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体会
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体会
王家坝小学杨红
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预习习惯,倾听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等等,经过三周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课前的准备:
1、多数同学课前准备好了学习用品。
2、在专管纪律的同学的监督下,部分同学能够较快的安静下来。
3、课前预习由于检查力度较大,偶尔抽查时,仍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完,甚至有个别同学没做。
2、倾听习惯:要求同学在发言,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在朗读时,其他同学要眼看书,耳朵注意听。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学在别人发言或朗读时喜欢专拈别人的错,忙着举手,对别人后面的发言的内容就不知道了,这样不利于纪律的管理和相互的学习。
3、完成作业:课堂作业多数同学能够自觉完成,少部分同学需要在组长的监督下完成。
存在的困惑是预习的习惯。老师每节新课前都布置了预习的作业,也把作业的要求进行了强调,明确了内容。始终有部分学生不做、漏做。2014、3、6
第二篇: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还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提出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但现在的学生因其生源的特殊性,“语文基本不过关”,“语文大多不喜欢”,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了。面对这种现状,如果语文老师不闻不问不管,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学习意志的形成。当然,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等到“习惯成自然”了,习惯也就变成了一种稳定的行为、内在的能力,从而根本上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供有力的帮助,也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针对现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虽然现代文字书写方式很多,但良好的书写习惯仍然很重要,他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人文素质。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外企在招聘人才时,往往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而不能用打印稿,就是想通过应聘者手书,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有言“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但我们有的学生“草字不上格,神仙认不得”;有的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错字连篇;有的学生写字不管笔顺,信手乱写、乱画。中学生写字—— 执笔、坐姿、放本子、保持适度的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认真地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工整规范,观临字贴的用笔风格、间架结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之所在。学生练字可摘抄精美的文段,可写名言警句,也可写古今中外富有哲理的佳句。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严谨求实、耐心细致的好作风,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丰富了相关的知识,一举数得,功莫大焉。书写反映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行为习惯。虽然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认读和手写,所以要强调规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追求书写的效果如何,重点应放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上。“播种的是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品格”。其次,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写字比较随便的情况,教师应展开有序的指导训练,不妨要求学生在第一堂语文课后用方格稿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钢笔字,然后采取面对面的批改方式,对写字基本功比较好的同学,鼓励其朝美观、章法等较高层次发展;而对书写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要求从基本笔划开始,做到书写端正、清楚,并且在作业中加以督促,在考试中加以体现。同时结合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有灵性。但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心理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往往不愿、不善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应该重视他们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让工具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尤其是自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对于传统的各种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诗词鉴赏》、《新华字典》等),要求学生人手至少一本,常备常查。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各式各样的电子词典及网络等媒介工具,要正确引导学生怎样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学会如何搜索,如何下载,以发挥现代工具的信息资源优势,而不至于使学生只停留沉溺在聊天、游戏等最肤浅的层面。
在帮助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善于“咬文嚼字”,从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比如,“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这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念wù音,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一查工具书发现,前者指马跑得快,有追求之意,后者指家禽类的鸭子,意思相去甚远。通过查阅推敲处理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的阅读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诸如名著、名篇、杂谈、时评及科普读物等。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查(查工具书或参考书)、读写结合(应用于写作),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比如制作知识卡片和小结卡片、写读书摘要、做课文旁批补注等。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像大海一样不择细流,广纳百川,充实自我,语文就将为你的理想展开美丽的翅膀。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是学生积累知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中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各类课外书刊,但大多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中毒不浅”。所以进校后就应有意识地灌输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哪些该读,哪些不该读,哪些适当读。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如粗读、精读、跳读、囫囵吞枣读„„可以同时给他们开一些书单,推荐优秀报刊杂志。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节经典作品欣赏课,以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欲望,介绍《中国青年报》、《读者》、《中国青年》等有益身心的读物,并定期到阅览室看书读报。推荐和介绍时,要特别注意不应停留在语文老师比较偏爱的文学作品上面,应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包括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名人书信(札记)等。假期必读2—3部作品,同时指导、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古人云:“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但如今的语文课,大多数老师重乎讲而轻于读,基本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学楼里也很少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因此,不少学生读课文时根本无法把握咬字、语气、语调、停顿等,更无法感知课文的内在情感和含义,把一篇完整流畅的文章读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内外重新重视朗读,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早读,要求大声地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文章。课堂上要检测朗读效果,形式可不拘一格,或配以音乐,或模拟情景,甚至可以安排整节课朗读课文,每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在老师或同学面前朗读文章的机会。一段时间后,朗读质量大大提高。有些名篇还要求能熟读成诵。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应该读熟成诵,特别是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熟读成诵是有必要的。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须“要死要活”,在精读方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确非常需要这种“死”,没有丰富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现行大纲的“附录”则明确给出了推荐背诵篇目的清单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虽然教师经常强调预习、复习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仍有许多中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复习。所以老师要在课内外应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并能保证每天有30分钟时间用来完成它。文科预习的重点主要是能整体感知课文,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当然须先通过字典解决生字难词),从文章题目、文体等方面入手,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般要求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入手,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感知,第二学期则要求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为了使预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每学期初向学生公布该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有些课文再出一些导学提纲。复习则强调它的及时性,要求学生及时抽时间对所学内容闭目回顾“放电影”,检查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既巩固记忆,又加深理解。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害怕写作文。一听作文就头痛,就打哈欠,叹冷气。是他们没有想法吗?说起来可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有些还颇有见地。是他们不会表达吗?写信,网上聊天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一个是“要我写”,一个是“我要写”!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文章多些自由,少些束缚吧,要知道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而非“作”出来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写通顺、写活泼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行,总比憋了半天才挤出两三字来好得多。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本作为作业上交,每学期要求至少写八篇文章(应用文除外),题目和范围在学期初就交给学生,每两周上交一篇,自由选题。对某些确实不能及时上交的同学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可适当延期。同时注意出题时,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手写我心”,反对“假、大、空”。第一学期,可以出这样的题目,如“这就是我”、“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与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心感动”等,一方面,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让作文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另一本算是自由随感录,灵感来了,心情来了,一句句子,一段话语,一个想法,都可入文。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应试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未曾说话先脸红,“口将言而嗫嚅”,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讲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不善于怎么说。如果在教育中再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强化训练,那么必将给他们的毕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能力的养成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较有效、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课前5—10分钟的演讲。每堂课可安排2—3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上台演讲,同学评议。主题要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如第一轮可以自我介绍为主,第二轮可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说明,第三轮可讲述校园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话法、论辩法、口头作文法等等。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说什么”,而且还锻炼了他们“怎么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育者,“教”的是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养成好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不教”才是真正的目的,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稳固的习性、内在的能力和素质。虽然许多中学生语文营养“先天不良”,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学好语文重在养成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宋宏雄2002、5
3、《语文教学论》 李景阳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目录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任英君
第三篇: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华亭三中 梁志强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发展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而抓住初一新生刚入学这一最佳期,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1.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词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惨不忍睹,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平时就要积极练习楷书,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
3、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应做到不可一日无书,见到课外书刊就如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要博览群书,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只一味蜻蜓点水,不求甚解。
4、做文摘的习惯
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们的表达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个谜语、一首诗、一副画、一段描写、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语文课本、课外书刊、广告电视、别人口中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可摘抄,可复印、可剪贴。“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
5、背诵诗文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是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海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拉四。特别注意默写时要理解要求、认真书写、严格检查,做到准确无误。
6、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观察思考生活的成果体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写日记关键在持之以恒,做到字数足,有内容、有中心、有深度、有真情实感。可写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景物,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片段素描,生活小事,社会新闻,读书感悟,心灵独语等。慧眼捕捉灵感的火花,有“以我手写我心”,不记流水帐,不干干巴巴应付公事。
7、预习的习惯
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必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把发现的问题用笔在书上标记出来。想尽办法尽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弄明白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可借助外部条件如查字典、查课外书籍、网上查询、咨询家长和同学等形式尽量解决,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老师讲解。要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开拓思路,提高效率。在预习时要学会概括归纳,把厚书读薄,再通过练习在要点上把书读厚。
8、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短时间内学过的知识,遗忘速度快,通过复习,遗忘速度则慢些。所以当天学习,当天巩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学习的大忌。
二、培养语文习惯的策略
心理学揭示了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一个人之所以形成某种习惯,是因为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动作在其大脑皮层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并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磨练,才能培养起他们的学习习惯。
1、形成制度,强化训练。
要支配习惯而不被坏习惯支配,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抓起。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讲演,初始阶段,允许用别人的文章,看讲稿讲,一个轮回后要求学生脱稿讲,讲自己身边的事,帮助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做文摘的习惯。经常性地开展朗读比赛、优美语句段落名言警句展示、名人故事一席谈、课文复述等活动,在实践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加强指导,激励进步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哪些良好习惯,介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然后要告诉学生具体要求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克服行为过程中的困难,逐渐培养各项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日记等形式,多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心得,及时把批改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对有进步的及时表扬、鼓励;对有困难的及时帮助,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经常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常抓不懈,形成惯性。
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总会经过反反复复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习惯养成的初期,更松懈不得,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惯性,收到实效。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勤查字典,要经常检查课外阅读题中出现的生字词学生是否会读、会用,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求每天都要有一页以上书法练习,每天都要检查。要通过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抓住一个“勤”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第四篇: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专题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简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它是集听、说、读、写、译、编等多项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语文能力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如果从低年级起就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更是能够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起到辅助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习惯 课后复习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2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它是集听、说、读、写、译、编等多项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语文能力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学生如果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更是能够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起到辅助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事例,从四方面详细说一说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有效的课前预习。
低年级地课前预习在一开始的时候还不能放到课下进行,必须是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预习,并在课上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放到课下进行。笔者现在正在任教一年级的语文学科,因此,下面笔者将详述是如何在课上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预习就是关键性的问题了。笔者现在任教于一年级的语文学科。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如一张白纸,教师在上面写下怎样的规矩,学生就会一直受到它的影响,按照规矩去做。因此,教师必须先带着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开学第一课,除了要讲清日常的课堂常规,还要带着同学们认识课本,了解课本上的每一部分是什么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例如:笔者带着同学们一起看目录。通过对目录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书上的全部内容都被有秩序的排列在目录中,我们可以通过目录进行检索。紧接着,笔者就开始在课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1、读懂题目。
讲明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帮助你去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
笔者会告诉学生,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小作者传递给你的私人信息,只要你能静下心来把文章读熟,读的通顺、流利、有感情,你就能收到小作者写给你的信息,你就能和这个看不见的朋友进行对话!一般情况下,?W生听后都会觉得十分神奇,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认真地去朗读。这时,笔者提出要求:
(1)先认真地听老师进行朗读,同学们注意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根据老师的读音自己小声地读几遍。注意老师朗读时停顿的地方,在停顿的地方做上标记。
(2)自由朗读,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声音洪亮,在做过标记的地方注意停顿。另外,遇到不会的生字时,可以小声地问一问身边的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然后多读几遍,解决朗读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
(3)认真地听别人读。在自我展示环节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认真地听,都听些什么?思考些什么?我们要讲清楚,在听别的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请同学们用眼睛看着书,用耳朵听着声音,用大脑思考着小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还要标记出同学在朗读时出错的地方。等着同学朗读完毕之后,举手提醒他。当然,同学在朗读时展现出来的优点,我们也要快速地吸取过来。
3、在阅读新课文时,要注意对词语、词组、量词等新知识的积累。
笔者会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跟同学们一起积累新的词汇。首先是积累新的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笔者先做示范,用“――”画出新词语,然后用每个新收录的词语说一句话,再鼓励同学们举手发言,用新积累的词语说话。
其次,寻找文中有趣的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主要是一些充满童趣的比喻句、拟人句和一些特殊句式。第三,通读课文后,要把对课文中不解的地方标画下来,把问题写下来。之后,在课上认真听讲,再一个个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课上有没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课下要积极地去请教老师。
二、养成良好的课上学习习惯。
在学习新课之前,笔者已经陪同学生一起将新课文预习了一遍。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会非常的顺畅。
在正式授课之前,笔者会向学生提出几点要求,并简单地解释一下这样做的重要性。
1、整节课要保持规范的坐姿。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能量分配给我们的大脑、眼睛、耳朵、嘴巴和写字的手,其余的部分要保持安静,不能再来消耗这有限的能量了。另外,把背挺直有利于对大脑提供能量,否则,不但你的背会越来越弯,你的大脑也会停止工作,这该多可怕。
2、在课上,我们不能随便释放自己的能量。例如:我们必须先规范地举起手,当老师叫到自己,才能释放嘴巴上的能量。
3、在课上,我们的大脑要不停地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去思考和学习。当我们遇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先思考5秒钟才能举手回答。
4、眼睛看着正在说话的老师,或是黑板上正在书写的板书,或是正在讲授的课文。耳朵要注意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给出的答案。
5、及时的在书上适当的位置做好标注,注意解决自己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还太小,所以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标注。
三、及时准确的课后复习。
在最开始的时候,笔者会留下关于复习的课后作业,并说明这么做的原因,等到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知道该怎样去复习,都需要复习哪些内容后,老师就可以慢慢地退到后面去,不在提出具体的复习形式,鼓励孩子去建立适合自己的复习模式。
对于课后复习,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笔者会提出以下几个要求:
1、熟读课文后将课文背过。在家对着爸爸或妈妈,用课上勾画的新词说话,仿照着勾画的句子说话。
2、将会写字做成生字卡片,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看拼音填字,也可以是看字组词等等。
四、坚持进行课外阅读。
一年级的小学生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扩展词汇量。课外阅读将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先是在课上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一些画本读物。然后,笔者向家长提出每天晚上必须亲子阅读1小时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坚持不懈地阅读下去,笔者要求家长和学生每天都要一起记录读书卡片,每月一交,评出阅读之星。同时,笔者还会定期举办讲故事大赛,并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同学们为了能够在故事大赛上有精彩的表现,阅读的积极性都很高。
作者简介:崔璐(1989年11月),女,汉族,籍贯:河北省抚宁县,学士学位,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河镇五峰完小黄瑶春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做人真有用处”。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他的整个学习生涯,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有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明末清初,知名学者五船山《俟解》中说道:“养习于童蒙”。告诉我们对于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从早期抓起。学生有内部动力,对学生良好的语
文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外部的引导和强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低年级小朋友语文学习注重于读、写两方面。那么,如何从这两方面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读的习惯培养
教材在朗读方面提出了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应紧扣这三点要求展开朗读训练,从而培养习惯。
1、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
2、精读。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再帮助归纳,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不会提出什么问题。其实,正是他们小,他们的想象力就比较丰富,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师对此不够重视。该习惯的培养,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执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不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二)写的习惯培养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就必须做 “三个一”的要求,并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么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总是要求学生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都要一笔一画地
写,认认真真地写。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就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
2、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刻,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促而成的,所以,我在每次作业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书写情况。
3、我在班内还开展了“一日一字比美观”,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增强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还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
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我相信,小学生如能形成这些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必将是“好习惯,终受益”,不愁学不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