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

时间:2019-05-12 17: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

第一篇: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形成、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1)加热硬水Ca(HCO3)2和Mg(HCO3)2会转化为CaCO3和Mg(OH)2,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生成的吗?

(2)处理污水时,向其中加入FeS固体,以除去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了那些化学反应? [讲述] CaCO3、FeS、Mg(OH)2等碱和盐是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电解质难溶于水,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动态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观察思考]94页。取有PbI2沉淀的饱和溶液中上层清液,即PbI2的饱和溶液滴加几滴KI溶液,观察现象。你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

1、沉淀溶解平衡:

尽管PbI2固体难溶于水,但仍有部分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Pb2+和I-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PbI2固体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PbI2(s)Pb + 2I 2+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的方次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 + 2I-

25℃时,Ksp = [Pb2+][I-]2 = 7.1×10-9 mol3L-3、溶度积(Ksp)的性质

溶度积(Ksp)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不同。

几种难熔电解质在25℃时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AgCl(s)AgBr(s)AgI(s)Mg(OH)2(s)Ag+ + Cl-Ksp= [Ag+][Cl-] = 1.8×10-10mol2L-2 Ag+ + Br Ksp= [Ag+][Br-] = 5.0×10molL Ag+ + I-Ksp= [Ag+][Br-] = 8.3×10-17mol2L-2 Mg2++2OH-Ksp= [Mg2+][OH-] 2 = 5.6×10-12mol3L-3

32-2结论: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如: Ksp(AgCl)> Ksp(AgBr)> Ksp(AgI)溶解度:AgCl)> Ksp(AgBr)> Ksp(AgI)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离子的浓度商Qc和离子积Ksp的关系:

(1).当 Qc > Ksp时是过饱和溶液,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2).当 Qc = Ksp时是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3).当 Qc < Ksp时是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以上规则称为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1)沉淀的溶解

思考:为什么医学上常用BaSO4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而不用BaCO3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 BaSO4 和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分别为: BaSO4 BaCO3 Ba2+ + SO42-Ksp=1.1×10-10mol2L-2 Ba2+ + CO32-Ksp=5.1×10-9mol2L-2

2-由于人体内胃酸的酸性较强(pH0.9---1.5),如果服下BaCO3,胃酸会与CO3反应生成CO2和水,使CO3离子浓度降低,使Qc < Ksp,使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使体内的Ba浓度增大而引起人体中毒。BaCO3 Ba2+ + CO32-CO32-+2 H+=== CO2 + H2O 2-2+

不能用BaCO3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而SO4不与H结合生成硫酸,胃酸中的H对BaSO4的溶解平衡没有影响,Ba2+浓度保持在安全浓度标准下,所以用BaSO4 作“钡餐”。[交流•研讨]—97页

(1)溶洞里美丽的石笋、钟乳是如何形成的?(2)海洋中的多彩珊瑚又是怎样生长形成的? 2.沉淀的转化 [观察思考]—98页

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

(1)在1试管中加入2ml0.1mol/L ZnSO4溶液,再滴入1mol/L Na2S溶液,观察现象。(2)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3)向沉淀中滴加适量的0.1mol/L CuSO4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转化成为黑色沉淀。

为什么白色的ZnS沉淀会转化成为黑色的CuS沉淀? Zn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ZnS(s)Zn2+(aq)+S2-(aq)Ksp=1.6×10-24mol2•L-2

2-++Cu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uS(s)Cu2+(aq)+S2-(aq)Ksp=1.3×10-36mol2•L-2

ZnS与CuS是同类难溶物,Ksp(ZnS)>Ksp(CuS),CuS的溶解度远小于ZnS的溶解度。[讲解]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的定性解释

当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时,ZnS溶解产生的S2-与 CuSO4溶液中的Cu2+足以满足Qc>Ksp(CuS)的条件,S2-与Cu2+结合产生CuS沉淀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CuS沉淀的生成,使得S的浓度降低,导致S与Zn的Qc

利用沉淀转化原理,在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常用FeS(s)MnS(s)等难溶物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种沉淀可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难溶物的溶解度相差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越大。

[追根寻源] 99页水垢中的Mg(OH)2是怎样生成的? 学生阅读自主解决 硬水:是含有较多Ca2+、Mg2+、HCO3-、Cl-和SO42-的水.加热时: Ca2+ + 2HCO3-= CaCO3+CO2 + H2O 2-2-2+

Mg + 2HCO3 = MgCO3+CO2 + H2O MgCO3+ H2O = Mg(OH)2 +CO2 

为什么在水垢中镁主要以Mg(OH)2沉淀形式存在,而不是以MgCO3沉淀的形式存在?比较它们饱和时[Mg]的大小。课堂小结: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沉淀溶解平衡: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3、溶度积(Ksp)的性质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2.沉淀的转化

2+2+-

第二篇:《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

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三)教学难点

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四)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我们要求大家要学会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这里我们以AgCl悬浊液为例,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在这个体系中,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微观上说,在AgCl悬浊液体系,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这是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这是沉淀生成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形成AgCl饱和溶液,这种平衡就是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 我们可以用平衡表示式表示沉淀溶解平衡。

/ 6

【教师】

【教师】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省略相关标注。

【教师】 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也会因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当AgCl悬浊液体系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大体系中Cl-的浓度,平衡就会向生成AgCl沉淀的方向移动;反之,如果减小体系中Cl-的浓度,那么平衡就会向AgCl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板书】 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讲述] 那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初步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学生完成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学生] 滴加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滴加KI溶液后,变成黄色沉淀,滴加Na2S溶液,变成黑色沉淀。

[引导思考]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我们提供给同学们关于难溶物颜色的资料。刚才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沉淀应该分别是哪些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颜色

[引导学生表述] 根据所给数据结合已学知识,白色沉淀应该是AgCl,黄色沉淀是AgI,黑色沉淀是Ag2S沉淀。刚才的现象说明了向AgCl溶液中滴加KI溶液,AgCl会转化为AgI;而继续滴加Na2S溶液,则沉淀转化为Ag2S黑色沉淀。

[讲述] 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沉淀的转化。[板书]

一、沉淀的转化

[设疑]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呢?我在上面给大家上述沉淀的溶解度数据,大家可以参考这些数据,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组织] 请同学以前后两桌4~6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各组同学派代表来回答问题。开始讨论!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溶解度(25℃)[学生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向NaCl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生成。由于AgCl是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利用已写板书,不再进行书写)。

/ 6

[讲述] 那么,这个过程中,Ag+的浓度是由大到小。

[学生继续汇报] 继续滴加KI溶液后,AgCl转化为更难溶的AgI沉淀。[设疑] 如何实现这个转化的?

[学生表述,教师及时引导] 在原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存在的Ag+与滴加的I-结合生成更难溶的AgI沉淀,从而减少原平衡中Ag+的浓度,使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由AgCl溶解的Ag+又被I-沉淀成更难溶的AgI沉淀。从而使AgCl全部转化为AgI。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原有的沉淀溶解平衡被破坏,新的沉淀溶解平衡建立。那么,这个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可以这么书写。

[板书]

[引导并板书] 化学方程式: AgCl+KI=AgI+KCl 离子方程式: AgCl+I-=AgI+Cl-

[提问] 通过上述分析,你觉得沉淀为什么发生转化?上述沉淀的转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沉淀之所以发生转化是由于添加的离子破坏了原有的沉淀溶解平衡,从而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因此,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PPT演示]

一、沉淀的转化

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转化的规律

a.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讲述] AgI沉淀转化为Ag2S沉淀的过程,也是符合上述规律的,我请一位同学象我在板书上分析的方式写出这个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过程,以及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有没有自告奋勇的同学举手到讲台上写板书。其他同学在下面把相关式子写下来。

[学生上台书写板书,教师在旁提示指导,共同完成板书] 提示Ag+和S2-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1 [板书]

/ 6

离子方程式: 2AgI+S2-=Ag2S+2I-

[提问] 写好以后,请上来的同学来描述一下AgI转化为Ag2S沉淀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 2AgI+Na2S=Ag2S+2NaI 在这个过程中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表述,教师引导补充] 在原AgI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存在的Ag+与滴加的S2-结合生成更难溶的Ag2S沉淀,从而减少原平衡中Ag+的浓度,使AgI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溶解的Ag+又被S2-沉淀成更难溶的Ag2S沉淀。从而使AgI转化为Ag2S。原有AgI的沉淀平衡被破坏,新的Ag2S沉淀平衡建立。

[设疑] 很好。那么利用沉淀的转化,我们来了解其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所给的数据和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下面的这个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给出你们组的统一意见。

[PPT演示] 锅炉水垢中含有CaSO4, 可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再用酸除去。

1.分析将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2.写出除去CaSO4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提问学生] 学生回答,Na2CO3引导其他学生评价,组织讨论,达成共识。[板书] CaSO4+Na2CO3=CaCO3+Na2SO4

[设疑] 那么,BaSO4沉淀能否转化为BaCO3沉淀?如果能,需要添加什么试剂?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给出你们的答案。

[PPT演示] BaSO4沉淀能否转化为BaCO3沉淀?

[学生通过讨论,感到困惑] BaSO4能或不能转化为BaCO3。如果能,可以通过添加Na2CO3溶液。

[引发思考和质疑] 我们不是说,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吗?那么,你们说能转化不是和刚才的结论有矛盾吗?

/ 6

[引导分析] 关键还是在于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要使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BaSO4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BaCO3,要想办法促进BaSO4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想办法促进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引导分析] 增大CO能最大程度地增大CO确的,CO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BaCO3沉淀的方向移动。而采用饱和Na2CO3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BaCO3沉淀的方向移动。如果这种设想是正与Ba2+结合生成BaCO3沉淀,将降低体系中Ba2+的浓度,使BaSO4向沉淀溶解

离子的浓度应该增大。的方向移动,而这个过程中SO [讲述] 很好。我们可以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写出来。

[讲述]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由溶解性能相对弱较的物质转化为相对较强的物质,因此这个转化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处理多次。另一方面,要实现这一转化,还需要考虑两者的溶解性能差异,不能太大。因此,沉淀转化的第二个规律是当两种难溶物溶解能力差别不大时, 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PPT演示] 2.沉淀转化规律

b.当两种难溶物溶解能力差别不大时, 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讲述] 而对于溶解能力相差较大的,就较难实现溶解性能相对弱较的物质向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的转化。同学们可以想想能否用我们桌面上的试剂来进行检验,想到的同学请举手提出自己的方案。

[学生] 表述自己的观点,应该能写出相关的实验设想,即先形成Ag2S沉淀,再滴加KI或NaCl溶液。

[PPT演示] 取2mLNa2S溶液,加数滴AgNO3溶液,振荡,再滴加KI溶液或NaCl溶液。[学生] 黑色沉淀难以转化为黄色。

[讲述] 从溶解度大小比较,不难发现Ag2S、AgI、AgCl三者的溶解能力差别较大,溶解能力差别较大,故难以实现溶解性能相对弱较的物质向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的转化。

/ 6

[小结]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改变溶液中离子浓度就能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因此对于沉淀溶解平衡而言,除了改变离子浓度以外,改变反应温度或溶液的pH等因素也能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

[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阅读和思考题,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材料] P89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

[讲述] 人体牙齿主要的无机成分是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难溶的磷酸钙类沉积物。在口腔中,牙齿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存在着这样的沉淀溶解平衡。

[PPT演示]

[讲述] 如果我们在饭后没有及时漱口或刷牙,口腔中残留的食物在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有机酸——乳酸。乳酸是酸性物质,能与氢氧根反应,使羟基磷灰石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但如果饮用水或者牙膏中含有氟离子,氟离子能与牙齿表面Ca2+和PO43-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Ca5(PO4)3F],沉积在牙齿表面。氟磷灰石比羟基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并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因而能有效保护我们的牙齿,降低龋齿的发生率。这是通过添加F-使难溶的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更难溶的氟磷灰石,实质就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应该说添加F-对于防治龋齿有正面影响。但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水中含有过量的F-导致地区性氟斑牙,因此在牙膏添加F-并非医疗手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龋齿的关键。

[小结]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思考题] 请同学们回去回顾本节课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添加何种试剂能使MgCO3转化为Mg(OH)2? 还有其他途径吗?

[提示] 从弱酸根水解的角度去分析,加热有利于促进水解进行。持续加热MgCO3悬浊液体系,也能转化为Mg(OH)2。

【布置作业】 P96 4、5

/ 6

第三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

“沉淀溶解平衡”

(一)教学案例

1教学思路

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

[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2.2知识预备阶段

[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而PbI2则属于难溶性盐。[投影]:

[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达到饱和后溶解是就停止了呢?

[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止了,请从平衡的角度思考分析。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

[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止,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及时有效利用课本,引导学生看书,提高自学能力。)[提问1]: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从书本的概念中找出描述平衡的特征。(及时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学生甲]达到平衡时,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析出的速率是相等的,而且溶液达到饱和。

[提问2]:其实我们已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平衡特征,能再补充些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还有什么特征吗?(用意:知识有效迁移)[学生乙]: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保持不变,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利用前面学习的平衡特征,回答很完整。)[设问]:沉淀溶解平衡的书写又怎么来表达呢? [举例]:如AgCl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 AgCl(s)→←Ag+(aq)+Cl-(aq)[过渡]:不但平衡特征有相通性,表示平衡程度的物理量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我们前面学到的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而沉淀溶液平衡也有一个常数的表达式,我们叫做“溶度积”——Ksp,表示方法和前面也基本相似。

[师]:指导学生再次自学课本溶度积的表示方法。Ksp=c(Ag+)·c(Cl-)[提问3]:在表示Ksp时,为什么没有分母呢?(考察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丙]:因为前面AgCl是一个固体,固体的浓度是一定值。(没想起的同学得到提示。)[提问4]:Ksp的大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大家可以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丁]:同一物质,Ksp仅受温度的影响。[提问5]:前面我们学习的电离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Ksp怎么受温度影响呢?(考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对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学生戊]:温度升高,有些物质Ksp增大,因为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而有些物质Ksp减小,因为溶解度减小,如氢氧化钙。(有些同学可能想不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来回答些问题,但分析后都能理解领悟。)2.4知识巩固——知识应用,与生活联系阶段 ①活用所学模块(巩固前面所学重点知识)[练习巩固]:写出下列难溶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AgBr、Fe(OH)

3、CaCO3、Ag2S ②融入生活模块(用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现象的分析解释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现象1]如果误食可溶性钡盐,会造成钡中毒,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分析]:尽快用5.0%的硫酸钠溶液给患者洗胃。

[常识介绍]: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4做内服造影剂,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

[现象2]: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会形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除去。水垢中含有CaSO4(微溶),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转化成CaCO3(难溶),然后用酸洗。请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分析CaSO4转化CaCO3的原理。

[分析]:CaSO4微溶,当溶解的Ca2+遇到CO32-离子时,生成更难溶的CaCO3沉淀,从而使CaSO4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转化成CaCO3。[现象3]:吃糖容易形成蛀牙。

信息:1.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a5(PO4)3OH(羟基磷酸钙),它是一种难溶电解质,Ksp=2.5×10-59mol/L; 2.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请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为何吃糖容易蛀牙? [分析]:羟基磷酸钙溶解产生的OH-被H+中和,促进羟基磷酸钙的溶解。[现象4]: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龋齿,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是F-与Ca5(PO4)3OH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石灰Ca5(PO4)3F,更能抵抗酸的侵蚀。[小结]:以上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现象,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即沉淀溶解存在一个平衡,而且沉淀可以发生转化,即难溶的可以转变成更难溶的。

(责任编辑:背包走天下)

第四篇: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参考教案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四单元。它包含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溶度积)(第一课时)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第二课时)两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此部分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内容标准为: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考纲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所以,总的看来,总体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和份量。

由于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较多,加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体现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本节课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形成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关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理解K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常见实例引课,结合实验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通过沉淀的生成、溶解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树立对立统一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

溶解”的平衡。

(2)难点:通过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的化学行为以及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并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3)突破方法:演示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幻灯片][知识回顾]

1、什么是溶解度?你如何理解溶解度?

2、请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以下问题,并说明溶解的可逆性。

(1)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液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溶解与结晶平衡:“逆、等、定、动、变”)

(2)已知: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变化不大。则要使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体,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热浓缩或降温结晶等)

(3)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或通入HCl气体有何现象?(有晶体析出)

3、根据上述[交流与讨论]回答:什么是溶解平衡?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溶解平衡的实例。(气体的溶解与挥发平衡:如汽水、啤酒、氨水、氯水;易溶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平衡等)

[幻灯片][问题1]易溶物质形成饱和溶液时,存在着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物质是否也存在着溶解平衡呢?

[幻灯片][探究实验]向0.1mol·L1 AgN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略过量的0.1mol·L1NaCl溶液,即

-不再观察到产生沉淀为止。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白色沉淀

Ag+ Cl = AgCl↓)+

-[幻灯片][问题2]此实验后的溶液中还有Ag+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学生讨论,老师指导)

[幻灯片][信息提示]已知Ag2S是一种比AgCl更加难溶的黑色沉淀物,如溶液中c(Ag)=10-17

+mol·L-1时,只要加入含c(S2)=10

-16

mol·L

1的溶液,即可出现Ag2S黑色沉淀。

-[幻灯片][探究实验]取上述实验的上层澄清溶液,加入1.0mol·L1Na2S溶液。观察现象。(出现了黑色沉淀!)

[学生归纳]黑色Ag2S沉淀的生成,说明了实验后的上层澄清溶液中还有Ag+。

[教师总结]实验结论:Ag+和Cl的反应并没有进行到底,即该反应存在着限度,说明反应具

-有可逆性。因此,严格来讲, 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作: Ag+ Cl化学学习

+-

AgCl

更为科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学的表示为: Ag(aq)+ Cl(aq)+

AgCl(s)[幻灯片][学生活动1]阅读P87—88(第一段),并依据模仿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原理,讨论Ag+和Cl的反应没有进行到底的理论依据,归纳总结溶解沉淀平衡的-特征。

[幻灯片][学生活动2]阅读P88第二段和以下材料,进一步认识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存在。[材料]物质的溶解性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说,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为易溶,介于1g-10g之间的为可溶,介于0.01g-1g的为微溶,小于0.01g的为难溶。

溶解度表中的“不溶”就是指难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可能为0。

所谓沉淀完全,在化学上通常指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

-[幻灯片][学生活动3]完成以下习题,并归纳定量判断沉淀溶解是否平衡的方法。1.写出Ag2S、Fe(OH)3溶度积表达式。

2.若取10mL 0.01mol·L1NaCl溶液,加入0.1mL 0.01mol·L1AgNO3溶液,是否有AgCl沉-

-淀?若有沉淀,Ag+沉淀是否完全?(已知KSP(AgCl)=1.8×10-10,又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

[幻灯片][归纳总结] [板书]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一、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最大的质量。常见的溶解平衡:气体溶解平衡、易溶物的溶解结晶平衡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 定义:

特征:“逆、等、定、动、变”

实验1:Ag+Cl = AgCl↓

Ag(aq)+ Cl(aq)+-

AgCl(s)Ag2S(s)实验2:2Ag+S2 = Ag2S↓

2Ag(aq)+ S2(aq)+-

-实验结论:沉淀的反应存在着限度,反应具有可逆性,即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

三、溶度积KSP 1.表达式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定量判别:浓度积Qc Qc=KSP

饱和,即达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Qc>KSP

过饱和,析出固体 Qc

未饱和 [课后作业]

五、教学小结

本节课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并重,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多让学生或引导学生书写或表达,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和问题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化学学习

第五篇:溶解教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白银区郝家川小学

周小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观察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发展学生探究科学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描述出溶解的特征。教具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锰酸钾、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兴趣

1、从上节课你们知道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在水中溶解?它们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

2、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简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到课堂上来,以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让学生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你们现在是不是很想看一看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师板题: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设计意图:明确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二、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过程

1、各小组成员观察一下你们小组里,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些什么物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观察相关材料的习惯。)

2、出示高锰酸钾,学生进行观察。问: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介绍高锰酸钾的性质。)

3、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时应注意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规范地演示取放高锰酸钾。)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物品,所以先让学生观察。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再进行介绍、演示,加深学生对高锰酸钾的认识,吸引注意力。)

4、学生实验:

(1)各小组选一位成员用药匙取几颗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一个水杯中,静静地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筷子轻轻地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溶液的变化。(分别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课本上溶解过程记录表上)

5、学生回忆交流: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是怎样溶解的?(提示学生借助记录表对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描述)

教师相机板书:看不见颗粒 分布均匀 没有沉淀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搅拌前高锰酸钾是如何逐渐分散到水中的,搅拌后高锰酸钾和水有怎样的变化,使学生初步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6、学生把食盐放入另一个水杯中静观一会儿,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进行观察。同时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7、学生描述食盐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

8、小组交流: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9、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比较、交流帮助学生把刚刚建立的认识进行迁移,加深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三、比较分析出溶解的特征,掌握判断方法

1、学生实验:将面粉、沙分别放入剩下的两个水杯中静观一会儿,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面粉、沙在水中的变化分别是怎样的。

3、学生观察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并用铅笔填写课本上状态记录表。

4、小组合作交流:借助记录表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学生汇报。

6、全班交流讨论: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怎样观察和区别呢?

7、学生汇报。

8、教师归纳出物质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师板书:不能分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客观、细致的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物质溶解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方法,并能说出判断的依据。)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你们也可以发现科学,也许将来你们就是一名科学家。

五、课外作业:

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发生溶解现象?是怎样溶解的?

下载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溶解教案

    溶解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教学知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知道在水中溶解物体的操作方法,明确溶解现象是怎么回事?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学会做溶解实验,培......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含答案)

    鲁科版2021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以下溶液中,BaSO4的溶解度最大的是〔〕A. 1mol/LH2SO4溶液 ......

    《3 溶解》教案

    《3 溶解》教案 教学目的: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4、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 观察溶解现......

    示范教案第一课时(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精选5篇)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

    车轮平衡教案

    任务二、车轮动平衡 一、任务引入 车轮在补胎,更换轮胎,不正常磨损等情况下,平衡被破坏,必须做动平衡,保证正常行驶,特别是高速时的稳定,本次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车轮动平衡的相关......

    电离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专题:电解质及电离平衡 一、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H2SO4、NaHCO3、NH4Cl Na2O、Na2O2、Al2O3 非电解质:在水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