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杨庄中学“1+1”生活化创新课堂教学范例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授课人:张英
授课对象:杨庄中学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 听评课老师:黄骅市教育局教研室蔡永芬老师,张校长及杨庄中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家乡中学教务主任及语文老师
授课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过端午》,教师板书课堂得分记录表。上课铃响 师:好,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俗源远流长,再过十多天,我们将迎来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请同学们读大屏幕上有关端午节的这首诗和儿歌。生:齐读PPT呈现
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与端午有关的信息? 生1: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生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生3:端午节有划龙舟的习俗。
生4:端午节还有插艾叶,挂香囊、吃粽子、绑丝线的习俗。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那这传统的节日留给作家汪曾祺先生最难忘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去一探究竟。(PPT出示标题及作者)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学案,首先请各小组值日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前两部分的完成情况。师:一组同学
生:我们小组都完成了,我们认为“车胤”的“胤”,“囊萤映雪” 的“囊”这两个字比较难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师:好,请坐,他们给我们提醒了两个难写字,请同学们自己也加上点,注意书写。
师:二组同学
生:我们小组也都完成了,我们认为“嚼(jiáo)石灰”“系(jì)百索子”“拧(níng)成小绳”“用酒和(huî)”“络(lào)子”这些多音字都要读准。师:好,请坐,说得真多,其他同学如果没有整理,也请你在这些字上加上横线。师:来,三组同学
生:我们小组也都完成了,我们都认为我写的这段话很精彩,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下:今天早上,一迈进班门槛,同学们都瞅着我乐,把我弄得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新买的口罩掉色,把自己弄成了一只小花猫,哎,真是丢死人了!
师:好,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写得真是不错,我们掌声送给周慧同学。(老师带
头鼓掌)生:鼓掌
师:四组同学来说说你们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也都完成了,我们小组还整理了几个词“贴五毒”“倘若”“橱柜” 师:好,请坐,他们还帮我们补充了几个词,同学们试着写写,看看都会吗。师:看来,同学们课下预习得很认真,组长也很负责任。那你应该有信心迎接我的小挑战。请同学们一分钟完成课堂研习学案的抽查检测部分。生:组长分发学案,全体同学作答。师:巡回观察完成情况。
师:一分钟时间到,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换互判,拿不准的可以对照投影中的正确答案。(PPT呈现)生:小组内交换互判。
师:判完还给本人,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长负责统计人数。生:一组4个,二组3个,三组5个,四组5个 师:板书记录。
师:看来二组同学接下来需要努力。扫除了字词障碍,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请同学们继续看预习学案的第三部分。多媒体显示“思路我来理”(PPT呈现)
师:看预习学案的第三部分,第一题本文一共多少个段落? 生齐答:6个。
师:第二题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从哪一自然段开始介绍端午的鸭蛋的? 生齐答:第四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都说第四自然段,那第三问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同学来说一下。
生:端午的风俗
师:还写了端午的风俗,那能试着说一下是第几自然段吗? 生:第一自然段。
师:好,还有其他内容吗? 生:还写了家乡的鸭蛋。师:第几自然段? 生:第二、三自然段。师:现在我们这篇文章的脉络是不是就很清晰了,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把它整理在课堂学案的整体感悟部分。生:动手整理。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整理完了,我们来看一下文章这三部分究竟是如何具体展开的?要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根据学案的提示,研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案的合作探究部分。讨论时同学们一定要审清题目的要求和答题规则。生:自动分成小组,讨论整理。
师:巡回指导,板书:端午的鸭蛋 思路 师:已经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
师:好,同学们讨论得很积极,那哪一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生:纷纷要求先来展示。
师:(笑)同学们争先恐后,看来准备的都不错,那三组同学先来吧,其他同学注意听,你们有修正和补充的机会。
生1:我来回答第一题,家乡端午的习俗有: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吃“十二红”等。写这些风俗为后文写“鸭蛋”作了铺垫。
生2-5:我们四个来答第二题。
生2、3:这是让人馋得流口水的鸭蛋,因为“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生4:这是吃法多样的鸭蛋,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生5:这是历史悠久的鸭蛋,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
生2-5:通过作者写鸭蛋的好,我能体会出作者自豪、骄傲以及对家乡的热爱。生6:我来回答第三题,作者写端午的鸭蛋时,写了挑鸭蛋、吃鸭蛋和玩蛋壳等日常生活小事,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师:三组同学说得很好,分工明确,交流充分,提个小意见,就是声音有点小,我在这里挨得这么近,刚刚能听到,那其他同学听得见吗? 生:(笑)听得见。
师:(笑)那看来你们听力都不错,不过,以后回答问题声音一定要洪亮。好,请坐,我们给第一个展示的小组加上5分。(教师板书)师:除了他们说的之外,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和修正。
生1:这是很有名气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语速很快)
师:(笑)把语速放慢,现在没人跟你抢,我们对别人肃然起敬的时候,怎么读出语气?(教师范读),那我们大家一起帮他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好,要读出那种崇拜,“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板书分数)谁还想说? 生2:这是让人惊喜的鸭蛋,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师:让人惊喜的鸭蛋,加2分,还有吗?
生3:这是质细而油多的鸭蛋,因为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师:板书加2分。
生4: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师:好,与众不同的鸭蛋,加2分。
生5:老师我又有一个,这是好玩儿的鸭蛋。师:(兴奋)好玩儿,怎么体现?(师一跃奔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生:因为蛋壳洗净之后用来装萤火虫玩儿。
师:用来装萤火虫玩儿,这不就是刚才说到的童趣吗,说得非常好,请坐,加2分。(板书)
生6:这是色彩鲜艳的鸭蛋,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师:好,加2分,看来啊,这高邮鸭蛋不仅让作者念念不忘,也让我们同学们赞不绝口,那么,高邮鸭蛋的特点集中文章第几自然段? 生:第二、三自然段。师:那让我们齐读文章二、三段,再来体悟一下作者鸭蛋中的乡情,我起头,“我的家乡是水乡”,开始。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师生鼓掌)。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这篇文章,作者在写作时紧紧抓住了一个中心词 生:鸭蛋
师:说得好,(PPT呈现鸭蛋图形),那么作者写了家乡的鸭蛋,要表达一种对家乡的? 生:热爱。
师:多媒体显示蛋黄一:家乡的鸭蛋 热爱家乡,那同时作者还写了? 生:端午的鸭蛋。师:那要表现作者? 生: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师:多媒体显示蛋黄二:端午的鸭蛋 怀念童年,这就像高邮鸭蛋里冒着红油的双黄,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写这鸭蛋又是放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的呢? 生:端午的习俗。
师:好,同学们说是在端午的习俗这一背景之下,(PPT呈现)所以它无疑就成了这个鸭蛋的蛋清,这就是高邮的双黄蛋。其实,和高邮的鸭蛋同样有味道的还有作者的语言。作者汪曾祺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140页。生:打开书140页。
师:看课后研习二,你看到作者在语言上的追求了吗? 生:看到了。师生:齐读。
师:这三点在文中都有体现,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我们的文本,按照学案上的提示,小组内交流互动,去品味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再次深悟地去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感。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巡回指导。提示:注意老师设计的句式,可以参照预习中你找到的使你眼前一亮的句子。先自己旁批,再小组内活动。(板书:语言)师:好了,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我们从一组同学开始必答环节,有请一组同学。一组:(组长)我们喜欢的句子是
4(所有成员齐读)“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组长)是因为“蠢”“ 秀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鸭蛋的外形,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师: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说得好,这哪是在挑鸭蛋哪,这分明是在挑媳妇吗,有俊的,有丑的。(师生笑)请坐,二组同学接着。二组:(组长)我们喜欢的句子是
(所有成员齐读)“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组长)是因为它使用了“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样的大白话,与北京的鸭蛋对比,风趣地写出了作者以家乡鸭蛋为骄傲。
师:一句大白话“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教师有感情复读)好,请坐,三组同学接着。
三组:(组长)我们喜欢的句子是
(所有成员齐读)“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组长)是因为它使用了口语“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幽默地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师:哦,口语“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教师有感情演读),那种幽默中的自豪。四组同学接着。四组:(组长)我们喜欢的句子是
(所有成员齐读)“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组长)是因为它使用了“吱”字和“冒”字,形象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口水直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美之情。
师:哦,让人口水直流,不过你们读得我口水没出来,谁能帮他们再读读? 生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强调了“吱”的拉长音)师:好,有点感觉了,那个“吱”一定要读出味儿。谁再来读读?
生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强调了“吱”的拉长音,同时重读了“扎”和“ 冒”)
师:哎呀,太好了,这次我的口水出来了,同学们都请坐,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找找感觉。“筷子头一扎下去”,开始。师生:共读
师:那种让人口水直流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表现的都非常精彩,给你们每组加2分。(板书)
师:除了这些之外,哪个小组还有喜欢的句子?进入我们的加分抢答。好,二组同学。
生:“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是因为它使用了 “空头”“白嘴”这些方言,很有地方特色,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师:运用方言“空头”“白嘴”,那“白嘴”在我们这里方言叫什么? 生:空口
师:有同学帮他解释就是“空口”,行啊,你空口吃就行,并就馒头啊!(教师用家乡黄骅的大白话说)生:哄堂大笑。
师:接着(板书分数)
生:“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是因为它使用了短句“出鸭”“ 鸭多、鸭蛋也多”亲切自然地表现了作者以家乡为荣的自豪。师:短句很亲切,就像拉家常。好,请坐。生:“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是因为它使用了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师:对家乡的热爱,“曾经沧海难为水”刚才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意思? 生: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师:对了,看不上眼了,我家乡的鸭蛋太好了,什么地方的我都看不上,好,请坐。(板书分数)谁还想说? 生:“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 别标明:‘高邮咸蛋’。”是因为它使用了“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 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气,幽默地表达了作者的自豪。
师:用了“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给我们说明这个鸭蛋名气很大。以家乡为自豪。(板书分数)
生:“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是因为它使用了“所食鸭蛋多矣”的文言文,“实在瞧不上”的大白话,幽默风趣地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师:还能发现文言文和大白话,文白夹杂的句式,很幽默。(板书分数)好,请坐。
生:“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是因为它使用了“还不就是个鸭蛋”这样的大白话,幽默地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的情感。师:无比自豪,“还不就是个鸭蛋”。好,请坐。(板书分数)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句子真不少,眼睛真亮,所以说汪曾祺的语言平淡自然,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枚小小的鸭蛋,一缕剪不断的情思。所以我们要从汪曾祺的语言当中,文章当中,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细节。同学们读出来了,感出来了,要能应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汪曾祺去了他的家乡,吃了鸭蛋,品了民俗,其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更多的是靠我们的传统节日来传承的。除了端午节,同学们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的节日?知道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哦,同学们都知道,那我们一人一个吧。生1:春节 生1:清明节 生1:元宵节 生1:国庆节
师:国庆节,应该算我们国家的国日,而不应该说是传统节日。生1:重阳节 生1:中秋节 生1:七夕节
师:哦,七夕节,我们中国的情人节。生1:清明节
师:这个刚才有同学已经说了。生1:端午节 师: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端午节,不过,我刚才说了是除了端午节之外,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说的很多了,老师再给同学们补充一个,像我们这里一到腊八这天都喝腊八粥,过什么节? 生:腊八节。
师:这些传统的节日,同学们应该记在心里,加以传承。(PPT呈现:民俗我来传)尤其是我们的节日当中寄寓了这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你知道这些节日的风俗吗?(PPT呈现:节日图片)
师:刘旭刚才说的春节,你能说说春节的习俗吗?以你们家为例,你们家过春节都干什么呀? 生:贴对联
师:好,看投影,你最喜欢的 生:放鞭炮
师:还有,大年三十,我们都吃 生:饺子
师:这些都是我们春节的习俗,当然还有很多。看下一幅图片。生:元宵节 师:什么习俗 生:吃元宵
师:再看这一幅图片,清明节,我们这里比较流行的习俗是 生:上坟
师:对了,扫墓,祭奠故人。再来看下一幅图片,中秋节。生:吃月饼,赏月。
师:团圆的节日,苏轼说得好
师生同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再看这里,菊花开的季节 生:重阳节
师:赏菊,有一首诗是王维的。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诗中告诉我们,这个节日还有登高的习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我们一定要珍爱它们、传承它们。把这两句话送给同学们(PPT呈现)
生:齐读,“民俗使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师:光说不练非君子,我们布置一个课下小练笔,仿照本文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真情的手法,选取传统节日中给你留下难忘印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有生活气息。(PPT呈现)师:到了该公布我们今天这节课神秘大奖的时刻了,我们先来统计一下各组的得分情况。一组 生:10分
师:(板书分数),二组 生:11分
师:(板书分数),三组 生:16分
师:(板书分数),四组 生:15分
师:(板书分数),伯仲之间哪 生:老师,我们三组18分
师:到底16分,还是18分,其他组帮忙算一下 生:16分
师:(板书分数),不要被激动冲昏了头脑。(笑)生:笑
师:恭喜我们三组同学获得了今天的神秘大奖“12-1班咸鸭蛋奖”(老师把奖励条幅粘在黑板上三组的位置)生:哄堂大笑
师:(笑)同学们都笑了,是不是觉得老师这个奖项前不见古人 生:(笑)后不见来者
师:那还等什么,有请三组组长台前领奖。生:走上讲台 师:颁发奖品
师:可以把奖品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展示一枚咸鸭蛋(全班大笑)
师:一枚咸鸭蛋,希望同学们课下一起分享。掌声送给三组同学(老师带
头鼓掌)生:鼓掌
师: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二篇:端午的鸭蛋名师课堂实录
市级优质课《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_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的鸭蛋》,作者是—— 生:汪曾祺
师:你了解汪曾祺吗? 师:请看大屏幕
【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有关资料】
师:关于汪曾祺与高邮之间,有一段有趣的逸事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
一、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出示课件:伴君初读 梳理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端午节的风俗 生:家乡的鸭蛋 生:端午节的鸭蛋
二、细品鸭蛋
师: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 师:请欣赏视频课文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请两人以小组合作
【出示课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课文相关联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如:这是“名声远扬”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其中的“肃然起敬”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生甲:与众不同的……应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但是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生乙: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袁枚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面提到“高邮腌蛋”此次记录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是“老字号”、“老品牌”了 生丙:吃法多样的……因为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叙述可以入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后又一种是用筷子挖着吃吃法不同
生丁:质细油多的……因为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高邮鸭蛋这么好,那么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
生:赞美、自豪
三、体会感情
师:文章中有很多的句子、语段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感情,你找到了吗? 【课文中带有赞美自豪之情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生: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生: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生: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学生反复朗读
师:读得真好,汪曾祺老先生对家乡的鸭蛋的赞誉不停歇,尽情的用他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倾诉者:看呢,我们高邮的鸭蛋多好啊!名声远扬、历史悠久、色彩鲜艳…..师:想想作者仅仅是在赞扬高邮的鸭蛋吗? 生:不是,借物抒情 师:借什么物体 生:高邮的鸭蛋
师: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生:家乡情、故乡情
【板书:借 端午的鸭蛋 抒 汪曾祺 故乡情】
师: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的文人也喜欢写家乡的食物,贾平凹忘不了陕西的那口羊肉泡馍,叶圣陶叫着薄片的雪藕就会想起远在太湖边的故乡,周作人甚至认为故乡的野菜——紫云英那诱人的香味无与伦比其实大家想一想,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口馍,那篇藕,那朵紫云英吗?
生:不是
师:是的其实他们念念不忘的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音,乡情!
四、童年趣味
师: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
生:不是 师:还用来干什么呢? 生:玩
师:怎么来玩呢?
生:——挂鸭蛋络子,鸭蛋壳里装萤火虫 让一生朗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师:读的真好这两种玩法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玩法?为什么? 生:“鸭蛋壳里装萤火虫 师:说一说原因好吗?
生:萤火虫一闪一闪地亮,显得鸭蛋壳晶莹透亮,好像小孩子的眼睛真好看 师:那么由鸭蛋壳里装萤火虫引出一个故事,是什么? 生:囊萤映雪
师:囊萤映雪是什么意思?
生:为了晚上看书做学问时当做照明用
师:囊萤映雪是为了求取功名,有强烈的功利主义,那么“用鸭蛋壳装萤火虫”是为了什么?
生:好玩
师:对聪明的中国人设置节日本来是为了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一份浪漫,而小孩子则是最能创造这份快乐并且享受这份可快乐的
师:那么还有一种玩法是 生:挂“鸭蛋络子”
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话特别的生动有趣,你认为是哪一句呢?
生:挑选鸭蛋时候的第二个步骤“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师:是啊鸭蛋有白色、淡青色两种客观事实,可是鸭蛋的样子还有“蠢、秀气”之分吗?这是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你认为蠢笨的人什么样子?秀气的人又是什么样子? 生:蠢笨的人四肢粗短,两眼无光秀气的人苗条好看
师:呵呵,是啊,在作者的心目中,端午节的鸭蛋也像他的小伙伴一样,有蠢、秀气之分我们想一想,也许小伙伴们一边挑选鸭蛋,一边孩子想着:这个鸭蛋好丑,像我们村的张三,这个好好看呢,真像村东头的小花……
[学生笑了.] 师:挑选好了的鸭蛋装在络子里挂到哪里了? 生:衣服大襟的扣子上
师:挂在扣子上,小伙伴们一走一晃,晃来晃去,想想络子里装的仅仅是鸭蛋吗?
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呢? 生:故乡情,童年的趣味,生活的趣味
五、端午节风俗
师:童年生活的趣味在端午节那天玩鸭蛋的过程中体现无疑,那除此之外,端午节那天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系百索子 生:做香角子 生:贴符子 生:喝雄黄酒 生:放黄烟子 生:吃十二红
【放课件: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符子、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在这些风俗中,有一个细节特别生动,你认为在哪里?
生: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师:真好说说为什么这个细节让你如此心动?
生:丝线质量不好,可是小伙伴们一点也不在乎,而且心里很美!师:那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生:小时候与伙伴的编制草戒指;捡起来别人扔掉的漂亮糖纸;一根树干当金箍棒……
师:这快乐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浪漫诗意,让你身处青壮年,抑或耄耋老人也不会忘记,这童年的种种趣事如同美酒,越陈越香,成为汪曾祺老先生心灵的家园中永恒的力量
六、快乐氛围
师:思乡的作品总是略带忧伤,如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作品? 学生介绍
师:老师这地方有一篇《乡愁》,【放课件:配乐朗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音乡情总是让人说起便沉甸甸的可是在这篇文章中,离乡四十年之久的汪老先生,在浓郁的思乡情感中,你可见忧郁的音符吗?
生:没有 师:是啊,不仅没有,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快乐的牧童般的嘹亮笛声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被苏北水乡高邮那纯净的民风民俗所吸引俗话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从本篇文章中你觉得汪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豁达乐观、生:热爱生活、生:风趣的老顽童…..师:说的好汪老先生的生活态度如此积极乐观,他是不是一生就一帆风顺,特别无忧无虑幸福的人呢?
生:(肯定)不对
【 播放课件:坎坷一生
】
师:汪老先生一生坎坷,却安然度过,也许他遭遇苦难的痛苦我们无法想象体会,但是我们更愿意享受这个热爱生活的老人那种超然乐观平和的态度也许是高邮那淳朴的民风民俗培育了汪曾祺的性格,使得汪老笔下的高邮鸭蛋如此富有诗意情趣
感谢高邮这座水乡给我们送来一个如此乐观豁达的老人跟感谢汪曾祺先生提高了高邮的文化品位,让我们明白了享受生活,如此快乐!
七、课外作业
师: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的跟今年是中国的传统虎年,高邮的孩子都会写“一笔虎”,让我们在这个虎年里也学会“一笔虎”,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虎气!
【放课件:各历代名家作品“一笔虎”】 好下课,谢谢同学们合作!
板书:
端
午 汪 借 à 的à 抒 à 曾 à故乡情
鸭 祺
蛋
第三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优质课大赛《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四川省康定中学 何贵华
教材分析: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教学构思:针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品读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希望学生对汪曾祺作品产生一点兴趣。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故乡高邮的端午风俗
2、感受鸭蛋的魅力
3、品味本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4、对汪曾祺作品产生一点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鸭蛋的魅力
2、品味本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段序,标出生字的拼音
2、搜集汪曾祺的资料,最好能阅读几篇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有一篇著名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
(课件展示。)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生(杂):
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他不仅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他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课件展示)
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接近于生活的原貌。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 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一生追求语言的艺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是其作品语言的重要特色。
师: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
(课件展示。)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师: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鸭蛋》。
(课件展示。)
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二、端午风俗
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鸭蛋络子。
师:下面咱们来看图猜风俗
(老师展示图,学生生猜,老师展示答案)
师:在高邮,端午风俗 生:丰富多彩
师:在端午节,孩子们特别 生:开心、幸福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风俗啊? 生:
三、“品味”鸭蛋
师:快乐的童年让人难以忘怀。汪曾祺最难忘什么呢?理由是? 生:端午的鸭蛋:从标题和文章写得最多看出来。师:一枚小小的鸭蛋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下面我们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鸭蛋的魅力何在。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请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为句式说一段话。(课件展示)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为句式说一段话。
生:
师:作者最怀念的是家乡的鸭蛋呢,还是端午的鸭蛋呢?端午的鸭蛋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吗?
生: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好看,好玩,有趣。鸭蛋络子好看,选的时候好玩,吃的时候小心,吃完还可以用来装萤火虫,十分有趣。端午比平日更快乐,这时候的鸭蛋是最有魅力的时候。
四、品读语言,感悟乡情
师:作者在写端午的鸭蛋的时候,带着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饱含感情的句子画出来,用心品读,并谈谈感受。可以把感受写到课本的空白处。
(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生:(展示)
师: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端午的鸭蛋吗? 生:难忘快乐的童年,难忘自己的故乡。
师:作者生于江南,居于北京。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花甲之年才重回故土。思乡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课件展示:)
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像带给我们看。汪朝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一看,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是饱含着的泪,瞬间,泪水顺着面颊直淌下来!
爸去世以后,我们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了,就写—— 师: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大家猜一猜。生:
师:只有五个字:高邮汪曾祺(课件展示)高邮汪曾祺
师:当我们怀想童年时,当我们游子思乡时,当我们疲惫狂躁时,读一读汪曾祺,读那份恬淡闲雅,读那份怡然自在,感受那经历浮华洗礼后,嚼得菜根似的返璞归真。
第四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以学带教,读品结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端午的鸭蛋》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一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蕴涵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不算太难,关键是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浓郁情感和文章蕴含的生活情趣,这便是本设计的入手点和着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并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学会思考。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2.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平淡生活中的情趣。【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传统,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清明、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吃粽子、吃鸡蛋等)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端午的鸭蛋”,去领略鸭蛋的神采,品尝鸭蛋的滋味,感受那无尽的生活乐趣。(板书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入手,贴合学生现实生活,便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
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作者汪曾祺(PPT呈现):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2.字词预习检查(PPT呈现):
咂摸 拧成小绳 用酒和 苋菜 络子 大襟 车胤 囊萤映雪 .........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提示:①(别具一格的)端午的风俗;②(别有风味的)家乡的鸭蛋;③(别有情趣的)端午的鸭蛋。(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是学生熟悉课文的第一步,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围绕目标,合作探究 ㈠欣赏“鸭蛋”,探究鸭蛋特点,感受童年端午
1.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呢?(PPT呈现)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二、三段,请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文中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或为高邮的鸭蛋拟一句广告词,宣传一下高邮鸭蛋,注意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学生自读思考,小组交流探讨)
提示:①用句式说话要注意寻找文中表现高邮鸭蛋‚声名远扬、与众不同、历史悠久、质细而油多‛等特点的语句;②为高邮鸭蛋广告词时可以借鉴已知广告,但一定要注意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探究高邮鸭蛋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是缘于其热爱家乡的爱屋及乌之情的。)
2.高邮鸭蛋是这样的让人垂涎、心动,那有鸭蛋相伴的童年的端午又是怎样的呢?(PPT呈现)请同学们阅读4—6段,可采用这个句式:“童年的端午是 的,因为(文中所写的童年趣事)”。
提示:童年的端午是快乐、幸福、美好、充满情趣的,因为挂鸭蛋络子、玩鸭蛋、蛋壳装萤等。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童年端午的趣事,照应文题‚端午的鸭蛋‛;并在作者对有鸭蛋相伴的童年的追忆中,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㈡品味“鸭蛋”,体会作者情感,探究语言特点
1.高邮鸭蛋之所以令我们心驰神往,就在于作者写得好,情深意切。那么本文的语言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PPT呈现)下面同学们采用美读——通过恰当的语气、语速、重音,读出语句的意蕴和情味。要注意读出文章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采用朗读竞赛的方式)
提示: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汪曾祺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种绘声绘色,这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问题探究:“——”的作用是什么?(声音的延长)“一„„就„„”表明了什么,能否去掉?(不能。表明了油多,冒得快,令人欣喜。)将“冒”改为“挤”、“流”可以吗?(“冒”能更好地表现鸭蛋被扎后红油溢出的情态)请同学绘声绘色地读出来。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以他乡比故乡,褒贬之情十分突出。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浓浓的深情,超越事实的评价。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对家乡的赞美,饱含自豪之情。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深切怀念。(板书:热爱家乡 怀念童年)在这里,作者写鸭蛋——而实际上是抒发热爱故乡、怀念童年的情感,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美读等方式,探究、体会作者那镶嵌在字里行间的热爱家乡、怀恋童年的情感,了解作者散文‚小叙事‛的特点。)
2.如果同学们体会完了语言蕴含的情感,再采用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探究本文语言其它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语言特点可从三个方面探究——①口语色彩浓厚,用方言表现地方特色;②语言平实朴素,淡而有味;③运用古汉语作点缀,或幽默或典雅。(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赏析等方式,探究汪曾祺闲适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这篇课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而开头一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故乡的风俗,写了哪些风俗?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中心?
提示:⑴共写了7种风俗:先写了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⑥‚放黄烟子‛、⑦吃‚十二红‛等。(PPT呈现,展示风俗图片)⑵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必须首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设计意图:本环节探讨作者家乡的风俗的目的,旨在引出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
㈢评说“鸭蛋”,质疑探究
对于这篇妙趣横生、风格独特的美文,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难呢?(PPT呈现)请大家先简单交流一下,发言时可以有疑而问,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疑难;也可以明知故问,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
提示:①可探究文章结构,如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是赘笔;也有人认为是很自然的联想,很随意自由,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同意其中的一种,还是另有看法?②可探究文章细节,如作者说自己不喜欢袁枚这个人,他自己不会做菜,好道听途说,但却又全文引
用他的文字,这二者矛盾,该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③也可探究文章语言,如作者说‚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咸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你认为作者这些说法符合实际吗?对这些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想之情。)
五、小结课堂,升华主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家乡的鸭蛋”,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的浓郁情感;透过品味“端午的鸭蛋”,感悟到作者超然自在的童心,引发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并且这二者本来就是难解难分的,儿时故乡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罩上一层光辉,它们就像高邮鸭蛋里面冒着红油的“双黄”;作者在写鸭蛋的时候又是在“端午的风俗”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端午家乡的风俗就成为这个大鸭蛋的蛋青。这就是高邮的双黄蛋。(教师结合板书画出鸭蛋图形)
同学们,当我们长大成人、离家远游之时,所有这些与童年与故乡有关的美好记忆,都将被珍藏在记忆深处,并会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化作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拨动你思乡的心弦。
【附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画蛋黄时擦去“家乡的鸭蛋”和“端午的鸭蛋”,以突出“热爱家乡、怀
念童年”的主题)
第五篇:端午的鸭蛋(本站推荐)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随意自然、平淡而幽默的语言风格。
2、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研讨本文所透视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意味。
3、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选取不同的视角,书写人生,享受人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形成发散思维,拓宽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使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年中有许多节日,请大家想一想,我们都有哪些重要的有浓厚民族特点的节日,每个节日里有哪些让你记忆很深的东西?
(学生交流:春节——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闹花灯、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祭祖;重阳节——登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剧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般的说,端午节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吃粽子,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本文却换了一个角度,写的是鸭蛋,为什么这样写?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理解字词,并把你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地方,或者你觉得有争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课文)
(二)自主参与,经历探究过程。
1、学生分片断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习以下词语的写法及用法: 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2、教师范读,提醒同学们注意文章在语言上的特色。
3、研讨课文:
师: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中心语是鸭蛋,作者是怎样引出鸭蛋的?(学生交流:
1、文章先写了家乡端午节的几种风俗习惯,由其中的“吃十二红”引出对鸭蛋的记忆。
2、端午节的七种风俗习惯是: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请大家根据课本,看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色,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种特色的。
(学生交流:有正面描写——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出来了;苏北的朱砂豆腐;做鸭蛋络子;用蛋壳装萤火虫。侧面描写:“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袁枚的《腌蛋》中的描写:“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对比的写法:高邮咸蛋的特点„„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北京的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有以上的分析,请大家想一下,高邮的鸭蛋有哪些总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好看、好吃、好玩。)
师:谁能说一下,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1、幽默诙谐:“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北京的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3、地方特色的语气:空头、白嘴吃也可以,师:地方特色的语言、风俗习惯、服饰等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推而广之,就是一句在艺术上的常用语,大家谁能想起来?
(学生交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师:除了以上的特色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文白相杂,指的是在写作时能够把白话和文言穿插起来,达到一种境界,因为我们的文言文功底还不很深厚,我们不提倡大家使用这种写法,但是在本文,作者的语言用的十分典雅,使文章的语言更为灵活生动。
比如: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三)延伸探讨:
本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而在文末却用一个段落写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有何感想?(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朗读品味: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
(五)写作运用:
师:请大家根据本文的写法,自由选取角度,拟出五个与本课相关联的标题。生:春节的饺子。生:元宵的灯会。生:国庆的礼花。生:国庆的菊展。„„
师:请同学们针对其中的一个标题,写一个不低于200字的片断。(教师范例:
虽然我不大喜欢吃饺子,但小时候年夜的饺子我还是蛮重视的,一到除夕,母亲总是亲手去做,从不用别人帮忙。在散乱的鞭炮声中,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而我,是不大关心饺子的质量的,钟情的是里面的硬币,在那个年代里,能有几毛钱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大人们会格外注意,把吃到的硬币悄悄的藏起来,以便再分配,而两个妹妹,必然在有收获是欢呼雀跃起来,饺子也会多吃几个。)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片断)
师:大家分析一下,写作这样的片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注意几点:
1、写出当时的情感氛围。
2、写出所描述之物的特点。
3、语言写出自己的风格。)
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单元的课文都写到了我们的民俗民风,至善至美,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细细体会。
四、设计说明:
1、本单元的课文都以写民俗为主,从江南到北国,地方特色很鲜明,应该说文章的可读性都是比较强的,学习起来也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发这种兴趣,引导他们不但喜欢读,还要读出韵味,读出内涵。
2、民俗、民风和祖国的语言息息相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幽默诙谐,充满机智,而且用到了一些地方方言,让人感觉地方特色浓郁,民族性更强。
3、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篇文章是无意为之而为之,从结构和写作技巧来讲都比较简单,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理解,基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透彻,在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人: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中学
王艳光 邮编:064004 电子邮箱:wyg68wyg@126.com
20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