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提出
连云港,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的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连云港人,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有哪些历史故事、风光、风土人情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知之甚少,他们愿意走进家乡、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我们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和学生们充分讨论之后,主题确定为“走近家乡——连云港”。
二、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作为连云港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家乡再添光彩。
四、活动时间: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总的活动主题。
3、确定主题后,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将从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及家乡的发展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秀美风光及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全班为4个组,每小组由10—15人组成,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5、组员集思广益,根据所选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策略,制定活动计划。
6、教师分工,班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4位任课教师兼任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活动进程及活动指导。
(二)活动实施阶段
每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走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1、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在本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访、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3、小组内成员及时汇报交流,同时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活动方向,下一步还要去哪里,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应怎样活动等。(三)整理汇报阶段
1、各小组将获取的信息筛选后进行分类整理。
2、小组内交流,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做法和收获,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3、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怎样将整理好的资料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4、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将自己在活动中对家乡的了解以自己最喜爱的的方式表达出来:会画的画一画、善写的写一些、能唱的唱一唱、爱读的读一读。师生共同体会参与合作学习后的收获和乐趣。
5、学生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言行,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6、年级组指导教师共同反思活动的组织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篇:《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本站推荐)
《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产生背景
3月份学校大队部开展了“学雷锋,做雷锋”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但几个苍白的故事、象征性的在校园里捡点费纸、做几件好事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活动过后,孩子们依然故我。很多孩子对学雷锋活动冷漠,不以为然,也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雷锋,怎样学雷锋,还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为了让德育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班级决定开展《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搜集雷锋资料,了解雷锋事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雷锋精神,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雷锋严于律己、真诚待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乐于助人、真心奉献的精神,弘扬文明新风,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3、让学生走入生活,增强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
1、了解雷锋。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雷锋。办手抄报、讲雷锋故事、背雷锋格言、唱雷锋歌曲。
2、寻找身边的雷锋。通过上网、调查等方式搜集生活中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感受雷锋精神。
3、通过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雷锋精神相差很大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共同制定学雷锋方案。
四、活动过程
(一)、你对雷锋知多少
1、播放采访录像(社会对雷锋的了解情况)
2、雷锋知识问答(班级对雷锋的了解情况)
3、发书签:雷锋格言
4、图片:介绍雷锋画像
5、雷锋故事书:讲雷锋故事
6、视频:唱雷锋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二)、寻找身边的雷锋
1、图片:xx年感动中国人物——伟大的母亲
2、图片:xx年感动中国人物——伟大的教师
3、视频:可敬的环卫女工——孙美兰
4、社区的雷锋
5、学校里的雷锋
6、三句半:班级里的小雷锋 补充:家里的雷锋
(三)、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主持方式)
1、应该学习雷锋什么
2、汇报调查结果,寻找和雷锋的差距(1)实物:学习用品的浪费情况(2)照片:食物的浪费情况(3)不尊重长辈的现象(4)学习懒惰的现象(5)不文明乘车的现象
3、主持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和身边的人,找出和雷锋精神的差距(1)乱扔垃圾(2)值日不负责(3)不自觉遵守纪律(4)作业不认真(5)不乐于帮助他人
4、主持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学雷锋应该怎样做(1)乐于助人(2)干一行爱一行(3)刻苦学习(4)勤俭节约
(5)做好身边的小事(6)学雷锋不搞形式
5、倡议书
(1)读小组拟草的倡议书(2)补充倡议书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家乡河流
《走近家 乡 河 流》
-------教学设计
昂区第一小学
王银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2、调查、访问家乡水环境污染情况,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3、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河流?你见到过那些河流?我们家乡的河流叫什么?【大屏幕出示图片】
在我们昂昂溪区与富拉尔基区之间有一条江,那就是嫩江的支流,过去,那里的水宽阔,东岸就是我们区的西侧防洪大坝岸边水清见底,水中有鱼、还有水草、菱角、浮萍等水生植物,环境特别好。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厂企业的兴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水域缩小,环境越来越差,现在的西侧大坝里,水清、鱼肥、草美得景致已不复存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家乡河流。【板书课题
走近家乡河流】
二、考察、交流。
1、师;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为了安全我们没有统一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考察或采取访问的形式进行。
问 :考察前你做了什么?考察时最应注意的是什么?
采访前做什么准备工作?
2、根据课前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考察报告了吗?
3、交流、展示 考察报告。
4、与自来水和生活污水比较,那的自然水域是否被污染了?什么是水污染?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板书:河流污染】
师:我们国家有很多自然水域被污染了,而且很严重,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问:看着这“五颜六色”的河水,心情怎样?你有何感想?
小组讨论:河水被污染会有哪些危害呢?
生 讨论交流、汇报。【大屏幕出示图片】【板书:危害大】
5、师小结:看来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信大家已经对家乡河流有了全新的了解。
三、展开想象,畅想明天。
1、家乡河流的明天将会怎样呢?让我们展开想象,设想家乡河流的明天。【大屏幕出示】
(1)、讨论思考: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如果„„那家我们家乡河将会„„”(2)、交流、汇报。
2、师:同学们畅想的非常好,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关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人们也意识到水污染的危害,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治理被污染的水源。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图片】
3、师:保护家乡河流就是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把所有的美丽还给自然,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好家乡的河流。【板书:保护河流】
四、为保护家乡河流献计策。
1、师:我们该为拥有美丽的家乡河流做什么,你有什么好计策呢?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师:大家的计策都不错,保护家乡河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板书:人人有责】
五、保护家乡河流我们在行动。
1、师:家乡河流的保护,仅仅有语言是不够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大屏幕出示图片】为保护家乡河流设计一幅环保标语或制作环保卡或写一份倡议书。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3、作品交流,展示。
六、课后延伸。
将设计的环保标语或倡议书张贴在宣传栏里,环保卡在社区发放。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要把语言 落实到行动上,为保护家乡这块水域多出一份力吧!让水清、鱼肥、草美得景致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大屏幕出示图片】别让最后的一滴水变成眼泪,别让我们的满眼变成这样,更不要让这成为最后的浪费。
八、板书设计
走近家乡河流
河流污染
危害大
保护河流
人人有责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印刷》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印刷》活动方
案
一、前期准备
1、搜集有关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发明者、发明过程、特点、演变情况等)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登陆金羊网,了解中国报纸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发展(羊城晚报拥有非常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二、参观过程
1、参观印刷厂生产第一线,观看印刷制作的全过程,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高科技生产的气息。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1、参观的心得体会,用PPT的形式。
2、以印刷术、中国报纸发展为主题,用电脑排版、设计制作手抄报,并打印出来。
3、“创意DIy”:利用废旧印刷品制作工艺品,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啤酒》活动设计
一、前期准备、利用网络或书籍了解啤酒的发展历史、分类、原材料等知识。
2、了解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历史(包括珠江啤酒厂生产的先进技术)。
3、了解啤酒的酿制原理、生产过程。
二、参观过程、文字记录(将你感兴趣或觉得有用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例如:啤酒的生产、包装过程)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制作一份精美的《走近啤酒》为主题的手抄报或PPT。
2、仿制啤酒生产过程的模型。
3、“创意DIy”:利用啤酒瓶、罐、盖、商标等制作成一些物品。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父母”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父母”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近父母》这个活动时,我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工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二: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近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
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实施:
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
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四: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
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今后,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感恩活动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