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19-05-12 17:5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大全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课文、查看地图、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且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对战争的残酷场面仍记忆犹新,对战争的性质也比较容易分析。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且对其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主题,该主题主要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四个知识点展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本课涉及后两个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联系“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展开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讨和总结。凡尔登战役属于战争过程的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它的残酷性则证实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对一战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本课共分“谁点燃了‘火药桶’”“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三个子目。

教材处理

本节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一些展示的资料:《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凡尔登战役形势图》,《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资料片。本节课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信息,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另外,应注意安排学生对战争进行感性认识和情境体验,以协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

教师:(放映《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那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突发事件?最好举出一二件实例。

学生论坛:(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

教师:如果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这类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确实是个威胁,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这次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教师:(指导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找出各参战国(特别注意意大利和中国的参战,让学生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参战?),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指出,一战爆发后主要战场在欧洲,主要战役在西线。在这次战争中发生很多惨烈的战役,下面就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来感受一下)

二、凡尔登“绞肉机”

教师:(为学生放映《凡尔登战役》的资料片断,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观后的感想,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教师:正是由于这些新式武器的应用,使得交战双方伤亡惨重,多达70万人,因此我们将这场战争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为何凡尔登成为交战双方的必争之地呢?

学生:分析凡尔登的战略地位(凡尔登是法国著名要塞,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中枢。如果凡尔登失守,法国将受到沉重打击。)

在活动的基础上,师生达成共识: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他们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及一战的相关内容,归纳一战起止时间、战争规模、破坏程度、死亡的人数、损失等等,从而得出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作为地球公民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教师: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大战,如何看待这次大战的性质呢?

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你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

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次了解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地球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愿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课后讨论:你认为一战最大的赢家是谁?

第二篇:《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堂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极”第20课内容,本课主要围绕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人类的灾难三个知识点展开。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联系“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过程对一战爆发得的原因进行探讨和总结。凡尔登战役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它的残酷性则证实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的灾难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从而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

(二)学情分析: 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九年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对于一些问题有自己思考,但停留在表面上,容易凭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因此,利用好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课文、查看地图、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充分认识突第一次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共同回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为了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战胜对手,列强纷纷结成联盟。德国为了对付法国、俄国,拉拢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为自身安全很快也结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那么,一战到底是如何爆发的?曾爆发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利用ppt展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请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讲述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夺情况)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药桶”。那么,这个“火药桶”到底是怎样点燃的呢?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学生观看《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阐述点燃火药桶事件的名称、发生的原因、事件的主要经过和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04页-105页小字,感受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和影响,对一战导火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那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突发事件?最好举出一二件实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

这类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确实是个威胁,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指导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指出一战开始的标志和时间,找出各参战国,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

二、凡尔登“绞肉机”

展示《凡尔登战役形势图》,找出凡尔登的地理位置和交战双方,分析凡尔登的战略地位及这场战役对双方的重要性。分析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资料片,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印象。分析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从作战时间、现代武器的使用上去分析残酷性)

三、人类的灾难

引导学生分析一战的性质、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从时间长、规模大、破坏程度三个方面归纳)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在这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进行了了解与探讨,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公民,有责任、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珍惜和平,热爱和平。板书设计:

谁点燃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

间:1914-1918

主战场:欧洲

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新式武器: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

性质: 布置作业:

课后自我测评(109页)

三、教学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有效引导,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情境、体验战争,进而来感悟历史。既让学生充分亮出自己的观点、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能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情感教育。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在展示地图和影片时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过少;

2、学生在探讨中指导小组过少;

3、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上,过多的要求符合自己意愿的答案,点拨不是很到位。

第三篇: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反思总结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主要涉及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包括:谁点燃了火药桶、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三部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反思总结篇1

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标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上节课时,节奏较快,感觉前紧后松。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战争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能配以形象的影视,教学效果更好,而且可以让学生联系美国的9·11事件分析恐怖活动带来的危害,进而正确认识极端事件的弊端。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反思总结篇2

本节课在内容上主要涉及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包括:谁点燃了火药桶、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三部分。从课堂教学效果上看,至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我还应该再有所调整。我将本课分为三大板块,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需要联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来展开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讨和总结。所以在处理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时,我设置了问题,由提问:“‘谁点燃了火药桶?’中的火药桶指的是什么地方以及它为什么会被称为‘火药桶’?”来引导学生回忆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组成及巴尔干半岛的形势。“随着双方矛盾的深化,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然导出新课内容。这样做一来可以巩固上堂课的内容,二来又能清晰新颖的导入新课,可以暂且保留。只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话,总觉得时间稍长了些,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好的办法。

另外,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应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如交待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讲述于详细;对意大利见风使舵的做法则简单交待即可。而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的威胁和战争的灾难性,则应花费较多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反思总结篇3

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我将本课分为焦点关注、历史剧场、战火硝烟和战后反思四大板块,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需要联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来展开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讨和总结。所以在处理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时,我设置了一个“焦点关注”板块,由提问:“‘谁点燃了火药桶?’中的火药桶指哪及其为什么被称为火药桶?”来引导学生回忆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组成及巴尔干半岛的形势。“随着双方矛盾的深化,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然导出新课内容。这样做一来可以巩固上堂课的内容,二来又能清晰新颖的导入新课,可以暂且保留。另外,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应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如交待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讲清即可不必过于详细;对意大利见风使舵的做法也应由教师简单交待即可。而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的威胁和战争的灾难性,则应花费较多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

诸如此类的历史事件在讲授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原因——经过——结果这样一个脉络进行整体把握。

第四篇: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史实;慕尼黑会议,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含义,绥靖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3.通过对绥靖政策、德军“闪击”波兰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中国史和本书前面所学内容,掌握2 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史实。

2. 充分利用音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历史。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慕尼黑会议。

(二)教学难点 绥靖政策。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与过程

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侵略史实:

归纳起来,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的侵略扩张史实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又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法西斯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2.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通过对外侵略,法西斯国家实力大增。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先后缔结了《反 共产国际协定》,3国达成协议:德、意赞同日本侵略中国,日本支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二、慕尼黑会议的恶果 1.时间: 1938年9月底。2.地点:慕尼黑。

3.与会国:英、法、德、意。

4.签订《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天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5.影响: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三、德军“闪击”波兰 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起了突然进攻。3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教师总结]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对此,英法幻想以绥靖政策换取自身和平,与德意法西斯共同策划了慕尼黑阴谋。得到纵容的法西斯,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全球重新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人类被拖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教师过渡]那么,绥 靖政策导致了这么惨重的代价,西方大国还会继续实行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第10课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课后习题 第9课 世界战火重燃

一、单项选择

1.使法西斯侵略战火蔓延到亚、非、欧三大洲的是

()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②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

③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

④德意法西斯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

()

A.以满足德国领土要求为主题

B.制止了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C.实现了大国间的友好合作

D.调整了大国间的利益冲突 3.慕尼黑阴谋的受害者是

()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中国

D.波兰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德国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C.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

D.波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5.二战前已经开始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有

()①中国

②西班牙 ③埃塞俄比亚 ④苏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二、材料分析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慕尼黑会议的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代表,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会议结束,他们被带到会议厅,在协定上签字。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张伯伦飞回到伦敦后,却站在首相官邸阳台上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1)英法为什么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其目的何在?

(2)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你认为“和平”真的来了吗?为什么?

答案:1.D 2.A 3.B 4.C 5.A 6.B 7.(1)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目的:牺牲弱国的利益,换取与对手的妥协。

(2)没有。因为: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此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又将矛头指向波兰,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板书 ● 课堂板书

第9课 世界战火重燃

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二、慕尼黑会议的恶果

三、德军“闪击”波兰

第五篇: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3、运用气候统计图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

导学、设问、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变”是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天在变、地在变,沧海可以变桑田。山在变、水在变,全球气候也在变。今天我们来探讨——全球气候的变化。

2、提问:前边咱们讲过了气候的要素,谁来告诉大家?(如果回答不出来,进行启发——我们这里什么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寒冷指的是什么、多雨干燥指的是什么?)

3、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等。因此考察全球气候变化也从这几个这几个方面进行。

板书:气候变化水热风

4、专家对黄土高原土层的进行考察,黄土堆积有明显的分层,并且层次厚度不一,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风的强弱在不同时期不同)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下边书归正传。

5、同学们谁知道“豫”什么意思?哪个意思与地理有关?多媒体出示百度词条。(河南的简称)。

6、同学们看一下——一个人牵着一头象。大象生存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谁知道老挝的首都是哪?(万象)。这说明大象生活在东南亚的森林中,当然南亚、非洲的森林里也有,大象应该是生存在热带环境中的动物。河南是湿热环境吗?这说明什么?

7、说明中原之地的河南在某一段时间是湿热的,那么是哪段时间呢?

8、出示课本97页气候统计图,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找一下中国哪些时候比较温暖呢?

9、秦汉之前除一小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这正是中国的夏商周造字时代啊,很多字就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豫”字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气候烙印。

10、公元500-1000年是不是也比较温暖啊。这又是哪一段历史啊?

11、唐宋时期,这是中国最繁盛的一段历史,尽管毛泽东看不起唐宗宋祖,但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幸福的时期,为什么呢?(水热条件比较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是说,这一温暖期制造了一段辉煌历史。还记得杨贵妃吗?还记得霓裳舞吗?美女、纱裙展示了一个开放的唐代,这肯定与当时的温暖期有一定关系。

12、挪威什么时候比较温暖,什么时候比较寒冷?

13、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比较温暖,十五世纪以来比较寒冷,这是两次大的波动。板书:历史两波

14、看95页阅读:用数轴表示气候变化史的三个阶段。

找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一万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猴子爱与不爱的分界点)之前为地质时期,到一二百年是历史时期,一二百年以来为近现代。

15、探究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图4-19,哪个时期最冷,哪些时候较温暖?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而其他时间相对温暖。我们把最冷的一段称为冰期,冰期之间较温暖的时期称为间冰期。冰期、间冰期相互交替。

16、再看一下右侧的干湿状况有什么规律?也是相互交替。板书:震炭第四冰期中

冷暖干湿相交替

17、历史时期的时候变化,有两次大的波动,那么近现代呢?

18、再看一下图4-21,说明了什么?(近现代气温波动上升)

板书:历史两波近现升

19、图4-22说明了什么?(一百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降水增多,而北非、南美洲西部降水减少)20、图4-23说明了什么?(全球变暖,沿海低地被淹)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不同时期全球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要掌握读气候统计图的方法。

五、作业:课下搜集资料,证明某一时期的气候特征。

六、板书设计:气候变化水热风,震炭第四冰期中,冷暖干湿相交替,历史两波近现升。

授课人

杨振锁

2011-12-24

下载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随州市曾都一中张 明 【教材分析】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本节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探讨其......

    第一次教学设计

    两路纵队变四路纵教学设计 张 玉 一、教学内容: 1、复习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 2、队列队形: 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 3、游戏:我说你做(做反动作)。 二、教......

    第一次教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

    第一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 教学设计 张万和 高级教师 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乡中心校 *** 教材分析: 《第一次》是小学语文教材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九版块的一篇记叙文,叙述了一个不满......

    第一次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积蓄,胜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不同人物语言的含义. 3,感受小男孩勇于进取的精神,认识到探索与创造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品......

    第一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小男孩儿在母亲的鼓励下,第一次艰难地踏上人行道台阶,品尝到胜利喜悦的事。告诉家长和老师要支持孩子进行自我锻炼,教育学生在生活......

    《第一次》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第一次》教学设计 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中心小学王桂荣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十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文章的内容。 3结合本课的学......

    《第一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式的,学生要获得充分的信任与尊重。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