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风教学设计苏丽萍
《日有所诵》之《风》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苏丽萍
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诵叶圣陶的诗歌《风》,了解风特点,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2、能模仿诗歌的写作形式,续编诗歌。
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仿写能力,进行《太阳》和《爱》的诗歌创编。
4、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学重难点:进行诗歌的创编。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诗歌。
同学们,这两天绥芬河的气温骤降,真把我们冻得够呛啊。树叶也禁不住寒冷,纷纷离开了大树妈妈,投向了大地的怀抱。你们看到了吗?树叶是自愿离开大树妈妈的吗?是谁强迫他的呢?(大风)你看到风了吗?风长什么样?请描述一下。著名作家叶圣陶老爷爷用一首小诗,告诉了我们风的特点。让我们一起去读读那优美的小诗吧。
二、学习诗歌。
1、打开《日有所诵》24页,自由读读这首小诗。
2、指名读 比赛读 齐读
3、叶圣陶爷爷告诉我们风有什么特点了吗?是什么呢?
风:来无影、去无踪,我们看不到他,也抓不到他,却能感受到他。
4、喜欢哪一小节,就试着背一背吧。可以同桌比赛哦!
指名背诵,加分。
三、续编诗歌。
5、风让我们看不见,抓不住,那我们经常能看见的太阳,你摸过他吗?
让我们一起来模仿《风》的写法,写写太阳吧,行吗?试试看。
四、创编诗歌。
6、小组合作,老师巡视指导。
7、小组汇报,加分。
8、同学们很了不起,让我们感觉到了太阳的温暖。
9、生活中,我们常常都会得到来自亲人、朋友的关爱,你们能把这种爱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吗?再试试。小组合作、自己独创都行,小组合作双倍加分。
总结:这节课大家都尝试着当了一回小诗人,高兴吗?那就把你写的小诗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吧。
11、最后再来齐读一遍叶圣陶爷爷的《风》。
第二篇:《风》教学设计(廖莉萍)
《风》教学设计
顺德区龙江镇坦田小学 廖莉萍
设计思路:
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1单元“水和风”的一篇课文。这是作家叶圣陶写的一篇优美小诗。该小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简明清晰。我在教学时,从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其中生字教学环节根据低年级识字是重点的教学要求,以听读识字为主,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小组合作识字、“反刍——迁移”识字等,使识字落到实处,并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因为读书是积累语言、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上采用“三读”学习方法,即:读通——读懂——读好。读通,即读文识字,能较为顺畅地将文读下来;读懂,即在读文的过程中,感知诗文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文蕴含的感情,并以此推断文中的重点句、词、字的意思;读好,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教与学的动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记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生字。(2)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并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
3.学生同桌读。把这首诗歌读给你的同桌或好朋友听,如果他读得好,你就表扬他,要是他还不会读,你就帮助他。
4.指名三名学生分小节读。相机指导读正音。5.会读和愿意读的同学齐读。
三、游戏先导、创设情景、激趣识字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课文里的生字娃娃可不服气了,他想考考你呢。你都认识它们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认生字。(可以自己读、可以合作读)过渡:小朋友快看,生字娃娃等着考你们呢?要是你认出它,它就会被一阵风吹走的。(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呈红色。)
2.生认读生字,点击后被风卷走。
过渡:娃娃被风吹到哪去了,原来它们找拼音帽子去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
3.学习带拼音生字。(小组读、指名读、火车读、全班读)过渡:脱去帽子的生字娃娃,你还认识吗? 4.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学生领读,组词读。
【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先通过读文进行渗透性识字,然后把生字独立出来,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巩固识字效果。】
【知识迁移是有效学习的标志,运用本课生字编写情节类似的诗歌,让学生独立阅读,以巩固识记生字,深化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过渡:风姑娘看到你们这么可爱,也来到我们课堂里来了,你们想听听她说了什么吗?(课件出示:背景图。一位声音说:“我知道班上的小朋友都很喜欢读诗歌,而且能把诗歌读得很美。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地读,一样能把《风》这首诗歌读得很好,成为风的好朋友。”)
【百度音乐】http://music.baidu.com/song/1551068?pst=sug
过渡:同学们,风姑娘对大家这样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1.全班齐读课文。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一节?为什么?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让我们也喜欢这一节!(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老师也有喜欢的小节,听老师读一读好吗?(老师范读)4.你们还有喜欢的小节吗?自由组合读一读、演一演。5.汇报自读情况。(有感情地朗读)
6.这首诗歌这么美,你们能把它背下来吗?(学生小组内背诵)7.会背了吗?让我们听着音乐,边背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五、激发想象、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1.师:叶圣陶爷爷在河面,在枝叶上找到了风,聪明的你们在格里的位置,说说这些结构的字分别有什么特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独体字结构——位居正中)
(2)教师范写,怎样写才好看。(“微”在田字格的正确书写)(3)书空练习,让学生知道笔顺。
(4)练习。视频展示师生作业,评出写字最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5)学着写得好的同学写一写。
【写字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感悟获得心得。教师的示范,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学生的练写是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实际中感悟、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从而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减轻学生的负担。】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风》这一课,大家都很认真,学会了发现,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想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想看,大自然中还有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找出来也为它写一首小诗,我们下节课一起欣赏,好吗?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从设计来说,我想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同时,有意识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学
第三篇:静夜思教学设计--何丽萍[范文模版]
《静夜思》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课——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中心小学
何丽萍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4~75页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重在“以读为本,学文感悟”。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内容、读中感悟意境、读中学习内化生字词。本课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背诵,体验古诗的节奏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自由猜谜——指名回答——揭晓答案)
2、出示一组月亮图片,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3、出示课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静夜思”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逐个字解释,教师指导,然后串成一句话:静静的夜晚思念着。)
过渡语:诗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思念着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来寻找答案吧!【设计理念】
低年级阅读,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激活思考,并且使注意力集中。这里设计的问题悬念,也是为了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观看课文朗读动画。
2、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个人自由读——全班齐读)
3、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静(jìng)夜(yâ)
床(chuáng)前(qián)
月(yuâ)光(guāng)举(jǔ)头(tóu)
远(yuǎn)望(wàng)
低(dī)头(tóu)
故(gù)乡(xiàng)(1)个别拼读——小组拼读 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及时正音。
(2)结合“故”的认记,认识1个偏旁“攵”。(3)随机引导、交流识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1)“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一棵漂亮的苹果树,每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词,指名让学生个别读,读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2)“转轮盘”游戏:课件出示轮盘,教师说开始,轮盘转动,学生喊停,轮盘停止转动,并出现一个生字,学生齐声读出。【设计理念】
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识字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摘苹果”“转轮盘”反复的出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
三、细读古诗,深化情感。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学习第一行(1)读整行诗。(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3)说第一行诗意。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3、学习第二行(1)读整行诗。
(2)互相交流,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随后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3)尝试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学习第三行(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做动作)
(3)说说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行(1)读整行诗。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设计理念】 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6、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明”、“地上”、“望”、“思”要读重音。板书: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7、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播放《思乡曲》,教师范读——全班齐读)【设计理念】
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体会到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8、学唱歌曲《静夜思》。
9、当堂背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如加动作,用歌唱的形式等。(2)指名个别背诵。【设计理念】
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无意记忆为主,通过学唱旋律优美,简单易唱的歌曲,和让他们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强化无意记忆,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古诗的背诵,效果要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容易,也记得更牢固。
四、课外拓展
1、古诗欣赏:古朗月行 【设计理念】
介绍李白另一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2、交流:把你看到的夜空的景色说给同学听。【设计理念】
通过对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课外作业
再观察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设计理念】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开拓视野,并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板书设计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设计理念】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古诗本身固有的节奏美,非常适合“美读”训练。
第四篇:爱心项链教学设计 郭丽萍
爱心项链教学设计
五大连池市和平中心小学 三年级 郭丽萍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1、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课文的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2、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
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在先后得到了()和()的帮助,懂得了()。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 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
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 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 困难的人。
(三)感悟爱心
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
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因为,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所以中年人会说——
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又怎能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兑现承诺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会说——
当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难时,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这样说——: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四)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1、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五)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
生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板书: 爱心项链
爱心 善事
↓ ↓ } 爱心项链 金线 珍珠
附稿: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而他身上只有一角钱。他饿了,于是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位可爱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他却没了胆量。他没有要饭,只请求给他一口水喝。她明白他饿了,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他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该付多少钱?”
“你什么也不欠我的,”她回答说,“我妈妈教导我,施善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我从心底里感谢你!”当霍华德.凯利离开这户人家的时候,不仅浑身是劲儿,而且更加相信上帝和整个人类。在此之前,他都打算放弃了。
数年后,那位女子得了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送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这种罕见的疾病。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被请来参加会诊。当他听到病人来自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眼里充满了一种奇怪的光。他马上起身通过医院走廊,直奔她的病房。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她。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注她的病症。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营业办公室把最后的账单送给他批准。他看了一下,便在账单的边上写了些东西。当账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打开。因为她确信,她的余生将为此而偿还。最后,她看了,账单边上的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读起了那些字:
“已付清:一杯牛奶。”
(签名)霍华德·凯利医生
当她默默地祈祷时,眼里溢出了喜悦的泪水,“谢谢你,上帝,你的爱已通过人类的心灵和双手传播了。”
第五篇:韩丽萍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清水学校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帮扶对象:李国荣 帮扶教师:韩丽萍
本学期我担任了残疾儿童李国荣的的数学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李国荣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认识数字1-
5、认识数字6、7、认识数字8、9、10、0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在这学期里,能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此外,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其次,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每节课,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
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第三,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针对本学期出现的这些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耕耘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