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四年级数学对策问题教案2[人教版].doc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对策问题》
教
学
设
计
东莞市大朗镇宏育学校
陈军艳
对策问题
东莞市大朗镇宏育学校
陈军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对策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图片、棋子、磁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万马奔腾的画面,指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当时齐国的人们很喜欢一种活动,就是——赛马。今天我们的课就要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说起。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口述故事梗概)
问:田忌为什么会输呢?(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又让学生观察: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为学生想出最优策略做埋伏)
问: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学生拿出设置好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把田忌可以应对齐王的方法罗列出来,完成表格。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拿出马的图片,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在模拟比赛中,学生一定会出现矛盾和争执,那就是先出与后出的问题,齐王不愿先出,田忌先出必输,在矛盾和冲突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田忌赛马获胜的前提:第一、齐王先出;第二:田忌要用最弱的马牵制齐王最强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三、巧设练习,学以致用
1、四(1)班和四(2)班进行拍球比赛,下面是对方队员的资料:
四(1)班代表队
四(2)班代表队 小强230下/分
小刚200下/分 小明180下/分
小华165下/分 小虎155下/分
小平140下/分
比赛规则是三局两胜,如果通过抽签,四(1)班先出场,那么四(2)班有没有机会取胜,四(2)班应该怎样对阵?
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对策?
四、知识拓展,应用提高
对策不是一个具体的计谋,只要是对抗性活动中,竞争双方取胜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策。对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田忌赛马这种对策,还有别的不同的对策。想不想和老师玩一个游戏? 游戏说明:10颗棋子,两人轮流取,每次只能取一个或两个,谁取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请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游戏后,再引导学生小结这类游戏的取胜策略:用倒推法,由于每次只能取1或2颗,要想拿到最后一颗棋子,就要给对方留下3颗棋子,也就是要拿到第7颗棋子,这样无论对方取1或2颗,你都能拿到第10颗。同理,要想拿到第7颗棋子,就要拿到第4颗棋子,要想拿到第4颗棋子,就要拿到第1颗棋子,即取胜的关键是抢取制胜点:1、4、7。)
再引导学生分析,若拿不到第1颗棋子,怎么办?(抢不到第1个制胜点,就要力争第2个制胜点;争不到第2个制胜点,就要力争第3个制胜点;依此类推。)
通过游戏练习,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规则,要有不同的策略,规则是活的,策略也是活的。
五、总结提炼,交流评价
1、让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想想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和同伴做个评价:在评价表中画出表情,再请周围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齐王
田忌
获胜方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2:1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田忌获胜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齐王先出)
第二篇: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田忌赛马--对策问题》
《田忌赛马》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游戏、听故事等活动,能自己探究出获胜的对策,体验策略的重要性。
2.经历对比、推理等活动感悟运筹思想,会总结出战胜的策略,初步体会运筹思想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探寻最优的应对策略。教学难点:
感悟运用对策获胜的运筹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通过比较扑克牌大小,了解基本应对规则。
1.游戏引入:比大小,一对一PK。
(1)红牌分别是10、7、4;黑牌分别是3、2、1,比较双方点数的大小。
生:红10大于黑3,红7大于黑2,红4大于黑1;红方获胜。
师:这就说明,红牌和黑牌双方大小悬殊明显,胜负分明。
(2)红牌不变,黑牌牌变为9、6、3,再次比较。比赛的结果会是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生1:红牌获胜;红10大于黑9,红7大于黑6,红4大于黑3。
师:三局比赛都是红方获胜,所以最终是红方胜。
2.抛出问题,突破定势。
师:红10与黑9比,红7与黑6比,红4与黑3比。这是双方对局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
(1)还有没有其它的应对策略?一共有几种?
(2)在不同的比较过程中,黑牌是不是一定没有机会获胜?
师:请同学们把不同的应对策略都填在表格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交流。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黑牌1
黑牌2
黑牌3
……
出示学生作品,如下: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黑牌1
红方
黑牌2
红方
黑牌3
红方
黑牌4
红方
黑牌5
黑方
黑牌6
红方 师:请这位同学介绍他的方法。
生:当红方出10时,黑方出9,后面两局就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案,就是交换6、3的顺序;当红牌出10时,黑方还可以出6,后面两局只要把9、3交换顺序;当红方出10时,黑牌还可以出3,后面两局只要把9、6交换顺序。
师:同学们听懂了吗?他的方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生:他在排列时很有顺序,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2.初步感受黑方(弱队)取胜的策略。
师:我们发现当红方分别出10、7、4时,黑方一共有6种应对方案。请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6种方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黑方赢的。
生:红方赢的可能性大。
师:黑方方还是有取胜的可能,想一想,这种取胜的方法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用黑牌中的3去应对红方的10,用9应对红方的7,用6应对红方的4,黑方就赢了两局。
生:只要保证黑方赢两局就可以了。生:用小牌去碰大牌。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种高明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总结: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策略,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课件出现)
(三)多次体验,探究黑牌取胜的条件。
1.调换一张黑牌,保证黑方有取胜的可能。
师:如果允许黑方变换一张牌,那黑方能否在比赛中还能有获胜的可能?你准备怎么换?
生:把9换成10。
师:看来你们的方法都是把黑牌变大,这样获胜当然也不奇怪了。能否把其中一张黑牌变小后,黑牌还能获胜,行吗?请把你调整黑牌后应对红方的方案填在下表。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变换方法。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黑牌
汇报:
生1:把黑3变成黑2。黑2与红10比;黑9与红7比;黑6与红4比;黑方三局两胜,结果是黑方获胜。
生2:把黑3变成黑A。黑A与红10比;黑9与红7比;黑6与红4比;结果也是黑方获胜。
师:黑3变成黑
2、黑A,黑方都还有可能获胜,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都是把这个最小的黑牌与红10进行比较。
师:变化黑3有两种方法,那改变其它的牌行吗?
生:黑9变成黑8也行,黑3与红10比;黑8与红7比;黑6与红4比;结果也是黑方获胜。
师:还能再变小吗?
生:不行,变成7就平局了。黑3与红10比;黑7与红7比;黑6与红4比。
生:还可以把黑6变成黑5,黑3与红10比;黑9与红7比;黑5与红4比;结果也是黑方获胜。
师:黑6变成黑4呢?
生:不行,成平局了。
2.同时变小三张黑牌,保证黑方有取胜的可能。
师:刚才把一张黑牌变小,依然有取胜的可能,现在如果把三张黑牌都变小,并且要尽可能小,使黑牌还有可能取胜,你们觉得三张黑牌分别可以是几?可以怎样对局?想好后,请填在下面表格内。(学生活动)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黑牌
反馈:
生:可以是A、5、8。黑A与红10比;黑8与红7比;黑5与红4比。
3.初步提炼取胜的条件。
师:请同学思考,要使黑方在比赛中有获胜的可能。你认为黑方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生:要有两张牌大于红方。生3:黑方必须“牺牲”一张牌。师:“牺牲”了哪张牌? 生:最小的那张。
师:黑方最小的与红方最大的比较,结果是输了,但这不是用鸡蛋碰石头,而是一种应对的策略。
总结:
A.黑方要出最小的牌应对红方最大的牌,使对方最大牌发挥最小的作用。
B.要有2张牌大于红方(优势方)。
4.师生比赛,进一步完善取胜的策略。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挑战一下,我是红方10、7、4,你们是黑方8、5、1,你们能赢吗? 比赛:学生出黑A,老师出红4;学生出黑5,老师出红7;学生出黑8,老师出红10。老师获胜。(学生的表情有点“奇怪”)
部分学生喊:老师您先出。
再比赛:师出红10,学生出黑A;师出红4,学生出黑5;师出红7,学生出黑8。
学生欢呼“胜利、胜利”。
师:从刚才的比赛中,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要保证黑方取胜,一定要让红方先出牌。
小结: 刚才的两组牌,黑方实力稍逊,但应用策略还是能以弱胜强。
5.应用策略,体会“实力均等智者胜”。
第三次比较:红牌:10、7、4;黑牌:10、7、4 生1:黑牌获胜。黑4与红10比;黑7与红4比;黑10与红7比。
生4:红方也有机会获胜,只要让黑方先出牌。红10与黑7比;红7与黑4比;红4与黑10比。
师:刚才同学们的每种比较都是正确的,当他们双方实力完全相等的情况下,就看谁懂得其中的策略,谁就能获胜。这就叫做实力均等,智者为王。
师:你认为,“智者”是怎么做的?
(四)介绍故事“田忌赛马”,内化对策略的理解。
1.课件出示故事“田忌赛马”,让学生说说田忌的应对方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获胜
齐王
田忌
田忌
2.请学生用成语或是谚语来说说“玩牌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
生:以弱克强、小材大用。
生:后发制人。
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生:扬长避短、反败为胜。
(五)拓展学生对不同策略的认识。
1.取棋子活动,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游戏规则: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两颗,谁最先拿到第10颗,谁就获胜。
(1)学生尝试,理解规则。
(2)游戏中思考:有没有策略,使自己必定获胜?(3)教师巡视指导,收集相关示意图。
反馈:
师:刚才一位同学取到7后,同桌就不取了,请问同桌你为什么不接着取了?
生:如果我取8号,那9、10就被对方取走;如果取8号、9号,那10号也被对方取走。我一定输了。
师:如此说来,要想取到10,就必须取到7这个关键点。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4张示意图,请学生思考:怎样能保证取到7号?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 租船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
题
租船问题
课
型
新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德育渗透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落实核心素养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梳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1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们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师生总结
板
书设计
租船问题
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一共;30×5+24×1=174(元)
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8(条)24×8=192(元)
教后反思
及跟进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教案范文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例1。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中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原型:主题图呈现的烙饼的方法。3.探究的问题:
(1)2张饼的最佳烙法是什么?
(2)3张饼,4张饼……10张饼的最佳烙法是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出示课件 师:请看图,小红的妈妈在干什么? 生说。
师:烙饼都是怎么烙的? 生说。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板书: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引入新课省时、高效。】 2.烙1张饼的时间
师:看大屏幕,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说。
师:一只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生说。
师:意思是一只锅每次最多放进去两张饼。如果妈妈现在要烙一张饼,你想最少要几分钟?生:6分钟。
师:为什么?
生:因为烙一面要3分钟,2面就要6分钟。师:你能不能上来烙给我们看看?
师贴学具:你来烙烙看,为什么是6分钟,大家仔细看啦。生演示烙一张饼。师: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儿童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来自他们在内容的吸引下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愿望。我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调动已有的生活化验,发现数学信息。学生即使自己没有烙过饼,但都亲眼看见过,这样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如果妈妈现在要烙两张饼,想一想最少是几分钟?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2张饼的最佳烙法。(1)生独立思考。(2)生同桌讨论。(3)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生:6分钟。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一张饼要6分钟,两张饼应该是12分钟呀?怎么会是6分钟呢?
生:因为一次能烙2个。
师:是什么意思?你也上来烙给我们看看。生演示烙饼。
师:他这样说,你能听明白吗?你也是这样想的举手,那老师有个问题,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
生说
师:看来,我们烙两张饼可以同时放进去,能比较充分的利用空间了,所以就减少了时间。
2.探究3张饼的最佳烙法。
(1)播放课件上小女孩的提问: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饼。师:这个时候小红走来了,她走进了厨房,说了这样一句话。那妈妈现在要烙几张饼呢?
生:3张饼。
师:现在妈妈要烙3张饼。师边说边把3个饼贴到黑板上。师:请你想一想妈妈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2)学生独立思考。(3)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汇报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烙的方法?
组1:我们先烙饼1和饼2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饼1和饼2的反面,需要3分钟,第三次烙饼3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四次烙饼3的反面需要3分钟,总共需要12分钟。
学生汇报后,师生演示此方法。并板书:烙法1:6+6=12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组2:我们先烙饼1和饼2的正面,第二次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第三次烙饼2和饼3的反面,总共需要9分钟。
学生汇报后,师生演示此方法。并板书:烙法2:3+3+3=9分 师:看来它确实比烙法1省时间。咱们给它起个名字。板书:最佳烙饼法。
师:为什么最佳烙饼法比第一种烙饼法省时间呢?请每一位同学静静的想一想。(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比较这两种烙法,为什么最佳烙饼法比第一种烙饼法省时间呢?小组4人可以讨论一下。师巡视。
师:怎么样?有结果吗? 生说。
师小结:也就是说用第一种方法烙的时候,这个锅本来可以放2张饼一起烙的,它只放了一张饼烙,浪费了。而最佳烙饼法每次在烙的时候,都是2张饼放在锅里烙,没有浪费空间,就节省了时间。看来,我们在烙饼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放2张饼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空间,是最节省时间的。看来,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首先让学生探究2张饼的最佳烙法,降低思维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为探究3张饼的最佳烙法做铺垫。在探究3张饼的最佳烙法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直观形象;课件演示两种烙法的对比,便于学生发现:充分利用锅内的空间,每次烙时锅内都没有剩余空间,这样最节省时间。学生在直观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从而感悟到简单的运筹思想。】
3.探究4张饼的最佳烙法。师出示表格。边讲边填写。
师:我们刚才讲到了最佳烙饼法,它在烙3张饼的时候,能够每次都有2张饼同时烙,所以时间是最省的,只用了9分钟。(师填写表格)
师:假如妈妈现在要烙4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生:2张2张的烙。(师填表)师:为什么这样烙一定最省时间? 生:因为每次都有2张饼在烙。师:这样烙要几分钟?怎么算? 生说。(师填表6+6=12)4.探究5张饼的最佳烙法
师:假如妈妈现在要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1)生独立思考。(2)同桌互相说一说。(3)集体交流。师:谁来说说?
生:先用最佳烙饼法烙3张饼,再烙2张饼。(师填表)师:为什么要这样烙? 生说。
5.探究6张饼的最佳烙法 师:假如妈妈现在要烙6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生:用2次最佳烙饼法。(师填表3张+3张,9+9=18)师:你有没有不同的烙法? 生:2张2张的烙。
师:可以吗?(师填写2张+2张+2张,6×3=18)
师:这两种方法烙6张饼的时间是一样的。用最佳烙饼法没有优势了。这个时候,你会建议妈妈选择哪种方法烙?
生说。
师:时间都一样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哪种方法更合理方便。现在我先把这种方法去掉,可以吗?(师擦掉方法1)
6.探究7张饼的最佳烙法
师:假如妈妈现在要烙7张饼,你能不能很快的告诉大家,妈妈怎样烙比较好?
生:一次最佳烙饼法,再2张2张的烙。(师填写3张+2张+2张,21)
7.探究7、8、9、10张饼的最佳烙法 师:假如妈妈要烙8张饼,该怎样烙? 生:2张2张的烙。
师:如果是9张饼呢?如果是10张饼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把表格填完整。8.探究规律
师: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你发现了什么?(1)生独立观察。(2)小组互相说说。(3)集体交流。
师:哪个小组同学来说一说?
生:单数张饼,就先烙3张,剩下的再2张2张的烙;双数张饼就2张2张的烙。
师:是这样吗?那1张饼呢?1也是单数呀? 生:应该是3以上的单数。
师:也就是说,单数里面,1除外,必须是3或者3以上的单数,你同意吗?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3的倍数;多一张饼就多3分钟;有几张饼,乘3就是烙的时间。
师:假如妈妈烙20张饼,最省要用几分钟?
假如妈妈烙100张饼,最省要用几分钟?
如果妈妈现在有30分钟的时间,她最多能烙几张饼?
生说。
师: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
【设计意图: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能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中,我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摆一摆,探究烙多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学生由操作到摆脱学具;从动作思维到抽象思维,最终探究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最短时间之间的关系。】
(三)训练与提高
做一做。
师:仔细看,看明白了,有没有不明白的?
生说一说,如何安排。
(四)小结与提高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教案
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汇报课前调查资料
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
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体会时间真的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体会学习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师:大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下面我们就开展“今天我来当家”的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新知之前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教学奠定基础。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 师: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师: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 师: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
生: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 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师:(板书:顺序)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师小结:
(1)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2)几件事情同时做时,计算时只加最长时间。
3.明确“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可以做几件事时,也要考虑这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
师: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3)小组活动摆学具(4)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敲蛋(1分)
搅蛋(2分)
2分 2分 4分 4分 2+2+4+4=12(分)情况2: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 炒蛋(4分)
敲蛋(1分)切葱花(2分)搅蛋(2分)
2分 2分 4分 4分 2+2+4+4=12(分)(5)对比:
①这两种方案有什么相同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②有什么不同点?
师:两种方案都合理吗?(从时间的角度思考)师:你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如果可以做其他几件事,也要考虑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
师:请看屏幕,李阿姨问了小明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解决一下吗?(1)写作业(10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洗米(3分钟)蒸饭(20分钟)
师: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事,你需要考虑什么? 请你用流程图表示出准备晚饭的过程,并计算出所用时间。(2)学生反馈
(3)对比:哪个方案用的时间最少?
师小结:从节省时间考虑的,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2.P105页做一做1
(四)总结
“今天我当家”,同学们沏了茶、准备了晚饭、洗衣整理房间,做的事情可真不少。能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吗?(做事明确先后顺序,要同时做的同时做,节省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介绍数学资料(华罗庚)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一种数学方法。这种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生命的后20年里,用全部精力推广和应用的“优化法”。(介绍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