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时间:2019-05-12 17:3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篇: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二、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

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D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 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D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 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 还原真相” 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 戏说” “ 爆料” “ 揭秘” 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 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 飞夺泸定桥等” 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 分)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2 分)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 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

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答案

【课堂探究案】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D

2、A

3、D

4、B 5、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 分)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2 分)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 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

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二、【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

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

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 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 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 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 还原真相” 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 戏说” “ 爆料” “ 揭秘” 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 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 飞夺泸定桥等” 极大

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第二篇: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学习永春籍院士林俊德”

永春二中高二年(1)刘明燕 指导教师:刘丰停

9月23日晚《新闻联播》中播放了感人的一幕,一个戴着氧气罩、身上插满各种管线的老人,在护士和家人的搀扶下,在医院的病房中,一丝不苟地整理着科研资料,他喘息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一个75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3天,仍然挣扎着坐在岗位上,用他的生命践行和诠释了马兰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诺言。

最后3天,林俊德老人留给科研的是338个颤抖的笔迹、几页写满工作要求的笔记以及还未整理完的电脑文档,然而留给亲人的,却是一片空白。

是什么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国防事业?

是信念。

从默默无闻的贫穷少年,走向“惊天动地”的核科技工程院士,林俊德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践行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与国相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赤诚之心。

是坚定。

林俊德用“马兰”一般的坚韧,在茫茫大漠中默默的贡献着自己,从60年代下决心要研制适合当时国情的新型仪器来解决冲击波机测仪器问题那一刻开始,他就坚定地迈上了一条为国用尽全力、将自己的人生同祖国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道路。

这一走,就是50多年。

在他的日夜研究下,我国第一个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诞生了,这种轻便可靠的“小罐子”仪器为中国的核试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大功;搞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改造完善了地下核爆炸岩体力学测量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测震方法••

一朵怒放的马兰凋谢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马兰人不断向前,学习林俊德,像他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朵盛开的马兰。

总之林俊德院士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他扎根边疆52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林俊德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献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开展向林俊德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我们永春二中举行了向林俊德院士学习的一系列活动:一是一场学习动员会——召开“学习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大会”,二是一场文艺汇演——举行“学习林俊德——弘扬林俊德校友心系母校、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三是一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活动,写一篇学习林俊德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四是一组宣传标语——提炼一组学习林俊德院士的宣传标语,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五是一次征文活动——在全校举行以“学习先进,追求卓越”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六是一期黑板报——各班级出一期以“学习林俊德精神,爱国爱校”为主题的黑板报。深入学习林俊德院士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林俊德校友的先进事迹,并以实际行动践行院士精神。全体学生决心以林俊德校友为榜样,刻苦钻研,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第三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二)主备人:刘洁审核人:何成立时间:2011-12-16

一.学习目标:

1.识记:(1)实践实践的概念和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2.理解: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B案

二.主干知识梳理:

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②实践是一种,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注意考选择题)

2、特点:(注意区别开):(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2)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不同历史阶段实践不同)。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区别开、尤其要注意实践如何推动认识发展、实践为什么能检验认识,如何检验)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①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③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判断: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总结:真理的相关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都受到限制)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都不断变化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2.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

C案

一.合作探究

辨析题:

1.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2.理论只要来自实践,就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永远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二.当堂训练:

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2011·全国新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2011·江苏)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6.(12分)(2010〃南京模拟)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

A案

1.我国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三期工程为“回”。2010年10月1日傍晚,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为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02.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该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社会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历史性

3.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目前已研制成功。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超级计算计的性能就会提高1 000倍,而实际上

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这体现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D.规律具有客观性

5.(2011·苏州模拟)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7. 琼楼玉宇知何处,天宫高筑待婵娟。星空无限,探索无尽。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1961年4月,“东方一号”飞船载着27岁的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实现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8年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宇航员殉难蓝天,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解体,宇航员全部牺牲;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中国神舟载人系列飞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所揭示。

联系材料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11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第四篇: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

唯物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题目中情景一般是处理环境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般用于某种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航天精神)(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客观实际是联系、变化发展、具体的,多方面的(全面的),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物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实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3)社会实践提高人类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的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典型高考题

(2016海南单科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分)

答案: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材料中该市根据现实中劳动力缺口严重的情况,认清该事情的本质,积极推动“机器换人”。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材料中该市政府采用“机器换人”,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2016上海卷34)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2012年海南单科,25)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答案:(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4分)

(2016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答案】(12分)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又一次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最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15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律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2016年全国卷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 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2014·安徽卷]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践,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

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 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案: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材料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民事单行法规,制定于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民法典的编撰正是对当今时代社会需求的回应,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第五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6-2)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检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3.运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学习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自主学习】

一、真理是客观的材料: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学思考〗

1、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果有用就是真理,会有什么样的情形出现?

3、你认为真理是什么?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自学思考〗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为什么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为什么说真理都是具体的?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自学思考〗为什么认识会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自学思考〗为什么认识会具有无限性?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自学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知识应用】

(一)本课原理归纳: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真理的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犯错并不可怕,但要能正确对待错误。2.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达标检测】

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错误在于()

A.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B.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 C.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D.否认了真理的能动性

2.下列关于对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凡是真理都是有用的②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

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也会变为谬误④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3.下列对真理和认识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 真理属于认识,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② 二者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 二者都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④ 认识属于真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④

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①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5.牛顿力学适用于客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运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6.“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A.由于条件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7.“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不能突破的特权。”这说明()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人们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D.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8.“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①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②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④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09浙江3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运动是客观的,有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问答题

10.(09江苏35)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问: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下载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