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

时间:2019-05-12 20:5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

第一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发现信息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观赏美丽的街心花坛。(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花坛每排有23盆花,共12排。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预设:

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梳理并随机板书问题: 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3.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算法。(1)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谈话:要求“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23×12 为什么用乘法?(每行23个,共12行也就是求12个2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谈话:咱们用格子来代替花盆,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在算之前,我讲一下要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在格子图上表示出来,待会找同学说说你的的算法。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探究的方向,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二、算法交流,提升优化 1.交流各种算法

⑴口算:全班展示,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A:23×10=230

B:20×12=240

23×2=46

3×12=36

230+46=276

240+36=276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点格子图圈一圈,每个算式算的是哪部分? ⑵笔算:23×10=230

23×2=46

230+46=276

谈话:以第一种算法为例,同学们大胆想象,试着将横式变成竖式,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

学生试做,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2 3 2 3 2 3 0 X 2 X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学生充分说明先算什么,在算的什么,最后算的什么、2)2 3 3)2 3 × 1 2 × 1 2

4 6 + 2 3 0 2 3 2 7 6 2 7 6(230的个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写?如果擦去0,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23,为什么?如果不写0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算的时候不写0,可以简便我们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

2、进一步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怎么来的?尤其要明确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个十,也就是230。(课件)

3、规范计算过程,形成算法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2 3

× 1 2 谈话:先用23和个位上的2 相乘。(板书)2 3 ↖ ↑

× 1 2 4 6 谈话:再用23和十位上的1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 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为什么?

↑ ↗

×1 2 4 6 2 3 2 7 6 师:竖式中的46是怎么来的?23实际上是多少?它是怎么来的?(板书:23×2和23×10)2 3 ↖ ↑

×1 2

——23×2 2 3 ——23×10 2 7 6——46+230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解决问题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谈话: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竖式再完整的写一遍。

你能试着把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横式变成竖式吗?在练习本上写写试试。遇到困难前后位交流解决。

请对比两个竖式,你发现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3 1 2 × 1 2 ×2 3 4 6 3 6 2 3 2 4 2 7 6 2 7 6 预设:因数的位置不同,中间的得数不同,最后的积相同。

谈话: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因数的位置发生变化,积是不变的。这就是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解决问题

每个柠檬大约重34克,这盒柠檬 大约重多少克? 谈话: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

2.刘刚有33张邮票,张强的邮票数是刘刚的12倍。张强有多少张邮票?

谈话:张强的邮票数多,还是刘刚的邮票数多?求多的用什么法?(乘法)如果求少的应该用什么法?(除法)

(1)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应用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面回顾,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总结:

1.梳理本节课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2.交流获得知识的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再次梳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学习,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继续学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3×12= 276(盆)

23×10=230

23×2=46

×1 2

230+46=276

——23×2

——23×10 7 6 ——46+230

第二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片段教案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片段教案设计

大沥实验小学

黄妙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新课引入,讲授)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本节教材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进行新知的探究,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来得出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本片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互动策略:师生的互动(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

2、合作教学策略:师生的合作,主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五、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问题而产生的。

2、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进位的方法。

七、教学流程

1、故事引入(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视频

提问: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对大家说的??

学生回答师小结

提问:同学们喜欢围棋吗?看这就是围棋的棋盘(课件出示棋盘),小实六岁就可以计算出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你又会算吗?

【设计意图】情景的引入,用一个成语故事引入例题从中也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2、提问:请仔细观察棋盘你发现了什么?要算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数应该怎样算?

学生回答引出算式:19×19= 师:那我们今天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

提问:看着这道算式你能帮我估算一下这个棋盘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吗?(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猜测答案)还有不同意见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棋盘的交叉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提问:要算准确的交叉点数你又会不会计算呢?请拿出你的练习本 用你学过的知识尝试一下计算 尝试计算

(学生做,师巡视)

4、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都想出了不同解决的方法,现在请你在小组内跟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而且做错的同学也能在交流中也能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做错 从而改正。

5、汇报板书

提问: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交流整理出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汇报与全班一起分享自己的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着重讲解竖式)

写竖式时先提醒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提问:计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今天重点来研究竖式。(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所学的笔算乘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进位)

【设计意图】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来进行教学,从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质疑,发现方法。

师:现在谁说一说我们笔算进位乘法的方法。(请学生说)【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方法,他们更容易记住。

师:老师把刚才几个同学所说的方法梳理成了4点。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小结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第三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二、教学重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500克的矿泉水一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计算热身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再来一起做一道这样的题好吗? 生:好!

师出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12×31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结果。

二、课件导入、初涉新知

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的非常好,老师把在兔博士网站找到的信息作为给你们的奖励在这里和你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网站内容: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生读信息。

师:通过兔博士网站,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水对人生命的重要。

生2: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样的画面,仔细观察,通过这个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不断滴水的水龙头。生:这是一个不断滴水的水龙头。

生:我们看到这样的水龙头应该及时关紧它。

师:是啊!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你知道像这样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损失多少千克水吗? 生:不知道。

师:像这样不断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生:啊!!)照这样计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例题出示)生读例题。

师:能利用你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生:能 师:谁来说说?

生1:用每天浪费的12千克水乘2个月 生2:我认为他这样算不对。12千克水是每天浪费的,2是2个月 师补充说:它们两个的单位不一样,我们不能直接计算,是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先算出2个月有多少天? 师:能计算吗?

生:不能。我们不知道是哪两个月。

师:真聪明,看大屏幕,老师告诉你们。(课件出示3、4月的月历)这下能算了吧?(生:`能)动手试试吧。生试做 全班交流说算法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把两个月的相加,列式为:

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372+360=732(千克)

师肯定这种算法的正确,“还有没有其他算法”

生2:我是这样算的:先求出两个月一共多少天,再求共浪费多少千克水。列式为: 31+30=61(天)12×61=732(千克)

师肯定这种算法的正确并给与鼓励,“能用竖式计算吗?” 生板演,发现问题 1 2 ×6 1 ————

2(理解12是1乘12的结果)

2(72是6乘12的最后结果,7是由十位的乘积加个位的进位得来的)

———— 7 3 2 师:通过我们的计算可以知道这样不断滴水的水龙头,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732千克)你知道732千克水有多少吗? 生:不知道

师:看看老师手里的矿泉水瓶,这样的瓶一瓶能盛500克水,想一想732千克水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水瓶。(生感受732千克水的实际意义)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解决了浪费水的问题,这样的竖式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独立做题、练习反馈

师:像这样的题你会做了吗?(会了)来做一道行吗?(行)58×23 独立完成,一生板演,集体订正,强调问题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再来一道要不要(要)注意听好要求:第一小组完成69×51,第二小组完成57×92,比一比看哪小组做得又快又正确。

生完成习题,同桌检查,评出优胜组,是给与鼓励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你知道我们学校每个月用多少水吗?(不知道)屏幕出示学校5月份的用水量47吨,照这样计算,半年大约需要用多少吨水?一年呢?

生读题,师:你能计算学校半年的用水量吗?(能)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生:5月份和半年单位不同。(独立计算)

四、课后延伸、作业反馈

屏幕出示练一练第三题,共同理解题意,明确单价、总价、数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布置作业:完成第三题,竖式计算并完成书中表格。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其探究目标是让学生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这个目标能较好的完成并达到了预期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这个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有了一定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前一节课的基础知识打得不够实,学生在计算顺序上仍有疑问,而这节课是前一节课的深入,前一节课的知识不牢固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的实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感数学教学的层层深入,每一步都要留下坚实的脚印,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相对慢一些的孩子们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照顾的对象。另外在难点突破的环节做得还不够,语言的不够精炼准确、数学用语得不够规范导致了难点的突破,从而使学生在练习反馈的时候出现了做题不够正确的现象。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这一目标我觉得通过兔博士网站的信息传递,使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到水对人们生命的重要,学生的节水意识更进一步深受启发。同时学生对732千克水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浪费水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节水意识。

第四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4×12=48(枝)240 + 48=288(枝)2、24×2=48(枝)24×10=240(枝)48 + 240=288(枝)

3、竖式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第五篇:《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2.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

2.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发现规律从而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两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教学,引动学生逐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木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景图——《快乐大课间》。

师:喜欢大课间吗?这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同学们有的在表演艺术操,有的在表演扇子舞。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数学信息: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表演扇子舞的有2组,每组29人。(课件出示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说数学问题: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29x2=(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最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二、新课学习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你能尝试着用笔算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同桌互相探究29×2的笔算方法。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可能有: 2 9 2 9 × 2 ×1 3 1 8(9×2=18)5 8 +4 0(20×2=40)5 8 师:你们不仅会算,还会说,真能干!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说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竖式的写法却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第二种)对,竖式这样写简便。(指第二种)那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把这道题做出来。并同桌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学生写竖式,并同桌说计算过程。

3、规范竖式的格式

师:同学们都清楚了29×2怎么算,我也想算算,你们说,我来写。

学生说(先算2乘个位上的9等于18,个位上写8,向十位上进1;再算2乘十位上的2等于4,再加上十位上进位的1等于5,在十位上写5;所以29乘2等于58。)

师追问:明明2乘十位上的2等于4,为什么在十位上的写5呢?(2乘十位上的2等于4,再加上进位的1,就等于5,所以在十位上写5。)

4、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有58人表演扇子舞。那么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解答出来吗?列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做完交流计算方法,做错的订正。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师: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竖式的简便计算,那你会列竖式计算59×7吗?

学生自主探究: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整个计算过程:用7乘9得63,向十位进6个位写3,用7与5乘得35,加上个位数6得41,在百位写4,十位写1,积为413。

(百位4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4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由于学生已有进位乘法的经验,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

2、巩固深化 列竖式计算 师出示:78×7= 67×9= 学生独立完成

3、师:会列竖式计算:8×25吗? 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算法。

三、结论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1)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四、课堂练习1.2.3.(1)黄瓜有多少棵?

(2)黄瓜和番茄一共有多少棵?

五、作业布置

1.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29×2 9 2 9 × 2 ×1 3 1 8(9×2=18)5 8 +4 0(20×2=40)5 8(1)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下载《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设计与意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不进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32×29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75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探索两位数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苏莞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P49例2)。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教学设计5则范文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张柏贵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上迳下张小学 三年级 黄秀玲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课标解读: 核心词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行为动词“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精选]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城关二小 林太莉 教学内容|: 课本49页例2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