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走近留守儿童
走近留守儿童
——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珍惜生活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留守儿童》,感触很深,发人深思。片子中的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现状让我们揪心,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小小的年纪就要背负好多沉重的包袱,精神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近半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在性格上呈两面性和隐蔽性,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截然不同,留守老人对他们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力不从心。而父母又不在身边,爱的缺失使留守儿童的各种各样问题不断的出现在面前,并且日趋社会化。再看看身边这些“城市里的花朵”,个别的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娇生惯养,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懂得尊重和分享等问题也会表现在他们身上。基于对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关注,设计开展这次围绕“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珍惜生活”为主题,“走近留守儿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从小接受爱的教育,懂得去关爱别人,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懂得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生活现状,数据资料、未来发展方向等)
(二)情感目标:
1、让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意识。
2、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公平、正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正义感。
3、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交流中,感悟生活。
4、通过与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沟通交流,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怀。
(三)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学会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认真感悟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立研究问题:确立了活动主题与目标后,让学生围绕“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珍惜生活”自主讨论,畅所欲言,从多角度针对“留守儿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与方向。例如:1.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有哪些?
2.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
3.留守儿童玩什么游戏,有多少零花钱?
4.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
5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6.父母不在身边,遇见苦难怎么办?
7.为什么学习成绩不理想?怎样才能避免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
8.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与自己同龄的小小兄弟姐妹们?
(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己小组的活动目标。
2.每小组展开调查、访问、走访、讨论收集材料,做好记录整理。3.整理资料,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研讨,写出研究报告。
4.展开活动主体——教师带队,走入农村小学,与农村小学生及家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助体系。(事先要与农村小学沟通好,保证学生往返安全,如有条件,可多次组织该活动)
5.活动总结
(三)活动小组成立
针对研究的问题,学生成立一下几个小组
A组: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B组: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C组:了解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
D组:了解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了解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
(四)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各小组成立后,按照自己小组所要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方法等做出计划。
如:A组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1.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学习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等
2.提高与同龄人及长辈沟通交流的能力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活动步骤:1.请老师讲解相关知识。
2.上网或从报纸、书刊、电视媒体收集资料。
3.走访部门农民工,从留守儿童父母处了解其学习状况。
4.通过自己的亲属,熟悉农村生活的熟人介绍相关情况。
5.深入农村学校,与当地小朋友沟通,谈心,交流学习经验。
6.整理资料写成小组报告。
活动方式:调查、走访、听讲解、查阅资料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制定计划后,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按计划开始实施。
关于主体部分,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其他小组一同完成任务。
A组:1.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及学习遇到的困难等。
2.针对困难,带去一定的帮助(如:向农村学校的学生送去自己阅读过的书籍资料,及学习用品等。)
3.向学习优异的留守儿童学习,交流学习经验。
B 组:1.走访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了解其成长环境
2.深入农村,自己体会留守儿童生活的艰辛。
3.摄取留守儿童的生活剪影供全班交流体会。
4.邀请留守小伙伴休息日到自己家做客(在经济、父母、学校和各方面允许和支持的情况下)
5.整理资料形成书面报告。
C 组:1.通过书籍资料等了解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情况。
2.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和留守小伙伴一起游戏,娱乐,走近他们。
3.相互交流自己的游戏形式,经验,将自己的可课余活动介绍给他们,有可能的话,将自己的玩具与他们一同分享或赠送给他们。
4.建立长期的联系,相互沟通。
5.将所获得的资料、经验。体会总结整理,形成书面报告和班级同学分享。
D 组:1.向留守儿童父母或亲属了解你人际交往对象,了解其性格特征,并与之成为好朋友。
2.和留守儿童进行感情交流,谈心。3.建立长期联系体系(如,每个月一次亲情电话沟通,每个月一封亲情书信等)4.总结经验,形成报告,有可能的话,邀请几位留守儿童到班级做汇报交流。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阶段
经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活动,同学们会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整理研究报告向其他小组同学汇报,相互交流,并谈谈各自的体会,提出如何帮助留守儿童的建设性建议。
四、活动延伸拓展
1.在学校内开展帮助留守儿童的倡议活动,号召全体同学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关爱自己同龄的小伙伴
2.邀请农村留守儿童走近校园,和同学交流体会。
3。举办征文大赛。短信大赛等,充分调动同学们关注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五.总结点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关爱别人,学会珍惜生活的意识,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对留守小伙伴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小就将爱心、关心留给别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是一次活动同时也是一次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是一次爱的教育,在情感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六.不足
由于作者我还未真正的参加教学实践,设计的案例难免过于理想化,关于留守儿童这是个很大的话题,而针对小学学生而言,理解程度不高,还无法深入的去探讨研究,因此,本设计可能过于肤浅,深度拓展还不到位。另外,实施起来可能也有难度,需要各界的广泛配合,使城市学生深入农村,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城市学生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也可能是很大的问题,控制不好就会产生矛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教。
第二篇:《走近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案例
《走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三年级6个班
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
开题活动课:通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分组研究。
方案设计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活动方案表。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两周实施。
方法指导课: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课: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图片。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
交流评价课: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设计课: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用课堂1课时完成。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一、开题课:
(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
1、(看录像)这段录像上的人们在欢天喜地庆祝什么? 生:录像上的人们在庆祝各种节日呢!师: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一件事了,不过有关节日还大有学问呢!有世界节日、传统节日、民族节日,你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生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师进行小结。(三)展开讨论引出课题
师:你喜欢研究哪个节日的内容 师: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 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四)确立课题组建小组
1、选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组建小组: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自由合成一个小组。(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3、统计分组情况
(五)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二、方案设计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制定活动方案
1、明确各组活动课题
2、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完善活动方案
1、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2、完善方案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一)根据方案各小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二)以班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三)实践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2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1)快乐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电视、报刊信息;请教家长、专家;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及来历。(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节日的热烈氛围并指导学生有辨别能力,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提供搜索的相关网址)活动图片:(3)团结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收集图片、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请教专家、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等方式获得资料。(4)奋进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请教老人、专家,上街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节日的传说及习俗。
(5)火焰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可以是文字、音像、图片等。聘请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指导、记录整理我国节日的现状、撰写研究报告。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所作的纪录,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指导下一阶段活动。
(1)小结“交流评价”活动,评选出优胜小组。(2)下一阶段你打算怎样展示自己的成果?
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快乐小组:我们把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一起浏览一下,请提宝贵意见。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研究有关节日的起源和故事;
智慧小组:爱好诗歌的学生朗诵了节日的古诗名句;
团结小组:用图片展示节日的风情人俗。也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 奋进小组:通过讲解、演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传统习俗。还表演了他们创编的短剧。
火焰小组:爱好常识的学生,介绍了传统节日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过的更热闹、被更多的人关注呢?请听听我们小组的建议。将加工整理、编写小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教师鼓励并尊重学生用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讲解、朗诵、手工、表演、绘画小品等,来展示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到的各地过年习俗的研究成果。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令人大开眼界:声情并茂的朗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精致出众的手工艺,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交流汇报中,学生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坚定了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心。)
(二)汇报评价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声音、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
三、收获与体会
我看春节 三(3)李宇茜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许多多有特色的节日,如果把它们比作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枝奇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由来更是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便是为了驱赶每逢除夕出来的凶兽—“年”,因此春节又称为“过年”,也因此有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多数是民间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除了放爆竹以外,贴春联更是沿袭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有些人家的大门上看到它的踪迹。而春联流传至今,更是丰富多彩,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展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歌颂美好生活的:“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有表达美好祝愿的:“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等。春节贴“福”字,同样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了福气、福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还有很多人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取的“福”倒,福到了的意思。怎么样,我们的祖先很有才吧。除此之外,在祖国的各地,还有拜年、守岁、包饺子、蒸年糕、贴年画等很多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团团圆圆、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元日》。不仅生动地告诉我们宋代过春节喝屠苏酒和贴桃符的习俗,还寄托了诗人对新年的祝福。除此之外,从古至今描写春节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北宋苏轼的《守岁》、南宋文天祥的《除夜》等,大多表达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里,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在一句句祝福语中,又一年过去了,而春节的种种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我想我们不仅要传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更要努力学习,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
重阳佳节读唐诗 三(4)全体学生收集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唐诗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的“佳节”即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则是这一天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千金月令》载:“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可见,重阳节的活动总是与登高密不可分的。登高,不仅能赏心驱邪,还能寄景以抒情思。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九日登高》即为登高题材的佳品。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另一习俗。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有驱蚊杀虫的功能,还可以入药,现在的中药铺里仍可以见到。在汉代,重阳节这一天是将茱萸切碎装在香袋里佩带,晋以后便改为将茱萸插在头上了。这在梁代吴均《续齐谐记》里就有记载。而到唐代,诗人们借茱萸以寄情思,其中又多为思情、愁感,如杜甫《九日蓝田雀氏庄》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除登高、插茱茰,重阳节还有饮酒、赏菊、食糕等习俗。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
2.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3.活动反思
四、评价与反思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1、在创设情景中生成主题
通过观看、展示等活动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生成活动,而且给予极大的鼓励,并为此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充分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使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舞台,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错,收集的资料很多。
2、教师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顺利。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应、适时、适合的,同时渗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性方法和策略性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次主题活动分为三部分:
(一)让学生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讨论,让学生增长见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节日的形式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节日时风俗,并收集或制作相关图片、绘画、手抄报,再拿出来展示,让全班学生通过欣赏,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造,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运用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请老师、同学参观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孩了们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这三个方面一环扣一环,渐渐深入,我捕捉住教育的时机,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设计,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体验生活。
第三篇:走近家长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感恩父母心
主题的产生
中华民族历来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子女孝顺自己的父母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如今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几口都围着他(她)转,有些孩子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而变得飞扬跋扈,完全不把家长放在眼里,怎么可能孝顺父母呢?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下一代?为此,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感恩父母心”的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搜集身边和世界平凡而伟大的父母的感人故事。学写观察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美术的绘画方法,音乐的唱法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重,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抱恩。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阶.走近父母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活动主题
老师讲一个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课前也让学生阅读了很多关于父母的故事),问学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表感想)
2.教师设计“父母一周”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
3.父母和孩子分别填写调查表,并做对比,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父母知之甚少。
4、写关于父母的观察日记,记下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第二阶段.感恩父母
1、组织讨论,确定感恩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是哪一天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a.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并送上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比如贺卡)。b.画一幅漂亮的画,写一篇漂亮的字,并请父母评一评。c.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深情厚意。d.为父母表演节目,使他们感到欣慰和愉快。
2、动手实践
感受体验
引导学生用两周时间来为父母做事,通过实际行动实现诺言。
(1)搜集赞美父母的诗词,故事,自编自演的小品,三句半,用父母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做贺卡和绘画的同学,要备好需要的材料。(3)给父母写的一封信、所写的观察日记,要随时写好。
3、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开篇语:上节综合实践课,大家围绕“感恩父母心”这个中心确定了四个研究主题,分别是:父母为你付出了什么?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平凡伟大的父母!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到大家做了大量的调查,有的同学在书中,网上查找资料;有的同学采访家长;有的同学发调查表进行调查;还有的同学观察家长的一天,一周生活情况,并写下观察记录„„老师手中拿的这些资料是部分同学的观察记录和调查表,这么多,说明大家做了很多工作,那么这节课,就请大家把你的实践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组
主题: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什么
一曲深情的母亲,能激起多少情感的浪花,能引起多少美好的回忆,母亲——多么伟大的字眼;父亲——多么神圣的称呼!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劳的汗水,流淌了多少担心的泪花,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又把他们哺育成人,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全部。
我们小组带着“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我们的汇报。
1.出示调查表:(1)父母每晚陪我们学习的情况
(2)父母每月为我们的支出情况
从这些调查表可以看出:父母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2.我们小组的同学还对家长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请听同学们的汇报: 刘聪:妈妈的一天
宋发彬:爸爸妈妈的一天
周子奇:妈妈的一天 孙伟峰:感恩父母心
3.请看小组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在这个小品中,能看到你的影子吗? 看完小品后,大家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大家谈)
4.我们小组还在网上搜到一个小节目,讲述的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为他付出的心血,从他们身上也能看到你父母的身影,大家想看吗?(想看)
表演三句半:《难忘父母恩》
第二组
主题: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我们每天和父母朝夕相处,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可是,你了解你的父母吗?下面请听我们小组的汇报。
1、我们小组在全班发出调查表,通过大家和家长的分别填写,相信大家都有许多感慨,谁来谈谈?(大家谈感想)
请看我们的调查表:(关于“父母生日,优缺点,爱好”,孩子们的了解情况。)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知道他们心里想些什么吗?我们为此采访了部分同学的家长,下面请看我们的采访录像。(看录像)谈感想。
2.因为父母的伟大,所以世界各国设立了父亲节和母亲节,下面倾听尹运泽等同学的讲述„„
3.朗颂赞颂父母的诗歌。
第三组
主题:平凡父母的感人故事
生活中我们看到父母的辛劳,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这样平凡而伟大的父母,我们小组搜集了一些平凡父母的感人故事,下面请听我们小组的回报:
1.故事:《母爱》,《汶川母亲》
是呀,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常常创造出许多奇迹,比如:当还自备车压倒时,但身力薄的母亲竟能抬起汽车;当孩子被鳄鱼咬到的时候,父亲竟能用两手掰开鳄鱼的大嘴;在大楼顷刻倒塌时,父母亲竟能及时将孩子保护在自己身下,用生命换取孩子的存活。
2.小合唱:《母亲》(全场气氛达到高潮,许多孩子哭了)
第四组
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我们小组就以“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为内容,进行了调查活动。小组中,同学们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谢意,如:写日记,写信,画画等。
1。十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画的画,在画中有给父母洗脚的,有帮父母做家务的,有取得优异成绩给父母看的;有的朗颂给妈妈的一封信。。。)大家的感情很真挚。
2.我们小组还对部分家长进行了调查采访,下面请看我们的采访录像。(放录像)
看完录像,同学谈感想。
这是父母对我们的希望,请大家记住父母的嘱托。
教师结语: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为我们所做的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父母是春天,是温暖和幸福。父母用心点亮孩子的心,用爱培养孩子的爱。悲伤时,父母是慰藉;软弱时,父母是力量。父母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凝结了孩子的血肉,更在于塑造了孩子的灵魂!
老师希望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大家能够了解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受到很大的教育。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了,能帮家长干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挑吃,穿。也听话了。孩子们知道父母的辛苦,长大了。家长说:希望以后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对
孩子的成长到有好处。
2008.12.10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案例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案例设计
贵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小学《专题教育综合读本》四年级第十二课
节约用水
杨柳街中心校孟怀银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也是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少。懂得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源,纠正不良的用水习惯并能自觉督促他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命之源的认识,产生热爱自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情感。
2、养成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做节约用水的小卫士。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分享劳动成果、锻炼归纳能力。
三、活动重点:通过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四、活动准备:
教师:各种缺水图片,宣传节约用水标语,调查活动卡片、水污染资料、玻璃盆、废机油
学生:一杯水、量杯 第一阶段:
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不良的用水习惯,形成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认识水的对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了解哪些是不良的用水习惯
教学准备: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图片、世界各地干旱引发的灾难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讲解水的重要性:据科学家研究,人10天不吃饭不会死亡,3至5天不喝水就会死亡,植物体内水份占70%。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被严重污染等,造成全球水危机。目前有80个国家严重缺水,有的国家缺到“滴水贵如油”程度。其中,我国被联合国列为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展示干旱引发的各种灾难图片(尼日利亚旱灾360万人挨饿、美国得克萨斯州大旱等),看了这些图片,我们应怎样对待用水?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12、节约用水
2、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导言部分,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我们对用水应持的态度。提出问题:想想我们口渴时有什么感受?没有水植物、动物会怎样?每停一次水我们的感觉怎样?(2)组织学生学习“万花筒”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自读相关部分内容
抽学生复述自读内容的大概意思
(3)设问:辉辉和军军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军军小气吗?军军为什么被称为环保小卫士?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这些问题。
(4)体验:每个学生将所带来的一杯水倒入教师准备的玻璃盆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小结:每个学生如果浪费一杯水,全校、全镇乃至全国要浪费多少?
(5)教师小结: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有的地方已降到30多米。深圳每天至少缺水10万立方米,曾经出现过“水荒”。江河也缺水,黄河连年出现断流。楼兰古城因为缺水,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罗布泊因为干涸,成为生命禁区。
中国七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6)自我检讨:教师提出问题:说说大家平时在家里、在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例子?(7)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请小组代表集中发言。
3、教师评价:教师对小组举出的事例、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做得好的要及时加以肯定,对所列出例子不能辩别的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这样做不对的原因”。
4、小结:小结水的重要性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第二阶段:
教学准备: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活动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1、调查平时班上打扫卫生时哪些现象是浪费水的行为?
2、进行厕所卫生时用水不合理的地方?
3、收集学校公共场所哪些地方浪费水?
4、调查学校食堂哪些水可以第二次利用? 活动步骤:
1、明确四个组对上述问题时行轮流调查。
2、明确本次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调查什么?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方案。人员分工(测量、记录、)
3、通过调查,集中小组进行讨论。
4、抽小组代表发言,把各组调查、讨论情况进行汇总。把涉及到学校用水浪费现象的提交学校处理,本班有浪费现象的经讨论,定出节约用水公约后在教室内张贴。
5、教师小结:从平时校内各种浪费用水现象强调,引导学生如果发现校内有浪费水的现象应怎么做? 第三阶段:
一、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辩别是非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加强学生对节约用水的再认识。
二、活动内容:完成课文“讨论与分享”。
三、活动步骤:
1、完成课文中相关内容:下列做法哪些做法正确、哪些不正确?
用完水,随手拧紧水龙头。
洗手、洗脸、擦肥皂时,一直开着不龙头让清水长流。洗澡的时候,我在浴盆里泡着洗。
洗菜、淘米的水供家畜、宠物饮用或浇灌花木。洗衣后用的水用于拖地、冲洗马桶。
在卫生间、厨房这些常用水的地方备一只小水桶,把用过一次的、还可以再用的水攒下来再利用。
开头水龙头,用长流水洗碗、洗衣服。
2、拓展、讨论
平进在家做饭、洗衣、洗澡、洗菜如何才能做到节约用水?(从二次利用水主面引导)
回想村寨里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怎么做?
看节约用图片(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节约用水的做法、漫画、)边看边引导学生讨论。
3、学习“聪明屋”中的相关内容。
再认识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人体的作用(排除体内有害物质)。
认识节水标志,绿色的园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的部分象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江成江河。
了解世界节水日:国家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人人争做节水卫士。
保护水源采取的措施是:1保护自然环境,2防止乱砍滥伐。3节约用水。最后教师指出节约用水不能光在口号上,还要看实际行动。
4、延伸:课外找资料,家里的厕所、猪圈应建离水源多远的位置?并设计出简单图纸。村寨里的水井为什么分为吃水、洗菜、洗衣等区域? 第四阶段
一、活动目标:对节约用水习惯进行强化,锻炼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调查能力。
二、活动内容:调查村寨、河道受污染情况及产生后果。
三、活动步骤:
1、分组调查工厂排放污水对河道生物的影响(调查市化肥厂)。
2、煤水污染水源后果(调查两个大型煤厂)。
3、交流调查结果。各小组自行讨论分析。
4、实验:用废机油滴在玻璃盆的清水中看到什么现象。老师结合当今油轮漏油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啊并出示水污染画面。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心里有什么感受?(板书:痛心)
5、结合实验、调查及讨论结果对照课文中“实践岛”漫画讲故事。
6、教师要求学生编、找节约用水的标语并写出来进行评比。(教师板书节水标语: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为了人类和你的生命,请节约每一滴水。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源。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7、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怎样做才能节约水?学生展开讨论(主要围绕生活中可以进行的二次用水)。
8、要求学生就调查、讨论、学习本课情况组织材料以组为单位办四份手抄报。
四、活动总结,收集归类资料,存档。
五、注意事项:
1、调查注意安全。
2、调查问题能 按一定顺序,涉及到找人进行核实时要有礼貌、文明。
3、分析汇总及时、相关数据准确。
4、及时写心得体会。
第五篇:“走近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
七年级综合实践汇报材料
七年组
佟培权
本学期,七年级围绕着“走进名人”这一实践主题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下面我介绍一下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开展“走进名人”实践活动的意义。
本学期我们七年级的三个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同时开展了“走进名人”实践活动。七展本次活动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名人,通过阅读、访问、查找等多种渠道了解名人的成长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并在感受名人成长经历的同时,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名人的成长过程,学习名人的奋斗品质,避免盲目崇拜。
在综合性学习的展示活动中,学生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书面、图片、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以各种形式展示本组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二、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三、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1、查找、收集、整理有关名人各种的资料(包括名人的成长故事和取得的成就等等)。
2、调查我校学生对名人的了解情况,并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好名人名言,以培养学生的调查、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在研究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阶段。
1、初步感知,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内容。
面对“走进名人”这个专题,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想看书、上网了解名人的成长故事,并编辑故事书;有的想采访社会各行各业人士,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有的想调查其他同学所喜欢的名人。主题就这样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产生了,有:
(1)阅读名人故事的阅读组
(3)采访名人的采访组
(2)上网查找名人的网络组
(4)编辑名人成长故事书的编辑组
(5)以“名人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手抄报组
(6)以“我喜欢的名人”为主题的绘画组
(7)以朗诵名人诗词或歌颂名人的诗词为主题的表演组
2、组织形式,明确责任。
(1)我们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个人为单位,以收集、整理资料为主;第二阶段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小组活动,以调查访问为主要方式;第三阶段开展班级集体活动,以汇报、交流为主。
(2)了解调查研究的方式之后,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愿分组组,每组推选一名认真、负责的同学作为组长,各组组长针对调查研究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分配组员们的任务。
五、活动的实施阶段。
(一)第一阶段:收集、整理。
每个小组的学生同时依据研究主题,展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我相机指导他们查找资料的方法。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利用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更是感到了课外资源的庞大和便捷。收集完资料后,我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
(二)第二阶段:调查、分析。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感受到了名人们所蕴含的巨大内涵,他们能激励人奋发向上,能陶冶人的情操,能让人了解人生的真谛,明白道理,特别是那些名人的奋斗历程,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他们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在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共发放调查表300份,收回285份(其中主要以六、七年级为主),占95%,通过统计、整理,将数据进行了分类,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孩子们捕捉到了新信息,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参与调查的感受。
有的学生说:“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我们学生对名人的了解比较单一,大家提到的,就总是那么一些人。”
有的学生说:“我以前只知道很少的几个名人,通过这次统计,让我认识了很多名人,增长了不少知识”
有的学生说:“各行各业都有名人,我以前认为名人都是高不可及的,可是,通过了解才知道,他们也是普通的人,只不过比别人更努力罢了。”
面对这些,无须教师再做多余的讲解,学生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在受益了,教师只要认真倾听,适时指导就行了。
(三)第三阶段:开展活动,激发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对名人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利用名人的精神,让学生通过系列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一阶段,我首先指导学生对教室进行布置,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讨论,精心设计,为学生学习名人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
然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名人成长故事”为题的讲故事比赛,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名人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向名人学习的热情。
最后,我又让学生开展征集“名人名言”活动。并选出对我们最有激励的名言,每人背一句自己最喜欢的,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四)活动评价
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导地位,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改。班主任和付班主任还有语文老师参与指导,必竟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调查活动,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实施的活动都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指导,整个活动老师们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老们的辛劳。
在活动中,家长也给予孩子们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帮助孩子查找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他们普遍认为,这次活动使孩子在实践中得到了智力和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在与人合作交往方面受益匪浅。
(五)活动反思。
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不但了解了名人,走进了名人,更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也发现有少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所欠缺,在调查、交流中表现出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还不足,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20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