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人计数的方法
古人计数的方法:
1.打绳结计数
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古老的结绳记数法
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
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
3.在木头上画道 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第二篇: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说:周幽王有个爱妃褒姒,她虽长得很美,但轻易不肯一笑。为此,周幽王使出了 个赏格:“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袭姐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结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杀了周幽王,从此灭了四周。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况,同时也告戒后人,不企是什么人和什么时候,都不能拿通信当儿戏。
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称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宇。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在古书《待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然后才产生了语言。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在10万年前出现的。
大约纪元前2万年左右,人类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品今天在法国北部的山洞里依旧可见。他们在这些洞壁上留下了驯鹿、野马和一些灭绝的动物的绘画。在史前的不同时期,这些壁画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创造力的人类创作的,是史前人
类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用堆石头表示方向或边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会中,人类把表达深远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和其他简陋的日常用
品上。
烽烟和旗鼓曾是古代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媒介,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中国的《孙子兵法》所说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尽管有这些媒介,文字出现前人类超越面对面传播的能力还是极为有限。人类除了木头、树皮、兽皮或石头上的那些图画以外几乎没有跨越时间的东西。视力、听力和气象条件限制了他们远距离传播的能力。如当时的人们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气
条件下看到远方的烟火信号。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产物。19世纪后半叶由于电的发现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始诞生了一大批电子媒介,电讯、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等都是19世纪至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份电报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发至法国,1901年又完成了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的发收。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第三篇:古代人如何使用粗口骂人
古代人如何使粗口骂人
作者 : 陆一宁
骂人的一种诀窍,是让对方低于自己。所以古代贵人骂人,第一种就是鄙夷对方的地位,得到居高临下的快感。
比如《左传》文公元年,楚成王妹江芈骂楚穆王的话:
“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杜预做注:“役夫,贱者称。”
有点像现在脑力工作者骂别人,“你就是个民工!”还是看不起劳动人民啊。
《南史·宋本纪》,刘子业骂孝武帝为“齄奴。”
齄,酒糟鼻子。奴,奴隶。所以,“你个酒糟鼻子奴隶!”
也有骂匹夫的,初指平头百姓。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人人有责,老百姓也得照顾天下兴亡。后来应该是引申成“这家伙”的意思了,有点儿英语里fellow的意味,小觑对手。评话里常用“这老匹夫”泛指“老家伙”。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王朗:“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就是“白头发老家伙”的意思。
如果自己地位也不是绝高,不能拿地位骂了,就得抹杀对方作为人的存在价值。
有些是拿动物骂。比如栗姬骂景帝“老狗!”
《水浒传》里武松骂王婆:“老猪狗!”猪和狗估计都不高兴了。让你们吃肉,还骂我们!
王婆也骂过郓哥“小猢狲”,而且还“含鸟猢狲”,折作英文,该是You monkey sucking a dick!
《世说新语》:“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这里的貉,就是一丘之貉的貉。也是往畜生方向骂的。
古代人很少有人骂牛,因为牛耕地,地位颇高。只有苏轼跟司马光吵架了,觉得司马光执拗,回去摇头,“司马牛!”这是借着孔圣人弟子的典故,绕着弯骂他呢。
不骂动物,直接抹杀人的也有。《世说新语》,陈太丘跟人订了约会,人家迟到,他走了,人家再来找他发现不在,大怒:“非人哉!”也就是说,“不是人啊!”
有咒人死的。比如《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骂黄祖:“死公!”后来“杀千刀”其实也是咒人死,只是连死刑的执行法都说明了。
然后呢,自然就是辱骂先人了。《战国策·赵策》:“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你个婢女养的!后来,“你个丫头养的”、“你个小娘养的”、“你个XX养的”都是这个逻辑。直接攻击对方母亲,剥夺对方血统问题。
陈琳写檄文骂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意思是太监的儿子。曹操的父亲拜过宦官做干爹,如此。
还有充人家爸爸或其他长辈的。陆贾跟刘邦说要读书,刘邦骂:“'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乃公,“你爹我”的意思。
刘邦是古代骂人话的宝库。英布造反,太子刘盈待要出征,刘邦自言自语:“竖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竖子,这小子;乃公,你爹我。“这小子不能派去,还是你爹我亲自去!”
刘邦对儒生没啥好话,张嘴就是“腐儒!”“竖儒!”对其他人,“竖子!”倚老卖老。
以后的“老子”、“你奶奶的”,都可以追溯到这里。
论市井骂人话,《水浒传》里很齐全。最多见的有直娘贼、狗厮鸟、贼杀才、老虔婆等。
直娘贼,直是值得的意思,贩卖。直娘贼,就是“连娘亲都卖掉的贼”,大不孝啊。
但是“入你娘”就是另一个意思了,应该是个祈使句,“我想跟你娘发生关系”的意思。
老虔婆,虔婆是负责做情色交易中介的,“马泊六”也类此。王婆被骂了许多次,不冤枉。
“娼妇”就比较直接了,攻击对方的人品。
《金瓶梅》里,很流行贼开头,比如贼狗才,贼杀才,贼囚根子!贼是个好前缀,很万能。老贼,小贼,奸贼,贼咬虫,贼骨头,可以做前缀,可以做主语,怎么来都行。当然,潘金莲骂西门庆“贼强人”,西门庆骂潘金莲“贼娼妇儿”,就不一定是骂了,可能是夫妻情趣。
有许多话,是蒙古人入了中原后才有的。比如歹人的歹,比如“混账”,后者清朝皇帝爱用。唐朝小说里如果出现“混账”,那就是穿越了。
我最喜欢的两段。
一是《水浒传》,林冲刚到沧州,差拨一看他不掏钱收买,就骂:
“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贯口似的,真热闹。
二是《金瓶梅》里,孟玉楼的姑婆,收了西门庆银子,于是代她出头骂张四:
“张四,你休胡言乱语!我虽不能是杨家正头香主,你这老油嘴,是杨家那膫子肏的?”
——老太太比较泼辣,上来就生殖器说话。
张四道:“我虽是异姓,两个外甥是我姐姐养的,你这老咬虫,女生外向,怎一头放火,又一头放水?”
——张四相对低调,只骂了句老咬虫。
姑娘道:“贱没廉耻老狗骨头!他少女嫩妇的,你留他在屋里,有何算计?既不是图色欲,便欲起谋心,将钱肥己。”
——老太太直接祭出动物骂法。
张四道:“我不是图钱,只恐杨宗保后来大了,过不得日子。不似你这老杀才,搬着大引着小,黄猫儿黑尾。”
——张四急了,还以动物骂法。
姑娘道:“张四,你这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你恁骗口张舌的好淡扯,到明日死了时,不使了绳子扛子。”
——都撕破脸皮了,老太太率先进入贯口连环骂。
张四道:“你这嚼舌头老淫妇,挣将钱来焦尾靶,怪不得你无儿无女。”
——张四比较毒,除了骂,还打击人家的软肋:无儿无女。
姑娘急了,骂道:“张四贼、老苍根、老猪狗!我无儿无女,强似你家妈妈子穿寺院,养和尚,操道士,你还在睡梦里。”
——于是老太太愤怒了,直接给人家家属安排了奇怪的性关系。
之所以这段经典,就是包括了古代骂人法的精髓——从普通的人身攻击,到祭出动物骂法,到攻击对方软肋和生活,最后攻击对方的生活作风直到家属和性关系,一应俱全啊。
当然,以上也只是略具意思而已。按《鹿鼎记》:
洪朝率领五百士卒,向罗刹降兵学了些骂人的言语,在城下大声叫骂。只可惜罗刹人鄙陋无文,骂人的辞句有限,众兵叫骂声虽响,含义却殊平庸,翻来覆去也不过几句“你是臭猪”、“你吃粪便”之类,那及我中华上国骂辞的多采多姿,变化无穷?韦小宝听了一会,甚感无聊。
中华上国骂辞,多彩多姿,变化无穷,犹河汉无极,我也就说个意思罢了。
第四篇:细胞计数(推荐)
细胞计数
注意事项:
1.最大的计数量程是107,如果超过量程考虑十倍稀释后计算
2.焦距的调节对于计数的影响较大,需要反复调节不同的小窗口来确定。
3.如果焦距不精确,可能增加死细胞的数量。
第五篇:育儿经:古代人如何教育子女
古代父母“七不责”,对待子女不可简单粗暴
有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方法简单甚至粗暴,管教的结果适得其反,想到古代有“七不责”,就是在七种情况下,即使孩子的做法不太对,大人也不要直接呵斥孩子。这“七不责”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时时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