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及
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20×20=400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
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1 9 ×1 9 9 1 1 9 2 7 1(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
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美台中心学校 王小军
本节课是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65页例题2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进位的乘法计算格式。
从本节课看学生参与积极,学习的兴趣较浓。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多位数乘以位数,本学期前一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有了这个基础。因此,本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算一算,说一说,想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计算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让学生计算“19×19”时,我是有意识的安排三个学生到黑板算(典型算法),让学生观察讨论,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就突破了“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完这个例题后,我出了3题填一填,分层练习,学生填完后并说出计算的方法,目的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去感悟,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都能填得出,但从学生的课后作业看,结果了现有部分学生对笔算方法不熟,尤其是在做第二层计算时就乱写了,例如: 5 6 3 × 3 4 × 5 2 ———— ————— 1 8 0 1 2 6 2 7 3 5 —————— ————— 4 5 0 4 7 6 第一题学生当乘到十位上的数时,却是用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加上进位的数2得7,再用5-3得2。第二题是用十位上的数和个位相乘后,再用进位的数和个位相乘。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真不明白。
课后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我想如果在讲完例1后,再叫几名学习没那么好的同学讲述一下笔算顺序,然后出一组改错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口述的过程中对笔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失误可能会更少,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苏莞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P49例2)。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课前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a、估算:48≈50 37≈40 50×40=2000(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48 ,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48 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 生1: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
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习。24×41 22×74 44×59 15×21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 6 2 5 1 8 2 4 ×1 6 ×1 3 ×1 7 ×1 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动脑筋。□ □ □ × 2 4 × 7 □ 1 □ 2 □ 3 □ □ 2 □ □ 3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4 ×1 2 ———— 8 „„„24×2=48 4 „„„24×10=240
——---— 8 8 „„„48+240=288
□ 7 7 □ □ □教后反思
从生活中寻找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学反思 孛罗营小学
数学学科(下)三年级
苏莞
本课节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为学习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因为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在学生感受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时,讲清竖式乘法的算理和做竖式乘法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其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完这个例题后,为了巩固知识采取练习法,使知识逐步掌握熟练:
1、4个计算
2、改错:通过改错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免在计算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3、加强练习。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达到熟练生巧的目的。
4、通过应用题的问题解决让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后对这堂课进行认真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值得发扬: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3、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4、小组合作探究有效。
5、联系方法的多样化强化了学生知识的熟练掌握。
6、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两点:
1、教学时的时间把握还有待改进。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过长,使的后面的教学时间较紧,学生当堂练习的题目较少。
2、讲完例题后,如果再叫几名学习没那么好的同学讲述一下笔算顺序,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口述的过程中对笔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失误可能会更少,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学校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力图从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有少数学生已对此知识进行了提前预习,学生掌握应该很轻松,但出乎意料的是上完新知后,学生的练习却是错误百出。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乘法。算理为:先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基础是上学期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其中的难点在于个位有进位,十位的积,要加上进位,这里学生容易出错,有时会忘加进位点,有时会在加进位的时候加错;再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这里易出错的是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先乘,部分学生理不清运算顺序,易算成先将两个数的十位先乘,还有部分学生错在数位的书写上,也有第三种错误,就是以前的加法或是乘法掌握不熟练;正如老师们评课时说的,这些知识,我们觉得简单,但是学生却觉得难。但我们也不能先将知识定位地过高,先把学生吓住了,这个难也是有度的,不是难得让学生接受不了的难,对于计算教学,我们首先要读懂教材,用好情境,把握住计算的算法,与本节课想要让学生达到的目标,从而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一系列有效且有趣的活动。
(2)数字较大时学生忘记进位或进位算错。今天的教学主要与之前的区别就是有了进位,所以在这里要重点处理进位问题,进位该写在哪里,写多大合适,什么时候加,应该细讲,不能把学生估得太高,放手太早。
(3)粗心看错数。抄错数是现在学生出错较多的现象,我想在今后应该加如听算式、抄算式的练习,比一比谁记得算是快、准,可能是避免这种错误的一种方法。
(4)个位与十位,乘完,之后,应该是加起来,有些同学还是乘法。今后在做题时,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这一步写上运算符号,以免出现这种错误。出现以上四个原因关键在于,首先在新授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应让学生明白它的算理,然后给学生一个探索的平台,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还应该让他们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通过点名发言,板演,以及随机的抽察,发现了学生们对计算算理的掌握还是很令人满意的。至于出现的种种错误,我们可以运用纠错题来进一步强调,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灌输计算测验,提醒学生们对计算引起高度的重视,提高准确度,能将计算方法熟练运用,少出错。
杜云霞
第四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不进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400×20=60×70=
50×11= 80×80=
2、笔算:
23×4= 38×3= 139×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套书多少本,再求出10套书多少本,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本数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买的图书本数。
12=2+10
14×2=28(本)14×10=140(本)28+140=168(本)方法二:笔算 1 4 1 4 2 8 × 2 × 1 0+1 4 0 2 81 4 0 1 6 8
……
5、设疑:刚才我们求王老师买了12套书一共168本,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14乘12的笔算方法 4
× 1 2 8 ……….14×2 的积 1 4 0 ………14×10的积 1 6 8 ………1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1)相同数位要对齐;(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
1、完成课本46页的做一做
2、判断对错 1 3 3 2 3
╳2 3 ╳ 1 3 ╳ 3 2 3 9 9 4 6 4 2 3 3 6 9 1 0 5 3 2 9 7 3 6
3、解决问题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4 × 1 2 =168(本)4 ×1 2 8 ……1 4 × 2的积 4……1 4 × 1 0的积 1 6 8 ……1 4 × 1 2的积
答:一共买了168本。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不进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笔算乘法并不陌生。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节课虽然进行的有条不紊,但课堂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听讲的兴趣不浓。因而导致在“巩固提升”环节,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不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指
导意见
一、教师的语言应更亲切、更柔和些,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亲切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轻松、自然,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本节课中教师讲的知识很清晰透彻,但没有注意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导致老师的功夫没少费,但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
三、算理讲解得很透彻,但算理太忽略。在算理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么来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但其中的第一步具体怎么算,讲得比较简单。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这就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与箭头来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
第五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4月8日,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堂普普通通的课,却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教育”和思索。
昨天下班前夕,被告知明天数学教研员姜老师要来听课。急急忙忙弄出了一份教案,又根据教案做了一份简单的PPT课件。晚上回家之后,只是简单地将教学思路理了一遍,随后的时间便是对着教案发呆了,并非是自己胸有成竹,而实在是自己看不进去了。今天上午进行了一次试教,试教之后,前辈们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
我是以围棋棋盘图导入新课的,让孩子们讲讲从棋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进而引出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从而列出式子“19×19”。在试教时,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列出式子。而在前辈们的讲评中却发现:围棋棋盘在这节课上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比如在孩子列出“20×19=380”时,可以再添加一条在原来的棋盘上,之后的“380—19=361”时又可将添加上去的删除,这样图形与算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理解起来更为简单,也让题目变得更为形象。此外在试教时,我对学生似乎扶得过牢了,课堂的提问也似乎过于简单,在说算理时,我也只是选取个别孩子,并未完全顾及所有的孩子。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有待在课堂中加强。
下午的课堂似乎比上午是有进步的,上午遇到的问题我也都能很好的解决。比如“19×19”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式子,而是让孩子们结合围棋棋盘来说明原因;而在说笔算过程时从个人说到同桌互说,再到最后的全班齐说。
第二次之后,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1、自己的数学素养有限,对于课堂的评价和激励的语言太过于贫乏,课堂一直处于平淡中。在以后的课堂中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以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对于课堂中的反馈还有待加强,反馈策略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3、本堂课中的练习安排并不是特别合理,缺少了一些思维的拓展。我可以在最后时利用一道难度稍大的题目,将孩子们的思维拔高,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在试教时,我并未用到估算,而在正式上课时我将估算运用其中。而我也只是简单的运用估算,只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在之后的讲评中,姜老师的话让我知道了估算的用处远没有那么小。通过估算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更为活跃,让他们渐渐知道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可以一步步靠近准确值的。
一次匆忙的课堂,又让自己成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