与博大深沉。)父亲的爱博大深沉,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言尽,父亲的爱深邃高远,即使是妙笔丹青也难以勾勒,父亲的爱需要用情去感悟,才能懂。
(结尾照应开篇,照应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画龙点睛升华文章主旨)
(通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写法新颖,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运用比喻修辞,语言生动,描写细致,突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也展示了父爱的博大深沉。)
原文存在的问题:(1)文题侧重于写人,主旨方向偏离。
(2)开篇未能直接点题,与行文关系较远,结尾未能围绕中心议论升华主旨。(3)行文过程中缺少自然的过渡,各部分内容有点散乱。(4)语言叙述不够生动细腻。修改后作文的优点:
(1)文题侧重于抒情,恰当概括主旨。(2)欲扬先抑,写法新颖,构思巧妙。(3)开篇点题,结尾议论升华主旨。
(4)首尾照应,各部分过渡自然,结构严谨(5)叙述,描写语言生动细腻。
3、出示例文(2)引导学生分析评议优缺点
你最珍贵
(九年五班
薛钰雯)
(文章题目不能很好地概括文章内容,缺少文采。)
从前,有一只枝叶扶苏的大树,他茂盛,他高大,他郁郁葱葱,他笔直挺拔。树上有一只弱不禁风的小鸟,春天为她遮风挡雨,夏天为她撑起一片阴凉,秋天对她嘘寒问暖,冬天为她打造一片温暖的天地。有时甚至为了小鸟而让自己的身上生出虫子给鸟儿吃,渐渐地,鸟儿长大了,大树也老了,不知何时,他的树干不似之前那般挺拔了,他已经需要鸟儿的照料了,但是他依然,在风雨中,安然的照顾小鸟,而这棵大树是你,鸟儿是我。
(开篇叙述内容过长,不能开门见山地点题)
你还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趴在门上的小窗口静静的望着我,那时的我还小还在隐隐埋怨窗边的你让我被同学嘲笑,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你深邃的眼眸散发出一种恋恋不舍与一种深沉的爱,日益成长的我湿润眼眶。从那以后,你的生活中又多了一项任务,送我上学,接我放学,那辆承载着你无数的爱的红色摩托车,无论风吹日晒,电闪雷鸣,都会把我送到班级,好似我会迷路了一般,每天放学,你都会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我一出门就看到你,有时趁着学校保安不注意你会偷偷的把摩托车停在校内,然后站在班级的门口静静的等候,怕我放学看不到你,怕我着急。每天放学回家,你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文具盒打开,拿着转笔刀把我那些都顿了的铅笔削好,文具盒中的所有物品你似乎比我知道的还详细,每一枝铅笔的长度,少了哪枝铅笔,多了哪块橡皮,你都一清二楚。就这样我活在你那外表并不华丽却拥有无比之深的内涵的爱中,而现在我长大了,你又把那全部的爱融入了为家庭生计的奔波忙碌中。
(叙述语言不够简洁生动,缺少文字表现力。)(两部分内容之间缺少恰当地过渡。)
虽然你的鬓角已有几根银丝,虽然你的那双大手已变得粗糙,但我依旧不会忘却,正是那双逐渐变得粗糙的双手,第一次握着我手教我写字,第一次教我用筷子,第一次教我学自行车第一次教我放风筝......还有永远响在我耳畔的,骄傲的宣示语:“这是我闺女”
父爱是高山,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依旧会给我力量:父爱是太阳,在最黑暗的时候给我光芒;父爱是蜡烛,在最落魄的时候给我希望,我愿做你的拐杖,为你找好重心,挺
起脊梁。爸爸,你最珍贵,你别皱眉!
(结尾叙述语言过于简单,缺少文采性,议论语言缺少感染力,不能很好地升华文章主旨。)
(题目始终脱离于文章内容之外,出现了偏题现象。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形成一个犹记得整体)(文章主旨不够丰富深刻,没有很好地突出父爱的深沉与厚重。)
4、出示修改后的作文引导分析评议成功之处
大树与小鸟的故事
九年五班
薛钰雯
(文章题目新颖,运用比喻修辞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森林里,有一棵枝叶扶疏的大树,他茂盛,高大,树上有一只弱不禁风的小鸟,春天大树为小鸟遮风挡雨,夏天大树为小鸟撑起一片阴凉。这大树就是父亲,这小鸟就是我。大树与小鸟演绎着精典的爱的故事。
(开篇点题,语言简洁生动。)
还记得小学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你因为担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我会不适应,而趴在教室门口的小窗上急切张望着,目光中那份忧虑与关切一直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从那以后,你的生活又多了一项任务,送我上学,接我放学,那辆载满你无尽关爱的摩托车,无论寒来暑往,风吹日晒,都会及时地把我送到校园门口,也会第一时间把我接回家里。每天放学回家,你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文具盒打开,拿着锋利的小刀把我那些用钝了的铅笔削好,文具盒里所有的物品你知道的似乎比我还清楚,少了哪只铅笔,多了哪块橡皮,你一眼就能发现。就这样在你的精心陪伴下,我无忧无虑地渡过了小学六年快乐充实的美好时光。父亲就是大树,我就是小鸟,大树用自己庞大的身躯为小鸟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小鸟活在大树爱的荫蔽里。
(细节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叙述语言简洁生动)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升入了初中。我离开了家住在了校园里,你也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你说要努力赚钱,要尽快积攒够我上高中上大学的钱,你希望我将来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而不像你一样辛苦奔劳。每次周末你都会给我买很多我爱吃的东西回家,我们在家里一起快乐地说说笑笑,你说你外出打工时一件件快乐的事,却从不说你打工的辛苦与不易,我说我在校园里快乐与烦恼,听到我的学习进步你会两眼眯成一条缝,听到我哪科成绩不理想,你双眉紧锁,却不忍说出一句责怪的话。
(父亲与我的交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扩展了父爱的深度与广度)
大树对小鸟的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在朦胧的月色下,我把父亲完整地默读了一遍,梦中见他微笑地望着我,他身后的背景是,一棵大树,在狂风暴雨中,保护着一只瘦弱的小鸟,大树与小鸟的故事还在继续。
(议论抒情增加了语言的文采性,深化升华了文章主旨)。
(文章用大树比喻父亲,用小鸟比喻我,用大树对小鸟的照顾象征父亲对我的爱,新颖独特,通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行文注意了过渡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各部分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原文存在的问题:
(1)题目游离于文章内容之外,文章出现了偏题现象。(2)开篇叙述过多,没有简洁点题。(3)行文中缺少照应,各部分内容散乱。(4)叙述语言不够生动细腻。修改后作文的优点:
(1)比喻新颖,象征手法独特使文章各部分形成有机整体,主旨深刻丰富(2)开门见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4)父亲的语言、神态描写细腻突出父亲对我的爱
教师总结: 写作一定要有构思、写作、修改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四、课堂总结 父亲如峨峨大山,仰之弥高;父亲如涓涓溪流,望之潺潺。让我们用赤子之心读懂父亲; 让我们用感恩之心回报父亲。借饱蘸浓情之笔书写父爱,借满含深情之墨赞美父爱。
板书设计
背影
写作方法
选材角度新颖,主旨深刻丰富。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细致描写,突显形象。
第二篇: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二 司德豹
指导教师傅芳
窗外的鞭炮声似乎在提醒着我上次妈妈回家的时间。我早早地等在路口,翘首以盼。
终于看见记忆中的背影,有些消瘦,又有些陌生。用力地和站在暖暖路灯下的母亲挥挥手,期待已久的见面场景出现了,我却陡然停下脚步,激动得不知所措,机械地挪动着生硬的双脚,让母亲的身影在渐渐模糊的眼睛中一点点放大。越来越近了。妈妈消瘦、疲惫的脸庞映人我的眼帘,突出的颧骨和岁月留下的皱纹越来越清晰,我鼻子一酸,冲上去抱住妈妈,泪水夺眶而出,思绪被带到去年那个惆怅失落的>秋天。
那是一个下午,虽然已到秋天,天气却还很炎热。洒水车乌拉乌拉地洒过街面,花花草草晶莹剔透、绿意盎然,地面却重新掀起一层层热浪。我和一位同学神采飞扬地走出校园,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我在校门外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站在树阴下,但是,热气蒸腾,衣服已经湿透了。看到我惊讶的眼神,妈妈欣慰地笑了,她赶忙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大步朝我走来。我回头对身边的同学说:“我还有点儿事,你先走吧!”没等同学回答,我就急速地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身后的妈妈没想到我会有这样强烈的反应,愣了一下,又快速朝我走来,边来。母亲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着。突然,书包被路边的树枝缠住了,怎么扯也扯不下来,树叶哗哗啦啦地抖动着,水珠噼里啪啦落下来。母亲那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一阵阵传人我耳边,我慌忙甩开书包,跑进巷子,蹲在角落里,抱着膝盖,埋着头,仿佛要与妈妈隔绝一样。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下午在操场上和同学们谈话的情景。
操场上,也许是互相不熟悉的原因,同学们毫不避讳地谈论自己的家境,我站在旁边沉默不语。强烈的自卑感使我勉强微笑着听着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这时,几位民工从我们身边走过,同学们瞬间都捂住了鼻子,眼神里充满了轻蔑和不屑。“他们都是农村人吧?”“好脏啊,熏死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怔在那里,最后一点儿站在她们中间的自信被击溃了,如果让她们知道我有一位来自农村的母亲,她们还会与我交朋友吗?我不敢想。我决定要隐瞒住我有一位来自农村的母亲的事实„„
带着刺耳乡音的焦急的呼喊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偷偷抬起头,望向书包掉落的地方,那儿有妈妈孤单的身影,那身影是那么失落、那么单薄。她慢慢地将树枝一根一根从书包里挑出来,用手轻轻地将书包上的尘土拍落。无法想象那是一位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母亲努力完成的动作,她一下下地弯腰挑出树枝,我仿佛听见她腰椎咔嚓咔嚓的摩擦声。每弯一下腰,每一个动作都重重地敲进我的心里。那时候,时间空间仿佛完全静止了,只剩下妈妈腰关节的咔嚓声在鞭打着我那颗虚荣的心。“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妈妈!”我用仅仅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哽咽着。妈妈将散落在地上的书本一个一个捡起来,她的衣服早已湿透了,她气喘吁吁地从口袋中摸出纸巾,然后,竟然,竟然,去擦书本上的泥巴;而不管满头的汗水。做完这些,妈妈满意地笑了笑,把头靠在肩膀上擦了擦头上的汗,咬着牙,颤抖着从地上站了起来。望着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却满足地抱着我的书包微笑着的母亲,我的双眼再次模糊了。那是我一辈子都将印在心里的身影,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 一直后悔,更后悔竟没有向母亲道歉,那个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秋天,那个充满包容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鞭打着我。
“妈妈,对不起!”夜深了,我还在和妈妈说着那个让我惆怅睁限的秋天,表达着我的歉意。仰起头,眼前仍是一如既往的温暖的微笑,妈妈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喃喃地说:“孩子长大了,长大了„„”
赶快回家。悄悄躲在妈妈看不到的角落,目送妈妈上车,发现妈妈的背影不再单薄„„佳作点评
这是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仿写的一篇习作,用的也是原题。“母亲”是作文中最常见的题材,佳作很多,而本文胜在质朴的叙述和真诚的情感。特别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面对农村母亲的复杂难言的情绪变化,从怕同学嘲笑而躲避,看到母亲追赶而反省、懊悔,到最后能够勇敢面对,表达真诚的歉意。整个心理过程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另外,通过景物、声音、神态、动作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心理,非常成功,也值得学习。
(赵燕)《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第三篇:以背影为话题的作文
以背影为话题的作文
在朦胧的黑白记忆中,她的背影仿佛是一道火红的亮光,照亮了世界。
母亲并不高,有着一头清新的短发,她开心起来也会像孩子一样没心没肺,但严肃起来也能让我唯恐几分。平时,她总是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批评我,也总是叫我好好学习,不让我玩,但奇怪的是她从来没有因为我的考试分数低而骂过我。她也总不理解我,有时我们还会吵起来,但结果终是她赢。这时我只会默默回到屋中,躺在床上蜷缩一团生着闷气,流着委屈的眼泪。我也曾埋怨过她的太过严厉,但那件事后我终于读懂了母爱的伟大——
那天,我与她争吵,原因是什么我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我们吵得很凶,连爸爸在一旁都不知怎样劝阻。那天我特别早就躺在了床上。许久,房门被轻轻推开了,我抬眼,是妈妈。只见她探进了半个身子,看我还没睡,就说:“赶快睡吧,明天还要起早上课外班。盖好被子,感冒了有你好受的。”我不语,其实那时我已经后悔了,只是爱面子的我一直没肯道歉。她见我不说话,就轻轻关上了房门。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细想我们曾一起牵手漫步的时光,曾坐在床头开玩笑的时光,曾比赛跳绳的时光„„我心里酸酸的。深夜,她再一次轻轻推开我的房门,我赶紧装作睡着,她蹑手蹑脚地走近,轻轻给我掖了掖被角,又轻轻抚了一下我的额头,才转身准备出去,这时我睁开眼睛,借助屋外的微弱灯光,我看到她的背没有原来挺直了,略微发胖的身体看上去也显得疲惫无力,但那背影足以让我感受到我的过错和她的付出。顿时,泪水模糊了双眼„„
母亲老了,她头上的银发多得让我心疼。她患有高血压,每次生气,都会难受不堪,我为此愧疚过,我欠她太多他多,我又有什么理由去跟他吵架,让她操心,我该有一颗懂母亲的心呐!
母亲的背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越来越亮„„
第四篇: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终于,我拖着拉杆箱再一次,头也不回渐渐地远离了你的视线。
每一次,在火车的鸣笛声中,我们都在用着焦急的目光寻找着彼此的身影。但,似乎每一次,你的眼神都那么地沉稳而又急躁,而我却是那般的模糊与不安。也许我知道,每一次的再次相逢都意味这彼此的抱怨会再次升级。我总是会先在车厢里,找到一个高大却又瘦弱的身躯,那个一直支撑着我们那个小家的高大却而瘦弱的身躯,那个我又爱又恨的高大而瘦弱的--我的爸爸。
靠站了,我总是埋着头,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而你却悠闲地走在一旁。直到我开口说了句:“爸,帮我一下”,你才恍然大悟般轻巧的接过那大包点的东西。可是,你不知道我还是很累?其实,并不是劳累,是心累。没一次你都这样。从西站到军博,还有一段路程,于是我继续驼着,跟着你的背影,努力地穿过一群又一群匆忙的行人。而你却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感受,依旧走在我努力寻找的方向,你给我留下的是无情的背影,然而是你的无情伤了我的有情,所以,我怨,并且越发的怨。也许就是这样,使得我一直很独立而然而孤独。
挤卡刷,挤人流,挤地铁,你留给我的始终是模糊的却又在熟悉不过的背影。我也始终记得,我一个人驼着货物般行进在军博地铁的异样!而他们也和我一样,拉着各自的货物,吃力地挤地铁。而我必须紧跟着你,我一直在加速,我想看看你的正脸是否也有怜惜的眼泪,哪怕是一丝神情!我也就“欣慰”了,你呢?却从不曾缓慢你的脚步,留给我的依然是背影,可怨可恨的背影。
于是,陪你进货时,我从不帮你,而一直以来都是你一个人在凄清的凌晨--酷暑、雪冬,两点半出门,穿过整个北京市,挤地铁,挤公交,一个人拉着一大堆货物,滑稽地,吃力地穿越人海。而我紧随其后,纠结着,我决定帮你一把。那一瞬,你笑了,我哭了,我知道你依然也在怨着我,但你更爱我,只是你,不允许有柔情。
时光是短暂的。相遇的必然决定了别离的决然。我还是明白了你的认知:她该独立。于是,我拖着拉杆箱,一个人,头也不回地走着……
[以背影为题的作文]
第五篇:以课文为例子,扎扎实实进行写作训练
以课文为例子,扎扎实实进行写作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的确,教材只是教授某种教学内容的例子,它只是学习的向导,是视野开阔的镜子。语文教学心理学表明,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这两个心理过程是互相沟通的。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材,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语言表达的方法。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精彩的课文片段、典型的叙述结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最好的例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中,段的结构形式不尽相同,句子间的联系也是关系各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立足课堂,以课文为范例,在分析理解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写什么”,还要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从中总结出构成句、段、篇的规律,并把知识迁移到写作训练中,通过观察、仿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材里的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课文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范例,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经验支柱”!
一、了解句子间的关系,进行仿写训练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认识了好多句子间的联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在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理清关系,又要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我们只有既指导学生掌握仿写句子类型的表达形式,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和规范理性认识,才能启发学生完成表达句子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形象思维,从而书面表达各种形式的简单句子、复杂句子,为书面构段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对“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训练时,先明确这是并列关系的句子,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原有生活的回忆,进行写的训练。
二、认识构段规律,提高写段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高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构段方式大致有下列五种形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承接式;并列式;因果式;概括具体式。根据这些段落结构形式,在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H版五年级第一学期中《游中山陵》第二自然段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很好的例子。它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突出了林荫大道的幽静、美丽。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这一段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林荫大道的幽静、美丽。再质疑问难使学生感悟,“鸟雀的鸣叫声”与“幽静”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更进一步表现林荫大道的幽静。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观察夜晚的赵巷镇,并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有一部分学生写得非常生动,通过人流的涌动、货物的繁华突出了夜晚赵巷镇的热闹,有的学生还在结尾赞道:好一条繁华的小南京路啊!H版五年级第二学期14课《葛洲坝夜航记》第二自然段中,运用总分的写作方法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李老教授、青年男女、壮年汉子进行细腻的描写,各具特色,传神精确。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李老教授 伫立 静侯 青年男女 挤在栏边 哼起赞歌 壮年汉子 身裹毛毯 挤进人群
通过课件转换成下面的形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转换是否可行?
李老教授 身裹毛毯 挤进人群 青年男女 伫立 静侯 壮年汉子 挤在栏边 哼起赞歌
通过对人物描写的换位比较,学生明白了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否则就是千人一面。
然后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观察超市中男女老少购物时的不同表现或一家三口吃到美味时的不同的神态、动作,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因为有了辨析、归纳,再通过仔细地观察学生写得各具神韵。例如: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把自己喜欢的上好佳、巧克力、果汁一股脑儿扔进了购物篮;一位中年妇女手拿一包黑木耳,仔细地看着包装袋上的说明和出厂日期,然后轻轻地放进了购物篮,把超市中购物的人写得栩栩如生。
三、理解谋篇布局的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脉络,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棵银杏树》中描写银杏树的外形,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干、芽、叶、花、果几个部分具体描述,层次分明,写得朴实、自然,并且从文章中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银杏树的喜欢。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我要求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学习它的写作方法写清植物的外形,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有的写荷花,有的写松树,有的写桂花树„„有的竟把特点不明显的宝石花写出了新意,说宝石花的花瓣嫩极了,轻轻一掐,竟能掐出水来。例如写桂花的学生这样描写:秋风习习,桂花树上开满了花。它的花很小,每朵花有四个花瓣,几十朵小花簇拥在一个枝头,形成一串一串的花枝,远远望去,鹅黄鹅黄的,好看极了。
《游中山陵》是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线路,以地点转移的顺序介绍,学生通过阅读,注意到了人在一定的空间活动,一切事也在一定的空间里发生、演变,从而既了解按空间变换顺序的叙述特点,又知道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注意恰当的过渡。所以在参观、游览后我要求学生能够仿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写作,学生写得有模有样,过渡衔接自然,一处一景清晰。
让学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对世界、对自然的独特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日积月累,学生也一定能厚积薄发,真正提高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