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

时间:2019-05-12 17: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

第一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迁安市蔡园镇初级中学

杨兆国

***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三、难点:对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有深刻的认识,知道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老鼠的图片。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这是老鼠。

老师:对于老鼠,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十分讨厌它,总是想尽办法来捕杀老鼠。但是到目前为止,老鼠仍然十分多,那是因为老鼠在与人类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和智慧。从老鼠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要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要有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和力量。

老师:是的,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中华民族屹立而不倒、威武不屈、在挫折中奋起,更需要一种精神和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话题。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1.民族精神代代传

问: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肯定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哪 些?内涵呢 ?我们首先通过一些图片文字材料来分析一下。

通过四组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形象感受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多媒体演示)拼搏十七年,今朝梦又圆——女排雅典奥运会夺冠。百年沧桑,今终回归——香港,澳门回归。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团结统一。(多媒体演示)照片:杜照宇,郁建兴——中国和中国军队捍卫世界和平。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爱好和平。

(多媒体演示)温州精神。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勤劳勇敢。

(多媒体演示)神州载人飞天,中华千年梦圆。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答:自强不息。

(多媒体演示)女排,杜照宇,温州人,杨利伟的图片。

问: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分别找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但是同学们发现了吗 ?他们的身上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那就是,他们如此努力拼搏的付出都是他们什么精神的一种体现呢 ? 答:爱国主义。2.民族精神的内涵

我们总结一下民族精神的内涵。(多媒体演示)3.民族精神的作用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后,非但没有沉沦和屈服,反而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中奋起。问:你能结合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悲壮历史来说说民族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吗?

(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四个大组各分析一个历史背景,学生思考后各大组派代表发言。答: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通过大组代表总结发言结合史实感受近代历史上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4.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了丰富和发展。我们先来看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族精神。(多媒体演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多媒体演示)井冈山会师。

问:大家知道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吗? 答:坚定的革命信念。(多媒体演示)红军长征。

问:大家知道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吗? 答:革命英雄主义。

(多媒体演示)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问:你们能来说一说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吗 ?

通过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大块内容5个精神的简单归纳,使学生对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然地过渡,使学生认识到比起记住民族精神的概念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19世纪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世纪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21世纪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5.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引导学生去思索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由谁来继承发展? 问: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不能靠祖先,不能靠别人,要靠谁? 答:靠我们自己来继承发展。

6.(多媒体演示)民族精神我传承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是什么?

新时期民族精神必然具有新的特点,你觉得弘扬和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原则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体怎么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多媒体演示)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小组讨论:作为青年学生,你准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小结: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

7.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为核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最新的时代热点材料,把民族就精神教育寓教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生活中鲜活事例来让学生体验民族精神,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整个教学活动中,优点是:学生的参与面广,活动范围大,收获多。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的引导,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接触汉语的时间比较晚,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流利表达出来,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篇: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懂得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②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引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照分析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5.教学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全面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事物认知和理解能力,对国情国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水平有差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继5.12之后,今年我国又遇到哪两大灾情?对!西南旱灾、玉树地震。面对灾情,我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入抗灾救灾中,就在昨天晚上,一个晚上的募捐就达21亿多。(这时播放晚会的主题歌)。思考这里凝聚着什么精神?我们要战胜一系列灾难要靠什么精神?为什么?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须过三关。

(二)讲授

第三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看“11届全运会开幕式”片段 讲授新课:

活动一:中华文化知多少(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产生。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讨论中华文化对今天的影响,归纳。活动三: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

学生得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

活动四

结合材料

提升: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阶段小结

过渡: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活动五:讲故事

“苏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还有哪些故事和人物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动六: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连线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四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我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时,提出了吸收外来文化主要吸收它的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出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是需要学习的。此话一出,整个班响起一阵喧哗。我对他说:“哦?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另一位同学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在等老师发表意见。

我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历史的,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能控制“火势”,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影响其他方面,更能适时的“熄火”。否则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如何体现?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两难问题时,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辩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总结的是:

一、作为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引导、激发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达到百家争鸣,学生用心去体会,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经过学生的争论、辩论后的观点,必须统一或有一个定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知道的最后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观点一致的学生更自豪、更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铺垫。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灯不挑不明,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

所以,某一次的尴尬,某一次的突如其来,某一次的偶发事件,它不是一件坏事,它迫使我们教者去反思,去思考,去体味。汲取和总结经验和不足。那些不足是我们的教学中的红灯提示,那些好的教学经验,是对教学最有效的帮助。已经走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我,一次的尴尬,一点的感悟,真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悟,才会有进步,愿我的一点点感悟能为新课改添上一点新绿,为新课改日臻完善献上微薄之力。

第五篇:浅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

1998年抗洪之后,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在2001年的全国文艺两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说:“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个人精神。发达民族之所以能够发达,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逐步建立起优秀的个人精神。一个民族要想发达,就必须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

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总有一些精神受到国民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国民思想、行动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就是民族的基本精神,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贯穿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包括民族的理想、品格、意志、思维、个性、社会责任感、学习、发展事业、交际、合作、生活、保健等方面的精神。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的思想和行为,渐渐地影响每一位国民及整个民族的发展。

西方发达民族以“重视科技”、“探索进取”为突出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在17世纪以前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效果,那时西方的生产力及社会管理还比不上我国。自17世纪以来的几百年,西方在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大超过了四大文明古国,并成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这充分表明:民族精神转化为社会效益需要一个过程,一时的见效或许不大,但代代相传,长远上的意义非常大,必须予以重视。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雏型,到汉代确立了以儒家为主的民族精神,之后沿用了两千多年,对民族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到了近代,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落后于发达民族。比如,由于民族的科技精神落后,导致社会生产落后,泱泱大国受尽百年之屈辱。这段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民族精神落后,必然严重阻碍民族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培育先进的民族精神。

回顾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既积淀了许多伟大的民族精神,也积累了不少糟粕,有待我们去改革、重建、培育与弘扬。在现代文明面前,我们的传统精神显得苍老乏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为民族后代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还要特别留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做为他们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唯有勇敢而全面地改进自己,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在长远上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从本质上讲,我们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尽管我们在近代有过一百多年的屈辱,但这只是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片断而已。五千万华人在海外创业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足以证明:我们民族是一个可塑造、可重造辉煌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民族之一。尽管我们的民族精神存在不少问题,但并没有改变我们做为优秀民族的本质。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发扬优良的传统,改革不良的传统,一定可以实现民族复兴。就如一个原来体质很好的人,虽然由于不注意保健而滋生了不少疾病,但优良的体质还没有改变,只要注意保健及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强壮的体魄。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振兴中华的呐喊声中,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痛苦地反思民族精神。从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林语堂等等,都试图改变民族的种种不良传统及重建民族精神。梁启超先生第一个将我国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并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孙中山先生在多次演讲中,都慨叹“民族如一盘散沙”,“国人失去民族主义垂300年,太缺乏(或者没有)民族观念,只有家族观念和宗族观念,导致民族命运式微”。有鉴于此,他提出了“反省民族缺点”、“改造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主张。

鲁迅先生起初学医是为了给国民治病,后来弃医从文是因为感到“愚弱的国民,无论有怎样健全的体魄,怎样的长寿也是毫无意义的,我等的首要是改造国民的精神,我认为此为文艺的第一要务。”他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国民精神,以《阿q正传》等作品深刻反映民族的某些弱点。

林语堂在1925年作了《中国的国民性》的演讲,列举了我们民族种种优劣之处以后,将忍耐性、散漫性和老滑性归结为民族的三大弱点,吁请国人注意。在抗战前夕的危急年代,他专门出版了《吾国吾民》一书,在“中国人的性格”一章中,列举了“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等十条作为刻画描述。

抗战期间,梁濑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罗列种种资料,将国人的特点列举为: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坚忍及残忍、韧性与弹性、圆熟老到等十点。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华后认为,影响中华民族特性的是孔、老、释三家思想,孔老虽相对,但影响并无二致,使中国人知足安分、宽容和平、消极保守。英国哲学家罗素则在访华后写成的《中国问题》一书,列举了幽默、忍耐、谦让等特点后,更指出贪婪、怯懦、冷漠为阻止中华民族进步的三大缺点。

英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积22年对中国社会的观察经验和收集分析材料,写下了《中国人的特性》一书。他从批评中国人爱“面子”、缺乏诚信,缺乏爱心同情,缺乏公共精神和时间观念,马虎、守旧、忽视精神等缺点,肯定国民具有节俭、勤劳、生命力强、富于韧力等。史密斯认为,为了革新中国,必须追溯性格的动因,使人格升华,良心必须得到实际的推崇。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建,是一件关系民族千秋发展的大事,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基础,研究民族精神必先研究个人精神,并把个人精神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一种精神只有广大国民接受了,才能成为民族精神。一种民族精神只有转化为广大国民的个人精神,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重建民族精神必须继承优良的传统,并注入大量的新精神。传统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传统的力量是很大的,继承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应该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民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注入大量的新精神。

三、民族精神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并且适度超前。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主发动机之一,应随民族发展及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如果民族精神落后于时代,就会阻碍民族的长远发展。如果民族精神过分超前,国民就难以接受,反而不利。

随着民族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族的传统精神不断得到更新,一些新的民族精神也正在逐渐形成。当前,重建民族精神既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要适应国情。

四、重建民族精神必须考虑国际竞争及向其他民族学习。只有形成达到国际先进行列的民族精神,民族才可能真正实现富强。如果民族精神落后于发达民族过多,民族就很难发展。如果民族精神与发达民族的差距较小,还可能逐步追赶上来。我们要建立起与发达民族相近的民族精神,并力求超过他们。

不论是发达民族还是落后的民族,都有一些优秀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引进一切有利于我们民族发展的优秀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学习其他民族的精神,不是照抄照搬、赶时髦,而是把好的东西引进来,与我们的传统相结合,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五、民族精神必须明确化、具体化。重建优秀的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我们已有的民族精神明确下来,让国民更好地认同与把握。模糊不清的民族精神难以成为全民的共识,也无法产生多大的作用。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民族精神,才容易转化为每位国民的精神,才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及促进民族发展。

我们的民族精神隐含于传统文化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明确的、具体的理论,因而没有很好地植根到国民的潜意识,也就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易经》、《论语》、《大学》、《礼记》等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著作只是三言两语式的泛泛而论,既难以学习,也让人容易产生各种极为不同的理解,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及民族发展不利。

六、民族精神必须系统化。一个民族的发达并不是靠一种或几种精神,而是靠许多优秀精神的最佳组合。如果民族精神的组合不好或不够好,对于民族发展都不利。例如,重权谋而轻科技,重感情而轻理性,就是组合不当。一个民族要想发达,除了要有“勤奋”、“进取”、“创新”的精神之外,还要有“忠于民族利益”、“开放”、“尚武”、“坚韧”、“终生高效学习”等多种精神,否则,就只是幻想。

七、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必须依靠其它事业的发展。尽管重建优秀的民族精神要从理论上倡导,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其它事业的推动。近代,发达民族在科技、生产、经济、教育等事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民族精神快速进步,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们民族却饱受内忧外患,原有的民族精神得不到较好的“催化”,导致民族精神落后于发达民族。随着民族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族精神将快速振奋起来,并对民族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八、民族精神的重建需要较长的时间。

下载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

    浅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1998年抗洪之后,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之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 1.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2.从古典史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doc[本站推荐]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安岳县双龙中学 谭志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 (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3)明确......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反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反思 (第5周) 教师必须将课本读薄,宏观深刻把握文本,还要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王泳海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阐述我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遵循新课程“坚持学生发展为主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学案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学案 第二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学习目标:引导同学们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