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17: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郑丙林 【内容摘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鼓励他们从课本出发去寻求更具广度和深度,更具思想情感和审美高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对象,使他们进入读书的最高的境界。【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习惯 诵读 发问 做笔记 自主 【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个好习惯,能够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可以坏掉一个人。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人民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与坚持自学五个方面的习惯,其中以阅读的习惯训练难度最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在课堂诵读中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兴趣。诵读即“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符号”,是学生有效感知文本、迈出阅读体验的第一步。诵读要求学生调动起心、耳、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情趣,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因此,诵读与其说是用声读课文,不如说是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活动中体验。在执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想如果从文章赞颂生命、力量的主题入手,会因内容过于空洞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朗读,通过朗诵让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及其所附带的感情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才能将语言符号化成具体可感的想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增加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体验。在听泛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如: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角色,明确了各自的朗读内容,并提出要求,采用类似合唱团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真正掌握知识。

二、让学生在怀疑发问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怀疑,提出质疑,如“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等问题,学生这种提问的习惯,实际上也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学生墨守成规,不喜欢学生提出与老师及书本相悖的意见,这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讲到菲利普一家吃牡蛎这一情节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菲利普全家并不喜欢吃牡蛎。我并没有制止他,而是接着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不喜欢,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郑重的去吃牡蛎呢?我这一发问,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一学生答道:他们喜欢的是那一种吃法。又一学生答道:他们是喜欢有钱人的那种姿态,想显示自己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的富贵就装。我又接着发问:对啊。想装出一副有钱人的派头出来,这其实就是在盼于勒啊。文中有一句话:“父亲”说“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老师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搞得这么客气,这句话中的“我请你们”可不可以删掉?一学生答:不可以删掉,这是“父亲”在刻意模仿绅士,借机表现绅士风度,展现他虚伪的性格特点。我又问:家里又没什么钱,还表现什么呢?没必要吧?一生答:但是他们认为自己马上就有钱了,所以就装出一种富贵人的姿态。又一生接着答道:是的,他们这么绅士,其实都是因为有一个想象中的有钱的叔叔等在那里。这所有的细节,足以说明全家对于于勒真是翘首以盼,真是望眼欲穿!客观的说,有希望才有盼头!有盼头,再苦也是美好的!我又问:但是有一件事,一件让全家人真正感到苦涩而心酸的事情终以来了!快速读课文,能告诉老师是一件什么是吗?学生因有了浓厚的兴趣,都大声的读起课文来。从这个课例中我感受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真正培养学生怀疑发问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在学生我要读书的热情中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在语文课堂中要养成边阅读边做笔记的好习惯。陆放翁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有不少学生读书不爱做笔记,尽管书读了不少,由于没有阅读的好习惯,头脑仍然空荡荡的,作文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好的词语和材料,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没有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要真正的走进文本,除针对问题找出答案外,还要及时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让自己的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四、寻找课外提升的激荡点,在课堂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中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意思是说阅读教学还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心灵激荡的感受生活,涉猎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与作家的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生活处处有语文,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有了强烈的生活敏感,善于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这样就每时每刻有人在教你语文了。鲁迅先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一段色泽明丽的百草园景色的描写。作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体验的对比中,深深地感受到百草园才是他童年时代的真正乐园,因而在他眼中的百草园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那些司空见惯的平常之物,像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都像金子一样发散出耀眼的光芒,甚至连不足提及的“泥墙根一带”都产生了令人向往的魅力。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将这些平常之物写的情趣盎然,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我就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鼓励他们从课本出发去寻求更具广度和深度,更具思想情感和审美高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对象,使他们进入读书的最高的境界。

五、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刚开始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课堂上阅读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具体任务是:在自读的基础上,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整体感知作品,弄清作品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勾画好词佳句,在重点理解的地方加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并能提出疑问,准备交流。学生在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交流。可以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的困惑,共同研讨。还可以交流自己的随笔,或者朗读作品中的好词佳句、经典段落。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如:精彩片段赏析、佳作展示图、心灵展示园、小小展示台等。然后进入深化阅读阶段,根据作品内容的多少、深浅程度以及课时分配的情况来定,如果作品过深或过长,自学时间用时过多,可从第二课时开始。此环节,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之后,我根据阅读重点提出问题或针对学生质疑之后整理出来的某一问题,让学生直奔重点段进一步自读——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再品味。在细读中仍要注重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内容或哪些方面来突出重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这一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篇、章节进行感悟交流,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写作指导与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即把自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步步把阅读引向深入。最后一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收集优美的句段,进行材料储备;借助范例,适时的进行模仿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技能,为写作打好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篇:语文习惯的培养

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学生写字、预习、使用工具书、动笔、积累、思考等习惯的培养,不仅要从小做起,还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如能对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轻松地游到理想的彼岸。

一、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它应该包含两层:

(一)执笔姿势、书写姿势正确。

(二)书写符合要求。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应做到横平竖直、正确、整洁;中年级开始使用钢笔,应要求行款规范,纸面干净,并有所入体;高年级的写字除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外,还应有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的速度。教师应该根据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教师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板书工整、清楚,对学生无疑也

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预习习惯的培养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新课标从中年级开始提出“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强调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如果预习与复习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则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指导学生一拿到课题,先想,我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如《田忌赛马》一文,生1:我从课题中,想知道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生2:我想知道田忌和谁赛马?生3:我想知道他们赛了几场?生4:我想知道比赛规则是什么?生5:我想知道比赛结果怎么样……通过看、想、说、问,把自己带入课文,利用急于想验证我猜测的对不对及我想知道的答案课文中是否有?在哪里?学生为了快点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就会聚精会神,进入如饥似渴的状态,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时,我让学生在预习后给

老师设置作业题(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答案),看看谁的作业题能难倒老师。为了考倒老师,学生预习时可是花了一番心思,这样自己感觉哪里有疑问,哪里难理解的,也都心中有数。但这种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及时督促、变着法子激励、引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或变成无奈的应付,痛苦的负担。

三、使用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应该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看作是“终身伴侣”。但现有的学生往往怕麻烦,从不主动使用工具书。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等等不许问同学答案,要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有时上课碰到吃不准的读音,我就带头和同学一起查字典,并且比一比谁快。我认为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这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

四、动笔习惯的培养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习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耳闻目睹,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写作素材,让他们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这样,学生天天动笔学写,训练写的次数就多了起来。而在读书笔记中,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积

累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写作文时就可以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不限体裁,不规则字数、时间地写,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从而训练了学生动笔的习惯,也能磨练他们的语言,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五、积累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见作文就头痛,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积累可以从语言积累和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则马上摘录在固定的一本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关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六、勤于思考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比如我在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时,我就抓住文中语句构词的特点让学生质疑。教师、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而或成为激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任何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都是在后天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它所经历的过程必定十分漫长,训练的难度也更大,但教师只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而努力工作吧!

磨儿塬小学魏有平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还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提出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但现在的学生因其生源的特殊性,“语文基本不过关”,“语文大多不喜欢”,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了。面对这种现状,如果语文老师不闻不问不管,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学习意志的形成。当然,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等到“习惯成自然”了,习惯也就变成了一种稳定的行为、内在的能力,从而根本上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供有力的帮助,也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针对现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虽然现代文字书写方式很多,但良好的书写习惯仍然很重要,他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人文素质。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外企在招聘人才时,往往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而不能用打印稿,就是想通过应聘者手书,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有言“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但我们有的学生“草字不上格,神仙认不得”;有的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错字连篇;有的学生写字不管笔顺,信手乱写、乱画。中学生写字—— 执笔、坐姿、放本子、保持适度的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认真地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工整规范,观临字贴的用笔风格、间架结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之所在。学生练字可摘抄精美的文段,可写名言警句,也可写古今中外富有哲理的佳句。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严谨求实、耐心细致的好作风,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丰富了相关的知识,一举数得,功莫大焉。书写反映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行为习惯。虽然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认读和手写,所以要强调规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追求书写的效果如何,重点应放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上。“播种的是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品格”。其次,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写字比较随便的情况,教师应展开有序的指导训练,不妨要求学生在第一堂语文课后用方格稿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钢笔字,然后采取面对面的批改方式,对写字基本功比较好的同学,鼓励其朝美观、章法等较高层次发展;而对书写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要求从基本笔划开始,做到书写端正、清楚,并且在作业中加以督促,在考试中加以体现。同时结合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有灵性。但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心理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往往不愿、不善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应该重视他们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让工具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尤其是自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对于传统的各种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诗词鉴赏》、《新华字典》等),要求学生人手至少一本,常备常查。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各式各样的电子词典及网络等媒介工具,要正确引导学生怎样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学会如何搜索,如何下载,以发挥现代工具的信息资源优势,而不至于使学生只停留沉溺在聊天、游戏等最肤浅的层面。

在帮助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善于“咬文嚼字”,从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比如,“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这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念wù音,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一查工具书发现,前者指马跑得快,有追求之意,后者指家禽类的鸭子,意思相去甚远。通过查阅推敲处理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的阅读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诸如名著、名篇、杂谈、时评及科普读物等。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查(查工具书或参考书)、读写结合(应用于写作),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比如制作知识卡片和小结卡片、写读书摘要、做课文旁批补注等。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像大海一样不择细流,广纳百川,充实自我,语文就将为你的理想展开美丽的翅膀。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是学生积累知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中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各类课外书刊,但大多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中毒不浅”。所以进校后就应有意识地灌输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哪些该读,哪些不该读,哪些适当读。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如粗读、精读、跳读、囫囵吞枣读„„可以同时给他们开一些书单,推荐优秀报刊杂志。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节经典作品欣赏课,以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欲望,介绍《中国青年报》、《读者》、《中国青年》等有益身心的读物,并定期到阅览室看书读报。推荐和介绍时,要特别注意不应停留在语文老师比较偏爱的文学作品上面,应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包括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名人书信(札记)等。假期必读2—3部作品,同时指导、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古人云:“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但如今的语文课,大多数老师重乎讲而轻于读,基本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学楼里也很少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因此,不少学生读课文时根本无法把握咬字、语气、语调、停顿等,更无法感知课文的内在情感和含义,把一篇完整流畅的文章读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内外重新重视朗读,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早读,要求大声地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文章。课堂上要检测朗读效果,形式可不拘一格,或配以音乐,或模拟情景,甚至可以安排整节课朗读课文,每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在老师或同学面前朗读文章的机会。一段时间后,朗读质量大大提高。有些名篇还要求能熟读成诵。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应该读熟成诵,特别是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熟读成诵是有必要的。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须“要死要活”,在精读方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确非常需要这种“死”,没有丰富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现行大纲的“附录”则明确给出了推荐背诵篇目的清单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虽然教师经常强调预习、复习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仍有许多中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复习。所以老师要在课内外应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并能保证每天有30分钟时间用来完成它。文科预习的重点主要是能整体感知课文,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当然须先通过字典解决生字难词),从文章题目、文体等方面入手,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般要求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入手,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感知,第二学期则要求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为了使预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每学期初向学生公布该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有些课文再出一些导学提纲。复习则强调它的及时性,要求学生及时抽时间对所学内容闭目回顾“放电影”,检查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既巩固记忆,又加深理解。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害怕写作文。一听作文就头痛,就打哈欠,叹冷气。是他们没有想法吗?说起来可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有些还颇有见地。是他们不会表达吗?写信,网上聊天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一个是“要我写”,一个是“我要写”!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文章多些自由,少些束缚吧,要知道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而非“作”出来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写通顺、写活泼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行,总比憋了半天才挤出两三字来好得多。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本作为作业上交,每学期要求至少写八篇文章(应用文除外),题目和范围在学期初就交给学生,每两周上交一篇,自由选题。对某些确实不能及时上交的同学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可适当延期。同时注意出题时,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手写我心”,反对“假、大、空”。第一学期,可以出这样的题目,如“这就是我”、“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与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心感动”等,一方面,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让作文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另一本算是自由随感录,灵感来了,心情来了,一句句子,一段话语,一个想法,都可入文。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应试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未曾说话先脸红,“口将言而嗫嚅”,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讲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不善于怎么说。如果在教育中再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强化训练,那么必将给他们的毕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能力的养成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较有效、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课前5—10分钟的演讲。每堂课可安排2—3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上台演讲,同学评议。主题要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如第一轮可以自我介绍为主,第二轮可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说明,第三轮可讲述校园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话法、论辩法、口头作文法等等。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说什么”,而且还锻炼了他们“怎么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育者,“教”的是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养成好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不教”才是真正的目的,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稳固的习性、内在的能力和素质。虽然许多中学生语文营养“先天不良”,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学好语文重在养成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宋宏雄2002、5

3、《语文教学论》 李景阳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目录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任英君

第四篇: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华亭三中 梁志强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发展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而抓住初一新生刚入学这一最佳期,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1.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词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惨不忍睹,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平时就要积极练习楷书,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

3、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应做到不可一日无书,见到课外书刊就如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要博览群书,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只一味蜻蜓点水,不求甚解。

4、做文摘的习惯

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们的表达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个谜语、一首诗、一副画、一段描写、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语文课本、课外书刊、广告电视、别人口中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可摘抄,可复印、可剪贴。“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

5、背诵诗文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是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海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拉四。特别注意默写时要理解要求、认真书写、严格检查,做到准确无误。

6、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观察思考生活的成果体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写日记关键在持之以恒,做到字数足,有内容、有中心、有深度、有真情实感。可写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景物,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片段素描,生活小事,社会新闻,读书感悟,心灵独语等。慧眼捕捉灵感的火花,有“以我手写我心”,不记流水帐,不干干巴巴应付公事。

7、预习的习惯

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必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把发现的问题用笔在书上标记出来。想尽办法尽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弄明白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可借助外部条件如查字典、查课外书籍、网上查询、咨询家长和同学等形式尽量解决,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老师讲解。要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开拓思路,提高效率。在预习时要学会概括归纳,把厚书读薄,再通过练习在要点上把书读厚。

8、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短时间内学过的知识,遗忘速度快,通过复习,遗忘速度则慢些。所以当天学习,当天巩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学习的大忌。

二、培养语文习惯的策略

心理学揭示了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一个人之所以形成某种习惯,是因为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动作在其大脑皮层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并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磨练,才能培养起他们的学习习惯。

1、形成制度,强化训练。

要支配习惯而不被坏习惯支配,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抓起。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讲演,初始阶段,允许用别人的文章,看讲稿讲,一个轮回后要求学生脱稿讲,讲自己身边的事,帮助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做文摘的习惯。经常性地开展朗读比赛、优美语句段落名言警句展示、名人故事一席谈、课文复述等活动,在实践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加强指导,激励进步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哪些良好习惯,介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然后要告诉学生具体要求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克服行为过程中的困难,逐渐培养各项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日记等形式,多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心得,及时把批改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对有进步的及时表扬、鼓励;对有困难的及时帮助,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经常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常抓不懈,形成惯性。

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总会经过反反复复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习惯养成的初期,更松懈不得,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惯性,收到实效。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勤查字典,要经常检查课外阅读题中出现的生字词学生是否会读、会用,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求每天都要有一页以上书法练习,每天都要检查。要通过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抓住一个“勤”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好的阅读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须以兴趣为基础,持续给力,坚持经常,方能形成。为养成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书目、时间、激励措施、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下手,下大力气,力争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习惯兴趣积累主题阅读经典诵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的,要经过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是在学生乐于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习惯应是在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是持久稳定的兴趣。可见兴趣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学习教材中课文的时候,就为拓展课文设下了伏笔,用简炼的一句话,最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如:富有表扬,赞美,鼓励性的语言。也可利用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此激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主题阅读》中的课文《斑羚飞渡》的故事,当我讲到老斑羚为了救小斑羚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迫切想知道是为了什么要这样,我便出示《斑羚飞渡》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为保证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学实践中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1、保证书目。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我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我经常鼓励孩子多买课外书,班里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几本课外书,孩子们把自己的书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每个学生就能读到好几本不同内容的书。资源共享,读书的范围更广了。

2、保证时间。我每天挤出时间来,让他们读书。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每天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阅读,只要走进教室,就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午的时间,也是读书的时间。另外,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让孩子们读书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

3、注意积累。在进行阅读时,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每周最少写三篇日记,老师进行定期批阅,并选择优秀的日记,进行全班分享,学习优点,并借鉴。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之中,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贴小红花。为了鼓励学生进行积累,我做了一张“经典诵读检查表”,对每一单元的积累内容进行检查,优秀的贴红花,合格的贴绿花,差的贴黄花,给三次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一次性过不了关的,还可以再给两次机会进行补查,并贴相应的花。这样,学生都努力去争取红色的花,就是进行补的花,也要最后得到一枚小红花。大大的鼓励了学生的积累。

5、开展主题诗会。在学完每单元之后,我都要进行一次“主题诗会”的活动,就是在主题的引领下,把单元所积累的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展示,有课内的,课外的,自创的。分板块进行,给各板块起一个有概括性的题目。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达到了积累和运用的目的。让经典诗文与童年相伴,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诵读一些经典名篇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除了背诵书中的经典,还天天利用早读时间积累《经典诵读》中的名篇。光积累不评价,时间长了学生就有懈怠的心理,所以每单元都要开一个“主题诗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累、朗诵的兴趣,每天课间都能听到孩子们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为了在“主题诗会”上能大显伸手,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比学赶帮氛围浓厚,差一点的学生不耻下问,向朗诵好的同学请教方法。

除了学校安排的阅读课以外,随时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阅读身影,在课间时可以看到,在休息时可以看到,有时看到孩子们在孜孜不倦的捧着一本书,读得爱不释手时,心里真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这样的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而是我们要定期的开展“读书交流会”,说一说感受,谈一谈体会,写一写所得所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读书方法,比一比谁的收获多,是怎样得到这些收获的,达到了共同学习的目的。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充满了自信,满足了阅读和展示的欲望,自然就产生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也就得到了培养。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确实看到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朗读能力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可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地进行诵读文章,在这样的诵读中,不仅可以悟出内涵,也悟到了情感。这是长期诵读的结果是阅读的速度提高了,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阅读一篇文章,并加以理解。写作能力有所提升,给出一个小题目,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小习作,并且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有很多的词句都是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积累中。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结果就是运用,如果能用得很好了,就等于有所获了。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们受益终生,为他们今年的学习提升,以至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40部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导读》 2006年版南方出版社

下载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专题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简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它是集听、说、读、写、译、编等多项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语文能力更是学习......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范文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七河镇五峰完小黄瑶春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王梦倩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

    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体会

    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体会王家坝小学杨红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预习习惯,倾听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等等,经过三周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也存......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

    培养习惯讲稿

    培养习惯 成就梦想 开篇:选择本题的原因 1、从目前学生状况看,许许多多的学生习惯不好,需要强化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应该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 2、培养习惯,收获梦想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