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法制教案
教学内容:
一、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教学目的: 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与策略: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寻找有关法规,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如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 11月3日,在骑车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法与我们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
2、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
师: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学生读书名)
2、师:这些书你们看过吗?(没有)
3、师: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与我们生活。(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课件一: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一年级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第3和第13条,学生齐读。
4、布置任务:星期五到一年级四个班做有关《国旗法》的宣传。
学生用本子做记录。
(二)课件二:钱丢失后。
1、影片一:晨会过后,三(1)班的郑凯林同学为爷爷买七十岁生日礼物的300元钱掉了。
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2、影片二:郑凯林同学在搜查同学的书包。
学生说说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看看三(1)班的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3、情境一:李丽同学是叶凡同学的好朋友,她发现叶凡同学的一些可疑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李丽同学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情境二: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生小组合作想象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自己错误的情景。
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叶凡同学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课件出示《刑法》第151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三)情境三: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老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出现“笨”“傻”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词语。
4、引导学生老师有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办?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苦衷,从而达到体谅老师的目的。
三、总结课堂,感情升华。
1、老师总结板书。
2、向学生推荐百集动画片《小小律师》。
3、课件出示《小小律师》的片尾曲歌词,学生配乐齐读。
4、布置课后作业: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用到法律条文。
四、我们身边的法律
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策略与资源: 查阅《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2制作案例幻灯片,并配录音说明 ;学生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寻找身边违法行为,敢于保护自我;
2了解《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和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身边的法律》
二、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一组一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下列原则:(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抢答题: 1 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5《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6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除教育批评外,对监护人或招用人并处罚,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观看小品,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就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
第一小组:小明的妈妈因家境困难不让小明上学(这样做是否违法)
第二小组:见义勇为需要大家参与。(见义勇为者被刺围观者未一人支援)
第三小组:强行借物(钱)不“私了”
四、联系实际,交流观看小品的感受。
1、师:同学们,刚才同学们表达的特别精彩!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你发现没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生1,有的同学向我借钱,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
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仗,不带就不够意思,生3,放学生有人跟踪我,怎么办?
生4,我看到有人偷别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
……
2、观看幻灯,了解用法律保护自己知识和方法。
五、总结课堂
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法律常识承记心窝,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五、提防可疑的陌生人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被骗的三个学生》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
2、撒跟就跑。
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不轻信别人的话。
5、找警察叔叔帮忙。
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读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
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 报警)
7.教师提问: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 告诉家长
老师告诉
提高警惕
第二篇:四年级法制教案
教学目标: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1.认识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知道毒品的危害。
2.增强抵御毒品的意识,懂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认识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知道毒品的危害;懂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难点:
增强抵御毒品的意识,懂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毒品危害的信息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康乃馨”和“罂粟花”(投影)(1)出示“康乃馨”。
师问:这是什么花?代表什么?如果你拥有这束康乃馨,想送给谁?(代表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
(2)出示“罂粟花”。
师问:这是什么花?它又代表谁?(代表毒品、代表邪恶、代表犯罪……)2.认识毒品
罂粟花虽然拥有一身绚丽的外衣,但孕育的却是罪恶的灵魂。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你知道由罂粟加工后的毒品吗?
师简介:罂粟加工后的毒品有鸦片、吗啡、大麻、海咯因,还有可卡因、摇头丸、冰毒等。
3.出示鸦片、吗啡……(投影)
二、信息交流,认识危害
1.师:吸毒和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心中筑起一道坚固的“一生远离毒品”的心墙?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毒品危害的信息和故事,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再指派代表交流。3.现在把收集的信息推荐出来,全班交流:
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1)吸毒对身心的危害: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出示投影,加深印象。
(2)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简介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三、预防毒品,提出方法
1.面对可怕的毒品,我们如何预防呢? 2.全班交流,各抒己见。3.教师小结归纳:
(1)直截了当法;(2)金蝉脱壳法;(3)主动出击法;(4)秘密报案法;(5)及时告知师长法。
四、宣读“倡议”,拒绝毒品
师:这节课上,同学们学到了许多禁毒知识,了解了毒品,增强了防范意识,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教学目的: 1.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2.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生存能力教育(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生命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板书标题: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二)讲授新课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生命,人生的一切无从谈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必须有生命这个基本载体。只有有了生命,你才能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奉献他人和社会。
活动一:读一读 想一想,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呼喊“生命之火万岁”?(生命、健康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板书: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活动二: 谈一谈,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体会生命的美好。、板书:生命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当然,生命中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这是正常的。欢乐和痛苦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板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和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活动三:算一算,想一想
板书: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重复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讨论:人生命的可贵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是最宝贵的。
2、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板书)(1)学会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师: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大家对相关法律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链接的法律知识)
因此,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2)增强自我保护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页第一段)
板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 学生讨论:学会求生的方法
3、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无可取代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板书: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四)作业
1、填一填
急救电话是 :120
报警电话是 :110
火警电话是 :119
2、选一选
如果你单身在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你的正确做法是(ABD)
A.不开门
B.打电话给父母
C.有礼貌地请他进门
D.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
3、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漏,你的正确做法是立即(AD)
A开窗通风
B.开灯检查
C点燃煤气灶
D关闭煤气开关
4、你知道打火警电话时应该说些什么吗?
①火灾的地点;②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③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
6岁男孩自己摔伤,别人要负赔偿责任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提高学会分析事物的能力。
2.在进行游戏或上街过马路时一定注意安全。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教学过程:
一、举例事实,学生分析
贾刚为储存越冬的蔬菜,在自家封闭的后院墙内挖了一个菜窖,因冬储蔬菜尚未放入,所以菜窖挖好后一直没封窖口,一天,贾刚的儿子7岁的贾警和邻居汪某6岁的儿子汪强在贾家后院玩耍,汪强不慎跌下菜窖,胳膊摔成骨折,住院治疗花去600元。汪某以贾刚挖菜窖未封口,亦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使其子摔伤为由,要求贾刚赔偿损失。贾刚则认为汪强摔伤是自己不小心所致,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于是,汪某起诉到人民法院。
二、通过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臵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贾某是在自家封闭的后院墙内挖菜窖,其施工地点既非公共场所,又非道旁、通道之上,因此,贾刚没有设臵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义务。
汪强是6岁的幼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尚无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无所谓法律上的过错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本案中贾刚和汪强都没有过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分担民事责任。
三、总结全文,布臵任务
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发生了你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保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
2.当遇到侵害自己的权利时怎样利用法律类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1.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学校老师首先要进行教育,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学生赶出校门。随便开除学生,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既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学校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工作。
首先,学校的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如果发现有危险,要立即修复,消除隐患。比如有些教室年久失修,墙壁上出现裂缝,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学校老师知道后,不及时维修,还让学生在里面上课,那么,一旦教室倒塌,造成学生伤亡,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看电影或者参加集会、进行社会实践等活动时,必须做好组织工作。活动前老师要讲明注意事项,并且做好应急准备,活动中,老师不能离开学生,要自始至终照看好学生,防止发生意外。
再有,学校要保证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比如教室的光线不能太暗,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黑板离学生不能太近。学校还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卫生设备,并且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种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比如经常为学生检查视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组织学生打预防针或吃预防药,以保证学生创身体健康。
二、总结全文,小组讨论
三、板书
我们有哪些权利 1.受教育的权利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未成年人方某盗用他人电话号码通话,构成何罪?
教学目标:
1.认识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方某,男,16岁,于去年3月,盗取他人无线电话号码,输入自己的手提无线电话机,通话数十次,使被窃的电话户主损失电话费2000余元。方某还曾窃取无线电话号码转让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3000余元。
二、律师点评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出现的一种犯罪。与传统盗窃手段有很大差别,盗用人每通话一次,被窃的电话户主就要为他支付一定的话费,本质上也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因而以盗窃罪定罪处刑是恰当的。本案,方某非法获利总计5000元,已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依法应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总结全文,师生探讨
四、家庭作业:
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你应该怎样去制止类似事情发生。
你知道法律期限吗
教学目标:
1.你知道法律期限吗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当你的债权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败诉的时候;当你在收到诉讼副本15天后提出管辖异议而无效时;当你接到判决书,未在15天内提出上诉而丧失上诉权时,你会发现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有关法律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期限,也就是时间,是指能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和终止即一定法律后果的时间。期限分为期日和期间两种。期日是指不可分的一定时间,如某年、某月、某时。期间是指从某一时至某一时所经过的时间。凡以一定时间为起点,以另一定时间为终点,继续延长的时间,皆为期间。如自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至某年、某月、某时,三个月、三十天等。
期限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和约定期限。法定期限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如诉讼时效期间、公民成年的期日等。指定期限是指由人民法院或者有关部门或机关确定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在判决裁决中指定的偿还债务的期限(期日或期间);宣告死亡的期日等。约定期限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期限。它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确定的,故又称意定期限,如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期限等。
期限是如何计算的呢?期限中的期日是不可分的特定的时刻,不发生计算的问题,而期间的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小时计算期间的计算法。
规定按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也就是依自然计算法以规定时为起点,再经过规定的期间即为终点。如出租汽车行驶三小时,从占用汽车的当时开始经过三小时期间完成。
二、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计算法。
规定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例如,规定五日内交付工作,则应自次日开始经过五天为满日。期间的最后一天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若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有变通,则以实际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除另有特别说明或约定外,规定期限所谓的“以上”、“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买了发霉蛋糕能退换吗?
教学目标:
1.知道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2.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举例导入
丁丁10岁生日时,妈妈给他买回一盒生日蛋糕。不料,当天晚上丁丁打开准备吃时。发现蛋糕底部已经长了一层白毛。丁丁拿到商店去换,可售货员说,商店对售出的食品一律不退换。
请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丁丁的生日蛋糕已经变质了。变质食品如果吃下去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我国《食品卫生法》第7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根据这条规定,丁丁完全可以要求商店退换蛋糕。
我国有关部门对部分易腐易霉易变质的食品从生产到售出也是有一些时间限制的,比如对奶油裱花蛋糕,根据季节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售出期限。在夏季,从生产到售出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因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而造成食品霉变,应该给予退换。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思考题:
小明仗着个儿大,力气大,强行用一支破钢笔换了小军的一支新钢笔,小军当时害怕极了就换了,可后来小军觉得太吃亏,想换回,请问小军可以换回吗?为什么?
“刀劈小孩”的杂技能演吗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某集镇的一个空场上,来了十几个民间艺人演出杂技。这些杂技有“人吃活蛇”、“铁钉穿鼻”、“大卸胳膊”、“刀劈小孩”等内容,很多演员只有七八岁,情景让人惨不忍睹。
这种杂技允许表演吗?
让七八岁或者十来岁的儿童表演残忍、恐怖的杂技,不仅对观众的精神刺激很大,而且严重摧残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这种所谓的杂技表演,我国法律是禁止的。
早在1981年,文化部、公安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杂技团体和个体艺人的管理。个体艺人必须向居住地县、市文化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节目审查合格发给演出证,才能够在外面演出。同时规定,任何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表演恐怖、残忍和摧残少年儿童的节目,对严重摧残少年儿童的卖艺活动要坚决取缔,对因此造成少年儿童伤残和死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发现这类杂技演出,应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用法律武器来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杂技艺术的健康发展。
二、总结全文,全体讨论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常识教育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事实导入
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地保护,使其安全、健康地成长,是每一个监护人最重要的责任之一。而要想真正做到尽职尽责,监护人就要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知识的教育。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不断地培养他们的自保意识和传授他们自保及安全求助的知识。这种教育对于监护人来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必要的;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则是最有效的。
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常识的教育,是每一个监护人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每一个监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孩子独自在家时 1.遇到陌生人来访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先不要开门,并检查门是否锁好。②问来人是谁,来找谁,有什么事。
③无论来人是否说认识你的家人,而你并不认识来人,千万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更不可让他进来。告诉来人有什么事可以留言。
④如果来人坚持不走,并以种种借口非要进门再说,请千万不要开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邻居或派出所。
⑤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先开门再问来人是谁。2.有陌生人打来电话问父母的情况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首先问来电话的人是谁,有什么事。如果你并不认识来话人,请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②如果来话人要你父母的电话、寻呼机、手机号码,请不要告诉他,你可以请来话人留下姓名、单位、电话及留言。
③对于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你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只有你一人在家。3.发现家中来了小偷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了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
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
4.发现有人在撬邻居家的门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你发现有陌生人在撬邻居家的门,很可能是来了小偷,这时你不要轻易跑到门口大声喊叫。
②应当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如果家里没有电话,可在邻居家门口没有情况时,迅速到附近同学或其他领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并打电话报警。5.家中突然停电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家里突然没电了,可能是跳闸或保险丝烧了,也可能提系统停电。若孩子较小不要冒然去动电闸或换保险丝。
②可以打开手电或使用应急灯。提醒较小的孩子最好不要点蜡烛,以免引起火灾。6.家中失火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②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③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
④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⑤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⑥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
⑦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誓,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⑧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教会孩子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常识教育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事实导入 7.燃气用具漏气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发现房间里有很浓的燃气(如混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味,千万不要开(关)灯或动其他电器,更不要去动电源开关,也不要马上拨打室内电话,以免发生火灾和爆炸。
②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并尽快将房间的门、窗打开,让房里通风,降低燃气浓度。
③检查燃气用具的开关和管道接口处。检查时,可以用肥皂水涂在检查的部位,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千万不可用点火的方法去试。
④如果无法判断或解决漏气问题,待燃气浓度降低后,应迅速拨打燃气维修站的电话,通知专业人员尽快来检修。
监护人应当特别提醒孩子注意:当住宅内发生燃气泄漏时,人们往往会立即拨打室内电话找有关部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和极其危险的。因为当人们拿起或放下电话筒时,电话机内叉簧处的接点或铃线圈的衔铁,在瞬间高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火花。而当室内泄漏的可燃气体浓度较高时,一遇到火花便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因为,在发现室内有较重的燃气昧时,在打开门、窗彻底通风之前,千万不要急于拨打室内电话。同时,也不要使用抽油烟机和排风扇。
(二)孩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 1.遇到陌生人询问你家的情况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在路上遇到你不认识的陌生人向你打听家里或父母的情况,或以某种借口(如维修、检查、查电表等等)让你带他到家里去时,你千万不要向他提供任何情况,更不要信以为真,将陌生人冒然往家里带。②只要这个人你不认识,无论他说什么,你也不要轻信,也不要同他多说话,并迅速走开。
③同时你要对此人格外注意,尽可能不自己独行。2.横过马路的时候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在横过马路时,有过街天桥一定要从桥上走,千万不可翻越路中的栏杆。②如果没有过街桥,在横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如果没有人行横道,一定要在横过马路前左右看看,在确认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快速通过。③过马路时千万不要急行猛跑,更不要在路上玩耍、打闹。
④平时应当注意常走的路面情况,如大坑、沟、没有井盖的井等,特别是下雨天(水漫路面)时更应当格外小的。
⑤监护人应当注意:《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3.遇到雷雨天时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在雷雨天时,千万不要到空旷地方或高处的树下和靠近金属物的地方避雨,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被雷电击中,人会有危险。
②不要靠近一些易导电的物体避雨,如金属架子、旗杆、变压器、天线等。③在家里,最好不要开电视。
(三)在外出活动时 1.孩子与家人走失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首先不要害怕和惊慌,你可以大喊几声“爸爸(或妈妈)”,如果父母就在附近,他们会听到的;如果没有反应,你最好不要到处乱找,因为这时父母肯定也在找你,互相找可能更不易找到。
②你可以在原地等一段时间,如果还不见父母来,你可以找你走失地(如商场、公园、影院、体育场、车站、码头、机场等)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着广播找人;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人员,可以找附近的商店、餐馆的工作人员帮忙。如果你父母有手机或寻呼机,也可以请人帮心心忙与他们联系。
③注意:监护人应提醒孩子,一旦发生走失情况,不要胡乱找人求助,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较多的车站、码头等地,一定要找工作人员、警察或解放军叔叔。
同时,在孩子单独外出(如上学)或带孩子外出(如去公园)时,监护人最好给孩子随身带上《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以备万一。2.孩子被困在电梯里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不要惊慌,试着按几次开门键。如果没有反应,可以连续按电梯的“红色键”(紧急键)或警铃键(红色或黄色)。
②如果电梯内有电话,也可以用电话通知控制室的工作人员。
③如果电梯内的各种键都失灵了,可用力(用手或将鞋脱下用鞋底)拍打电梯门,并大声喊叫,让外面的人去叫工作人员来处理。
④监护人应当注意:平时在带领孩子乘坐电梯时,应当有意识的地让孩子了解电梯各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出外旅游住宿时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到了住宿的宾馆、饭店、旅馆,首先应找到除电梯、楼梯以外的紧急出口处,以备万一。
②将所住宾馆的名称、地址、房号、电话总机和分机号码等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然后同《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一起带在孩子身上,以备急用。③监护人平时应当注意:在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不光自己,也要让孩子注意并记住安全出口(或紧急出口)的位臵,与防意外发生。
第十六课 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家用电器使用不当会给人们的生活、财产
及生命安全等
危害和灾难,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重要性的认识。
2、学习常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并懂得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对家电隐患的警
惕性,培养学生
保障家庭、个人及社会安全的责任感。
3、了解家用电器容易出现的异常情况,学会有效避险的方法,在家用电器出现异
常情况时,合理、冷静地应对险情及保护自己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吧。来看谜面(是幻灯片)电炉通电心里暖,它和电炉正相反,鸡鸭鱼肉里面藏,不腐不烂保新鲜。
2、谜底现在揭晓:电冰箱。电冰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的家用电器之一。(板书:家用电器)
3、看,老师还搜集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家用电器的图片。你认识它们
吗?知道它们
自的作用吗?现在,请你从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家用电器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它的作用。
(4-----5生介绍)
5、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的作用可真不少呀。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更
加丰富多彩。它们确实是我们生活的好
手。(板书:帮手)
二、“帮手”变“杀手”
1、但是,如果我们对家用电器了解不全面,使用不当,它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我们先来看一则报道。(网址链接报道)
3、其实,像类似的安全事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你在生活中曾经听说过、看到过
者亲身经历过由于家用电器的不当使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吗?
4、看了刚才的报道,听了某某-同学的叙述,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5、看来,如果对家用电器使用不当,忽视了安全,“帮手”也会变成“杀手”的。
(板书:使用不当 手)
三、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1、真是太危险了。不过,我们也不必惊慌、害怕,只要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牢固树立安全意
掌握正确、安全的使用方法,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目前,家用电器的种类可谓是琳琅满目。这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呢?请 你从图中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方法。当然,你也可以介绍图中没有的其它家
电器。(学生介绍,师及时引导,评价。)
3、这么多的家电一时半会儿也介绍不完,课下,同学们再相互交流,好吗?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发现大家对家用电器的作用了解的可真不少,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安全博士顺便要给大家提个醒(放幻灯片):“同学们,由于你们年龄还小,一般的家用电器,应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千
万不要自己单独使用。切记!切记!”
4、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小品,好吗?小品的表演者:尉老师,小品的观众:你们。注意你们不仅是观众,还用一个重要的角色:裁判。当你发现小品中的人物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时,就立刻大声喊停,说出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明白吗?小品的名字叫《王爷爷的幸福生活》,小品马上开始。注意!王来了……
(抱着微波炉出现)同学们好!(王爷爷好)哎呀,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今天呀,爷爷我太高兴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呀去超市购物参加抽奖活动,抽了个特等奖,奖品——微波炉一台。哎哟,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个大东西弄回家,累坏我这把老骨头了。既然抱回来了,那我就试试新吧。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用这么高级的东西呢。上面这么多键都是起什么作用的呢?我还真弄不明白。管他呢,先插上插头,胡乱按按试试吧。(×)奥,还是孩子们聪明呀,我都把要先看使用说明书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那我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一下说明书。嗯,现在我会用了,我呀先用它来热包奶喝吧,手上太脏了,我先去洗洗手。(洗完没关水龙头。×)你看我,太粗心,还是孩子们节约意识强。好,现在我要插插头了。(×)提醒的太及时了,赶紧把手擦干净,防止触电。插上插头,电源接通了。我把牛奶放进去(×)液体、气体等遇热会膨胀,理解膨胀是什么意思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膨胀。对,这样很容易引起爆炸,所以袋装食品、罐装食品、带壳食品都不能直接加热。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了,服务员阿姨给我微波炉专用碗,放到这里面来加热。剪开包装,倒入牛奶,垃圾入箱,把碗放进微波炉,按动按钮开始加热。我发现里面一直再转,我打开炉门看看它是怎样工作的。(×)不能开炉门,那就趁着牛奶还没热,我先出去遛个弯儿吧。(×)奥,大多数电器工作时,人最好不要离开,否则会发生危险的。牛奶热好了,我把它拿出来。(×)带上手套,拿出来。真好喝,看来微波炉是个好东西。厨房本来就不大,现在又来了这么个大家伙,我赶紧收拾收拾。我把它使劲靠墙放。(×)炉后和炉壁上用通风散热孔,这样会把孔堵住,不能很好地通风散热,会发生危险的。那为了既节省空间,我把菜谱放到微波炉上面。(×)这样做也不利于通风散热,而且菜谱还容易
火。最后拔掉电源,既避免危险的发生,同时也是为了节约用电。
在同学们的协助下,王爷爷我终于学会了怎样正确的使用微波炉,真是谢谢同学们了,我要去歇会儿了,同学们再见。
5、尉老师演的好不好?同学们的评判精彩不精彩,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呀,一点点不对的地方都逃不过同学们的眼睛,厉害!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组图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应该怎做?
先来看第一组图片(出示幻灯片)……
三、总结、布臵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据学生回答再适当小结,并补充完整课题(安全使用)
3、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时候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发生异常的。遇到家用电器异常情况我
应该怎么做呢?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三篇:四年级法制教案
在公共汽车上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
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五、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别让地球哭泣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能力目标:会运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学重点
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教学难点
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教学准备
“别让地球哭泣”课件。“天鹅” 课件,其他课件和图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往老师这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黑板右面露出一个流泪的地球。)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
是啊,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可是,当我们正享受着母亲赐予我们快乐的同时,人类却又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母亲的健康,我们的地球母亲正经受着怎样的一场折磨呢?(打开课件“别让地球哭泣”)(我们的地球曾经是山清水秀绿树红花,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快乐的追逐,鸟儿在林中愉快的歌唱,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多么动人的场景啊!可是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在以每年一种的速度灭绝,随着这灭绝河流在干涸,草原在沙化,良田被占用,南极在溶解,臭氧层漏洞在扩大。杀戮、围猎、烧荒、伐木、填湖、倾倒。天上地下的鸟兽鱼虫无不惊慌失措,委顿不安。我们的地球母亲流泪了。)面对哭泣的地球,我相信此时的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都想从内心深出发出一声呐喊,那就是“保护环境,别让地球哭泣”
二、合作探究 1自学讨论。
2集体汇报。(出示法律法规课件)
3出示法制信箱,学生以律师身份解答群众问题。三、法庭辩论。
出示课件“拣来的天鹅能吃吗?
四、辨析生活中的小事。1、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小明的妈妈一大早就叫小明起来植树,小明却说:“妈妈,植树太累了,又耽误学习,我不去。”他的做法对吗?
2、小红和爸爸一起到集市赶集,发现卖野生青蛙的,她就要买下来,这样做好吗?
3、小强很爱鸟,学习了很多关于鸟的知识,他捉来一只鸟,精心喂养,他这样做好吗?
4、小丽在集市上,看到卖野生野鸡的,吓得他赶紧躲开了,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五、师生共同总结所得。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好青少年。教学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 年 级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杨集镇中心小学张加云
第四篇:四年级法制安全教案(推荐)
《让法律帮助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让法律帮助我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感受到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
2、了解家庭、学校、社会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3、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重点
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使学生感受到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教学难点
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同学们:我们是不是都希望都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是不是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并且快乐的成长?但是我们身边却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健康成长的现象和行为,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出示短片)
短片看完了,谁来说一说你在短片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回答。
师:是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青少年存在着很多的不良行为,比如乱扔纸屑垃圾,打架,经常上网吧。他们的这些行为不仅危害着自身,也危害着他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改正它?怎么改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xxxx》这一课。
二、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不良行为,(出示定义)老师读。
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及危害的行为。
2、那位同学能举例说一说,在我们身边都出现过那些不良行为。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不良行为的图片,同学们来看一看。
看到这些图片老师非常的心痛,那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呢?(分组讨论)
4、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国家专门为青少年制定了2部法律。(出示课件)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界定了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出示课件)青少年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
① 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沉迷于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⑧经常出入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应未成年人进入的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师相机出示课件)
上述这些行为是《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界定的青少年不良行为。为什么法律会把这些表现归纳为不良行为,因为这些危害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5、师:以上这些不良行为还没有触犯法律,还不能构成任何种类的刑事犯罪,但如果放任这些不良行为的发展会有什么的后果?让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出示课件)王晨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过生日没钱,就和两个要好的同学商量去偷自行车换钱,那两个同学竟痛快地答应:“行,这样来钱快。”三人实施盗窃,共盗窃七辆自行车,以三百元的价钱卖给了废品收购站。第二天,派出所民警到学校带走了王晨和那两个同学。这三名同学的行为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是犯罪。这种行为不管对自己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师:这个事例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适当讲解)其实在形成不良行为之前或之时是可以避免或改正的,我们青少年应当接受监护和教育。
问题1:哪些人对我们进行监护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呢? 生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依次汇报
6、案例讨论:(出示课件)根据案例讨论我们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法律解决问题有哪些好处。
请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今天我们用几句名言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
●口头的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决定的结果。——莎士比亚
●我认为人类的行为是思想的最佳译员。——洛克 ●本性决定行为,本性取决于行为。——罗伯特·穆齐尔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法制教案
城西新区学校四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2013-2014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目首先介绍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律本质、和宪法的构成,让学生对宪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分别从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介绍了宪法的特殊性。认识国家机构,受那些法律保护。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些对法制的意识。但是,到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就不知道了,法律意识不强。然而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学法用法的意识,法律意识有待于增强。
三、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2、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能力:
1、能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地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知识: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3、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守法用法意识,学会明辨是非能力,提
高自我约束与保护能力。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五、具体措施:
1、在班会课中,加强法制、纪律、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各班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2、充分利用思品课主渠道作用,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宪法》、《认识国家机构》、《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等法律法规和思想品德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学科渗透。社会课中有关法律的内容,教师要渗透并拓展;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涉及到有关法制的教育,教师要讲透。
六、课时安排:
在课时安排上,每两周有1节课;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国家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父母对我们的抚养责任、爸爸妈妈,请尊重我们的权利、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美丽新世界。
第一课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
教材分析
本目首先介绍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律本质、和宪法的构成,让学生对宪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分别从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介绍了宪法的特殊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习,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能力: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知识:;知道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教学重难点: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那么什么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呢?阅读教材P1---P4页。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新课: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 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生产、修订到实施,处处都与普通百信的生活息息相关。
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居由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宪法是母法。它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一样。所
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补的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
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我们的人格、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如:《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根本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仍法纳税、劳动、受教育等。
2、法制宣传日
1982年12月4 日,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2001年,国家将这一天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并在全国举行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此后,“法制宣传日”作为我国法制的“节日”每我国都要举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将12月4日命名为“法制宣传日”,而非“宪法日”,是因为宪法与刑法、民法、诉讼法等一样都需要宣传。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三、小结: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23日至9月27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就其发展规模、程度、地位、性质等,人们常常称谓这些国家为“大国”或“小国”、“强国”或“弱国”、“富国”或“穷国”、“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独立国家”或“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等等。但是,无论如何都称其为“国家”。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呢?我国的国家性质又是什么?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
(一)学法之道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早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的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1940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提出,中国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应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被确定下来。
1997年7月1 日和19999年12月20日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香港和澳门在饱经沧桑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根据《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回归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但是,国防和外交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第12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从基本法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定位可以看到,不论是港奥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多麽高度的自治权,始终不能突破“一国”这个大前提。课堂总结、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专政。
第二课 认 识 国 家 机 构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授课日期: 2013年10月7日至10月11日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三、教学内容
1.人民怎样当家做主
通过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开展国家管理工作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债,受它监督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本行政区域内 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② 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 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
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等权力
④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3.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本行政区域内 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② 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 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等权力
④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3.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授课日期: 2013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
教学目标:
了解国务院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组成和职权。理解国务院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教学重点:
了解国务院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国务院的权力来源于民,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两会图片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务院的资料。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内容已经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准备新课内容)环节一:新课内容
导入新课: 材料“什锦八宝饭”“美国欧亚集团评出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全球十大领导人,温家宝排名第一。”
提问:为什么最关注温家宝?(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以问题导入新课。也会后面引出国务院要执政为民作铺垫。增强学生对我国政府的认同度。)
一、国务院的组成(板书)登录摩灯平台链接政府网站,师生互动共同来浏览政府网站,了解国务的组成(职位设置和机构设置)以及了解国务院是通过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与全体会议来开展工作,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责任制。
二、国务院的职权(板书)
1、师生共同阅读书本了解国务院的职权
2、讨论题:对应国务院的职权,上网收集资料列举国务院近期有哪些工作?(学生登录魔灯平台分组从“温家宝活动报道集”“国务院公文公报”“国家近期制定的法律法规”“国务院所属部门的工作动态”四个链接中寻找需要的相关信息讨论交流)
三、国务院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板书)
1、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板书)(1)材料:“国务院发改委
编写“十二五规划草案”要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批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务院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要向它负责和报告,要受它监督,要执行它的命令和决定,更要明确国务院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赋予的,所以要执政为民。
(2)学生登录网站,了解国务院近期制定的行政法规,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国务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裁决权,国务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规,引导学生明确行政法规与法律的区别
2、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板书)
(1)材料:上海市政府贯彻实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我校也将明年进行校舍的防震加固整修 引导学生思考国务院与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国务院与地方人民政府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地方政府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不得违背。国务院对地方政府有监督权,有权撤销地方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老师:为什么国务院与地方政府是领导和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呢?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三条就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所以在我国行政机关组织体系中,国务院与地方人民政府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3、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板书)材料:温家宝代表中国参加东亚峰会
引导学生明确国务院不仅对内统一领导各级行政机关,而且对外代表国家开展活动。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
父母对我们的抚养责任
授课日期: 2013年11月4日至11月8日
教学目标: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责任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责任,是有限度的。
教学重点: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责任。
教学难点: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责任,是有限度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资料。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一个标准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形成了一个标准的三角形: 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助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同时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基本相当。今天我们就学习《父母对子女的权利责任》。
教师提问:父母对子女有哪些责任?
一、父母的责任
1、抚养子女
什么是抚养?抚养是指父母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供养和在生活上对子女的照料,包括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等。
父母的抚养义务履行到子女成年为止。但在特殊情况下,父母对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也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承担必要的抚养义务。
师:父母离婚,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永远不会改变,无论孩子跟谁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都要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父母对孩子尽抚养义务是没有条件的,也不能附带任何条件。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应首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依法判决,确定抚养费的数额、给付的期限和方法。必要时,人民法院还可以以裁定的方式,责令义务人先行给付,以保障被抚养人的正常生活。如义务人拒不执行裁定,人民法院还可以予以强制执行。同时,对拒绝抚养并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义务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我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是“养不教,父母过”。鲁迅先生就说过:“生了孩子,还要想怎么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完全的人。”那就是说父母不仅要尽抚养的义务,还要尽教育义务。
2、教育子女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和培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应当尊重和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导未成年子女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子女的不良行为。
当今社会,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往往存在“重养轻教”,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上的要求,而忽视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正确的引导,其后果不堪设想金某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边陲小县城,父亲早年下海经商,成了大款。在父亲的纵容下,金某学会了大手大脚化钱,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化了,他就偷父亲的钱。
金某15岁的时候,父母分居了,他跟父亲生活。他学会了抽烟、喝酒、逃学、打架,整天和流氓阿飞混在一起,出入舞厅、酒吧、夜总会,甚至结交女朋友。他开始疯狂偷钱,不到两年时间竟偷了20多万。
金某每次偷钱之后,父亲找到他就痛打,每次都说痛改前非,可是不久就古态重演。几个月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请问:金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他的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略。师: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金某父母由于忽视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正确引导,重养轻教,是金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3、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 由于未成年子女年纪小、不成熟,他们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对别人的侵害,他们无力抵抗。因此父母对子女必须加以保护。
父母对子女的保护包括:(1)用法律和道德对子女进行必要的行为约束。也就是说,教给子女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学会做什么。(2)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安全不受伤害,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学们,每一个人一出生,父母就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无微不至的关爱你们、照顾你们、教育你们,无怨无悔承担着对你们的抚养和教育的义务。现在请同学讲一件父母为你做的、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比大海宽阔的是大地,比大地宽阔的是天空,比天
空宽阔的是父母之爱,这种爱是血浓于水的天性,是为人父母的权利,又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父母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法定权利。那么父母享有什么权利呢?
二、父母的权利
1、赡养父母: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既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2、扶助父母:扶助是指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关心。
同学们,赡养扶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子女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师:我们未成年人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同样可以对父母尽赡养扶助的义务。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小树立赡养父母的意识,为成年后做准备。
(2)日常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
(3)督促自己的父母去赡养扶助祖父母。
体验与交流(1)父母身体不适,你该怎么做?
(2)父母面临下岗,精神苦闷时,你该怎么做?(3)父母生日,你该怎么做? 感恩父母(诗歌朗诵)背景音乐《常回家看看》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虽然它已远去,但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驻心间。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谢谁,就把感激的话写在感恩卡上。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课后作业:给爸爸妈妈开一张快乐处方,体验一下关心、体贴父母的快乐
爸妈妈,请尊重我们的权利
授课日期: 2013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未成年人享有和成年人平等的权利。
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享有和成年人平等的权利。
教学难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案例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形成对“公民权利广泛性”的深刻认识。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主人公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填充书中的内容)
(2)你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3)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于己、于人、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益处?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板书)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内容请学生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板书)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那么怎样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哪?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教师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4)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结论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板书)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这一案例说明什么道理?
指导学生划书。结论二: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板书)
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讨论回答:(1)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2)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三: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板书)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提问:
(1)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这一案例说明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结论四: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板书)
课堂练习: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我们不能滥用权利任意妄为,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损害了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授课日期: 2013年12月2日至12月6日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充分感受动物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
3、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教学重难点: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和资料。
2、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了解人们对这些动物的态度以及动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3、教师准备课件。
4、黑板上画上一幅画:树、草地、大山、河流、荷叶、太阳、白云。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游戏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动物。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青蛙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打一动物)谜底: 大象
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打一动物)谜底:小燕子
面孔像猫,起飞像鸟,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领高。
(打一动物)谜底:猫头鹰
2、介绍谜底动物对人类的好处。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动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
大家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活动一: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动物并和它们交朋友吧!(板题)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1、讲一讲
课前大家都做好了准备,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那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它?现在就请你把你的动物朋友介绍给组里的小伙伴。(学生交流)
2、猜猜这是什么动物:(游戏)
刚才大家都在组里介绍了自己的动物朋友,同时对别人的动物朋友也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我们来做个“我来比划你来猜”的游戏好吗?
要求 : 一个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或者模仿动物的叫声。其他同学来猜。如果能让同学们一下子猜出来,这个同学就可以把自己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
活动三:动物和人类要互相帮助:
1、我们和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因为动物对我们人类的帮助很是太多了,不信你们看!(观看课件)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我们人类有帮助呢?(学生讲动物帮助人类的故事)
3、可以看得出大家对动物非常喜欢。那我们怎样和小动物相处呢? 你看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
(看课件《这样做对吗》)
4、议一议:那我们到底怎样和小动物相处呢?
5、、那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动物呢?
活动四:动手画一画、贴一贴给动物朋友建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6、为了表示对动物朋友的感谢我们一起动手为它们建造一个快乐家园好吗?把你对小动物的关爱写在爱心卡上(播放音乐)
(学生动手写,教师巡视参与)粘贴在爱心树上
7、看到我们的好朋友在美丽的家园中快乐的生活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总结:今后,我们一定要关心身边的动物,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美丽新世界
授课日期: 2013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设问: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导入新课。
2.警钟长鸣慎言行 出示《阿强日记一》(见大屏幕)
设问:在金钱的诱惑和在朋友的游说之下,假如你是阿强,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出示《阿强日记二》(见大屏幕)
设问:阿强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阿强做了法禁止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中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应坚决不做。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看谁说得多。请学生分组抢答所知道的法律禁止做的行为。教师小结。
3.身体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地理环保小组”事例材料。
教师设问: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法律要求做的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做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去做。
组织课堂活动:看谁答得多
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分组抢答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还有哪些?教师小结。
4.道义在我心
教师: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法律没有禁止性要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却倡导我们积极去做。
出示材料——“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见大屏幕)设问:杨顺德的行为是否是法律要求必须要做的?杨顺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鼓励我们做的道德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积极去做。这也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学生分组抢答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5.夸夸我们自己
组织课堂活动:夸夸我们自己。
请学生列举班级同学中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事情的相关事例及行为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同学中这些行为给予赞扬和鼓励 6.总结升华
教师请学生总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具体要求。教师小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应心中常有红绿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