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试卷讲评教案39(写写帮推荐)
(六)年级数学精品课例《百分数应用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岭学校
(六)年级备课组
执教:田德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7-99《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会运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是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勇于质疑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讲评试卷,进一步巩固第七单元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错误的剖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教学准备】错题照片 【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试卷上的计算题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次考试的平均分为
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
.你们知道平均分与优秀率,及格率如何计算的吗? 生汇报:
师:优秀率与及格率都是百分数,那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评百分数应用这张试卷.,通过讲评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揭示课题,试卷讲评--------百分数应用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从优秀率、及格率这两个百分数入手,复习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1、自查自纠:订正自已错题,找出错误原因。
2、小组交流:互帮互助,讲评错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其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能够找出一些因看错题目,计算出错的问题。而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部分后进生不能解决问
题。也培养小组互帮互助,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3、暴晒错误:PPT出示照片,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并请学生展示汇报,分析错误原因,并讲解。有意识的把错误归类,百分数的应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求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第二部分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第三部分为已知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炎几的数,求单位“1”的量,或者已知两个部分量,及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数,求单位“1”的量。第四部分为求利息的相关题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别人的错误,反思自已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小结:四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其中第一类需要优化方法。第二类需复习成数。第三类几种题型两个部分量的和与两个部分量的差及已知第三个部分量,第四类要讲解保险金额、利率的求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巩固第七单元所学知识。通过对比,优化方法。
三、拓展练习: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第解决问题。
1、变式练习:通过刚才大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我们作一个自我检验。(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相关内容。
2、学习搭档间互相出题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互相出题调动学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教师检验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出题或者从资料中找出重点题、易错题解决。达到查漏补缺。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学生发言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做最后总结
【设计意图】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
第七单元试卷讲评 ——百分数的应用
1.求增加(减少)百分之几?
2、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3、已知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炎几的数,求单位“1”的量?或者已知两个部分量,及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数,求单位“1”的量?
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
第二篇: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
这一单元是在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四个活动展开学习的,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体现时代性,“百分数的应用(一)”和“百分数的应用(二)”所涉及的情境,是“水结成冰体积增加”和“列车提速”的真实情境,在“百分数的应用(三)”中教材提出了比较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通过观察比较这些数据,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让学生了解“恩格尔系数”,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教材根据例题提供的信息,提出了求家庭总支出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能在此方面独立解决。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特别是百分数在“储蓄”中的应用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注重使学生理解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能识别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它们提炼出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2 3 4 5 百分数的应用(一)百分数的应用(二)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的应用(四)练习六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87~89页)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难点: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注意观察没有,在生活中水结成冰,体积有什么变化? 生:体积会变大。
师:有一个同学在这种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但一时不会解,让我们帮忙。【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形成问题意识。】
师:某同学在制作冰块,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以后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他想知道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情境图)生:关键就是弄明白“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题意。
师:好,请同学们尝试自己画图表示“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的关系。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交流画图结果,明确:“增加了百分之几”是“冰比水多的体积与水的体积比,多的体积是水的百分之几”(指图),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百分数应用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
师: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先计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计算增加的部分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就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算式是(50-45)÷45≈11.1%。
生2:先计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然后计算比原来水的体积单位“1”多百分之几,就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算式是50÷45-1≈11.1%。
师: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11.1%,能不能说水的体积就比冰的体积少11.1%呢?为什么?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这句话说得对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看出来,虽然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相差的具体数量是相同的,在线段图上也是用同一段线段表示的,但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是说相差的这一部分数量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而“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百分之几”,是说相差的这一部分数量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两句话中比的标准量不同,所以计算出来的百分率也就不一样了。
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加深对“增加(减少)了百分之几”意义的理解。师:你能看出哪种电水壶价格降得多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是B的价格降得多。
师:哪种电水壶的价格降低的百分比多?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师: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
生: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这道题其实是计算每种电水壶降低的价格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所以要先计算出原价,A的原价是96+32=128(元),B的原价是50+160=210(元)。那么A降低的百分比是32÷128=25%;B降低的百分比是50÷210≈23.8%,作比较可以知道A电水壶降低的百分比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通过对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和“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小了百分之几”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两个问题的百分比也就不同。】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让生活简便才是目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数学。”我在上课开始,就创设了水结成冰的生活情境,并说明在这种自然现象中也有数学问题,正好有个问题解决不了,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教学活动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A类
1.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一幅截图,请你根据图上信息算一算,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比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百分之几?
〔考查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能力要求: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B类
2.李华在展销会上买了一个煤气灶,花了132元,比在商场买便宜了18元。便宜了百分之几? 〔考查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能力要求: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1.1)÷1.1≈627.3% B类: 2.18÷(132+18)=12% 教材第88~89页“练一练”
1.(1)略(2)(12-9)÷9≈33.3%(3)画图略(12-9)÷12=25% 2.(1)(89-80)÷80=11.25%(2)(113-101)÷101≈11.9%(3)(答案不唯一)2010年的出口额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几?(101-85)÷85≈18.8% 3.66÷(121-66)=120% 4.24-18=6(时)6÷24=25% 5.(1)(12-10)÷10=20%(2)(40-25)÷40=37.5%
(3)(答案不唯一)参加科技组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组的人数多百分之几?(25-10)÷10=150%
6.(133972-126583)÷126583≈5.8%(11883-8811)÷8811≈34.9% 7.(110-80)÷80=37.5% 8.略
百分数的应用(二)。(教材第90~92页)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一般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难点: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我国从1997年至今。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提速,高速列车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列车提速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时事中提取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活书、用活书,培养关注时事的兴趣。】
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情境图)生:从图中知道,原来的列车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我想知道,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生1: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快多了。
生2:我们首先要明白“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这句话的意思。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们可以画图表示现在的速度和原来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师:好,那就自己画图,试试看,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很容易从图中看出,“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意思是指提高的部分相当于原来的50%,是把原来的速度看作单位“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计算速度提高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然后计算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
生2:从图中我们能看出,提高的部分是原来的50%,也就是说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是原来列车速度的(1+50%),这样就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师:说的都对。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决问题吧!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想法: • 先求比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180×50%+180=270(千米)。•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180×(1+50%)=270(千米)。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从下面的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试一试”中的4条信息)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选取不同情况的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经过练习之后,淘气发现无论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烘干前后的关系,你同意淘气的看法吗?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线段图)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烘干前的质量多,烘干后的质量少。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寻找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百分数的应用(二)先求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180×50%+180
180×(1+50%
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提倡、发现学生的多种思维和不同解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A类
1.青草晒干后,大约失去原来质量的28%。这些青草晒干后能得到多少千克草?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百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B类
2.一件衣服标价200元,在销售旺季先提高10%,到了销售淡季又降价10%,这时这件衣服售价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2600×(1-28%)=1872(千克)或2600-2600×28%=1872(千克)B类: 2.200×(1+10%)×(1-10%)=198(元)教材第91~92页“练一练”
1.(1)(2)160×(1+15%)=184(人)2.40×(1+37.5%)=55(盏)3.56×(1+25%)=70(元)4.(答案不唯一)略
5.24000×(1-25%)=18000(平方米)6.36×(1-25%)=27(名)7.(1)(7-5.6)÷5.6=25%(2)2×(1+25%)=2.5(万公顷)(3)1200×(1+20%)=1440(千克)
百分数的应用(三)。(教材第93~95页)
1.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经验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人生观,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幸福感。
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算术方法解决此类应用题的算理,关键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师:同学们,“这月我当家”中有这样一道题,“乐乐家这个月买食品花了500元,占总支出的40%。乐乐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还记得怎样解答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用方程或算式解答,然后汇报交流。师:解方程50%x-30%x=20,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能够由此及彼,帮助学生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他们扫除了学习障碍。】
师:仔细看图,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情境图)生:知道了笑笑家2000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55%,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45%;还知道了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我想知道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 师: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我们可以画图找到数量关系。
师:那就画图试试,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找数量关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生1:从图中知道“食品支出+其他支出=总支出”。生2:还可以知道“食品支出-其他支出=620元”。
生3:我们可以列方程解决问题,设总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就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方程是55%x-45%x=620,结果x=6200。
生4:也可以列式解答,因为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5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45%,说明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占总支出的10%,也就是说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所对应的分率就是10%,求总支出这个单位“1”,就是根据“已知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列式为620÷(55%-45%)=6200(元)。
只要解法有道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试一试”第1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增产二成就是增产20%,也就是说今年的产量是去年产量的(1+20%)。根据关系式“去年产量×(1+20%)=今年产量”,可以设去年的产量是x万吨,列方程为(1+20%)x=3.6,结果x=3。
师:说得很有道理,还有谁想说一说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请同学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下面的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想法,解答正确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题意通过画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学习上、情感上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数学教学转化成生活指导,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百分数的应用(三)
等量关系式:食品支出-其他支出=620元
解:设笑笑家2000年的总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
支出是45%x元。55%x-45%x=620 10%x=620 x=6200
答:笑笑家2000年的总支出是6200元
1.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新课后,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能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内容与形式。
A类
1.2003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6920万吨,比2002年增长5.1%。200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是多少万吨?(得数保留整数)(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B类
2.李强说:“六(1)班人数比六(2)班多20%。”马丽说:“六(2)班的人数比六(1)班人数少8人。”李虎说:“这两个班的人数一共有90人。”已知李强和马丽说得都对,那么李虎说得对吗?(1)画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2)列式解决问题。
(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解:设200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是x万吨。(1+5.1%)x=6920 1.051x=6920 x≈6584 B类: 2.(1)略(2)8÷20%=40(人)40+8+40=88(人)李虎说得不对。教材第94~95页“练一练”
1.(1)340÷(52%-48%)=8500(元)(2)7200÷(50%+10%)=12000(元)(3)笑笑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2.30÷(60%-30%)=100(张)3.6÷(1-95%)=120(元)4.总数:1-25%-40%=35% 60÷(40%-35%)=1200(张)甲:1200×25%=300(张)乙:1200×40%=480(张)丙:1200×35%=420(张)5.x=400 x=200 x=400 x=200 x=0.4 x=200 6.(答案不唯一)空气质量是二级的城市约有多少个? 519×72.8%≈378(个)空气质量是一级的城市约有多少个? 519×4.0%≈21(个)
百分数的应用(四)。(教材第96~97页)
1.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重点: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难点: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年利率,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师:之前请同学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包括利率,请你们说说调查的情况吧。
学生可能会说: • 我知道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储蓄的场所;储蓄不仅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能增加家庭个人的收入。
• 我知道储蓄分活期和定期两种。在定期存款方式中,又可以分为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两大类。
• 我知道了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把钱存入银行,取出来的还有银行要多付的一些钱,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个专有名词叫利息。• 我还知道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时间×利率。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制定。银行会按照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调整利率。利率有按年计算的,称为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为月利率。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有关储蓄的知识。听到你们的汇报,老师也增长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们想进一步研究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 关于利率的问题。• 利息怎样计算? ……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看来同学们对利息和利率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利息和利率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有300元,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 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的。
• 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要低一些。同学们想得也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说了什么吧。(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师:这两种存款方式到期后的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吧。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并给出年利率表,小组合作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汇报交流: • 先查表知道一年期的利率才能计算,300×2.25%×1=6.75(元)• 先查表知道三年期的利率才能计算,300×3.33%×3=29.97(元)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是存三年的利息多,说明利息与存期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理财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水平。】
百分数的应用(四)存入银行的钱:本金 银行多付的钱: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年利率和月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
1.本节课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事情。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路。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合理理财,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节课中概念较多,在教学时,要注意教授解题方法和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A类
1.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时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考查知识点:利息;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储蓄问题。)
B类
2.某人月收入3580元,他把钱全部存入银行,存了半年定期,年利率3.78%,存满半年后,利息是多少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查知识点:利息;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储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3000×3.81%×5+3000=3571.5(元)B类: 2.3580×3.78%×≈67.66(元)教材第97页“练一练”
1.800×2.79%×2=44.64(元)2.20000×3.81%×5=3810(元)3.5000×3.39%×3+5000=5508.5(元)4.350×3.06%×2+350=371.42(元)375元>371.42元>365元 只能买乙品牌的。5.填表略。存两年期的得到的利息最多。
练习六。(教材第98~99页)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稍复杂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百分数应用题的四大类型,理清解题思路。2.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熟练地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提高解决四类应用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解决简单变式题的解题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稍复杂的相关问题。整理百分数应用题的四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
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关于“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说: •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其实就是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部分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 我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可以转化成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我知道了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用“已知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 我了解了储蓄的有关知识,学会了计算利息。……
师: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真不少,能不能运用这些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我们试试看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品尝收获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与整理的能力。】
师:你能帮助饲养员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4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说说你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好吗? 生:从题中我们知道“这批鸡蛋的孵化率约是95%”,意思就是这批鸡蛋中有95%的会孵出小鸡,而其余的1-95%=5%就孵不出小鸡,所以计算不能孵出小鸡的鸡蛋数,就是求2400的5%是多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400×(1-95%)=120(个)。
只要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储蓄知识帮乐乐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第9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生:乐乐要捐的是到期后取出的全部的钱,也就是利息与本金的和,根据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就是乐乐捐的钱数,列式为200×2.25%×1+200=204.5(元)。
师:你觉得乐乐做得怎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列举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1.任何一节课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我们知道百分数的应用题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只有四类,这样教学使得教学体系能够完整、紧凑,且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一个点,根据这个点衍生不同的问题,相对而言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更好地达到复习课的目的,我们还应该设计针对性的题目,从而达到串联的目的。一般而言,复习课中的练习题要呈现以下几个大块:基础练习、针对性练习、提高练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差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A类
1.从厦门到广州的飞机票价是860元,张老师想从网上订购一张从厦门到广州的飞机票。云路票务中心的机票以九五折出售,但要加收35元的送票费;海天票务中心的机票不打折,但免收送票费,请你帮张老师算一算应从哪家票务中心购买飞机票更省钱。
(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能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2.李叔叔最近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著,得到了12000元的稿费,按照规定他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李叔叔打算把稿费所得存到银行两年,他怎样存款,才能使得到的利息最多?实际能够得到多少元利息?(银行利率:定期一年2.25%,定期两年2.79%)(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能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云路票务中心:860×95%+35=852(元)852<860 张老师从云路票务中心购买飞机票更省钱。B类: 2.本金12000-12000×20%=9600(元)存定期两年:9600×2.79%×2=535.68(元)先存一年再存一年:9600×2.25%×1=216(元)(9600+216)×2.25%×1=220.86(元)216+220.86=436.86(元)535.68元>436.86元
存定期两年的得到的利息更多,实际能够得到535.68元利息。教材第98~99页“练习六”
1.99.2% 100% 98.6% 98% 2.x=300 x=500 x=200 x=100 x=12 x=17 3.(1)(160-140)÷160=12.5%(2)140×(1-5%)×2=266(元)4.2400×(1-95%)=120(个)5.(5000+30×10)×85%=4505(元)4505元>4500元
他带的钱不够。6.(1)80×60×(1+15%)=5520(平方米)(2)80×60×15%×200=144000(元)7.30÷(1+15%)≈26.1(平方米)8.(1)39÷103≈37.9%(2)(39-33)÷33≈18.2% 9.200×2.25%×1+200=204.5(元)10.(1)艺术类比2009年减少:1691-1262=429(种)教育类比2009年增加:4039-4011=28(种)小说类比2009年增加:5764-2835=2929(种)少儿类比2009年增加:5172-2859=2313(种)科技类比2009年增加:2049-1686=363(种)(2)艺术类比2009年减少:429÷1691≈25.4% 教育类比2009年增加:28÷4011≈0.7% 小说类比2009年增加:2929÷2835≈103.3% 少儿类比2009年增加:2313÷2859≈80.9% 科技类比2009年增加:363÷1686≈21.5%(3)提示:因为小说类出版的增长很大,所以用百分比来描述。
第三篇:语文第七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2011
当时个别同学错因: 审题不清造成答非所问 本次犯同类错误的有:
耿梦雅
王明月
穆浩坤
刘纳
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错例:小红穿了一件新上衣和一定新帽子,学生把“和”改成了“我”变成了两句话。
缩写句子一题;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着,学生缩写不简略,有的缩成汽车在奔驰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顾答题点:
联系上下文,提炼关键词,挖掘句中隐含的意思。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做的比较好的: 错误原因归类:
1、审题不清、思路不清。
2、脱离文本来理解,不善于从文本中归纳要点。
3、语言表达混乱。
三、总结题型,归纳技巧(让学生联系最近试卷中出现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自己总结的技法才会运用自如)
四、作文训练 《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总结:万变不离其宗,要想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就必须做到认认真真读透要求,理清自己要写哪一件事,怎样分段等,认真审题只要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语文第八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第八单元试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做完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成语、四字词语的运用;修改病阅读。
教学难点:修改病句;阅读。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 具:投影
课 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本份试卷共有十一道题,总体来看,题量适中,题目难度不算大,但不少同学考得不够好。
二、题型存在问题及试题分析:
1、字词:
(1)第一题看拼音写字词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全对的占五分之二。其中错得比较多的是“善良”的“善” “蔚蓝”的“蔚”。
(2)第二题组词学生完成较好。只有个别同学“拣”“捡”不分
第三题找句子中的错字多数同学完成较好。
第四题:成语、四字词语填空全对的占五分之二。只有少数同学不会填“窃窃私语”。
第五题:按要求写词语有半数同学分不清人物外貌、天气的词。
第六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全对的占五分之二。部分同学分不清“真”在不同句子的意思。
2、句子:
第七题:根据句子的意思给句子中带点的字写出反义词。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
第八题: 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第3小题做错。
3、阅读:
第九题:排列文段,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较差,几乎全部排列错误。
第十题:阅读文段,学生做得不够理想,扣分较多。原因有①不认真审题,没有按要求做,或者漏做;②阅读能力较差,未能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4、作文:
作文由于是单元练习写过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但总体来看,内容较平淡,篇幅也较短,有些学生书写潦草。
三、总结以后复习和答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生字词语的掌握。
2、要加强句子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好反问句的改写和病句的修改方法。
3、加强阅读训练。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的习惯。
四、作业:
改正试卷中的错处,重做第4、5、7、8题。
教学后记:
1、通过试卷分析,学生发现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能进行改正,不过阅读方面学生还做得不够理想,主要是分段和概括段意不够准确。
2、通过讲评试卷,学生能改正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做得不够好,还要多加练习。
3、通过试卷评讲,学生除能改正做错的习题外,还认识到了平时学习马虎、不刻苦,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此次检测还发现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反问句改成陈述的练习掌握不好,今后要加强训练。
4、通过对试卷进行较详细地讲评分析,学生能对自己在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并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了解答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要在今后加强练习。
第四篇:第七单元作文讲评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评语
(大屏幕呈现习作要求: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通过阅读,找找语文书里的故事,选一两个写下来。也可以写写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老师批阅你们的文章多次被打动!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习作讲评课。相信通过上这节课,你们会更爱写、更会写。刚才发了老师批阅后的习作,看到大家都在迫不及待地看呢,那好,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评语读给大家听。
过渡:刚才同学们阅读和品味了评语,你们非常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每次作文本发下来就这样应该做。这是一个好习惯。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次作文哪些同学榜上有名——
二、体验成功快乐
1、“榜上有名”
(课件出示:小作者的名字和文章题目)
这些同学的作品语句通顺连贯,都有一两个真实完整的故事。请这些同学拿着自己的作文,来到讲台上,高高地举起来。老师要赠送小书签啦!
师:小小书签寄托着期望,希望你们阅读更多的书,写出更好的文章!
2、“最具潜质”
还有一些同学的文章很有潜力,(课件出示学生姓名)请小作者自己站起来,自信地读出自己的名字。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我看到了你们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世界和善良的心灵,谢谢你们!
没念到名字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你们文章中的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甚至一个运用恰当的标点,都传递着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老师在批改文章的时候整理出一些精彩的 句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3、“我有闪光点”
(课件出示好的段落以及作者的名字)请作者大声读给全班听,其他同学发表评论。师:像这样的精彩之笔在你们的文章中还有很多,你觉得自己的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具体,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声地读出来与同学分享。一个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给他点评一下。
三、鉴赏习作(一篇)
1、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有一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吧,老师相信也一定会打动你!(课件出示:范文)
请小作者大声读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聆听、思考,用欣赏的目光评价它,用更高的标准完善它。
2、教师采访小作者:这件事是真的吗?为什么选取这件事来写?
师点:同学们,选取生活中真实的事来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打动别人。这就是习作的“选材”!
3、这篇文章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有哪些地方写得成功?学生自由发言。
4、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篇文章也不是尽善尽美。交流修改意见。
四、诊治病例(片段)
1、指导怎样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小结:只要我们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感染别人。
2、学生自改或同桌互改
师:在你们的文章中,可能也有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实感人的地方,也许是一个片段,也许是一个句子。老师相信你们能找出来,自己修改,还可以同桌互改。记住,老师会给你的文章晋级啊!
教师巡视,二次批阅评级,也可授权小组长,给改得好的同学晋升一个等级。
五、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作文的精华就在有修改。——鲁 迅
激励:一起读,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修改,让自己的文章更具体,更真实,更感人。老师等待欣赏你们修改后的作品,我会随时为你们的文章加分!
第五篇:第一单元试卷讲评教案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教案
2018.9.27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4.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的考试主要为迎合质量检测,在题型上有修改,学生对于新题型不习惯,阅读题增加一题,出现在阅读题上失分多的情况。基础题的题目难度较大,答题质量不高。基础知识的考察也发现对于课文背诵掌握不足。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题目有: 第一题、第二题、第八题和第九题这样语文基础知识的题目,阅读的第12、15、17题。
扣分比较多的题目是:第三题“鼎”字关于字理的分析。第四题词语搭配。第十一题按课文要求填空。阅读题十三题和十六题按文章内容分析填空。许多同学出现没有认真身体现象。教学过程: 讲评点
1字、词 错题汇总:
⒊“鼎”字可能属于物品的类别是()。青铜器
⒋在下面句子中应依次填入词语是()。C 辽阔 宽敞
错误及原因分析 第三题对字的字理不清,学生按原来的习惯找部首发现没有答案,此题考察学生的生活常识。第四题许多同学对于近义词“辽阔”和“广阔”,“宽阔”和“宽敞”固定搭配不清。
应对策略:
1.在教学生字词语时要有步骤有重点地强调字的结构关键笔画和字理情况。2.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把所教的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认识要求字、词的识记方法和规律。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理解,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理解字词的兴趣。强化训练 1.选词填空。
呵护 保护
⒈ 孩子从小就受到母亲的()。
⒉ 个城市有坚固的城墙()着城里的人们。
持续 陆续 连续 继续 ⒊ 下节课,我们()写作文。
⒋ 张明()三年夺得看了这项比赛的一等奖。⒌ 比赛()了三个小时,双方还不分胜负。⒍ 放学了,同学们()走出教室。讲评点2 按课文内容填空 错题汇总
⒎ 下面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 大榕树 B 榕树上的鸟窝 C 榕树上的鸟儿 D 长榕树的地方 选择A ⒒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 ;游览了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又跟随著名作家巴金到了,见识了榕树的美丽和鸟儿的快乐,还欣赏了天空中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我想说。
钱塘江大潮 雅鲁藏布大峡谷 鸟的天堂 火烧云
错因分析: 课文内容、课题背诵不熟悉,“鸟的天堂”的两处意思在课文里有出现,上课强调了,但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不够,课后缺乏复习。默写不过关。课文的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很多学生不会写“雅鲁藏布”。
应对策略: 对于生字词语易错的地方,提醒注意、强调,让学生熟练背诵,适时抽点时间来检查背诵情况。在家庭作业中,加入复习课文及填空部分练习。强化训练:
⒈ 按课文内容填空。
午后一点左右,从原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逐渐(),(),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评点3.阅读训练 错题汇总:
⒔(1)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崖上源源不断的飘下来,让你忍不住惊叹!”“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指的是。
(3)作者写庐山瀑布时,先写他的,再写他的,然后写它在急雨中和雨后天晴的。
(4)短文中最能概括庐山瀑布特点的一个词是。
⒘短文写的是景物,如果用文中的四个词语来概括就是、、、。
错因分析:第十三题大部分同学不理解题目意思,对于庐山特点的几个方面了解不清,不知道从文中的信息寻找问题答案,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第十七题很多同学审题不清,直接导致失分。
应对策略:认真审题,掌握答题规律,学习从短文中找答案。强化训练:
昨天,阿姨带我去海边捡贝壳。
我们来到海边,啊,这里的景色真美!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蓝蓝的海面上航行着大大小小的帆船和“突突突”的汽艇。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心里非常舒畅。
在海滩上 我们卷起裤管 俯下身子 拾起贝壳来 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贝壳 有大的 小的 尖的 圆的 扁的 各种形状 各种色泽 真是千奇百怪 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快,过来,这个贝壳多好看!”阿姨叫道。我连忙跑过去,果真是一个好贝壳。它有碗口那么大,身上印着一条条棕色花纹,和老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我急忙接过来,掏出手帕,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
渐渐地,小篮子装满了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
离开海滩时,我不时回头,啊!我爱美丽的贝壳,我爱金色的沙滩,我爱祖国蓝蓝的大海!
⒈我能在 中加上合适的题目。⒉请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⒊我能用——画出描写海面风景优美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贝壳数量多的句子。
4、从画
的句子中,我感受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从这些字眼(词语)体会到的。
5、学习了这篇短文,我积累了这些四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用当中的一个造句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