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

时间:2019-05-12 17:5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

第一篇: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

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与第r1项的系数是不同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

0n1nrnrrnn

(1)(ab)nCnaCnabCnabCnb(nN),1rr

(2)(1x)n1CnxCnxxn.rnrr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r1Cnab.(二)新课讲解:

例1(1)求(12x)7的展开式的第四项的系数;(2)求(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及二项式系数。19x3解:(12x)7的展开式的第四项是T31C7(2x)3280x3,∴(12x)的展开式的第四项的系数是280. 7

(2)∵(x)的展开式的通项是Tr1C9x191r9r()r(1)rC9rx92r,xx∴92r3,r3,333∴x的系数(1)3C984,x3的二项式系数C984.

4例2 求(x3x4)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

分析:要把上式展开,必须先把三项中的某两项结合起来,看成一项,才可以用二项式定理展开,然后再用一次二项式定理,也可以先把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二项式的积,再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解:(法一)(x3x4)[(x3x)4]

01C4(x23x)4C4(x23x)34

234C4(x23x)242C4(x23x)43C444,显然,上式中只有第四项中含x的项,33∴展开式中含x的项的系数是C434768

24444(法二):(x3x4)[(x1)(x4)](x1)(x4)

04132234(C4xC4xC4xC4xC4)04132234(C4xC4x4C4x42C4x43C444)

3433∴展开式中含x的项的系数是C44C44768. 22424

北京英才苑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4x(2Cm4Cn)x mn2211∴(2Cm4Cn)36,即m2n18,12xm14x展开式中含x2的项的系数为 n22222Cn42m22m8n28n,tCm∵m2n18,∴m182n,∴t2(182n)2(182n)8n8n16n148n612

3715337时,t取最小值,16(n2n),∴当n448*2但nN,∴ n5时,t即x项的系数最小,最小值为272,此时n5,m8.

例4 已知(x1)n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的绝对值依次成等差数列,24x

(1)证明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2)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

解:由题意:2Cnr822211121Cn()2,即n29n80,∴n8(n1舍去)221r163rrrr1rr8rC80r8 24 ∴Tr1Cx(4)()C8xx1rx4222xrZ①若Tr1是常数项,则163r0,即163r0,∵rZ,这不可能,∴展开

4式中没有常数项; 8r②若Tr1是有理项,当且仅当163r为整数,∴0r8,rZ,∴ r0,4,8,4即展开式中有三项有理项,分别是:T1x4,T535x,T91x2.8256

五、课堂练习:课本第107页练习第5,6题。

六、课堂小结:1.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展开问题,应根据式子的特点,转化为二项式来解决,转化的方法通常为集项、配方、因式分解,集项时要注意结合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2.求常数项、有理项和系数最大的项时,要根据通项公式讨论对r的限制;求有理项时要注意到指数及项数的整数性。

七、作业:课本第143页 复习参考题十第12题,补充: 1.已知x3a8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是ax19展开式中倒数第四项的系数的2倍,求

a,a,a,a,前n项的和;

12.(xx4)n的展开式中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比第2项的二项式系数大44,则展开式中

x

常数项。

-23n3

第二篇:数学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3)正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哪一个原理与分类有关,哪一个原理与分步有关;

(4)能应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两个原理的能力;

(5)通过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难点是准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本身是容易理解的,甚至是不言自明的。这两个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内容的基础,贯穿整个内容之中,一方面它是推导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思想在方法本身又在解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

两个原理回答的,都是完成一件事的所有不同方法种数是多少的问题,其区别在于:运用加法原理的前提条件是,做一件事有n类方案,选择任何一类方案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此事,就是说,完成这件事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运用乘法原理的前提条件是,做一件事有n个骤,只要在每个步骤中任取一种方法,并依次完成每一步骤就能完成此事,就是说,完成这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简单的说,如果完成一件事情的所有方法是属于分类的问题,每次得到的是最后结果,要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是属于分步的问题,每次得到的该步结果,就要用乘法原理。

三、教法建议

关于两个计数原理的教学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是对两个计数原理的认识与理解.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两个计数原理的意义,并弄清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加法计数原理,什么情况下使用乘法计数原理.(建议利用一课时).

第二是对两个计数原理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习题(建议利用两课时):

①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8位号码;

②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8位整数;

③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4位整数; ④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有重复数字的4位整数; ⑤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4位奇数;

⑥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有两个重复数字的4位整数等等.

第三是使学生掌握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这个过程应该贯彻整个教学中,每个排列数、组合数公式及性质的推导都要用两个计数原理,每一道排列、组合问题都可以直接利用两个原理求解,另外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都是两个原理的一种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题意,恰当的分类、分步,用好、用活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教学设计示例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难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准确应用.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中学代数内容中一个独特的部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它们研究对象独特,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一般.虽然份量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联系很少,而且它还是我们今后学习概率论的基础,统计学、运筹学以及生物的选种等都与它直接有关.至于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上,只要涉及安排调配的问题,就离不开它.

今天我们先学习两个基本原理.

(二)讲授新课

1.介绍两个基本原理

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个班次,汽车有2个班次,轮船有3个班次.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种走法都可以完成由甲地到乙地这件事情.所以,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2+3=9种不同的走法.

这个问题可以http://jiaoan.cnkjz.com/Article/Index.html>总结为下面的一个基本原理(打出片子——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请大家再来考虑下面的问题(打出片子——问题2):

问题2: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见下图),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村又各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基本原理(找出片子——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2.浅释两个基本原理

两个基本原理的用途是计算做一件事完成它的所有不同的方法种数.

比较两个基本原理,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

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

看下面的分析是否正确(打出片子——题1,题2):

题1:找1~10这10个数中的所有合数.第一类办法是找含因数2的合数,共有4个;第二类办法是找含因数3的合数,共有2个;第三类办法是找含因数5的合数,共有1个. 1~10中一共有N=4+2+1=7个合数.

题2:在前面的问题2中,步行从A村到B村的北路需要8时,中路需要4时,南路需要6时,B村到C村的北路需要5时,南路需要3时,要求步行从A村到C村的总时数不超过12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第一步从A村到B村有3种走法,第二步从B村到C村有2种走法,共有N=3×2=6种不同走法.

题2中的合数是4,6,8,9,10这五个,其中6既含有因数2,也含有因数3;10既含有因数2,也含有因数5.题中的分析是错误的.

从A村到C村总时数不超过12时的走法共有5种.题2中从A村走北路到B村后再到C村,只有南路这一种走法.

(此时给出题1和题2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应用两个基本原理的注意事项,这样安排,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两个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深刻,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行分类时,要求各类办法彼此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不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单独完成这件事.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直接用加法原理,否则不可以.

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各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依次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而各步要求相互独立,即相对于前一步的每一种方法,下一步都有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就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原理.

也就是说:类类互斥,步步独立.

(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是很清楚时,教师及时地归纳小结,能使学生在应用两个基本原理时,思路进一步清晰和明确,不再简单地认为什么样的分类都可以直接用加法,只要分步而不管是否相互联系就用乘法.从而深入理解两个基本原理中分类、分步的真正含义和实质)

(三)应用举例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基本原理,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

例1 书架上放有3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语文书,6本不同的英语书.

(1)若从这些书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若从这些书中,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3)若从这些书中取不同的科目的书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让学生思考,要求依据两个基本原理写出这3个问题的答案及理由,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口述解法)

(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可以有3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3本不同数学书中任取1本,有3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5本不同的语文书中任取1本,有5种方法;第三类办法是从6本不同的英语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的取法种数是 N=m1+m2+m3=3+5+6=14.故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的不同取法有14种.

(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1本,需要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1本数学书,有3种方法;第二步取1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第三步取1本英语书,有6种方法.根据乘法原

第三篇: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二项式定理,记忆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能对二项式定理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养成合作的意识,获得学习和成功的体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掌握展开式的结构特点,体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了解杨辉、牛顿等数学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2.教学过程

探索研究二项式定理的内容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完全平方公式入手,去观察,猜想

02122(ab)2a22abb2C2aC2abC2b

三次方的让学生按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在合并,不合并之前是几项,为什么?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0312233(ab)3a33a2b3ab2b3C3aC3abC3ab2C3b

每一项中字母a,b的指数和相同,项的个数有n1项

00每个都不取b的情况有1种,即C4种,所以a4的系数是C4; 11恰有1个取b的情况下有C4种,所以a3b的系数是C4; 22恰有2个取b的情况下有C4种,所以a2b2的系数是C4; 33恰有3个取b的情况下有C4种,所以ab3的系数是C4; 444个都取b的情况下有C4种,所以b4的系数是C4; 0413222344因此(ab)4C4aC4abC4abC4ab3C4b.

归纳、猜想(ab)n

0n1n12n22(ab)nCnaCnabCnabknkkCnabnnCnb(nN)

设问:

(1)将(ab)n展开,有多少项?

(2)每一项中,字母a,b的指数有什么特点?(3)字母a,b指数和始终是多少?(4)如何确定ankbk的系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二项式定理,从以下几方面强调:(1)项数规律:n1项;

(2)次数规律:字母a,b的指数和为n,字母a的指数由n递减至0,同时,字母b的指数由0递增至n;

(3)二项式系数规律:下标为n,上标由0递增至n;

knkk(4)通项:Tk1Cnab指的是第k1项,不是第k项,该项的二项式系k数是Cn

板书以上几点 3.例题处理

51例1:(1)在2x的展开式中

x(1)请写出展开式的通项。(2)求展开式的第4项。

(3)请指出展开式的第4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

3(4)求展开式中含 x 的项。

课件展示解题过程

自主探究:在12x的展开式中,求第4项,并指出它的二项式系数和系数

7是什么?

独立完成,爬黑板

01合作探究:设n为自然数,化简Cn2nCn2n11Cnk2nk1Cnn

kn

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4.归纳小结

学生的学习体会与感悟; 教师强调:

(1)主要探究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再回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2)从特殊情况入手,“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是人们发现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养成“大胆猜想,严谨论证”的良好习惯.

(3)二项式定理每一项中字母a,b的指数和为n,a的指数从n递减至0同时b的指数由0递增至n,体现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二项式系数还有哪些规律呢?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研究、能够有新的发现. 5.作业(1)巩固型作业:

课本36页习题1.3 A组 1、3、4(1)(2)5(2)思维拓展型作业:(查阅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杨辉一生的主要成就。

012探究二项式系数Cn,Cn,Cn,n 有何性质.,Cn3

第四篇: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使用(2)掌握二项式定理极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理解和初步应用及通项公式 难点: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该项的系数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四、教 具:多媒体、电子白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今天是星期二,8天后是星期几?82天后是星期几?8100天后是星期几呢? 前面两个问题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很迷惑,觉得很复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节课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快速准确知道答案,并且我们不用查日历就能知道未来任何一天是星期几。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用的就是二项式定理。

(二)引出问题:二项式定理研究的是(ab)n的展开式。

我们知道(ab)2a22abb2,那么:(ab)3=?(ab)4=?

(ab)100=?

更进一步:(ab)n=?(1)对(ab)2展开式的分析:(ab)2(ab)(ab)展开后其项的形式为:a2,ab,b2

00考虑b,每个都不取b的情况有1种,即c2 ,则a2前的系数为c2 1恰有1个取b的情况有c12种,则ab前的系数为c2 22恰有2个取b的情况有c2 种,则b2前的系数为c2 0222所以(ab)2a22abb2c2ac12abc2b

(2)探究1:推导(ab)3的展开式

(ab)3(ab)(ab)(ab)① 项:

a3

a2b

ab2

b3

013② 系数:C3

C3

C32

C3 0312233③ 展开式(ab)3c3ac3abc3ab2c3b

(3)探究2:仿照上述过程,推导(ab)4的展开式

0432223344(ab)4c4ac14abc4abc4abc4b 0312233与(ab)3c3ac3abc3ab2c3b

0222和(ab)2c2ac12abc2b

一起比较猜想:

0nn12n22knkknn(ab)ncnac1abcab...cab...cnnnnb(nN)

但这种归纳猜想是不完全归纳。

(4)探究3:请分析(ab)n的展开过程,证明猜想

...ab

...b ②系数:C

C

...C

...C ①项:

an

an1b

0n1nnkknknnn0nn12n22knkknn③展开式:(ab)ncnac1bcnab...cnab...cnb(nN)na(三)二项式定理的分析

0nn12n22knkknn(ab)ncnac1bcnab...cnab...cnb(nN)na①项数:共有n1项;

②次数:各项的次数都是n;

k③二项式系数:Cn(k0,1,2,...n)

knkk④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Tk1Cnab,(k0,1,2,...n)

(四)课堂练习1.写出(1x)n得展开式.2.写出(ab)n得展开式.(五)例题 例1.求(2x1x)6得展开式.(1)强调:对于形式较复杂的二项式,应先化简再展开.(2)针对(2x1x)6得展开式,提出下列问题

思考1:展开式的第二项的系数是多少?

思考2:展开式的第二项的二项式系数是多少? 思考3:你能否直接求出展开式的第二项? 思考4:你能否直接求出展开式的常数项? 引出例2 例2(1)求(12x)7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系数和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

1

(2)x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

x

(六)小结

(七)作业(提前板书)1.P374,5题

2.思考:8100天后星期几?

第五篇: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二项式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能力,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理解和初步应用及通项公式 难点: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该项的系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今天是星期三,15天后星期几,30天后星期几,8100天后星期几呢?

前面几个问题全班所有学生都大声地回答出来了,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很迷惑,有些学生试图用计算器算,还是觉得很复杂,学习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答案了,并且我们不用查日历就能知道未来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新课讲解:

问题

1abdc的展开式有多少项?有无同类项可以合并?

由于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能够快速的说出答案。

问题

2abb的ab原始展开式有多少项?有几项是同类项?项是怎样构成a的?有规律吗?

学生根据乘法展开式也很快得出结论 问题

3abbaa2bab的3原始展开式有多少项?经合并后又只能有几项?是哪几项?

学生仍然根据乘法公式算出了答案 问题

4abbaaba的bab的原始展开式有多少项?

44问题

5你能准确快速地写出ab的原始展开式的16项吗?经合并后,又只能有哪几项?

此时,学生能说出其中的一两项,并不能全部回答出来所有的项,思维觉察到麻烦,困难,易出错——借此“愤悱”之境,有效的实现思维的烘热)

启发类比:4个袋中有红球a,白球b各一个,每次从4个袋子中各取一个球,有什么样的取法?各种取法有多少种? 在4个括号(袋子)中 问题6

其个数,为何恰好应为该项的系数?

nrr问题7 ab在合并后的展开式中,ab的系数应该是多少?有理由吗? n问题8

那么,该如何将ab轻松、清晰地展开?请同学们归纳猜想 学生们快速地说出

nabn0n1n1n2n22knkknnCnaCnabCnabCnabCnbnN*

我们数学讲究逻辑地严密性和知识的严谨性,大家猜想地很正确,那么我们怎么来证明呢?

思路:证明中主要运用了计数原理!

① 展开式中为什么会有那几种类型的项?

abn是n个ab相乘,展开式中的每一项都是从这n个ab中各任取一个字母相

nk乘得到的,每一项都是n次的。故每一项都是a②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是怎么来的?

bk的形式,k0,1,2,,n

kankbk是从n个ab中取k个b,和余下nk个a相乘得到的,有Cn种情况可以得到

kankbk,因此,该项的系数为Cn

定义:一般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上面的关系式也成立,即有

abn0n1n1n2n22knkknnCnaCnabCnabCnabCnbnN*

n注:(1)公式左边叫做二项式,右边叫做ab的二项展开式

(2)定理中的a,b仅仅是一种符号,它可以是任意的数或式子什么的,只要是两项相加的n次幂,就能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例:把b换成b,则

abn0n1n1n2n22knkknnCnaCnabCnab1Cnab1CnbnN*

kn练习:令a1,bx,则

1xn01122kknnCnCnxCnxCnxCnxnN*

问题9 二项式定理展开式中项数、指数、系数特点是什么?哪一项最有代表性

公式特征:

(1)项数:共有n1项

(2)指数规律:

① 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系数n(关于a与b的齐次多项式)

② 字母a按降幂排列,次数由n递减到0;字母b按升幂排列,次数由0递增到n

knkk(3)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Tk1Cnab,k0,1,2,,n

012knk(4)二项式系数:依次为Cn。这里Cn(k0,1,2,,n)称为二,Cn,Cn,Cn,Cn项式系数

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8100天后星期几吗?

思考了一会儿,马上有同学大声喊:把8写成7+1,再进行展开,余数是多少,就是星期几 老师故意问:为什么要写成7+1,这时,所有学生都明白了,因为一个星期7天,所以

n810071展开式中除了最后一项外,其余的项都是7的倍数,因此余数为Cn1,故100应为星期四。

1例

1求2x的展开式

x方法一:直接展开

11技巧:将根式先化成幂的形式,再进行计算,要简单很多。即原式变成2x2x2

66方法二:先合并化简,再展开

建议用第二种方法简单些。

变式一: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多少? 变式二:展开式中的第3项是多少?

变式三:展开式中的第3项的系数是多少? 变式四:展开式中的第3项二项式系数是多少?

注意:二项式系数和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项式系数就是一个组合数,与a,b无关;系数与a,b有关。

2(1)求(12x)7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系数和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

1

3(2)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和中间项

x例3

求(xa)12的展开式中的倒数第4项 小结:(1)注意二项式定理中二项展开式的特征

(2)区别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

(3)掌握用通项公式求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及项。作业:P37 4,5 教学反思:本节课先用今天星期几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一下子把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当大家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时,老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最后问到81009天后星期几,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二项式定理。给大家设置这个悬念后,紧接着又进行一系列的问题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回答,最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归纳猜想出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整个过程顺理成章地完成。

下载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黄慧莹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过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定理的证明是计数原理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

    二项式定理应用2

    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一、求某项的系数: 【例1】(1)在(1-x3)(1+x)10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多少?(407) (2)求(1+x-x2)6展开式中含x5的项.(6x5) 二、证明组合数等式: 练习 例2 计算:1.9975(精......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一)下午在安庆一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课堂学生的反应和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1、学生能机积极配合,情绪高涨。据了解,高二(6)班学......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热门7篇)

    篇1: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首先感谢市教育局各位专家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你们的肯定将激励我在教育事业上勇往直前,我会走得更好,走的更远。你们的建议会让我......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1.3.1二项式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二项式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能力,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

    二项式定理教学总结(教学反思)

    高校素质课《二项式定理》总结 高二数学:××× 二项式定理是选修2-3的1.3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排列组合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后面学习概率中的二项分布奠定了基础,所以......

    二项式定理观课报告

    《二项式定理》观课报告 我认真观摩了本模块的路中华老师的上课视频课例《二项式定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充分发......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教案(范文模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决某些关于组合数的恒等式的证明;近似计算;求余数或证明某些整除或余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