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揭阳市真理中学
许洪珊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的内容。从教材编写的位置和目的来看,这部分知识是在讲了中华文化之后,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说是进一步深入,并对第六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既属于知识课型,又可以从中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认识到当今时代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五课的重点内容。
2、学情分析:
(1)学生在通过学习第五课第一课时,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的伟大意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同时,在 现代社会中,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整体思路:
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本课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从校园文化生活资源入手,围绕“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基本内容开展活动,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播放视频资料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如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2)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是由它在本节课的地位决定的。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决定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较抽象,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使其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学习方法主要为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 设疑激趣
1、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系列图片(2010年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节目图片)
2、教师设疑
(1)请说出这些节目的名称?
(2)这些节目虽然内容不同,但围绕哪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展开?
(3)长征精神是否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4)这里涉及的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个课时内容属于知识课型,较为抽象,通过创设情景,从上一课时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点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为下个内容做好准备。
环节二:思考探究 民族精神我知晓
1、通过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精神内涵。
3、学生例举所知道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和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内容。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谈谈英雄的故事,加深认识和理解。(注意可以先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谈。)
4、让学生欣赏《神舟七号发射》的视频,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中感悟民族精神。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永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5、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具体表现的相关信息。教师通过图片按照历史时间的线索来加以展示和简要说明。
设计意图: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重点的认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完成教学目标,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感悟民族精神的同时,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表现,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科在德育教育上的主要作用,寓情于景,顺理成章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三:寻找英雄 感悟民族精神
1、观看视频《汶川地震》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1)同学们,看来这段视频后,你最想说点什么?(2)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
(3)是什么让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越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
3、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4、设计导思:如果各个时期缺乏民族精神我们的社会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讨论反思,由此强化对教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认知。
5、我的感受:从视频中寻找英雄,并由学生谈谈自身是否具备民族精神所要求的品质。
设计意图: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问题理论性强,较抽象,通过视频资料的视觉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材料,通过设置逐渐深入本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通过反思来强化对教材知识的认知,通过体会让学生由人及己,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为下个内容学习做铺垫。
环节四:学以致用 为民族精神添光彩
1、联系实际,说说学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
3、学生完成“我为民族精神添光彩”倡议书内容。
设计意图: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责任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承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环节五:畅所欲言 巩固新课
1、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点评讲解。
2、学生提出存在的疑问,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3、布置作业:提出希望: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用爱国之心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反思:
1、知理统一。本课涉及的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的,这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能不能通过学习,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2、重视能力培养。本课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并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善于分析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真正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3、不足之处。时间仓促,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民族精神内涵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方面内容教学实现效果比较好,但是在落实理论联系实践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还是不够,本课略显理论化。
第二篇: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民族精神耀中华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火炬在我们手中
二、基础知识:
1、中华民族是一个 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页)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 和,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 和 了中华民族精神。(页)
这里可以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来认识,要特别注意理解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内涵。
3、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4、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有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表现,请举例。(页)答: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页)
答: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或民族精神对实现民族振兴的意义)(页)答:(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a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抵御了,延续了伟大的;b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 的作用,对外具有 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尺度。
(3)在我国 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的美好 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7、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页)
8、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或:在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答:(1)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促进社会主义。注意: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1)先进文化的含义:。
(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页)
10、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的角度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答:(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 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 “主心骨”。(只有坚持这个“主心骨”,才能牢铸我们伟大民族的,在全社会形成。)(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
(4)新时期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
1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页)
答:对待传统 文化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
1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页)
答:对待外来文化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 视野,大胆 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能崇洋媚外,照搬照抄;不能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搞自我封闭,要洋为中用。)
13、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有
答: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14、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
(2)在学校生活中,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3)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的事例:
1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有何意义?(页)
答:我们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享受实践乐趣的同时,增强,培养 的思想品质,提高 能力,亲身体验 的现实意义。
17、中学生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页)
答: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立 做起,从 做起,从 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者:①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信念;②热爱科学,尊重知识,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③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④ 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巩固练习:
1、在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有利于全体人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④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a、可贵的品德古已有之,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b、修筑“长江三峡”、修建“青藏铁路”形成的精神也属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利于()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②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①中国文化已经取得了世界各国文化②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世界隔绝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6、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经济建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d、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辨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8、辨析: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9、材料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后,从两位航天员的家乡到全国各地,从祖国大陆到港澳台地区,沸腾一片。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祝贺、庆祝载人航天飞行再次圆满成功。材料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及其他科技工作者再次发扬了“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
2005年9月,中法文化年活动圆满结束;2005年10 月,我国在美国的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2005年10月,在中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以享誉世界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为首的荷兰文化机构,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在中国开幕;2007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11、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请你就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
1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你参加过的活动中,与培育民族精神有关的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与民族精神的什么主题有密切关系?你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还可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为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某校决定在全校召开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校九年级(1)班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班会题目。
(2)收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符的现象。
(3)假如请你起草一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议书,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第三篇:弘扬培养民族精神作文
弘扬培养民族精神作文
弘扬培养民族精神
我的梦,梦
当浦江的浪花摇落满天繁星,点亮我们身后馆敞开的门窗,我们在流光异彩的世博园里,为迎来新学年第一课的开讲,我的梦在长城上生长,这梦想的长城,正在延伸祖先的荣光,长城的脚下,是五千年文明的土壤,长城的天界,是一个名叫未来的地方,下一个百年,我的梦,梦,花开何方,来吧!同学们!请打开心中最美丽的翅膀,这一刻让我们一起飞向北京,在那万里长城之上对话星空,和世界一起分享,今夜当世博园的灯光相逢长城的目光,我们要在这里集合起所有属于未来的梦想,哪怕只是一道稍纵即逝的流星,也请关注它,也许哪一天就能触发出新世界的曙光,请未来登上长城吧!一起收获少年永无止尽的梦想,少年智则智,少年强则强,我的梦是梦,的梦是我们的梦,要实现梦想,不单单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需要同伴多给我鼓励,给我帮助,理解,支持,也就是这份理解,支持,最终会实现我们的梦想。坚持成就梦想。
人可有很多梦想,但是可能实现一个就足够了,只不过是刚刚才第一步跌到了,为什麽就不愿爬起来?明天总要面对,明天太阳还要升起,我们如果还想继续走下去的话,那只能换一条路。天空不留鸟飞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如果我们尽力了,却依然抵达不了梦的彼岸,我们无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过,如果我们付出了,得到的却不成正比的收获,我们无悔,以为至少我们付出过,此刻,唯有向前,唯有向前
小时候,其实变换梦想没有关系,你需要的是不断的去想,不断地去想快乐的事情,其实梦想不必要很大,只需要觉得这很现实,这你能做得到,但第二个是梦想跟眼泪和汗水,是在一起的,假如梦想离开了汗水的眼泪,那就变成乱想,空想。
第四篇: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一: 鲁迅话: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讨论二: 戴望舒诗: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第五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
一、课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3第七课第二框。本框题主要阐述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与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完整的小知识体系,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本框题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确立依据:因为这一框题的内容思想教育性较强,因此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作为重点。
四、难点: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确定为难点。确立依据: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力,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讲授法等
2、学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课件投影)用学生体验最深刻的抗震救灾的相关图片,作为课堂导入,汶川地震中子弟兵和广大人民共同抗击灾难,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中国,精神感动了全世界。
(设计意图):以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开篇来讲,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也是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之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8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印发基础知识填空部分,同时列出本框的主干知识。
2、然后找小组代表展示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本课的主干知识,并标注重难点。
(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对本课的主干知识有基本感知,同时训练其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
(三)理性认知、突破重难点(15分钟)
1、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板书)课堂探究一:
(课件投影)请学生欣赏几组图片,火眼金睛找“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神七飞天、抗震救灾)
学生讨论问题:(1)图片展示了我国怎样的民族精神?
(2)结合一组图片说明它的时代意义。【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为理解民族精神的意义做好铺垫。】
学生展示成果: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时代的变化而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从中国历史上看,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最强大力量。
如: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2、“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板书)
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即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目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安排的时间较多。通过以下三个活动来突破重点:
(课件投影)
活动一:播放视频资料:“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活动二:围绕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进行讨论
观点一: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可有可无。
观点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活动三:阅读材料 材料:美国的价值观输出攻势„„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柴纳尔更明确地指出,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这些圆盒子里装有卷得很紧的一卷卷印着美国电影制片者思想、想象和创作才能的走遍世界的影片。我相信,美国影片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课堂探究二:
通过上述活动和材料分析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此紧迫和重要,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学生活动:积极进行思考并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典型的材料案例,为学生创造思维空间,并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生活事例中提炼政治观点,加强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简要实录】学生思考讨论后小组展成果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它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它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教师结合实际归纳拓展: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一是立足学习,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二是发挥“主心骨”的核心作用。三是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四是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3、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板书)
第三目“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课件投影)通过播放两张舟曲泥石流救灾图片,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引导学生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课堂探究三:
抗震救灾取得的伟大胜利与国家、社会各界人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启示?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问题,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同时将本节课做最后的升华,回归到学生身边,使学生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而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明确重点、难点,以及关于民族精神这一小知识体系的架构
(四):迁移运用、当堂达标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达标训练部分。(略)
(五)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巩固练习:结合综合探究,谈一谈怎样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主要是为了讲完“书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后,进入情感升华的环节,这样更环环相扣,使整节课浑然一体。
七、教学体会
政治源于生活,让政治课因生活、因现实而生动,是本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只有体现生活,反映生活,政治课才有活力,才有魅力,师生才有动力。所以,本课用了生活中的一个现实案例,上课很有说服力。本节课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课,学习该节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及我们应怎样做。本课在授课方式上比较新颖,材料详实生动,学生易于认识和把握。课堂讨论热烈,师生互动有序,教学过程完整。该节课在拓展知识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因此,增加了课堂容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合理取舍。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共同探究,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是一节课的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学生活动的展示有些草草走过场;学生活动略显单薄,老师讲得还是过多。
今后应在构建开放式、互动式学习上继续下工夫,让选修课成为展示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场所。
问题设置要巧妙。从教学实践来看,一堂课的好与否,与问题的设置有莫大的关系,问题设置不好,学生没话可说,或者不知老师想问什么,更不知该怎样回答,影响了课堂效果。所以课上的问题应当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